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技术环境变革中国外图书馆员角色转变特点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意义]随着图书馆技术环境变革和职能拓展,图书馆员角色和形象被赋予许多新的期望。分析图书馆员的角色转变既能了解环境变化对职业发展的要求,也能为馆员素质提升和更好应对技术变革压力提供建议。[方法/过程]利用从数据库中搜集到的关于图书馆员角色的外文期刊文献题录信息,利用标题词分析方法对已有研究中的图书馆员角色进行分类,并根据角色定位描述图书馆员的岗位职责内容。[结果/结论]已有研究对学科馆员、教学馆员、医学馆员等关注度最高,技术变革也催生了数据馆员、社交媒体馆员等新岗位,图书馆员角色呈现分类细化、专业化和交互性增强、角色重叠明显等特点,技术对图书馆员角色的影响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员知识咨询胜任力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意义] 构建图书馆员知识咨询胜任力模型,用于图书馆员知识咨询胜任力测评,以促进图书馆向知识服务转型。[方法/过程] 在借鉴胜任力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图书馆员能力相关研究成果和知识咨询工作的特点,初步构建图书馆员知识咨询胜任力模型,并通过专家调查法对图书馆员知识咨询胜任力模型进行优化,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结果/结论] 构建的图书馆员知识咨询胜任力模型包括3个层次6个维度,希望为图书馆开展馆员知识咨询能力的测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 图书馆员技术压力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组织因素对图书馆员的技术压力高低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基于组织视角的技术压力水平分析有助于获知新技术环境下馆员对新技术的态度,既而采取措施提升馆员工作满意度和服务质量。[方法/过程] 通过对国内多家图书馆进行随机问卷调研,分析组织创新支持感知、技术依赖等因素对国内图书馆员面对技术快速变革时的态度和技术压力水平的影响情况。[结果/结论] 技术依赖、组织创新意识和组织支持感知会增加馆员的技术压力,但技术压力不仅只有负面作用,也可转化为良性压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图书馆设立了图书馆员国际交流项目,这对于推动图书馆业务创新,缩短我国与世界图书馆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以四川大学和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图书馆员交流项目为案例,运用层次分析等数理方法构建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图书馆员国际交流项目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运用层次分析等数理方法构建的图书馆员国际交流项目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定性、定量评分细则,以四川大学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图书馆员交流项目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对项目进行全面评价和分析,并依据评价结果提出进一步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 厘清转型时期高校图书馆员专业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改善高校图书馆员专业发展的路径和方式。[方法/过程] 通过问卷调查对高校图书馆员的专业学习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论] 高校图书馆领导层对馆员专业学习的引领意识薄弱、规划不足;高校图书馆专业学习主体的层次感和多样性有待进一步改善;高校图书馆员专业学习过程中学习内容的针对性有待加强、互动性有待提升;高校图书馆员应增强对新技术快速学习和应用的意识、加速学习成果的转化并提高理论创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在图书馆技术发展史上,图书馆员受到技术采纳本身的压力和应对技术革新后服务环境变化的间接压力,图书馆员工作满意度和组织绩效均因此受到一定影响。梳理图书馆技术发展中各个阶段的技术压力的特点、原因和解决对策非常必要。[方法/过程]对国内外文献中有关图书馆技术压力的研究进行初步综述,探究图书馆员技术压力随着技术变革的变化和解决对策。[结果/结论]技术应该成为图书馆发展的工具,而非解决图书馆所有问题的法宝。妥善处理馆员的技术压力问题,用好新技术,将有助于改变用户对图书馆的印象,改善图书馆的形象,提升图书馆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数据素养是高校图书馆员当前应必备的专业核心能力,国内外都在持续探索适合的馆员数据素养培育路径。我国在此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调查和研究国外开展的高校图书馆员数据素养培育实践案例,归纳经验启示,有利于为我国馆员数据素养培育提供借鉴,提升培育质量。[方法/过程]选取国外12个馆员数据素养培育案例,结合3P教育模型和传播学5W理论,从培育前提、过程、结果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总结启示。[结果/结论]构建普适性的馆员数据素养培育模型,基于此提出思考,从培育主体、对象、内容、方式、结果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 通过解析6个美国专业图书馆员职业能力标准的内容,为国内图书馆员职业能力标准建设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在简介6个美国专业图书馆员职业能力标准的基础上,比较分析美国专业图书馆员职业能力标准的要素及其条款。[结果/结论] 美国专业图书馆员职业能力标准基本包含职业素养、交流能力、专业学科知识、领导与倡议、评估能力、信息机构/组织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技术管理、计划管理、教学能力、信息服务、参考咨询与研究12个要素,这些要素定义的不同能力条款可为国内图书馆界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图书馆员职业能力要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确立我国图书馆员职业能力要素,为评估国内图书馆员职业能力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在归纳我国图书馆员职业能力要素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最终确定我国图书馆员职业能力要素。[结果/结论]我国图书馆员职业能力由13个一级要素和114个二级要素组成,它们可组成图书馆员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一级要素包括职业素养、组织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信息服务能力、用户服务能力、馆藏管理能力、知识管理能力、学习能力、技术能力、合作能力、教学培训能力、学术交流能力、财产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张蒂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4):90-97
[目的/意义] 了解学科馆员的工作现状,对于揭示学科服务的变革过程和提高工作水平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采用纪实方法,跟踪 2009-2013年南开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具体内容,通过逐年展示学科馆员的重点实践案例, 解读学科馆员服务从"联络"到"嵌入"的转变过程中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结果/结论] 根据学科馆员的学科服务纪实,总结南开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变革过程中的学科服务三原则、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方式、学科馆员的角色转换等,勾勒出包括联络院系、日常咨询、学科资源建设、学科信息推送、嵌入式服务和专项高端服务等六大板块在内的行动路线图。  相似文献   

12.
国外高校图书馆数据馆员服务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意义]伴随数字化科研的发展,数据馆员成为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的一个新型焦点主题。数据馆员服务模式涉及数字馆员的岗位设置、组织管理、服务内容等,对国外高校图书馆数据馆员服务模式进行调研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够为国内高校图书馆设置数据监管岗位、开展数据监管服务提供指导和借鉴。[方法/过程]在调研61所已设置数据馆员岗位的国外高校图书馆数据馆员岗位职责、能力要求基础上,利用典型案例分析法对28所代表性图书馆的数据馆员岗位设置、岗位培训及服务内容进行深入剖析与总结。[结果/结论]总结国外高校图书馆数据馆员组织管理特点以及4个方面的数据服务内容,对国内高校图书馆开展数据监管服务、培养数据监管人才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对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和学科服务的开展情况进行系统总结,为学术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提供借鉴。[方法/过程]通过文献和网络调研,回顾清华大学图书馆设立学科馆员制度的缘起,梳理20年来学科服务内容的拓展情况以及学科服务管理模式的优化过程,并对学科服务发展中遇到的瓶颈进行讨论和展望。[结果/结论] 20年的实践证明,学科服务是大学图书馆服务转型的有力举措,学科服务内容不断拓展的同时也必将带来服务内容的规范化要求;未来,可持续的高素质学科馆员队伍、学科服务绩效的考核以及对用户需求的调研将成为突破学科服务瓶颈、提高服务成效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了解和掌握美国图书馆员职业能力内涵的历史变迁和主要特征,以期对我国图书馆员职业能力建设有所借鉴。[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调研法,对美国图书馆员职业能力内涵的演进和职业能力观的特征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结论] 在美国“图书馆员职业能力”所包含的要素中,知识、技能、品性被认为是最核心的3个内容。在此基础上,美国“图书馆员职业能力”的内涵逐渐延伸与变形,形成了基于实践含义的“能力课程论”、基于社会含义的“社会能力论”、基于表层含义的“行为能力论”、基于现实含义的“标准能力论”、基于实质含义的“学习潜能论”等一系列能力理论体系。美国图书馆员职业能力观的主要特征表现在:社会建构性、文化敏锐性、读者中心性和动态发展性,而研究者采用的不同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是导致中美图书馆员职业能力观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 在当前学科服务发展环境下,更好地改进学科馆员服务质量评价工作。[方法/过程] 以LibQUAL+®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模型为基础,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在正式构建完整的指标体系前搜集用户提供的指标,筛选出适用于学科馆员服务质量评价的指标;参考专家意见,遵循评价指标的确定原则,在用户贡献指标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与修改,并采取德尔菲、层次分析、因子分析方法对指标进行主客观综合赋权。[结果/结论] 形成正式的学科馆员服务质量指评价标体系,并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研究开放获取背景下学术信息交流的场域变化与价值链重构,以优化学术信息交流生态、提高学术信息交流效率。[方法/过程] 运用场域理论,分析开放获取背景下学术信息交流主体间的关系变化,并探讨上述变化对学术信息交流价值链的影响。[结果/结论] 开放获取背景下,学术信息交流场域呈现多主体趋势,并基于彼此整合协同空间,提出和构建单主体价值链整合和多主体价值链协同两种学术信息交流价值链重构模式。  相似文献   

17.
王平 《图书情报工作》2020,64(6):146-148
[目的/意义] 对《知识学研究》一书内容及思想的再次理解,对图情学人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所形成并展现出来的学术意识展开思考。[方法/过程] 对文献展开思辨性、比较性思考与归纳。[结果/结论] 《知识学研究》是一部以"大学术观"为指导的,以知识及知识资源为核心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系统科学阐释;同时也认为图书情报学最终也将以"知识"为最终的指向。该书体现出图情学人的学术自觉、自省与自立,其倡导践行的"大学术观"可以为学科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In 2008, Fudan University Library (FDUL) in Shanghai and Belk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Commons at Appalachian State University (ASU) in Boone, North Carolina created a three-year librarian exchange program. The first pair of librarian exchanges occurred during the 2009–2010 academic year, with the Appalachian State librarian traveling to Fudan for five weeks during the Fall of 2009, and the first librarian from Fudan traveling to Appalachian State for five months in the spring and summer of 2010. This paper documents how the first exchanges revealed interesting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academic library service models between the two universities which are illustrative of general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academic library services. The paper also discusses how any academic library can benefit from the experience of a librarian exchange program with a partner library in another country.The experience gained from these first exchanges confirms on an international level the basic assertion that a major role of an academic library is to support the university’s curriculum.Moreover it can be extrapolated from discussions held between librarians of the two institutions that in bo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the curriculum evolves in response to reforms on campus and to changing trends within the country’s education system. It was also determined that the modes of library services in both cultures change as new technologies arise and that the pace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within academic libraries is rapid and ongoing. Participants in the exchange discovered that there ar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in both the ASU and FDUL service models and that the librarians from both systems can learn from one another and absorb best practices from their exchange partners. This paper reflects the views and experiences of the exchange librarians (Shi and Johnson) and also author Shao, who is a Chinese national working as a faculty fellow librarian at Appalachian State University.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 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从"新生"馆员具体工作入手,探讨国外元素养教育问题。[方法/过程] 通过内容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对国外图书馆"新生"馆员招聘广告进行分析,对国外元素养教育所起到的作用进行剖析,探究国外元素养课程教育模式。[结果/结论] 认为必须糅合元素养,加强个性化、深入化、全面化、可循环化元素养教育建设,将信息素养"植入"学生脑海中,将元素养模式贯穿于日常学习生活中,逐步提高全民元素养能力。  相似文献   

20.
��[Purpose/significance] This paper makes a consideration on the text and the thoughts of Research on Knowledge Science.[Method/process] A speculation and a comparative study are used.[Result/conclusion] A systematic explanation on social practices of human's knowledge and knowledge resources is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book of which main methodology is macro-research; at the same time, knowledge should be the endpoint of LIS. Academic consciousness, academic examination and academic innovation of librarian are conveyed and should be promoted. The methodology of macro-research may provide a choice for LIS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