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4 毫秒
1.
社会发展的动力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马克思、恩格斯从系统整体来说明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理论,形成了社会发展的综合动力论;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这一科学概念,形成了社会发展的矛盾动力论;邓小平更加重视和强调发展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社会发展的改革动力论;面对世纪之交的国内外形势,江泽民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了社会发展的创新动力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动力论,对于今天构建社会主艾和谐社会是具有借鉴意义和现实价值的.  相似文献   

2.
赫希的意图论与欧阳修的本末论有着相似之处,认为作者原意在文本解释中处于主体地位。但是在具体阐发中,前者重在理论探讨,后者则提出了具体实践原则,这两个理论都在各自的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品牌的中英文互译需要以多种理论为指导,使之符合当地的文化和习俗,才能达到宣传品牌的目的.将以具体的例子来分析在品牌翻译中常用到的功能论、目的论、文化论和文学论等方法.  相似文献   

4.
用辩证统一的观点去理解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提出了课程与教学关系的“山脉模型”、“课程与教学论的‘椭圆焦点’模型”、普通课程与教学论和分科课程与教学论的“圆锥体”堆积模型关系图,并在此基础上概括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5.
诗歌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诗歌鉴赏理论研究以读者与诗歌艺术的审美关系作为主要课题。一部吸收古代传统理论和借鉴现代西方理念的,带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诗歌鉴赏学》,应该建立在客体论、主体论、生成论、方法论等四个理论基点上。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科学严谨的、带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诗歌鉴赏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为了正确认识“国家分配论”与“公共财政论”的关系,本文首先从财政本质、立论基础、所有制基础及财政职能等方面分析两种理论的不同观点:“国家分配论”是本质论,以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为立认基础,是建立于“劳动价值论”基础之上的公有制财政模式(或类型)。而“公共财政论”是模式论,以“社会契约论”为自己的立论基础,是建立于边际效用价值论基础之上的私有制财政模式(或类型)。故双方关于财政职能的涵义与具体内容也不同。其次,从财政本质、财政四要素和财政的理论框架等方面揭示两者的统一性:“公共财政论”在本质上与“国家分配论”是一致的,前者是“国家财政”这一“财政一般”在市场经济下的一种特殊表现类型。两者的财政定义均可看成是“主体、客体、形式和目的”四要素的统一体。两者都认为财政运行过程包含“收、支、平、管”等内容,即财政活动是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平衡和财政管理等运动过程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7.
明代马理继承了张载关学崇实尚朴的宗旨,务为笃实之学。在实体论上,他肯定"太虚即天"的真实无妄,从而批评了佛老的虚无本体论;在实修论上,主张躬行践履和实证实修的身心工夫,力图避免阳明后学的弊病;在实功论上,强调以礼淑世,化民成俗,在讲学中重建精神文化价值,并主持编纂《陕西通志》,发挥修史资政的积极作用。马理的实学思想内容丰富、特点鲜明,在明清实学思潮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论文回顾了体育教学论研究中经常用到的5种理论:实证主义理论、解释主义理论、社会批评主义理论、后结构主义理论和女权主义理论。分析了各种理论的应用事例。考虑这些理论如何回答我们的问题以及如何指导我们的研究行为。说明了挑战这些理论观点的方面。并且对忠实于这些理论的人们在应用这些理论于体育教学论研究时提出忠告。  相似文献   

9.
案例教学之于教学论研究具有多重意义:拓宽了现代教学论研究的疆域;丰富了合作学习理论;促进了多边活动理论的发展;推动了学科综合化进程;打造了各派教学理论融合创新的平台;开发了教学组织新形式。  相似文献   

10.
化学教学论正面临着理论与实践的新的挑战。研究范式对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论研究范式是教学论具体研究方法的上位概念,它推动教学论研究的不断发展。化学教学论的不同研究范式虽然各有特点,但在新的形势下,应该具有凸显化学教学特征、以文化范式为背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密切沟通化学教学实践等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1.
李金发及其诗作的异质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年代是中国新诗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种背景下,新诗形成了多元化发展的格局。李2020金发的象征主义诗作与诗人当时身处的异域思想文化环境直接相关,诗人“接受”象征主义的特殊方式,决定了其意识和观念的异质色彩,也决定了他作为新诗现代主义发展进程中不能无视的一个链环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中日象征主义诗歌是屹立于20世纪中日诗坛的“一支异军”,它们都是在西方象征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萌生和发展起来,在诸多方面对西方象征主义进行了承袭和发展。“物感”是中国文艺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物哀”是日本传统文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日本传统审美观念中的精髓。西方象征主义思潮对中日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是显现而直观的,而中日古典诗歌传统对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是深入骨髓的。中日象征主义诗歌在吸收和融合了具有两个民族特质的“物感”与“物哀”的文学传统后生机勃勃,共同演绎出了一曲“东方之歌”。  相似文献   

13.
画梅浅议     
自古以来梅花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明清时文人画兴起,以梅花为题材的水墨画在中国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笔者在梅花画创作中试图借梅抒情、借梅达意,使作品产生艺术感染力,力求达到文人画的"推陈出新"与艺术形式、诗情、画意、书味的高度融洽.  相似文献   

14.
William Carlos Williams,a poet who had animmense influence on the course of 20th centurypoetry.He wrote in varying style and technique andis often radically experimental.The simplicity of hisverse forms,the matter-of-factness of both hissubject matter and…  相似文献   

15.
“诗言志”与“诗缘情”——古文论笔札之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尧典》中“诗言志”的命题,应当是战国史官对前代观点和理论命题的追记。“诗言志”说中的“志”,其原初内涵应包括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后来,受“政教”观念的影响,才每每被解释为与“政教”相关、并符合其要求的思想或情感。“诗缘情”从“诗言志”而来,二者相客而非时立关系。但是,也不能认为“诗缘情”等于“诗言志”。“诗缘情”说既让人们重新看到了“诗言志”的原初内涵;更在“诗言志”说的基础上,使文学的“情感性”特征得到了明确。  相似文献   

16.
杜甫寓居秦州时期,为其五律创作的高峰期,该时期的五律在艺术特色上有几点很值得关注:即对仗形式的多样,入韵首句的突起,结篇的“十字句法”,“四一”句式的运用,“一”字的反复使用,特殊地名的借用等。从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杜甫对于五律艺术形式和技巧做出了多方面的积极探索,取得了不俗的艺术成就,为其后在五律艺术上达到造极之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诗画互通、互补互济的艺术关系,是中外古代诗画家的重要艺术发现和创作经验之谈。诗与画 的融合,经过了相当长的历程。大致分为三步:艺术中处于对极地位的画与诗;题画诗、诗意画使诗与画形 式上的融合;诗与画精神上的融合与艺术上的丰富与圆成。  相似文献   

18.
闻一多"诗唐"说的含义要从唐诗的创作、流布和欣赏以及诗人的社会地位等诸多环节去诠释。唐人创作诗歌,处于一种完全自觉、"不写诗,无以言"的状态。而唐诗的流布和欣赏则是社会化了的,在此基础上,诗人为全社会所拥戴。"诗唐"说有巨大的理论启示意义,其一就是促使我们重新评估晚唐诗。以"诗唐"的观点,初唐是诗歌由齐梁到唐的过渡期,盛唐是诗歌的全盛期,中唐是诗歌的中兴期,而晚唐则是"诗唐",即唐诗社会化的完成期。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一直存在着以诗讽谕怨刺的传统,这一传统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它形成于中国古代特殊的政治文化环境,反映着古人的文学观念。《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的政治怨刺诗是这一传统最早期的作品,《诗经》政治怨刺诗是《诗经》中最具有批判性的作品。它不仅数量上在《诗经》中占有很大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它对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它开创了我国怨刺讽谕的诗歌传统,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选取了最能反映政治怨刺诗特色的呼告抒情、借古讽今、敷陈直叙三种表现形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推崇"诗言志"说,并十分注重诗文的"气"和"势";在评诗标准方面,他讲究"诗味";在创作方法上,强调"比"、"兴",并努力为新诗歌的发展探索道路。毛泽东诗词特色鲜明,活用典故,化腐朽为神奇;语言精练,词采华美,有巨大的思想深度,做到了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