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版面较之传统版面,更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这种形象很具有现代性,或粗犷或柔媚,有着诱人驻足的魅力。现在让我们分析一下这种版面的特点。 (一)版面结构为板块式,板块与板块既砌成一个有秩序的整体,又错落有致。 传统版面结构,讲究穿插咬合,曲径通幽,多用“方块”适当拐弯,结构严谨,牵一发而动全身。而现代版面板块式结构,则是板块砌起,拒绝拐弯。此结构的整体性、秩序性强,主次清晰,层次感强。如1997年12月5日《河南日报·周末版》4版(上半版),该版有5篇稿、一个版头,共有6个板块,这6个板块由线条分割而围成。头条基本上由线框封闭而成。这样专门用框线框出的板块,我们称之为显性板块,而在显性板块的参照下未加框线又单独成为板块形状的,称隐性板块。如该版其他稿件或为色块或为不完全封闭,这些即是隐性板块。可以看出,现代版面的结构,主要是板块,板块有时为显性,有时为隐性。即使同一期报纸,不同版面用的板块也不一样,有的全用显性,有的显性和隐性交叉使用。 板块式版面结构,较之传统版面结构更适合现代化的审美情趣和阅读习惯。原因有以下三点:1.稳重有力,雄健大气。2.板块像积木一样有序组合,一反传统的稿件之间的穿插,无藏头无藏尾,版面显得干脆利落,简洁明快,无紊乱之感,具有简洁美。3.  相似文献   

2.
美国报纸的组织机构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部门,它就是“推广部”(PromotionDepart-ment)。“Promolion”一词含义很丰富,译成汉语,有宣传、提高、促进、发起、推广等意。虽然“推广”部担负着宣传和推广报纸的各项业务活动,扩大发行量的责任,但把它叫做推广部还是不甚恰切,“推广”一词的传统意义不足以概括这个部门的全部业务。美国报纸管理研究者赫伯特·李·威廉斯认为,“所有可以合法从事的,用来赢得公众赞同并扩大影响的活动,都可以用‘推广’(Promot ion)一词来概括”。字里行间,他甚至认为,“推广”就是“成功的公共关系”,就是“做好事而因此获得信任”。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先驱守卫报》(Herald-Argus)认为,“推广”就是通过报纸所做、所说、所载,帮助读者,或至少是其中的一部分人,使他们成为好公民。推广是一种真诚的努力,旨在使人们感到,我们对他们的福利极其关心,而且我们将竭尽所能,使他们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如何才能当好一名地方报纸的时事编辑?笔者以为,必须具备以下四方面素质: 一、很强的政治敏感性 党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党教育群众、宣传群众、鼓舞群众、团结群众,为完成党在各个时期内的中心任务而奋斗的有力武器。时事编辑每天处理的稿件主要是国内外大事,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时事编辑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时事编辑必须要有很强的政治敏感性。 时事编辑接触的都是新华社的稿件,诚然此类稿件有很强的权威性和可靠性,但由于受版面限制,也不是新华社发什么稿子,时事编辑就照登什么稿子。时事编辑对新华社稿件必须进行细选删节、精编加工。在这个过程中,该用哪些稿,不用哪些稿;哪些报道对本地的工作有具体的指导意义;哪些稿子要重点处理;删节稿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不少新闻媒体出现了这样的不良现象:在寄到编辑部门的稿件中,“注水稿”(一些作者出于种种目的,为了把稿件拉长,往稿件里注“水”——游离于主题之外的多余文字。此类稿件被讥为“注水稿”)明显增多了,且在新闻媒体刊登播出的稿件中,“注水稿”也占了相当的比例。“注水稿”充斥版面、节目……,严重地影响了新闻媒体的声誉,给党的新闻事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一张报纸有没有可读性,要看它给读者带来了什么样的信息,以及以什么样的形式传播这种信息。好比一枚金首饰,前者称之为“含金量”,后者称之为“铸造手段”或“造型艺术”。含金量不够,自然算不上好成色;而铸造手段的拙劣,也定然难登大雅之堂。由此,我觉得,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构成可读性的以下几点,无论对于作者还是编者,都有提及的必要。一曰“可思”。人们常把不感兴趣的东西比喻成“白开水一杯,淡而无味”。一篇稿件无论长短,首先应言之有物,富有内涵,发人深思。有一篇这样的言论稿,题目叫做《答卷纸上的疑问》,说的是有位老师在批阅学生课堂测验试卷时,发现学生们用的答卷纸多是印有“×××单位”名称的公用笺,问了一些学生,都说是爸爸妈妈给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报纸编辑的职责是编好稿、组好版,而编好稿的前提是选好稿件,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企业报当然也不例外。我在实践中体会到,作为企业报的新闻编辑,要把好选稿关,必须坚持把握“三性”,即舆论的导向性,稿件的“新闻性”,报纸的“取向性”。  相似文献   

7.
尊稿—对别人所写稿件的敬称.拙稿—对自己所写稿件的谦称.惠稿或赐稿—编辑对作者来稿的敬称。腹稿—在大脑中进行构思,尚未动笔写作的草稿或刀稿—初次写出尚未改定的稿件.脱稿一兢离初稿,.经修改抄正的稿件。 特稿—为宣传特定的人物或事件而特约作者写的稿件. 专稿—专门供某一报刊采用的稿件. 手稿—由作者亲笔写的稿件。 旧稿—很久就巳写好的稿件. 残稿-残缺不全的稿件; 遗稿—某作者去世后留下的尚未发表的稿件.一42一稿件名称种种@邱计宽~~  相似文献   

8.
“写稿难,上稿更难”,这是不少通讯员的由衷感叹。一篇稿件能否被报纸采用,关键取决于质量的优劣。但报海如云,所用稿件亦是各有所需,因此仔细研究报纸,也是提高稿件采用率的有效手段之一。 首先,及时了解、掌握宣传报道动态。尽管每一张报纸都有其固定的办报宗旨和读者面。但是不同时期,报纸会因当前或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的变化而适当调整宣传报道的重点。因此,通讯员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发现这种变化,投其所“好”。一  相似文献   

9.
报纸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继续和完善。校对不能停留在“就稿校稿”,找出一两个错别字的水平上,重要的是要有整体意识,对整个版面以至每篇稿件,进行全面认真地审读,从中消灭差错,纠正失误,使报纸提高质量。校对树立整体意识,起码要做到“六个注意”。 一、注意综合与分述的一致。在一篇稿件中,经常会看到这种形式:某地采取了几项措施,一是、二  相似文献   

10.
(八) 版面设计中如何正确运用题文直排? 目前我国报纸版面的编排形式以题文横排为主,但题文直排在版面设计中仍具有其他编排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题文直排的优点有下列五个方面: ①题文直排的稿件可明显区别于题文横排的稿件,可避免题文横排稿件相互间容易混淆的毛病。例如图一中的上下两稿的第一栏和第四栏的文混淆不清。图二中的下稿改为直排文,同上稿就泾渭分明了。图三中的上稿改为四破二,虽然比图一中的上下两稿略胜一筹,但仍不如图二中的上下两稿分得清楚。  相似文献   

11.
看了《新闻战线》第6期的《也谈“稿外功”》一文,笔者颇有同感,但觉得把用“稿外功”的原因全推在通讯员身上,有失偏颇。某些通讯员热衷于用“稿外功”,固然有其主观原因,但“稿外”的气候环境对用功者也不无影响。如果编辑等工作人员不吃“稿外功”那一套,对用“功”者和不用“功”者的稿件同等对  相似文献   

12.
报纸编辑的职责是编好稿、组好版,而编好稿的前提是选好稿件,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企业报当然也不例外。我在实践中体会到,作为企业报的新闻编辑,要把好选稿关,必须坚持把握“三性”,即舆论的导向性,稿件的“新闻性”,报纸的“取向性”。坚持新闻舆论的导向性新闻报道面向社会大众,影响社会舆论,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事关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因而,编辑在  相似文献   

13.
近日,笔者收到农民日报社寄来的样报。当翻开报纸,只见里面夹有一张名片,正面印有农民日报总编室一位编辑(记者)的姓名,名片反面却印有他做编辑(记者)的四条约束之规。现摘录如下:一、选编稿件凭质量好,不凭关系熟;二、不收礼、不受贿;三、对送礼、行贿者的稿件一律不选用;四、希望社会各方面监督和支持。看了这张既没有官职和头衔,又无级别和职称的普通名片,使我对这位素不相识的编辑(记者)油然而生崇敬之情。时下,社会上流行的“拉关系、走后门”不正之风也影响到一些新闻单位,出现“关系稿”、“人情稿”。许多基层通讯员叫苦不迭,又别无办法。有的就把点子用在拉关系上。  相似文献   

14.
报纸被称为“新闻纸”,当然应该每天都是新的.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时候,一些读者会觉得某一报纸天天都是“老面孔”,没有新意.究其原因,当然不是该报纸的内容天天都在那儿“翻烧饼”,而是因为这张报纸的内容绝少有特点,版面很少有变化,从形式到内容都显得平淡,缺乏新意,以致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明眼人心中有数,这其实就是新闻宣传的“一般化”所产生的负效应.新闻宣传的“一般化”是办报人的大忌.怎样认识“一般化”的危害和克服“一般化”的现象,《随州日报》正在探索和实践.“一般化”报道不深不透,不痛不痒,可有可无,难以给读者留下印象,严重地阻碍了“报纸每天都是新的”这一命题的实现.因此,去年下半年以来《随州日报》着手疗治“一般化”现象,对“一般化”不宣而战.1、制度规范,从运行机制上克服“一般化”去年下半年,《随州日报》对原有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增加了克服“一般化”现象的一系列条款,其中明确规定,每个记者每月要有2—3篇深度报道;限制新闻稿字数,消息不超过800字,通讯不超过1200字,特殊情况下采用1200字以上的长稿,要经社长、总编辑同意.还要求每版要有4个以上的栏目、4种以上新闻样式;所有稿件经群工部登记,个人不接受稿件,以限制关系稿的产生.这些规定从制度上“堵截”了“  相似文献   

15.
河北日报1996年9月在报纸版面改版的同时,实行“编采分离”,即从报社编辑部的各专业部抽调七、八位业务功底较强的编辑组成“来稿编辑室”,专门编辑稿件。各专业部一律不再编外来稿(个别部有专版除外),编辑们同驻外记者站记者一样,统统按指标任务下去采访写稿。回顾一年来的实践,我认为“编采分离”是办好报纸的一条有效途径。 作为驻站的一名老记者,我体会“编采分离”最大的好处是:编稿速度快、质量高、不压稿、不丢稿,有利于调动采编人员的积极性、出精品、办好报纸。 过去编辑部的各专业部搞“编采合一”弊病太多,最突出的表现是编辑对编稿兴趣不大,不认真。为什么呢? 因为编辑工作默默无闻,是为他人作嫁衣,不如当记者。既然  相似文献   

16.
新华社出版的“新华社新闻稿”,从今年9月1日起已改为报纸版,并改名为“今日新闻”。“今日新闻”现在每天出版对开一张半,共六版,以后根据稿件多少,将有时增加或减少版面。改版以后每份售价一角五分,全国各地邮局都可以订阅。“今日新闻”不是报纸。它只刊登新华社每天发给中央和各省、市报纸的新闻稿件,它没有自己  相似文献   

17.
黄立文 《新闻记者》1990,(10):16-18
一、不宜一目十行曾经在报上读到过这样的头条标题:××文物商店侵犯艺术家权益出售膺品刘海粟批评这种有损国格的行为题中的“膺品”实系“赝品”之误,“膺”(Ying)字是“胸部”、“承受”或“抵挡”之意,而“赝”(Yan)字,才解释为假的,伪造的。新闻中用的却是“膺品”一词,连配发的评论也写成“膺品”。可见失职的是编辑。  相似文献   

18.
看了《新闻战线》第6期的《也谈“稿外功”》一文,笔者颇有同感,但觉得把用“稿外功”的原因全推在通讯员身上,有失偏颇。某些通讯员热衷于用“稿外功”,固然有其主观原因,但“稿外”的气候环境对用功者也不无影响。如果编辑等工作人员不吃“稿外功”那一套,对用“功”者和不用“功”者的稿件同等对待,那么,“稿外功”再硬,也派不上用场了。其实,对生人、熟人,送稿、寄稿一个样的编辑大  相似文献   

19.
这张名片好     
前不久,在新华日报上读到一则短文,文中说及农民日报总编室一同志,在给一位农民通讯员寄样报时,附了一张名片,名片的背面附有《本人当编辑(记者)的约束之规》:一、选编稿件凭质量好,不凭关系熟;二、不收礼,不受贿;三、对送礼、行贿者的稿件一律不选用;四、希望社会各方面监督和支持。笔者很赞赏这家报社的同志利用各种机会宣传编辑(记者)约束之规的做法。我们绝大多数的编辑、记者表现是好的。但是毋庸讳言,也有少数人受“一切向钱看”等不正之风的影响,利用新闻媒介搞不正之风,如用人情稿、关系稿等搞以稿谋私。有鉴于此,各个新闻单位在加强自  相似文献   

20.
《山西档案》2005,(1):22-22
本刊欢迎拥有电子信箱的朋友投递电邮稿件 ,使用电邮稿件可以较快收到处理结果 ,保证编发质量。本刊投稿信箱使用dasx @2 1cn .com ,sxda @chinajournal.net.cn两个电子信箱。主题注明 :“稿”字样 ,建议使用“稿 :(文章题目 )”格式 ,以便编辑检索。特别提醒 1 :投递电邮稿件前 ,万望认真、仔细、耐心地核校文稿。我们发现 ,不少电邮稿件错漏甚多 ,甚至有脱行现象 (一些打印稿件存在同样问题 ) ,给编辑工作带来很多困难。投寄翻译文章 ,请附寄原文 (或复印件 )。一般电邮稿不必另寄纸稿。特别提醒 2 :投寄电邮稿前 ,请检查您机子的日期设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