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研究了在微波辐射条下下,Sncl4 5H2O催化环已醇脱水制环已烯的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微波辐射时间和功率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催化剂用量为2g,环已醇用量为10mL,微波辐射功率为600W,辐射时间为10min时,环已烯收率达68.4%.  相似文献   

2.
用聚乙二醇 (PEG -60 0 0 ) ,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等作为环己醇液相氧化制己二酸的相转移催化剂 ;实验发现 :SDS在高锰酸钾氧化环己醇的反应中具有较好的相转移催化作用 ,改变了反应体系的微环境 ,提高了收率  相似文献   

3.
乙二醛水溶液除酸萃取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乙二醛反应液为萃取对象,研究了三辛胺(TOA)-磷酸三丁酯(TBP)-环已醇(CHA)-石油醚萃取剂的(PE)除酸效果,获取了适于工业应用的萃取剂。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近几年来手性相转移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由金鸡纳生物碱衍生物和联萘酚衍生物等制备的催化剂,同时还介绍了国内在手性相转移催化剂方面比较成功的例子,以及一些有代表性的催化剂在Michael加成反应、活性亚甲基的烷基化反应和环氧化反应等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以3种简单卟啉配合物为催化剂,以手性季铵盐为手性相转移催化剂,以NaCIO为氧化剂,研究了三种不同取代基卟啉锰配合物、不同手性相转移催化剂及反应温度对催化苯乙烯不对称环氧化对映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苯乙烯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中,以氯化苄基奎宁为手性相转移催化剂,催化剂四(4-氯苯基)卟啉锰不对称诱导作用优于另外两种,在反应温度为-5℃时,ee值可达到7.5%。  相似文献   

6.
文章研究了氯化血红素(Hemin)作为模拟过氧化物酶在[NaOH]=3.81×10-2mol/L的水溶液及胶束溶液(Brij35/SDS)中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苯酚红的反应。结果表明:在过氧化氢和苯酚红的溶液中加入氯化血红素(Hemin)能够大大促进此氧化反应的速度,胶束溶液所提供的微环境对此氧化反应有较大的影响,在[Hem]=1.67×10-5mol/L,[H2O2]=0.03213mol/L,[苯酚红]=2.0×10-5mol/L时,氧化反应的表观一级速率常数分别为1.68(H2O),1.55(SDS),1.14(Brij35)(×10-3s-1)。  相似文献   

7.
三乙基苄基氯化铵相转移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乙胺,氯化苄为原料,经季铵化反应得到相转移催化剂三乙基苄基氯化铵(TEBA),收率达到90%以上。通过实验探索,确定最佳反应条件是:异丙醇为溶剂,n(三乙胺)∶n(氯化苄)=1∶1,T=82℃~84℃,t=8h,其结构通过红外光谱图得以证实。将三乙基苄基氯化铵应用于苯甲酸(芳烃氧化)和对硝基苯甲醚(亲核取代)的合成反应中,产品收率大大提高,反应时间明显缩短,并进一步确定了TEBA作为相转移催化剂在上述两种反应中的最佳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8.
[知识要点] 一、常见官能团的结构特征和主要反应 1.醇羟基(1)结构特征 羟基与链烃基直接相连.O──H的极性比C──O的极性强,故羟基中氢原子比较活泼.醇分子中的化学键在不同的条件下,其断裂方式不同,可有三种.(2)主要性质 ①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②与氢卤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烃 ③与含氧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 ④消去反应,生成烯烃 ⑤发生分子间脱水反应,生成醚 ③氧化反应:伯醇(RCH2OH)可氧化成醛;仲醇(R2CHOH)可氧化成酮;叔醇(R3COH)氧化时,既不形成醛,也不形成酮. 二.酚羟…  相似文献   

9.
刘成英 《广东教育》2008,(12):52-56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1)熟练掌握概念关系图,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相似文献   

10.
乙醇、乙醛氧化的串联实验山东费县第二中学(273400)侯荣田为了加强学生对醇氧化生成醛,醛能起银镜反应的感性认识,笔者将乙醇、乙醇的氧化反应改为如下的串联实验,具体做法是:一,实验装置图A.吸足无水乙醇的脱脂棉B.表面生成黑色氧化钢的细铜丝C.内壁...  相似文献   

11.
在无溶剂、无相转移催化剂条件下,用磷钨酸做为催化剂。先用MCM-41分子筛作为催化剂载体,30%H2O2作氧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将环已醇/环己酮混合物氧化成己二酸。讨论了30%H2O2的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草酸对己二酸产量的影响,以及催化剂回收重复利用。结果表明:用MCM-41分子筛负载80%的磷钨酸作催化剂反应7h,己二酸的最大产率高达89.17%。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电极反应是以电极为媒介而发生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反应,它的机理很复杂,不能直接用理论方法求,只能用实验方法测得。其步骤为:(1)总电极反应式的确定;(2)多电子反应体系控制步骤的化学计量测定;(3)电极反应极数的测定;(4)中间产物的检测。根据上述过程,基本上可以判断反应的历程。  相似文献   

13.
环已酮酸催化合成环已烯环已酮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章研究了环已酮酸催化合成环已烯环已酮过程中,不同种类酸催化剂的作用规律和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强质子酸催化反应的速度较快,催化反应活性亦高;但后处理需经中和、洗涤、干燥等繁锁工序,存在污染环境和腐蚀设备等弊端;详细考察硫酸盐、氯化物盐类等Lewis酸催化剂对反应的催化作用,并比较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的影响,发现铁盐的催化性能较好,综合单程产率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在相转移催化剂催化下用高锰酸钾氧化甲苯合成苯甲酸。通过实验对催化剂种类,用量,原料摩尔比,水用量,反应时间进行了研究,最后找出最佳反应条件为:TBAB为催化剂,用量为5%(摩尔百分比),甲苯/高锰酸钾/水:1:2.2:260,反应时间为2h,收率可达80.50%。  相似文献   

15.
一、氧化还原反应 本部分内容是连接初、高中化学知识的枢纽。历年(每年均有考题)高考重点考查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性和还原性、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以及一般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同时还考查氧化性、还原性能力的相对强弱和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今届命题会继续在上述几方面进行,同时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科学实验等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李开祥 《广东教育》2007,(7):100-102
知识梳理 1.氧化还原反应 (1)从有无化合价变化判断是否属氧化还原反应 (2)根据电子转移理解氧化还原实质: 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是化学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①反应物断开化学键要吸收能量; ②形成生成物化学键会放出能量。  相似文献   

17.
雷华 《高中数理化》2014,(10):49-49
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中学化学学习中最难的知识点之一,在中学教材中,为了分散难点,在教材中4次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也同样是分为了4个考点:①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如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等;②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方法及电子转移数目和方向的判断、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比较;③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④在电解池和原电池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考查的形式一般是一个选择题考查基本概念(或与阿伏加德罗常数一起进行综合考查)和一个选择题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相关知识(或与反应热一起进行综合考查);一道非选择题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反应中电子转移的简单计算以及原电池或电解池中的电极反应及电池总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等。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在复习化合价概念的基础上,学会用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来描述氧化一还原反应,加深对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的理解.(2)学会用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分析氧化一还原反应.并能举例说明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与电子转移的关系.2.能力目标(1)培养准确描述概念,比较辨清概念的能力.(2)培养透过化合价变化的现象,看到电子转移本质的能力.3.心理目标(1)通过新旧教材的共同要素的联系,顺利完成知识的迁移,循序渐进,逐渐深入.(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动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25℃和60℃(酯交换反应温度)研究了大豆油和甲醇与醚的2个三元相图,以及对大豆油甲酯作为醇与柴油混合燃料的促溶剂情况作了研究.结果表明:醚加入油/甲醇二相反应中可变成均相反应,能提高甲酯转化速率,且甲酯是乙醇与柴油混合燃料很好的促溶剂.  相似文献   

20.
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学习的主线,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遵循电子守恒定律,即氧化剂得到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或个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或个数),可以大大简化计算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掌握计算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的方法将成为高中学生学习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