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绝经女性骨密度水平对力量锻炼与补钙的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力量锻炼加钙剂补充综合法对绝经女性骨密度的影响,将44名绝经女性,按绝经年限随机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形式的锻炼与补钙;B组为单纯补钙组;C组为单纯力量锻炼组;D组为力量锻炼加钙剂补充组。经过1年的实验,前后采用双能X线全身骨密度测定仪对受试者腰椎L2-4和非优势前臂远端1/3处桡、尺骨进行骨密度(BMD)测定。结果表明:A组骨量丢失,骨密度下降,B、C、D组的骨密度均增加,且D组骨密度增加得更明显;经组间比较,D组优于C组(P<0.01)。结果表明:补钙、力量锻炼对绝经女性骨密度的影响是积极的,但是力量锻炼与钙剂补充综合疗效优于单纯力量锻炼和单纯补钙。最后得出结论:力量锻炼与钙剂补充对于预防绝经女性骨量丢失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强度的健身跑对促进女性大学生骨骼健康的效果.方法:选取51名女性大学生,设计不同运动强度的健身跑干预方案,进行为期12个月的运动干预,其中实验1组(较大运动强度组)15人,运动时心率控制在140-160次/min,实验2组(中小运动强度组)16人,运动心率控制在100-120次/min,实验对照组20人,在实验前后分别测试研究对象的骨密度(BMD)、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骨钙素(BGP).结果:①实验1组的股骨BMD、血清ALP、血清BGP实验前后比较及实验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腰椎BMD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尺桡骨BMD差异不具有显著性;②实验2组的股骨BMD、血清ALP、血清BGP实验前后比较及实验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腰椎BMD、尺桡骨BMD差异不具有显著性.结论:①较大运动强度的健身跑锻炼在促进青年女性骨健康方面效果显著,健骨效果优于中小强度的健身跑;②健身跑运动对人体BMD的影响存在部位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毽球运动对绝经后妇女下肢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影响。方法:60名妇女被分为三组,毽球运动半年组、毽球运动一年组和非运动对照组。运动方式毽球运动。在运动训练前后分别测试下肢骨密度(BMD)、血清骨钙素(BGP)、血清钙(Ca)、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TRAP)、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毽球组的受试者骨密度(BMD),血清骨钙素(BGP)与非运动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血清IL-6水平和TRAP活性显著降低。运动一年组效果最明显。结论:长期的毽球运动能够增强绝经后妇女骨密度,改善骨代谢指标。  相似文献   

4.
健身瑜伽对中老年女性慢性腰痛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健身瑜伽对中老年女性慢性腰痛的防治效应,将70名中老年慢性腰痛病人分成A、B两组,C组由正常组35名无腰痛病史的中老年女性组成.对A、C进行9个月健身瑜伽训练.运用Neuromatic 2000 M/C神经肌电仪测试各组训练前后骶棘肌肌电指标,PPX-L型双能X线骨度仪测量各组训练前后骨密度值,分别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慢性腰痛组(A、B)训练前腰背肌波幅低于正常组(P<0.01)时程大于正常组(P<0.01),训练之后腰痛组(A)和正常组(C)波幅都得到提高(P<0.01和P<0.05)时程都降低(P<0.01和P<0.05).疗效评定得出慢性腰痛治愈显效率达82.86%.结论:健身瑜伽对中老年女性慢性腰痛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0steospace超声骨密度仪,测定94位成都市城区中老年健身锻炼女性跟骨骨密度指标:BUA、SOS、STI,按照5岁为一年龄段分为四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LP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hCT、BGP、IL-6、TNP、E2含量.结果:不同年龄段人体测量指标无显著差异,T-score值随年龄逐渐降低,组间比较有极显著差异;血清BGP、AlP含量随增龄而升高,与BUA、SOS、STI骨密度指标呈负相关;BUA、SOS、STI骨密度指标与血清hCT、IL-6、TNF含量呈负相关,与血清E2含量呈正相关.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率随增龄而升高.结论:中老年健身运动女性BMD指标、骨代谢生化指标随增龄呈现动态变化特点;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发生率随增龄而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勇士-2015”军事综合竞赛训练期间再生训练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再生训练对促进集训队员疲劳恢复的作用.方法:108名受试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对照组,进行8周的传统模式放松,B组为再生训练组,进行8周的再生训练.结果:A组、B组疲劳程度与训练前比较都有显著下降(p<0.05),B组疲劳程度改善程度(3.17±0.43)显著大于A组(2.28±0.58)(p<0.01).结论:“勇士-2015”集训期间采用再生训练能够有效地缓解疲劳,提高恢复效果,迅速恢复战斗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重庆市27所中小学182名健康围绝经期女性教师为研究对象,欲了解长期运动的围绝经期女性激素水平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根据研究对象职业特点分为运动人群和非运动人群两类,每类人群又根据绝经时间分为绝经前期,绝经期和绝经时间小于2年三组。利用双能X线(DXA)骨密度仪对研究对象的腰椎(L2-4)前后位、左股骨颈(L-FN)、大转子(L-TR)和华氏三角区(Wards)正侧位进行测量,同时检测血清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血清雌二醇(E2)、甲状旁腺激素(PTH)及血钙(Ca2+)浓度。结果绝经前期,两类人群BAP、E2、PTH及Ca2+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人群L-FN、L-TR、Wards骨密度显著高于非运动人群;绝经期和绝经后2年内运动人群BAP、PTH水平显著低于非运动人群(P<0.05),L2-4、L-FN、L-TR、Wards骨密度则显著高于非运动人群(P<0.05);绝经期运动人群E2含量显著高于非运动人群(P<0.05)。结论:长期、持续运动可维持围绝经期女性骨密度水平,从而有效预防围绝经期妇女因激素缺乏导致的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训练方式对大鼠腓肠肌p53和IL-6的影响。方法:21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安静组(C,n=7),耐力训练组(E,n=7),间歇性冲刺训练组(S,n=7)。耐力训练组和间歇性冲刺训练组进行跑台训练8周;末次训练后24~48 h内,各组大鼠安静状态断颈处死,取腓肠肌。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腓肠肌中p53和IL-6水平。结果:1)E组(P<0.05)和S组(P<0.01)腓肠肌p53蛋白表达显著低于C组。2)E,S组腓肠肌IL-6表达与C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冲刺训练和耐力训练对P53的表达产生下调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延缓骨骼肌衰老,同时间歇性运动效果更明显;而不同训练方式对IL-6的表达并未见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长期大负荷训练后大鼠血清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I)、雌激素(E2)的变化,及其对骨量、骨密度的影响.方法:30只成熟、健康的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3组(平均2月龄,体重200±8.5 g):对照组(control group,C)10只;7周训练组(training group,T)10只;恢复组(training and recovery group,Tr)10只,大鼠在训练6周后停止训练并休息1周.7周后3组大鼠均处死,测定血清IGF-I和E2的水平,以及大鼠股骨骨量(BMC)和骨密度(BMD).结果:①大鼠经7周的大负荷训练后血清IGF-I(86.7pg/mL)和E2(400.95 pg/mL)水平及BMC(183 mg)和BMD(81 mg/cm2)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②过度疲劳导致的激素、BMC和BMD的变化经1周的休息后虽然明显回升,但与训练组相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③训练组大鼠血清IGF-I 、E2的变化与BMC(IGF-I: r=0.40, p<0.01;E2:r=0.26,p<0.05;)和BMD(IGF-I: r=0.36, p<0.01;E2:r=0.28,p<0.05)明显相关(简单相关).④由血清IGF-I和E2似合的回归方程来确定它们各自对骨量和骨密度影响,结果提示IGF-I与骨量和骨密度显著相关(BMC: r=0.29, p<0.05;E2:r=0.25,p<0.05;),而E2与骨量和骨密度不相关.结论:①过度疲劳大鼠导致GH(生长激素)-IGF-I轴和性激素轴的紊乱可能是骨量和骨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②IGF-I可能是调节过度疲劳大鼠骨量和骨密度变化的关健因素.③运动后的疲劳消除对预防激素分泌紊乱和骨量丢失可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对老年男女人群长期规律性力量训练干预后,其身体不同部位骨密度(BMD)的变化特征,为特殊人群科学健骨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老年健康男女自愿者各35名组成2个实验组,对下肢先后实施了传统力量训练和振动力量训练计划。分别在实验前、传统力量训练结束、以及振动力量训练结束后测量所有受试者腰椎(L2-L4)及股骨颈、Wards三角、大转子的BMD。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事后多重比较检验考察各组实验数据间的差异。结果:传统力量训练结束后,老年男性股骨颈、Wards三角、大转子等部位的BMD有所提高,老年女性各测量部位的BMD均无明显改变,L2-L4椎体BMD的变化无性别差异;振动力量训练结束后,老年男性和老年女性各测量部位的BMD均有显著性增长,其中L2-L4椎体、Wards三角和大转子BMD的增幅无性别差异,老年男性股骨颈BMD的增幅较老年女性偏高;此外,各测试部位BMD在振动力量训练后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传统力量训练,无性别差异。结论:长期传统力量训练有助于提高老年男性股骨近端区域的骨密度;长期振动力量训练能显著提升老年男女腰椎及股骨近端区域的骨密度,且对骨密度增长的促进效应明显优于传统力量训练,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1.
越野行走对老年人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越野行走对老年人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影响.方法:50名老年人被分为两组,越野行走组和非运动对照组.运动方式为越野行走.在运动训练结束后分别测试骨密度(BMD),血清骨钙素(BGP),尿脱氧吡啶啉排泄率(DPD/Cr),血清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结果:越野组的受试者骨密度(BMD),血清骨钙素(BGP),血清骨钙素碱性磷酸酶(ALP)与非运动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而尿脱氧吡啶啉排泄率(DPD/Cr)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越野行走能够增强人老年人骨密度,改善骨代谢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拳击运动员补充不同剂量牛磺酸对红细胞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4×4拉丁方设计将23名男子拳击运动员随机分为四组,进行四个剂量水平(A:400 mg/d、B:800 mg/d、C:1200 mg/d、D:1 600 mg/d)与四周期(每周期3 d)的牛磺酸补充;用比色法检测红细胞Na+-K+-ATP酶、Ca2+-Mg2+-ATP酶、总ATP酶活性及血清MDA浓度。结果:与A、B剂量相比,补充C、D剂量的牛磺酸能显著提高ATP酶活性(P<0.05)及显著降低血清MDA浓度;Na+-K+-ATP酶活性C高于D剂量组(P>0.05),Ca2+-Mg2+-ATP酶活性D高于C剂量组(P>0.05)。根据运动员运动成绩分组比较表明,补充不同剂量牛磺酸后,优秀组与普通组间ATP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优秀运动员Na+-K+-ATP酶活性C剂量组显著高于D剂量组(P<0.05)。结论:拳击运动员牛磺酸的适宜补充剂量为1 200 mg/d;每天1 600 mg补充剂量可能有过度清除体内自由基的不利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振动训练对大鼠有氧工作能力的影响,探讨振动训练增强大鼠骨骼肌有氧工作能力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4周龄雄性SD大鼠40只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n=10)、低频率振动训练组(L,15Hz,n=10)、中频率振动训练组(M,25 Hz,n=10)和高频率振动训练组(H,35Hz,n=10),经过8周振动训练后,测试各组大鼠跑台运动时间,检测各组大鼠腓肠肌VEGF、KDR、Ang-1及bF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L、M两组大鼠的跑台运动时间较C组显著增加(P<0.01),且M组大鼠运动持续时间最长;各振动训练组大鼠腓肠肌VEGF、KDR、Ang-1及bFGF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5),M组大鼠腓肠肌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它各组.结论:不同频率振动训练均通过提高大鼠腓肠肌VEGF、KDR、Ang-1及bFGF蛋白表达增强了骨骼肌的有氧工作能力,中等频率振动训练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方法:雄性3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长期耐力训练组(n=20),长期耐力训练组从3月龄时开始进行6个月的耐力训练,建立长期耐力训练运动模型。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各组大鼠心脏血管紧张素Ⅱ的分布和表达进行观察和测定;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各组大鼠心肌Bcl-2和Bax mRNA的表达进行测定;使用酶链反应吸附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氧化型谷胱甘肽的含量。结果:E组大鼠心脏血管紧张素Ⅱ的表达与C组相比明显上升(P<0.05);E组心肌中Bax mRNA的表达较C组有显著性增高(P<0.05),Bcl-2 mRNA的表达与C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变化;E组血清氧化型谷胱甘肽的含量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长期耐力训练后,大鼠心脏血管紧张素Ⅱ表达增强,通过氧化应激途径加剧了心肌细胞凋亡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哈达瑜伽对大学生颈椎病患者生理弧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哈达瑜伽锻炼对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弧度的影响。方法:将颈椎生理弧度发生改变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4组,哈达瑜伽锻炼的为A组,推拿治疗的为B组,药物治疗的为C组,D组不进行有计划的锻炼和治疗。治疗实验6个月,且再跟踪6个月后分别对受试者进行颈椎生理弧度测定:生理弧度变化采用t检验,组间综合疗效比较采用(2检验。结果:A、B、C、D四组生理弧度在实验后的改变率分别为12.947%、9.919%、8.821%和-0.868%,A组降低明显,与B、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和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停止实验6个月后,四组生理弧度增加率分别为0.637%、2.686%、2.909%和0.308%,各组自身停止实验前后进行比较,A组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维持疗效的效应;B组、C组各自比较差异显著(P<0.05),无维持疗效效应;组间综合疗效比较,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B组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哈达瑜伽锻炼、推拿治疗和药物治疗均能不同程度地帮助颈椎生理弧度的恢复,哈达瑜伽的作用优于推拿和药物治疗,在停训一段时间后哈达瑜伽能够维持疗效,效果优于推拿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6.
不同强度跑台运动对老龄雌性大鼠骨量及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负荷跑台运动对老龄雌性大鼠骨量及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40只12月龄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低强度组、中强度组、高强度组每周6次共训练10周,观察不同强度运动对老龄雌性大鼠全身骨密度,股骨中点皮质骨密度、血清碱性磷酸酶(AKP)骨钙素(BGP)水平的影响.结果:低、中强度运动可使老龄雌性大鼠骨密度增加;三组均可使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血清骨钙素(BGP)水平升高.结论:低、中强度的跑台运动是一种适合于老年女性的健身方式,可以减缓伴随增龄而发生的骨量丢失,起到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黑果枸杞对运动性肾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TNF-α、IL-6、IL-10含量及肾组织ICAM-1表达的影响,将7周龄雄性Wistar大鼠75只随机分为4组,即C组(对照组)、M组(一般训练组)、OM组(过度训练组)和LOM组(黑果枸杞+过度训练组),M组、OM组和LOM组进行6周的游泳训练。LOM组以黑果枸杞灌胃,其他各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末次训练后24h检测血清TNF-α、IL-6、IL-10含量及肾组织ICAM-1表达。结果显示:血清TNF-α、IL-6含量及肾组织ICAM-1表达,OM组和LOM组高于C组(P<0.01)、LOM组低于OM组(P<0.05);血清IL-10含量,OM组(P<0.01)和LOM组(P<0.05)低于C组,LOM组高于OM组(P<0.05)。实验结果说明6周过度训练导致大鼠运动性肾缺血再灌注。黑果枸杞可能通过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的分泌及肾组织ICAM-1表达和促进抑炎性炎症因子的IL-10的分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提高耐受各种应激刺激的能力,对过度训练导致的运动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持续性运动和/或注射脱氢表雄酮(DHEA)对雄性大鼠体重增长、血脂水平、以及肝脏、心脏及腓肠肌细胞内过氧化物体增殖活化受体α(PPARα)及其靶酶-酰基辅酶A氧化酶(AOX)的mRNA和PPARα蛋白量的影响。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为对照组,B为DHEA组,C为运动训练组,D为运动训练 DHEA组。DHEA给药方式:每天皮下注射20m g/kg的DHEA S,每周6d,共6周。运动方式:采用跑台,速度为25m/m in,每天1h,每周6d,共7周。结果发现:(1)D组实验后体重增长明显少于A组和B组(p<0.05)。(2)各组之间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均无明显差异。(3)各组间的PPARα和AOX的mRNA表达均无明显差异。(4)在肝脏,C组和D组的PPARα蛋白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1和P<0.001)。在心脏,B组、C组和D组的PPARα蛋白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P<0.001和P<0.001)。在腓肠肌,D组的PPARα蛋白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结果表明:(1)运动训练加注射DHEA可以明显控制体重的增长。这种作用可能不是通过降低血脂水平而实现的。(2)DHEA和持续性运动在翻译及翻译后水平上调了PPARα基因的表达。DHEA提高心脏内PPARα的水平,而持续性运动能诱导心脏和肝脏内PPARα的表达。DHEA结合运动训练诱导肝脏、心脏和腓肠肌的PPARα的表达,介导各脏器的脂肪分解。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持续时间低氧后训练对大鼠海马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低氧训练对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为科学地指导运动员进行低氧训练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A组),低氧8 h组(B组),低氧12h组(C组),训练对照组(D组),低氧8 h训练组(E组),低氧12 h训练组(F组)。采用零坡度跑台的训练方式,对D、E和F三组以25 m/min的速度在常氧环境中每天训练1 h。将B、C、E和F组放入低氧舱内,氧浓度为12.5%(相当于4 000 m海拔高度),过8 h和12 h后,分别将B、E组和C、F组取出放入正常氧浓度环境。训练共持续4周,每周5 d。最后一次训练至力竭后24 h断头处死,取大鼠海马组织,测定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个数和凋亡指数。研究结果显示:在低氧训练过程机体对低氧刺激的适应性改变,使得在停止运动后,海马组织的损害减小。随着低氧时间的延长,低氧训练使大鼠海马组织CA1区的细胞凋亡有减少的趋势,从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方法:从42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中随机选取36只分为对照组(A组)、热应激组(B组)、有氧运动组(C组)与运动+热应激组(D组),剩余6只用于测定乳酸阈强度。各组实验后即刻测定血清IL-2、SOD、MDA等水平。结果:B、D组大鼠经热暴露后肛温均呈非常显著性升高,且出现典型的热应激症候。B组血清IL-2、SOD、SOD/MDA均显著低于A组,C组显著高于A组C组MDA显著低于A组;D组血清IL-2、SOD、SOD/MDA均显著低于A组(P<0.01)、B组(P<0.05)与C组(P<0.01),MDA显著高于A组(P<0.01)、B组(P<0.05)与C组(P<0.01)。结论:运动热应激可引起自由基生成增多,加重组织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损害,造成调节温度的信号通路发生中断,体温失衡;之后可能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机能,抑制IL-2的生成。IL-2可作为评定运动热应激过程中免疫机能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