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探讨爬山锻炼对增进老年人体质的作用,指导40名6065岁离退休人员在安全有效的心率范围内进行12周的爬山锻炼试验,对试验前后的体脂、体脂百分比、瘦体重、脉搏、血压、肺活量、台阶指数、单腿闭目站立、坐位体前屈、反应时予以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上述指标除坐位体前屈外余均得到改善,在安全有效的心率范围内持续爬山锻炼,对提高老年人心肺功能、防治心血管疾病、增强体质、延缓衰老产生良好的影响.爬山是一项有益于老年人健身强体的运动.  相似文献   

2.
运用闭目单足站立、平衡木行走和改良Wolfson测试前后三种方法,对64名采用登山运动处方坚持锻炼2年的老年人的平衡能力进行测试,并与采用该运动处方锻炼前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锻炼后闭目单足站立、平衡木行走指标均非常显著优于锻炼前(P〈0.01),改良Wolfson测试前后指标较锻炼前有所提高,但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坚持科学的登山运动锻炼能提高老年人的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对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闭目单足站立、平衡木行走和改良Wolfson测试三种方法,对65名长年坚持太极拳锻炼(锻炼组)及70名普通老年人(对照组)的平衡能力进行比较测试。结果表明锻炼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说明经常坚持练习太极拳能提高老年人的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4.
运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对湖北省老年人(60岁—69岁)体育锻炼行为对体质水平的影响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每周不同的体育锻炼次数对湖北省老年人BMI、肺活量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同时平均每次不同的体育锻炼时间对克托莱指数和体前屈体质指标具有显著影响(p<0.05);老年人平均每周不同的体育锻炼次数与BMI、克托莱指数、脉压差、肺活量、体前屈和反应时等体质指标存在高度相关(p<0.01);而平均每次不同的体育锻炼时间以及坚持不同的体育锻炼时间仅与体前屈身体素质指标存在相关(p<0.01或p<0.05)。  相似文献   

5.
探讨不同体育锻炼方式对湖北省老年人群体质水平影响的差异性,并深入分析不同体育锻炼方式的健身效益,为构建适合湖北省老年人健身指导系统提供参考。运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最后结果表明:不同体育锻炼方式对湖北省老年人BMI、克托莱指数、腰臀比、肩胛皮褶厚度、身体形态指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肺活量身体机能指标以及体前屈、握力、反应时身体素质指标测试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通过点估计公式可得,步行对老年人BMI和克托莱指数身体形态指标的效应最大。武术、健身气功对老年人腰臀比、肩胛皮褶厚度、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体前屈、反应时的效应最大。球类项目对老年人肺活量、握力的效应最大。不同体育锻炼方式对老年人群体质水平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老年人应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身身体状况的体育锻炼方式,同时深入了解不同体育锻炼方式对其体质水平的改善程度,获得增强锻炼的实效性,促进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饮茶和参加太极运动锻炼联合干预对老年人身体成分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探讨饮茶与参加太极运动联合干预在减肥降脂方面的协同作用。方法:将刚刚加入吕梁市太极协会的128名老年人(之前未进行过太极锻炼)分为饮茶组与非饮茶组,进行太极运动锻炼干预。锻炼前分别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量体成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指标,10周后复测。结果:饮茶组和不饮茶组老年人太极运动干预前后体脂百分比、血脂六项均有显著变化,且饮茶组效果好于不饮茶组(P〈0.05),参加太极运动和饮茶在减肥降血脂方面具有叠加效应。结论:饮茶与参加太极运动联合干预在改善老年人身体成分和血脂水平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临汾市城乡老年人体质状况调查发现,老年人参加锻炼的人数男性少于女性,城镇多于农村,老年人体质测试的达标率男性高于女性,城乡高于农村,老年人机能指标和体能测试指标都有明显下降趋势。为此应加快县、市农村健身站、点的投资力度,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老年人锻炼意识。  相似文献   

8.
采用特尔斐法,以相关测试原则为准绳,进行了多轮专家调查,经统计筛选,得出江苏省老年人体质测试的指标体系,分3类,即形态、素质、机能。并针对3类测试具体内容,确定了具体测试指标体系,即形态类宜测定身高、体重、腹围;机能类宜测肺活量、下棋(男)/划字(女)、血压、台阶实验(部分);运动能力类宜测握力、推墙式双臂屈伸、坐位体前屈、闭目单足站立、走独木桥。  相似文献   

9.
运动对老年人体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体质(fitness)是评价健康的一个综合的指标。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众多文献的研究发现,老年人的身体形态、体成分、心血管系统功能及各项与运动有关的素质均有明显的退化,同时发现运动对老年人的体质有积极的影响,适当的锻炼可延缓老年人的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木兰拳锻炼组与对照组四项心血管机能指标的测试和对比检验。得出木兰拳的锻炼对老年人心血管系统机能的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1.
借助足底压力测试系统,获得60名7岁男童静止站立和自然行走时足底压力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无论是站立还是行走肥胖儿童在足底某些区域的足底压力、足地接触面积以及压强等要显著高于正常组,尤其是在足跟、足弓以及第3-5跖骨头处冲量变化和压强时间变化率也显著增高,这大大增加足病痛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荆州市太极拳中老年练习组,与相应的对照组健康体适能与技能体适能相应项目的相关指标综合测试,结果表明,太极拳运动在体重控制等方面,对中老年人体适能存在显著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广场舞和健步走锻炼对中老年女性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120名中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其中广场舞组40人,健步走组40人,对照组40人,每组中年女性与老年女性的人数比例为1:1。采用平衡测试仪测试双足闭眼和单足睁眼状态下各压力中心移动轨迹指标的值,测试时间均为10 s。结果:广场舞组和健步走组各平衡指标的值都显著小于对照组的相应值(P<0.05);广场舞组各平衡指标的值显著小于健步走组的相应值(P<0.05)。老年广场舞组与中年无锻炼组在各平衡指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单足睁眼站立时,老年健步走组的动摇总轨迹长(TL)与中年无锻炼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场舞和健步走锻炼都能显著改善中老年女性的静态平衡能力;广场舞锻炼对中老年女性静态平衡能力的改善效果要优于健步走锻炼,且能使老年女性静态平衡能力的水平达到无锻炼的中年女性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参加踢毽锻炼的中老年人锻炼前后身心健康的有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6个月的锻炼,精神状态、睡眠等主观指标均有显改善;安静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及训练完后的即刻心率均较锻炼前显下降;闭眼单足站立明显高于锻炼前;锻炼后反应能力快于锻炼前;锻炼由臃肿变得结实、健美。  相似文献   

15.
练习太极拳对中老年单足站立平衡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练习太极拳对于中老年单足站立平衡能力的影响。在一年的观察中,经过三次跟踪测试。结果显示:练习组在六个月后和一年后的测试中,睁眼平衡时间比练习前分别增加了5.13S和17.73S,闭眼平衡时间比锻炼前时间分别增加了5.12S和12.91S,均有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略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这表明练习太极拳有助于改善中老年机体的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6.
研究采用比利时生产的足底压力分布测试系统(Footscan insole system)对女性自然行走时进行测试,从足底压力中心轨迹、足底峰值压强、足底冲量几个方面探讨肥胖女性穿着不同高度鞋自然行走时的足底压力动态分布特征。研究发现足底压力中心轨迹随着鞋跟高度的增高足底压力中心逐渐向前移动,并且在前后方向的位移逐渐减小,跖骨区域主要承担着身体的重量;足底峰值压力及平均压强结果显示,两组女性穿着高跟鞋行走时,前脚掌的M3和M2区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足底冲量结果表明,在M3区域内冲量值变化较为明显,前脚掌区域内足底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17.
踢毽锻炼对中老年女性单足站立平衡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旨在观察踢毽锻炼对中老年女性单足站立平衡能力的影响。在1年的观察中,经过3次跟踪测试,结果显示:踢毽锻炼组在第6个月和第1年的测试中,睁眼平衡时间比锻炼前分别增加了4.81s和16.73s,闭眼平衡时间比锻炼前时间分别增加了5.30s和11.86s,均有显差异,而对照组略有下降,但无显差异。表明踢毽锻炼有助于改善机体的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8.
太极推手伴随着太极拳的传承与演变而不断发展,在《太极拳论》与各代太极大师的逸事中,对太极推手技法的描述多处于一种理想状态。通过对太极推手的实践分析,尤其是对竞技太极推手中最后发放的典例技术动作的三维录像解析,认为太极推手实践中的技法与其理论差距较大,竞技太极推手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仍形似变异的站立式摔跤,很难用拳论中描述的那些精彩技法来吸引观众;太极推手不适宜作为一种纯技击性的竞技运动走上擂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