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课型:欣赏课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内容:欣赏器乐合奏曲《森林的歌声》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能在欣赏器乐合奏《森林的歌声》过程中,体验音乐所带来的愉悦,主动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大自然景象。2、聆听与感受乐曲中各段音乐主题的情绪,能听辨出各段主题旋律出现的顺序,哼唱第二主题旋律。3、.能和同伴探索用竹笛表现出乐曲欢快、轻松的情绪。教学重点: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能听辨并记住各段的主题旋律。教学难点:探索用竹笛演奏第二主题旋律,并加入打击乐器伴奏,体验和表现出音乐所表达的大自然美妙景象。教材分析:《森林的歌声》是人音版教材第八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器  相似文献   

2.
课时:一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材分析:本课选用的教材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的小学音乐第四册第七课《小小音乐家》中的歌曲《音乐小屋》.《音乐小屋》是一首儿童歌曲,2/4拍.歌曲情绪轻松、愉快,比较适合低年级的儿童演唱和表演,旋律以三度下行的音程起句,构成起伏的旋律和着舒展的节奏,给人一种柔和的感受和愉快的心情.  相似文献   

3.
相东 《儿童音乐》2008,(10):66-67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二年级(下)第七单元《美丽的圆》第一课时听——《小猫的圆舞曲》;唱——《法国号》教学目标:1.感受三拍子音乐的特点,体验音乐的节奏与旋律;2.聆听《小猫的圆舞曲》,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能用画图形的方式表现对乐曲情绪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正>课型:音乐鉴赏课年级:高中一年级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欣赏彝族民间乐曲《阿细跳月》、芭蕾舞剧音乐《快乐的女战士》和古典芭蕾舞剧音乐《伎乐天》(教材选自人音2020版普通高中教科书《音乐鉴赏》第七单元第十三节《中国舞蹈音乐》)。教材分析:《阿细跳月》是彝族阿细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源于当地的生产生活方式,3+2的五拍子律动是其舞蹈音乐的特点,旋律以domi-sol为主干音,笛子主奏前三拍旋律,大三弦等弦乐器辅助演奏第四、五拍,音乐热烈跳跃,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乐曲感知音乐情绪、速度、旋律等要素,体验和感受春节时欢腾喜庆的节日氛围。2.在熟悉主题旋律的基础上了解作品结构,通过参与综合音乐活动感受各部分音乐在情绪、速度、音色、节拍等方面的特点。3.在音乐活动中掌握欣赏音乐的方法和表现音乐的途径,提升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素养。教材分析:《春节序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李焕之先生所作管弦乐组曲《春节组曲》的序曲部分,乐曲节奏鲜明热烈,旋律明快优美,富有民族风格,生动表现了我国人民在节日里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热闹欢腾的场面。  相似文献   

6.
张莹莹 《儿童音乐》2008,(12):69-71
教学内容:人教版音乐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阳关三叠》教学目标:1.聆听歌曲,体会歌曲的意境,思考曲调和歌词之间的关系。2.认识歌曲力度变化与旋律进行之间的关系,并在演唱中表现出来。3.准确演唱附点节奏和八度大跳,并能理解它们在音乐情感表达上的作用。4.对比合唱版《阳关三叠》,了解齐唱与合唱在音乐表现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正>教材分析:《加伏特舞曲》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教材二年级下册第5课《快乐的舞蹈》中的一首单簧管聆听课。教学目的是能用肢体语言表现音的高低变化,感受音乐的情绪与旋律的起伏。并能用"beng"哼唱音乐的主题。教学目标:1.能随着音乐做出相应的情绪表现与动作反应,逐步培养学生听音乐的兴趣和习惯。2.通过聆听音乐,能用肢体语言感受并体验音乐的舞蹈性,逐步培养学生舞蹈表现力。3.能够用动作表达音乐中的结构、部分音高、休止符以及音乐不同的情绪。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我和提琴》并进行歌表演(教材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材第八册第二单元《跳起来》)课时安排:1课时教材分析:《我和提琴》这是一首挪威儿童歌曲。D大调,3/8拍,一段体结构,全曲由五个乐句组成。每一乐句都是弱起,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在旋律上完全重复,曲调轻盈跳跃。第三、四两乐旬旋律变化重复,其中出现了含有附点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节奏,使得  相似文献   

9.
课型:音乐欣赏课年级:三年级教学内容:欣赏口琴曲《男生贾里新传》主题曲、手风琴独奏《进行曲》(教材选自人音版《音乐》第六册第五课)教材分析:影片《男生贾里新传》的主题曲由口琴独奏,是带再现的单三段体结构。第一段主题节奏舒展,速度较慢,一开始的旋律平稳级进,娓娓道来,音乐显得抒情、温暖;第二段音乐在音区上移高了六度,节奏也稍作变化,出现了一些切分音节奏,旋律仍以平稳的级进为主,但感情变得更加深情、真切;第三段再现第一段,最后的收尾做变化重复,余音袅袅。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湘艺版音乐教材三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的声音愉快、活泼地演唱歌曲《剪羊毛》; 2、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附点节奏,感受歌曲快乐的旋律; 3、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并能自信、有表情地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用自然的声音愉快、活泼地演唱歌曲《剪羊毛》. 教学难点:附点八分音符的掌握. 教具准备:电子琴、课件等.  相似文献   

11.
年级:四年级课型:歌唱教学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苏少版音乐教材第七册第七单元《愉快的梦》,是一首抒情优美的日本童声二声部合唱曲。歌曲具有摇篮曲的特点,6/8拍,有两个乐段,旋律优美而愉快。第一乐段旋律平稳,节奏宽松,较多处于中音区,旋律进行具有下行的倾向,表现了孩子们慢慢进入梦境的宁静氛围。第二乐段节奏紧凑,旋律起伏较大,旋律进行转为上行,音区移高,以模进的方式将音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第二册《咯咯哒》。教学目标:1.感受音乐的风格特点,理解音乐形象。2.通过想象、体验、感受、创编等活动学习歌曲《母鸡叫咯咯》和《下蛋啰》的片段。3.能用简单、有效的图形或符号记录乐曲的旋律。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标: 1.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了解音乐家的生平及不同的音乐形象和风格。2.对比分析不同形式的《二泉映月》,加深对音乐内涵的体验,拓宽音乐视野。3.从演奏形式、主题旋律等方面去感受与分析,培养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二、教学内容:《二泉映月》欣赏  相似文献   

14.
年级:二年级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大鹿》; 2.创编音乐童话剧《大鹿》教材分析:《大鹿》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童话歌曲,讲述了一只大鹿帮助困境中的小兔的故事。歌曲为二段体,每段各四句。基本节奏由X、XX、X-而组成,其中出现一处XXX的节奏较难。旋律采用重复和模进的手法,简单易学。歌词朗朗上口,深受儿童的喜爱。  相似文献   

15.
课型:欣赏课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内容:欣赏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选自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具有浓郁的西北音乐风格特点:高亢、嘹亮、旋律起伏较大、纯朴、热情,体现了西北人民的豪爽、粗犷,体现了当地人民对生活充满希望,也体现出西北人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但不同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及文化背景,又使它们呈现出风格迥异的音乐特点:《上去高  相似文献   

16.
<正>课型:以歌唱为主的综合课年级:一年级教学内容:歌曲《谁唱歌》(教材选自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音乐中的动物》)教材分析:《谁唱歌》是一首轻松、活泼的儿童歌曲。C大调,四三拍,由四个规整的乐句组成。旋律进行以分解和弦式的跳进音程为主,最突出的特点是第二、第三乐句均在第一乐句的基础上采用了同头换尾式的重复创作手法,恰当地表现了歌词接二连三的问话。歌曲旋律、节奏与歌词巧妙地融为一体,生动形象地模仿了小动物的叫声,情趣盎然,适合低年级学生演唱与表演。  相似文献   

17.
教材:湖南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一册课题:《我们爱劳动》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 1.演唱、表演《粉刷匠》2.创编与活动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粉刷匠》,从歌曲中体验劳动的快乐。2.能根据聆听到的音响进行创编,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开发音乐感知力,挖掘孩子在音乐表现上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8.
《秋天多么美》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俗称“统编教材”的《幼儿园教材-音乐·大班》中的一首经典歌曲。无论歌词还是旋律,都非常适合大班幼儿学习。但近年来,一般的音乐教学活动设计都相对更侧重于形式的新颖,而不太重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思维发展促进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备课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音乐第四册选唱歌曲《登鹳雀楼》。一、教材特点简析(一)音乐角度分析歌曲《登鹳雀楼》,词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写的五言绝句,曲由现代作曲家黄国群先生创作编配。此曲为大调式,第一、二乐句(5612|3-|2126|1-|)的旋律比较平稳,跳跃不大,比较优美、抒情地勾勒出登上鹳雀楼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初步感受不同的节奏、旋律、速度及不同乐器的音色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 2.通过边欣赏音乐边用动作表演,加深理解《龟兔赛跑》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