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为民族准备明天素质,为学生终生幸福奠基!”这早已成为教育界颇为响亮的一个口号。然而,究竟靠什么、如何才能真正高效地将“口号”落实到“位”?有人说,靠知识能力;有人说,靠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人说,靠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山东省高密市康成小学郝其福校长认为,养成教育才是提升民族素质和为学生终生幸福的基石。2006年3月20日,记者乘坐“接受养成教育,培养绅士淑女风范”的康成小学班车,又一次来到康成小学采访,恰巧碰到高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万丽等领导来到康成小学调研。在高密市康成小学,每天早晨上课前,孩子们做的第一件事不是…  相似文献   

2.
我们必须弄清楚,究竟是实施课程改革影响了升学率,还是没有真正落实课程改革影响了升学率?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究竟是要靠“向后转”来回避,还是要靠“向前进”来解决?  相似文献   

3.
一、新视角——学科活动课程是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素质教育是我国迎接21世纪综合国力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既定方向。然而,在许多中小学,素质教育喊得惊天动地,“应试教育”却抓得扎扎实实,学生在活动课程中朝气蓬勃,到学科课程上却死气沉沉。基础教育如何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是许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我认为素质教育不能只有一句口号性要求,必须找到切实有效的载体。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下,只有把它落实到学科课程,落实到教材改革,落实到课堂教学,落实到学业评价中去,才能得到真正实施。最近颁…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是当今各国基础教育的共同取向,其理论依据是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想和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将教育的重心位移到对人的生命关怀、对人格的尊重上来,这是教育理念的伟大进步。然而,许多时候“以人为本”的理念没有成为我们的思想,却成了装点门面的工具。环顾我们的校园,“以人为本”已经泛滥成一种随处呼喊的口号,成为一种随处张贴的标签,那么,如何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呢?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幼儿园管理中经常会出现借用企业口号的现象.如“打造品牌”“重塑文化”“追求卓越”“重建制度”.等等。我认为应当对此进行冷思考.这些“口号”离教师真正的思想水平、实际的专业水平距离有多远?能否实现?需要多长的路途?教师真正应该做到的事是什么?可能做到的事是什么?教师需要的自我管理的空间有多大?作为幼儿园“法”的规章制度怎样制订和执行才是最有效的?才能真正满足或转为教师内在的需要?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实践,我有以下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我们应该追寻什么样的教育?”“当教师究竟为了什么?我们如何从工作中获得快乐?  相似文献   

7.
对“教什么”要加强研究落实到指导实践,幼儿教育研究重点解决两大问题:对幼儿教什么?怎样教?但我觉得到目前为止,我们对第一个首要问题即教什么的问题,连基本观点都还比较模糊。“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是我们的口号,但这口号操作性不强。这里有两个问...  相似文献   

8.
我国有没有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如何界定?其标准及参照是什么?在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办世界一流大学”被众多高校的校长、教职员工乃至某些行政长官当作口号提之,作为努力奋斗目标未尝不可,信心和勇气也可佳。但殊不知要跻身真正“世界一流大学”的高校在我国只可能是凤毛麟角的几所,而且非经过一二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赶超,才能达到。  相似文献   

9.
鲍云 《上海教育》2008,(21):62-62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常常会想:短短的35分钟,教师究竟应该给学生什么?“给什么”取决于教师对文本的准确解读,“怎么给”则更多地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然而,这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靠平时的多读、多听、多看和多想.  相似文献   

10.
谢文英 《成才之路》2013,(28):73-74
这些年,教育一直处在改革阶段。每一位教育人,都经历了“在梦想与现实间寻找出路”的一个过程:希望、追求、焦躁、困惑……始终在寻觅一个最直接的教育方法。找到了吗?难以言明。新一轮课程改革,用短短四个字回应了人们心中久存的诸多问题——“德育为先”。上海特级校长余会斌深有感触地说了这样一段话:“不管时代怎么变迁,改革怎么推进,口号怎么翻新,基本的教育元素永不过时——育人为先”。我担任校长工作时逢九年,这九年来让我思考最多的是:学校天天抓德育,德育究竟在哪儿?如何才能抓好德育?  相似文献   

11.
“儿童中心”(child-centredness)是一个为教育界人士所熟知的术语,然而在对该术语的涵义的理解上,却是见仁见智。据笔者查阅文献,对该术语的理解至少有40多种。为弄清其所代表的真正内涵,本文将以历史的眼光考察这个术语的来龙去脉,并以寻求以下几个问题的答案作为本文的基本任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儿童中心”一词的原始含义是什么?内涵在哪些方面得以丰富?那些意义被丢失,或是被变革?在当时,儿童是什么事物的中心?儿童的哪些方面是中心?如何在教育中体现儿童中心?今天,我们究竟该如何正确地理解该术语的含义?追溯…  相似文献   

12.
教师人格塑造的价值追求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教师人格塑造的价值追求●于淑云“科教兴国”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战略决策。然而,作为“兴国”之教育,如何担当此任?“兴国”靠“科教”,而“兴教”靠什么?对此,一些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素质教育、课程改...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实施三年来,教师的观念、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教师间发展仍不平衡,教师专业水平也提升不快。究竟怎样才能在不断实践新课程教材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经过实践证明,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在不断地反思中才能创造优质高效的教学过程,只有加强教学过程各环节的反思,才能加速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那么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反思?反思什么?  相似文献   

14.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句口号我们喊了多少年,但课堂教学实际如何呢?恐怕并不令人乐观。原自治区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李毅、王爱勤两位老师针对我区课堂教学实际,结合实例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相信广大老师读后会受到启发,从而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编者说到“教”与“学”的关系,所有的教师都会脱口而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说课和评课时,也会经常听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句话,然而从教学的实际情况看,说与做,还是有…  相似文献   

15.
我们经常在各种科幻电影中看到“未来机器人”的身影,电影展示了对“未来机器人”功能的假想与威胁的担忧。然而,电影对机器的解读毕竟是“天马行空”式的,那么真正的“未来机器人”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相似文献   

16.
每逢年底,不少单位为了民主,常采用无记名投票确定先进人选。可是,投票时往往掺杂着微妙的人际关系,最后仍然靠主观印象,拼的是“人缘”和“拉关系”,而不是真正比工作业绩。有时先进轮流转,变成另一种“平均主义”、“大锅饭”,还有的评先成了评职称的“固定前奏”。究竟如何才能将评先进作为一种管理的激励手段,评出成绩,评出风格,评出正气呢?  相似文献   

17.
本通过学习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在分析费尔巴哈的幸福观的基础上,从“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人生的目的吗?如何达到幸福?”这三个方面来考察什么是真正的幸福,通过分析,最终说明“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幸福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8.
列夫·托尔斯泰有句名言“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的时候,而不是靠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事实正是这样,有位传记作家曾经讲过一件发人深省的事:一天深夜,著名的卡文迪许实验室领导人卢瑟福走进工作室,见他的一个学生还伏身在工作台上。于是问道:“这么晚了,你还在做什么呢?”学生回答说:“我在工作。”“那你白天在做什么呢?”’‘在工作。”“那你早上也在工作吗?””是的,教授,我早上也工作。”学生一边回答一边略显得意地期待着老师的赞许。谁知卢瑟福迟疑一下后说道:“那么,这样一来,你用什么时间…  相似文献   

19.
从陈胜、吴广到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内容,在中学历史课本中所占的篇幅不算少、以往关于农民战争结局的研究,基本上是固守一个著名论断,即历史上的“农民革命总是陷于失败”。依照这一传统观点,许多历史教师不加分析地讲解,使学生产生了许多迷惘、历史上的农民战争的作用究竟是什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是为了推翻地主阶级的统治?还是皇帝轮流坐?《天朝田亩制度》似乎带来了对这一问题理解的一线曙光,然而还是陷于失败。迷惘的结果等于宣告了封建时代的农民战争的结局无论如何都只能归于失败,农民战争从本质上…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反党野心家江青为其“登基当女皇”大造舆论,她信口开河,发表了许多谬论,什么“母系社会就是女人掌权”,什么“男的要让位,女的来掌权”,什么“将来到共产主义还要变过来”“共产主义社会还有女皇”,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这些反动谬论究竟是什么货色?这派胡言乱语的背后又包藏着什么样的祸心呢?必须痛加揭露和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