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古名山僧占多""为道者必入山林"等古语,道出了佛道文化与山岳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介绍佛教文化与道教文化的内涵,通过对山东省佛教与道教旅游景点的地形地势的分析,从数量上揭示佛道文化与山岳的关系,追溯产生这种关系的原因,并分析佛道文化与山岳旅游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最后提出研究佛道文化与山岳旅游关系对当今山岳旅游尤其是文化旅游的发展的影响及作用.  相似文献   

2.
实施茶叶品牌战略是茶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池州市是安徽省茶叶的主产区之一,为加快茶业产业的发展,切实提高茶农的收入,发展茶区经济,2002年,池州市实施茶叶品牌整合战略,推出主打品牌--"九华佛茶"品牌.通过两年多的运营,"九华佛茶"品牌建设初见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多方面分析了"九华佛茶"品牌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九华佛茶"品牌建设的具体思路和措施,以期对"九华佛茶"品牌建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旨在革新传统佛教的近代人间佛教运动的兴起,是由于传统中国佛教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背离时代机缘、违背佛法根本精神的种种弊病.传统佛教在理论上片面强调出世精神、夸大出世与入世之间的差别,佛教日益走上消极厌世的道路.在神、佛关系上,传统佛教日益死鬼化、天神化,成为鬼神化佛教,这种鬼神化的佛教与注重今世人生的近代人本主义思潮相对立.近代佛教僧尼素质普遍低劣,普遍无正信、无正见、无正行,严重违背大乘佛教的入世利众、慈悲济世的菩萨精神.在唯科学主义思潮的背景下,庙产兴学运动更是对传统佛教的重大打击.传统中国佛教从整体上无法适应崇尚科学理性和现实人生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4.
明代麦积山石窟及其所属瑞应寺是秦州及周边地区很有影响的佛教圣地.明嘉靖年间以来,各种佛事活动日渐兴盛,瑞应寺也成为临济禅宗道场之一,并且在当地佛教信众和周边寺院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秦州及周边地区百姓、官员、士绅烧香敬佛、探古寻幽、游赏观光和吟诗作赋的重要场所,为后人留下许多珍贵的史料文献.  相似文献   

5.
1947年6月,根据《五四指示》精神,太和县进行了局部急性土改,对农业生产的恢复及支援解放战争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1951年10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太和县开展了全面土改,消灭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村土地产权私有化格局得以确立,对太和县农村社会乃至整个县域经济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618年,唐高祖李渊灭隋,结束了当时四分五裂的割据状态,建立了唐朝.高句丽原是东北地区的古代民族之一,后来不断扩张,势力逐渐发展壮大,并与唐王朝有政治和经济上的来往.高句丽荣留王高建武登基后,多次派遣使臣赴唐.唐朝奉行以"和"为主的外交政策,与高句丽确立了宗藩关系.唐高祖时期是双方关系最为紧密的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从佛典文学看佛教的女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的女性观不仅涉及佛教队伍中大量的女尼问题,还反映了佛教如何看待整个社会的妇女问题.早期佛教悲观厌世,以生活为牢笼,以涅槃为解脱,提倡"无生",视性欲和性行为为大罪,将其列为一切戒条之前列.而作为生育和生命力象征的妇女,就被当成"性"和"欲"的化身,淫逸、放荡的源泉和邪恶的标志.小乘佛教认为"为女人不得作佛".大乘佛教虽也在一定程度继承了小乘佛教的女性观,经典在与日俱增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思想洪流的猛烈冲击下,给女性相当高的地位,即使女性为淫逸之源,但只要接受佛教之开化,照样可以悟道成佛.这种抬高女性地位的观念除了与男女平等思想有关外,又与天竺原始生殖崇拜文化的巨大惯性,有着直接的和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佛教传入日本不仅是文化选择的问题,也是权力争夺的结果.浮于表面的形式便是苏我氏与物部氏之间的斗争.崇信佛教的苏我氏一方的胜利为佛教在日本的传播敞开了大门.此后,日本皇室为了统一宗教信仰,利用民众对佛教与神道在祈求现世利益这一认识上的相似性,积极推进佛教文化的渗入.此外"渡来人"对日本统治阶级与民众的精神影响不可小觑,在...  相似文献   

9.
由于唐宋两代的典籍中,绵州只有“清廉乡”之称,而无“青莲乡”之记载,故谓李白以居地“青莲乡”为号是没有根据的。李白号青莲居士是因李白居住在绵州彰明县青莲乡的说法始于明代的杨慎,乃其个人之臆断。实际上,“青莲”是一个包含佛理的名词,是佛教中很重要的一个意象,在《全唐诗》和《全唐文》中,该词绝大多数都与表达佛教意义的内涵有关。熟悉佛教的李白,是感兴趣于“青莲”一词的佛理内涵而以之为号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1、"自然经济"是什么?2、何谓"中国封建专制主义政治"?3、"自然经济"与"中国封建专制"的关系。笔者试图在惯常视角之外,重新审视自然经济与封建专制主义的真正关系,以期开启对自然经济与封建专制主义关系研究的新视域。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池州的工业化发展很快,但也出现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走出一条具有池州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进一步加快工业化发展,实现池州经济的跨越武发展,必须树立正确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主导产业,发展特色经济,狠抓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过程中,客观存在着两方面的基本经济关系:从横向经济联系看,有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从纵向经济联系看,有国家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在这样纵横两方面的经济关系中,是否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经营地位都具有相对独立性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理论问题。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营地位具有相对独立性,是指国家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在生产经营活动管理权限上应该有适当的分工。这里有两层含义,其一是讲国家不能直接经营全民所有制企业,要把生产经营权下放到企业,使全民所有制企业成为商品生产经营者。为了适应有  相似文献   

13.
佛教史家一般讲佛教的中国化,实质上包括"佛教"与"佛学"的中国化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与<文心雕龙>研究联系起来讲,即包括<文心雕龙>与汉译佛藏原典的关系和<文心雕龙>与佛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学术观念这样两大方面的内容,而后者是重点所在.由佛学思想而带来的对传统思想的新的诠释,对<文心雕龙>的影响应是相当重大的,<文心雕龙>讨论文学创作的心物、神思、虚静、体性、养气等许多理论观点和理论命题,亦当受到儒道释三教思想的交融会通的深刻作用."语词分析"的方法,要特别注意联系<文心雕龙>思想体系的整体来考虑,要注意联系当时的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作较为全面的考察,即要注意"语词意义生成的历史文化积淀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亚当·斯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当·斯密问题"的实质是经济与伦理、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问题.争论"亚当·斯密问题"和超越争论的意义,一是给斯密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二是表明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道德的支撑,经济伦理学的诞生是众望所归.  相似文献   

15.
中共八大以后,刘少奇为给困顿的经济生活注入活力,进行了深刻反思,提出了"堵漏洞"理论.他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存在漏洞,它的计划性必须和灵活性、多样性相结合.而资产阶级"堵漏洞"是好事,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必要的有益的补充.通过发展多种所有制,通过竞争,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6.
"只如今鉴觉"是百丈怀海禅法的主要思想,该思想将禅宗直指从心性转向实际,让纯粹自我出离自身、完全敞开到一个根本原初、完全澄明的现在意识中去,是对达摩"藉教悟宗"和慧能"无念无相无住"心性路线的重大发展,是对马祖"即心即佛"和"非心非佛"心佛二元论的全面扬弃、突破与创新,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许多学者把<红楼梦>仅仅理解为一部情书,或者仅就文本表现层面来分析贾宝玉性格.笔者认为贾宝玉思想的核心是对封建仕途经济、封建纲常名教、封建男权社会的极端厌恶与背叛,而其女儿论仅仅是一个厌恶与背叛的表层形态,一个追求与探寻的寄托与象征.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实地考察、座谈访问等方法,论述了少林寺武祖稠禅师少年习武邺下寺院和受戒为僧的过程,稠禅师是少林寺有文献可考的最早武僧,他少年习武与少林寺无关,与外国信佛高僧也没有关系,少林寺武术的始祖实为北魏时期的稠禅师.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三论"即价值论、拜物教理论及历史演进论构成了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的核心内容.价值论的本质是一整套的社会生产关系,是所有制结构条件下双方或多方缔结的合约结构,制度变迁则是合利益取向和价值取向于一体的合约选择与合约替代.拜物教理论从资本逻辑、利益集团和社会意识形态偏好等角度考察了异化或物化对组织演进和制度变迁的关键影响.马克思的历史演进论则从历史视角揭示了制度变迁的动力结构和演化机制.我们有必要从马克思"三论"中汲取有益的理论资源和思想资源,把生产方式的历史演进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博弈论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经济学的创造性转换,以便为中国的经济转型提供逻辑自洽的理论解释和有效而又科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作为一种重建的社会民主主义理论或思潮,有着深厚的历史的理论渊源,只是随着时代背景不同而导致"第三条道路"所产生的背景、内容不同.本文就吉登斯"第三条道路"产生的理论渊源、时代背景、内容及其实践等方面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