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眼动记录的方法,考察在中性和偏向句子语境中,动词歧义消解的过程。结果发现,在中性句子语境中,动词歧义词的意义通达是按照相对频率进行的;解歧信息作用于动词歧义词意义通达的晚期,对已激活的意义进行选择和整合。在偏向句子语境中,解歧信息作用于动词歧义词的意义整合过程,激活歧义词的适当意义,并对动词歧义词不适当的意义产生抑制作用;动词歧义消解的加工是延迟进行的。实验证明,在句子语境中,动词歧义消解的过程支持整合模型。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即时测量的研究手段,眼动方法可以动态地、同步地监控被试的阅读行为。从歧义词通达与非歧义词通达两个角度出发,对词汇识别过程中形、音的作用以及词汇歧义消解过程中语境、相对频率的作用等问题上存在的不同观点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词汇识别的眼动研究特点及有待于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两个实验采用不同的实验任务,探讨句子语境中同形歧义词(homographs)歧义消解的过程以及激活和抑制机制的作用。结果表明:(1)采用词汇判断任务时,与语境一致的同形歧义词的主要意义首先得到通达,与语境一致的次要意义随后才被激活;(2)采用意义适合性判断任务时,同形歧义词不适当的意义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3)相对意义频率对同形歧义词歧义消解过程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词语的一词多义是引起词汇歧义的内因,语境不定是形成词汇歧义的外因。要真正消除词汇歧义,必须有效地调动认知语境。在认知语境里消解词汇歧义有词义层次网络、激活—抑制、词义通达、特征比较等多种认知模式,各认知模式或单独作用,或协同作用影响人们对词汇歧义的认知。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词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文章探讨了语境在词汇教学中的作用。没有语境,就没有语言,语境是理解和解释词义的必要条件;词汇和语境是相互依存的,词汇教学应该与语境紧密地结合起来,运用语境确定和推测词义,消除歧义,培养猜词能力。  相似文献   

6.
翻译过程中,单词语音相同而意义不同、一词多义或同形异义、语法结构不明、语义关系不确定、语用含义不明确和文化差异等都会导致歧义。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有助于理解词或短语等语言成分的具体语义,有助于排除歧义。目前歧义结构化解和翻译理论研究尚不成熟,歧义语境论不失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研究背景 心理语言学把语境分为词语境、句子语境与课文语境三种类型。扩散激活理论(Collins & Loftus,1975)认为词语境效应加速了该语境内的词汇通达。Duffy认为,句子语境效应的产生来自于句中多个启动词的合并启动。但自上而下激活模型的代表人物Auble(1983)等人,  相似文献   

8.
处于不同水平的英语学习者,在阅读理解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类型的障碍,词汇歧义是阅读理解障碍的重要方面。词汇歧义表现在一词多义、一词多性、词缀多义、指示语歧义等方面。词义歧义是从词汇内部因素词义、词性、词缀和习语方面对歧义的研究;指示语歧义是结合语境从语用角度对歧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采用跨通道干扰的词汇判断任务,探讨在不同熟悉度语境下汉语双字听觉词高频同音字字形激活的时间进程。结果表明,无论是在高熟悉语境下,还是在低熟悉语境下,双字听觉词的高频首字的字形在加工早期就可以得到激活。然而,受语境熟悉度影响,双字听觉词的高频首字的字形通达速度不同:与低熟悉语境(实验2)比,在高熟悉语境(实验1)下,双字听觉词的高频首字的字形加工完成的时间早。整个研究表明,字形激活是叠字听觉词首字通达中必不可少的阶段,语境熟悉度对双字听觉词首字的字形激活过程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所谓的英语词汇歧义,从广义分析,凡属一词多义均应视为歧义词。但依据一词多义词在语句中的作用结果来分析,并非所有的一词多义词都是英语歧义词,这是因为绝大多数的一词多义词受语内条件。如构词、词语搭配、语法等方面的制约和语外条件。还有一些词受语境、语用、语域、语音的影响,在词性、上下文选择词义等翻译方法的帮助下,很少发生词汇歧义现象。 通过对一词多义词在没有语内和语外条件制约情况下的分析,产生词汇歧义的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11.
汉语阅读中词汇通达的认知加工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阅读中词汇通达的模型主要有三种,即直通模型、语音中介模型、二重通路模型。汉字是一种不同于拼音文字的表意文字,汉字字形的表意作用大于拼音文字,在汉字词汇通达中,汉语字(词)义的提取可能更符合直通理论的假设,不同于英文更符合双通道理论的假设。所以应针对不同文字类型提出相应不同的词义通达理论,探讨出不同文字类型间认知加工的差异,才能真正弄清汉语阅读的词汇通达机制。  相似文献   

12.
从双语词汇通达的理论假设、研究范式、实验研究等方面介绍了当前双语词汇通达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指出了目前双语词汇通达研究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认为未来的研究一方面要运用多种研究范式探讨双语词汇通达的机制,另一方面要探讨双语词汇通达的机制是否因为双语类型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3.
从语音、词汇、句法、语境四个方面探讨了英语歧义现象,提出了一些消除方法,并阐述了歧义的消极和积极意义。歧义是一种普遍而重要的语言现象,歧义分析有助于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歧义是英语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双关,即歧义在修辞上的运用.造成英语歧义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和语法歧义.对英语歧义中的语音歧义和词汇歧义进行初步的归纳和分析,并且探究使用语音歧义和词汇歧义在英语语言中产生的双关修辞效果,展示英语语言文字丰富的内涵及其强烈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5.
Many studies involving lexical access in picture-naming tasks have been undertaken at a point in time, mainly focusing on age of acquisition (AoA). To identify the real determinates of lexical access in recovery and their traces in the brain, we carried out a longitudinal study on a Chinese pure anomic patient using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e found that AoA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early recovery but not in total recovery, whereas familiarity was significant in the whole process. From a new dynamic point of view,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AoA and familiarity are the main determinants of lexical access in anomia recovery. We suggest that the changing effects of AoA during recovery may be related to the pathologic process; AoA and familiarity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constructing materials to assess and treat anomic patients.  相似文献   

16.
谈英语词汇的模糊语义与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模糊语义的定义、由来、作用及应用 ,论述了模糊语义在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英语中的歧义现象十分普遍。本文先综述了几种主要的歧义:即词汇歧义,结构歧义和语用歧义。并揭示了如何避免妨碍交际的歧义。随后,本文重点阐述了语用歧义现象。期待着在交际当中成功地避免不当歧义,能够顺利地进行语言交际。  相似文献   

18.
歧义词在词汇判断任务中表现出的加工优势以及在语义任务中表现出的加工劣势常被研究者们统称为歧义效应。歧义效应的产生究竟是因为歧义词正字法与其语义表征之间联系的本质不同于非歧义控制词正字法与其语义表征之间联系的本质,还是因为词汇判断任务和语义任务所强调的加工不同,亦或是因为实验材料引起的决策冲突以及决策类型的差异等问题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语义关联度(relatedness of meaning,简称ROM)效应的发现为澄清歧义效应研究中的一些不一致现象,深入探讨歧义效应产生的根源,了解词汇心理表征的本质以及更为严密的操控试验等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