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牛皮纸做胶体溶液的渗析实验广西凌云中学陆英麟做胶体溶液的渗析实验,要用半透膜材料,一般学校没有这种材料,需要采用代用品。半透膜材料的代用品很多,笔者通过实验认为用牛皮纸代替半透膜材料做胶体溶液的渗析实验,效果很好,而且方便。一、实验操作:1.取一张...  相似文献   

2.
用鱼鳔作半透膜,用内径较细的直角长颈漏斗代替普通长颈漏斗作半透膜的演示实验,实验操作方便,效果显著,一次组装,有效实验可以持续20h左右,便于教师在不同班级进行演示。  相似文献   

3.
蔗糖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这是化学、生物学早已有的定论。过去不曾怀疑过它。这些年化学和生物学的一些教学同行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蔗糖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蔗糖溶液是不是应该归属于胶体溶液?尽管问题很小,但在这里早已成为议论不休的问题了。笔者提供以下实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渗透现象"是高中生物学新课程在讲述"水分的跨膜运输"这部分知识点时设置的演示实验。对这一实验,各个版本的新教材安排的演示内容有所不同。人教版新教材基本沿用了原先教材的图式,安排了"水分通过半透膜进入蔗糖溶  相似文献   

5.
高中《化学》(人教版)第三册(必修加选修),有关胶体性质的实验中用到半透膜。我们经过多年的实验证明,蛋壳内的蛋膜是最理想的半透膜。取蛋膜,需要去掉外边的硬壳。通常做法是用盐酸浸泡蛋壳,溶去碳酸钙。在这个过程中,需不断除去表面形成的泡沫,过程麻烦而且用时长,约需3~4h。经过实验,我们摸索到快速取膜的方法。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6.
初中化学教材 (人教版 )中 ,验证分子间隔实验是用 2 0 0毫升量筒量取 10 0毫升水和 10 0毫升酒精并在 2 0 0毫升量筒中混合在一起。该实验酒精耗量大 ,现象又不大明显。本实验改进为 :1.实验用品 :一端封闭的玻璃管 (1米左右 )、小烧杯 (2只 )、橡皮筋、水、酒精、红墨水。2 .实验方法 :(1)用小烧杯向玻璃管中倒水 (水柱约为 4 0厘米 )。(2 )用小烧杯向玻璃管中倒酒精 (酒精柱约为 4 0厘米 )。(3)在 B处 (酒精的液面处 )用橡皮筋作标记。(4 )用手指按住玻璃管口 ,上、下颠倒几次 ,静止后观察体积变化 (图 1b)。图 1   3.实验优点 :(1)现…  相似文献   

7.
高二化学的渗析演示实验,要使用半透膜。以往采用的是动物的肠衣、膀胱,需经过加工剔除其血管、油脂后用纯碱搓洗再用清水冲洗数次备用。也有把鸡蛋壳用浓盐酸  相似文献   

8.
现行高中生物必修本中介绍的水分渗透作用的演示实验 ,形象地说明了水分渗透作用的原理。笔者在实际教学中 ,为了更多地说明问题 ,进一步满足教学的需要 ,对该实验进行了补充演示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实验设计课本实验是在一烧杯中盛清水 ,用一长颈漏斗盛蔗糖溶液。长颈漏斗口封有一层半透膜 (笔者选用的是动物的膀胱膜 ,经过轻刮处理后效果较好 )。由于水分子能通过半透膜进行扩散 ,而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单位体积的清水中的水分子数比蔗糖溶液中的水分子数多 ,在单位时间内 ,由烧杯向漏斗中通过的水分子数多于由漏斗向烧杯通…  相似文献   

9.
按高中物理第二册(甲种本)第99页图5—7的装置,来进行演示时,实验时间长,仪器多(用真空罩和电动抽气机),并且宜在实验室内进行.我们所用的方法,简单易行,装置如图1所示.实验时:在250毫升的平底烧瓶内装入热水,使水面接近瓶口.然后用胶塞塞 住,将30毫升(或50毫升)的医用针筒的针头插入瓶内,抽出瓶中的空气使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到一定程度时,便可看到热水沸腾起来,这说明外部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就降低.反之若再将抽去的气体重新压入,则可  相似文献   

10.
材科:鸡蛋外壳 制法:将鸡蛋的小头一端敲开一个小孔,取出蛋清,蛋黄。然后用清水将蛋壳内残余的蛋清、蛋黄冲洗干净,向蛋壳内加入稀盐酸至满,5分钟后倒出盐酸,并用清水将壳内盐酸冲洗干净,便可取出蛋壳内膜(所需制取的半透膜渗透袋)待用。  相似文献   

11.
1特点和用途 该教具用于高中化学的胶体渗析实验,认识胶体既有别于悬浊液和乳浊液,又有别于溶液。它既可用于教师课堂演示,也可用于学生动手操作。该教具操作简便、效果明显、经久耐用、制作简单。用胶棉液制作的半透膜解决了材料上的难题,原理科学、设计新颖,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1实验装置的改进 (1)塑料漏斗的制作 用一次性输液器的吗啡氏管制成。先用刀片切去吗啡氏管上端(大头一端)的头部(切割线以稍低于侧壁上缘为好)。切口在纸上稍作打摩,以避免切口粗糙损坏半透膜。再从吗啡氏管下端与粗导管接头处,将粗导管剪去。把过滤器下面的细导管拔下(针头可剪去),接于吗啡氏管的断头处。操作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3.
化学实验常用的玻璃仪器,使用时间久了会失去透明,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玻璃中碱性氧化物的挥发而遗弃过量硅的结晶造成 的.为使失透的玻璃仪器恢复透明,下面介绍两种方法.1.用稀的氢氟酸清洗玻璃仪器的失透部位(洗涤玻璃表面多余的硅结晶),然后在火焰上加热,失透的玻璃仪器就可恢复透明.  相似文献   

14.
1 仪器装置图 (图 1)图 12 仪器特点及用途(1)特点①演示效果明显 ,具有直观性和趣味性。本教具利用斜面导轨来克服轮轴自重的主要部分 ,轮轴在液膜表面张力作用下 ,沿着斜面导轨向上滚动。由于滚动摩擦远远小于滑动摩擦 ,故用它来演示液体表面张力现象 ,效果显著。②可见度大 ,可配合KLPO2A -B型投影器使用。轮轴和斜面导轨可构成最大液膜面积为 :5 70 0mm2 。单膜面积比同类现有仪器提高了约 3倍 ,可见度有了较大提高。③可靠性高。经实验证实 :从如下配方的液体中取出的液膜 ,可连续重复使用 2 0多次。配制方法 :按 1∶4取无水…  相似文献   

15.
在中学有机化学实验中,苯跟溴的取代反应实验,往往因条件控制不好,反应不能发生或过于剧烈.根据教学实践,如按下面的方法来做,很易成功.用量筒量取10毫升苯(化学纯),用滴管估取1.5毫升溴(优级纯),依次放入干燥的100毫升烧瓶内,充分振荡.此时看不到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不加催化剂,反应不能发生.当向烧瓶内加入1~1.2克还原铁粉(分析纯)后,可从容不迫地(此时反应虽发生,但不剧烈)用带导管的瓶塞塞紧瓶口.将看到烧瓶内液面呈沸腾状,并听到发出“咝、咝”的响声.接着可看到导管口附近出现  相似文献   

16.
谈实验方法的选择涂宏国(武汉市武昌县纸坊一小430200)实验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人为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使某些现象能反复再现、而进行观察研究的一种方法。虽然实验方法同教学方法一样。千差万别,方法各异,但是,...  相似文献   

17.
将一小团脱脂棉放入大试管中,加入8~10毫升1:1硫酸,边加热边用玻棒将脱脂棉搅烂,形成粘稠液体,继续加热至溶液变成黄色为止,再将试管放入水浴中继续加热至棕黄色,取出冷却.取一只洁净试管,用滴管加入纤维素水解液1毫升(约15滴),再加入10%NaOH溶液3毫升(约45滴),接着逐滴滴入10%NaOH溶液,边滴边振荡,直至加入NaOH溶液由黄色变成淡红,此时溶液的pH>9.  相似文献   

18.
未来聚变堆中,液态金属作为最有前景的面向等离子体部件之一,会同时受到超强磁场和高温等离子体的作用,离开原位置而进入堆芯等离子体中.本文列出3种具有代表性的不稳定现象并进行综合分析:1)由等离子体轰击液态金属引起的溅射现象,2)液态金属在磁场和电场共同作用下直接进入等离子体的飞溅现象和3)已经进入等离子体内部的金属液滴再次落下与液膜发生碰撞的现象.前人已经对溅射和液滴撞击液膜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整合与分析,提出新的实验构想,探究磁场和电场作用下液态金属飞溅现象的形成机理.实验研究发现液态金属自由表面会逐渐长高,直至液态金属发生自由表面飞溅,飞溅的液滴能脱离液态金属"山峰"并落下,伴有二次液滴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学生接受电动势这个概念是掌握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前题和基础 ,在课堂上做好测量内外电压的实验是上好《电动势》这一课的关键。现行的高中物理教材中 ,电源电动势的演示实验以及教参中介绍的实验方法 ,都是用铅酸蓄电池做为电源。该电源做实验前要长时间足量充电 ,操作比较麻烦且实验效果也不理想。故我在教学中对实验方法作了一些改进 ,如图 1所示。图 1 实验装置1.电源溶液用饱和食盐水取代稀硫酸 ,将饱和食盐水分别装入两长方体的玻璃缸中 (或 50 0毫升的烧杯 )。用一段内含海绵的乳胶管将两缸连为一体组成电源。2 .用碳棒做电源的正极…  相似文献   

20.
演示实验是进行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要更好地发挥它在教学中的作用,就不能仅仅满足于完成大纲中规定的实验,还要能根据教学的实际,适当地作一些改进或补充。下面就对如何进行这类实验的设计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想法。一、用于进行物理概念、规律教学的实验设计1.从实验操作方面考虑,应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用材随手可得的实验。例如把一支粉笔从中间折断,然后从断处吻合,并用力挤压,又可合为一体,以此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又如把一只无破损的信封平放在桌上,向信封内猛吹一口气,可以掀翻放在信封上面的重物(墨水瓶、板擦等),以此来说明大气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