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在运动训练领域中数据信息与训练决策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正经历着从"由直觉和经验驱动决策""以数据为中心的决策"向"数据驱动决策"的发展方式转变。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探讨了运动训练数据驱动决策发展方式的实现基础与实现策略。研究表明:实现运动训练数据驱动决策的发展方式,需要向复杂性科学寻求理论指导,向信息化技术寻求技术支持。同时,需要为运动训练过程中的数据赋予特定的背景、洞察隐匿性和低质性数据、关注数据间的关联性与时限性要求并根据数据量级的差异灵活转换大数据思维和小数据思维。  相似文献   

2.
吴昊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24(4):367-370,380
"运动科学"(exercise science)"与"体育科学"(sports science)"的认识和区分,是开展一切相关工作的前提。近几年随着运动与体育科学的研究实践与理论更新,国际上,这2个最基本的概念逐步走向相对独立和清晰,但依然存在大量理论误解和实践误区。当前十分有必要对"运动科学"与"体育科学"的内涵和特质进行及时的梳理和凝练。以多年来奥运科技攻关一线的相关亲历案例,以优秀运动员机能评定与监控为线索,以从事运动员机能评定需要辨析的几个相关的重要问题为内容,辨析"运动科学"与"体育科学"的主要不同和区别,也说明相互的联系,涉及到"训练不足"与"过度训练"的认识误区等体育科学理论与实践的重要问题。就参加国家队奥运科技攻关优秀运动员机能评定17年来相关问题的认识作讨论,并提出努力发展无损伤的、快捷、准确的机能监控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手段,通过对"体适能"的概念及类型的理论认知,分析"体适能"的概念在体育教学与训练应用的理论依据、可行性及实际推广进行了阐述。结果表明:1)"体适能"特指机体自组织不断调整与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包括健康、运动与代谢体适能三方面,体育教学实践活动特征需要"体适能"概念的引入;2)"体适能"概念对体育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与评价等环节进行了重新审视,其体现出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科学评价学生健康水平,因材施教及体现人文关怀精神;3)现代运动训练的观念的转变及专项化,强调负荷等特征与"体适能"概念的相关理论架构相得益彰,科学合理的安排运动训练活动能够最大限度提升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体适能"概念在体育教育与训练领域的应用,一定程度上为体育课程科学深入持续的探寻与变革提供了理论储备与实践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字本位"理论强调从"字"入手研究汉语,把"字本位"理论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可以解决许多实际的问题。文章分析了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字本位"教学的需求,并就"字本位"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自己的设计和看法。  相似文献   

5.
以CSSCI收录的相关运动训练理论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分析软件对1998~2015年我国运动训练研究的897篇学术论文及其相关参考文献进行科学计量与可视化分析,力图揭示我国运动训练理论研究前沿和理论演进脉络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现阶段运动训练理论研究主要以运动训练实践为中心展开研究,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体育理论、运动训练观念、竞技运动、竞技能力等四个领域。其中体育理论是运动训练理论研究基础,处于发展与完善阶段;训练观念主要是运动训练学知识的单维体现;竞技体育主要是对以往训练理论反思后步入深化阶段;竞技能力结构将继续成为研究的热点。演进中存在运动训练理论研究学科和内容单一等问题,理论研究主要源于问题的推测性,并缺乏复杂性问题的视角,以及较少采用自然科学研究范式,在关键问题依旧缺乏自主创新不足等问题,已影响和制约了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面对训练理论的停滞不前,多学科交叉研究是破解运动训练理论困境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一元与二元理论应用于业余青少年羽毛球训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对比、实践、理论分析等方法,对一元与二元训练理论在业余青少年羽毛球训练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认为两种训练理论在业余青少年羽毛球训练中均能取得良好的运动成绩,两种"理论"在指导具体的训练实践方面各具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7.
人文体育观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人文体育观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归纳、分析,揭示出当前体育认识中存在的工具理性与价值性的冲突、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对立、体育的科学技术与体育文化精神相脱节等问题.认为:人文体育观价值体系的建立,将使人们意识到体育所蕴含的人性意义,并使体育重新和人生联系在一起,推动体育真正走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轨道.我国的体育理论研究需要从人学的高度,以人的发展为价值尺度,对人文体育观进行系统、深入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国多年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和科学训练的实践已经积累起来丰厚的体育信息资源.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将隐藏在数据之中的、真实体现运动训练客观规律的"信息"开发出来,已成为当前科学训练的迫切需要和体育信息技术研究的重点."特征模型"从原理和方法上提供了一条在我国现有运动训练机制条件下,充分发挥教练员作用的数据挖掘途径,可以有效地解决因项目训练理论不完备而无法实现数字建模的问题,对体育信息资源的数据挖掘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双主五多”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模式是按照一定原理设计的一种具有相应结构和功能的教学活动的模型或策略。教学模式必须与高等教育改革相适应,与培养现代高质量的新型人才的要求相适应。本文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运动训练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分析,构建了能更有效的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双主五多"教学模式,新教学模式对培养新型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新中国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以期呈现中国训练理论形成过程.通过对新中国竞技体育理论形成与发展、传播与本土化发展等方面的分析,认为中国运动训练理论经历了传入、模仿到本土化的实践过程.通过研究得出,新中国第一代体育人肩负着"祛除病夫"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成就了中国体育史上"革命加拼命"的特殊年代.中国运动训练理论形成过程中,苏联运动训练理论的影响最为突出,在体育院校训练理论教材中可以窥视到.中国本土训练学家创立的一元训练理论有一定理论与实践价值,目前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从系统论角度,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并结合方法学、生理学、时间生物学等学科知识,对赛前训练、竞技状态及调控问题进行探讨.对赛前训练、竞技状态等概念进行梳理和厘定,阐明竞技状态与运动成绩的关系.指出要正确认识“专项训练”“核心竞技能力”等核心概念,实现赛前训练的科学化;要利用好赛前减量、调控、模拟训练、调整时差等手段,达到赛前训练的艺术化.旨在完善运动参赛理论,在宏观上对运动训练实践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训练学角度,对专项的本质、专项“质”与“量”的存在方式,专项“质”与“量”的辩证关系及其在训练中与实战目标关联标准的规定性、生命的自组织与量的能量耗散特性、“有效负荷”与竞赛目标状态形成的关系、训练信息生物“秩序”形成的生物机制,进行深入地研究与探讨,对竞技训练“有效负荷”设计的逻辑依据、训练负荷“量”存在的方式与生物适应关系、竞技训练专项“量”标准自身因素的约定性、“量”构成因素的复杂性及竞技训练“量”运动的设计与控制应用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消除我国竞技训练中广泛存在的对“有效训练”理论认识的误区,加深对运动训练规律的理解,促进“有效训练”并真正实现运动训练“有效量”控制的科学化,提高训练效率,促进训练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多次课"训练的理论研究,包括多次课的形式,中学业余训练运用多次课的可行性,多次课的训练特点,多次课训练应注意的问题等,对清华附中"马约翰班"的投掷项目学生进行两年多次课训练对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多次课训练形式适用于中学田径投掷业余训练,在促进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发育、提高运动成绩等方面,优于传统的业余训练方式。  相似文献   

14.
借鉴"位置模糊"的概念特征理论,结合不同位置球员竞技表现对比和竞技能力评价与建模,通过篮球运动"位置模糊"与传统位置球员在身体形态、活动区域、技术动作、战术配合及训练理念等方面的差异性比较,对2013-2014年NBA现役447名不同位置球员攻防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篮球运动"位置模糊"训练理念影响下衍生的新位置球员,即中锋/前锋、前锋/后卫与传统位置球员在身体形态、部分竞技表现指标(篮板、封盖等)存在显著性差异且竞技表现更优。建议业界人士在训练工作与临场指挥中不断思考与实践,构建中国篮球本土训练理论体系以整体提高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阐述新的康复理论"Prehabilitation",主要从静力性力量训练、动力力量训练、离心性力量以及plyometric练习几个方面论述基于Prehabilitation发展力量的方法手段,重点从Prehabilitation视角下阐明肌肉力量训练的方法、作用,以及在国内外的发展与动向,丰富肌肉功能训练的方法,包括悬吊训练法(S-E-T)、超等长练习(Plyometric)、核心力量训练(Core Strength Training)等,Prehabilitation的性肌肉功能训练在运动实践中能起到预防运动损伤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运动训练分期理论发展回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动训练分期理论形成至今 ,一直是运动训练界关注的焦点。多年来 ,各国从事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专家学者 ,不断对传统运动训练分期理论提出质疑和挑战 ,使运动训练分期理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通过对运动训练分期理论发展的回顾与评述 ,作者认为 ,对不同项群年度训练分期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从"自动控制原理"学、用分开现象入手,探讨其"理—工"双属性特点,提出"工程本位"教学理念,借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三方面改革全面实现工程式教学。教学内容以工程为主线,理论和软件为两翼;教学方法上以训为主、教为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知;考核上注重考学结合,能力至上评价方法。然后总结教改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最后用问卷数据和大赛成绩证明"工程本位"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工程本位"教学模式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本科院校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极具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运用系统分析和逻辑思辨的方法,概括介绍了当代行为科学和运动训练科学的发展,探讨了建立运动训练行为学的客观依据及理论和实践的重大意义,并就运动训练行为学理论框架中的基本命题和运动训练行为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指出:(1)运动训练行为学的研究需要从社会学的角度关注运动训练情境中人的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2)运动训练行为学要着重研究运动训练行为系统的整体性;(3)运动训练行为学研究方法要系统化、定量化.  相似文献   

19.
对“专项”涵义的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和实践出发,对“专项”这一运动训练学的基本概念进行了阐释,指出“专项”是“与运动员训练水平相称的比赛本身”这一全新的概念。本文还对运动训练学和相关学科中存在的一些错误或模糊认识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大学自治”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关于"大学自治"问题的研究历史较短、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方法不新.我们需要从微观的、实证的、多学科视角研究"大学自治",需要引进教育制度创新理论,以促进"大学自治"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