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目的 /意义]提出一种潜在学科交叉主题识别方法,主要开展学科交叉主题识别与知识融合测度两方面的研究,以识别处于知识融合潜伏期和萌芽期的潜在学科交叉主题。[方法 /过程]首先,设计并提出学科关联实体抽取规则,构建基于学科关联实体的学科交叉潜力计算方法,以实现学科交叉主题识别,解决潜在交叉点识别的问题;其次,构建以融合强度、融合广度、融合深度为中心的学科交叉主题知识融合阶段特征测度指标与方法,以揭示知识融合过程;最后,基于交叉主题知识融合阶段特征与判断规则,识别处于潜伏期与萌芽期的潜在学科交叉主题。[结果 /结论 ]以合成生物学和水稻遗传改良领域为例,开展潜在学科交叉主题识别研究,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识别学科领域之间的潜在交叉主题,为高效探测有潜力的学科交叉研究领域,发掘未来的研究发展动向和机会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2.
学科交叉研究综述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意义] 学科交叉研究意义重大,通过对学科交叉理论及实践的综述,分析讨论学科交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方法/过程] 通过对学科交叉理论及实践相关文献的系统调研、归纳和分析,结合对学科交叉类型和交叉动力学研究的综合分析,重点对当前已有的测度学科交叉程度的引文分析指标和学科交叉度计量的实践研究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当前的学科交叉研究分为宏观态势和微观内容两个层面,研究主体内容分为学科交叉类型研究、学科交叉动力学研究以及学科交叉性测度指标研究.学科交叉的测度属性分为学科多样性和学科聚合性,其测度指标分为3类:学科多样性测度指标、学科聚合性测度指标和综合性测度指标.学科交叉度计量的实践研究可以分为3类:基于交叉度的统计指标的计量、基于社会网络指标的计量以及利用多种指标的综合性计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 学科交叉文献发现是进行学科交叉研究的重要前提,从海量的文献中快速、精准地发现领域相关交叉文献有助于研究人员快速地把握领域学科交叉动态,识别领域学科交叉研究热点与前沿。提出基于Rao-Stirling指数的领域学科交叉文献发现方法,并以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领域为例,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过程] 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下载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领域文献,构建期刊缩写-全称-学科类别对照表,利用Python编程构建文献参考文献学科分布矩阵,利用R编程计算每篇文献的Rao-Stirling指数进行文献的学科交叉测度,根据测度结果将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领域文献按照学科交叉程度分为三个水平,以发现领域学科交叉文献。[结果/结论] 基于Rao-Stirling指数的领域学科交叉文献发现方法可以实现领域文献水平的学科交叉测度,并发现学科交叉文献,且该研究方法也同样可扩展到其他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学者是开展跨学科研究的主体,学者跨学科交叉测度是交叉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才管理和科技创新的有效支撑。鉴于现有研究从学者发文和引文跨学科性等方面进行学者学科交叉测度的不足,提出从学者跨学科合作关系这一新视角对学者进行学科交叉测度。[方法/过程]在将作者进行跨语言对齐和中英文研究整合的基础上,依据中国学科目录和院系设置体系,对学者所在学科进行标识,并构建学者跨学科合作网络。在此基础上,提出跨学科合作丰富度、均衡度、差异度三种学者跨学科合作多样性测度指标,提出跨学科合作强度和密度两种学者跨学科合作凝聚性测度指标。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关联作者的中英文数据,构建中国人民大学学者跨学科合作网络,利用上述指标对学者跨学科合作交叉情况进行测度。[结果/结论]指标体系能够有效测度学者跨学科合作情况,提出的跨学科合作交叉测度指标体系是对跨学科测度研究的有效补充,对于了解学者跨学科合作的特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为促进学科交叉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思茗  滕广青 《图书情报知识》2020,(3):109-118,F0003
[目的/意义]领域知识的跨学科交叉研究能够打破学科间的壁垒,有助于发现重大科学问题的解决方案。[研究设计/方法]基于图书情报学领域文献题录信息构建轻量级领域知识图谱,从中提取学科信息、国家信息、时间信息及其关联,采用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多维度分析方法,对学科交叉的演化进程以及国家差异进行跟踪与分析。[结论/发现]图书情报学领域内学科交叉现象日渐显著,各国家的学科交叉程度与倾向存在差异,一些目前尚不突出的交叉学科方向值得关注。[创新/价值]采用多维度视角分析学科交叉现象,相关结论可以为国家科技战略制定及学科发展规划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利用引文内容监测多学科交叉现象的方法与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旨在从引文内容分析的角度探测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交叉情况。[方法/过程]首先采集PLOS ONE上6个学科的1 389篇学术论文,其中包含引文内容45 496条;然后利用句法分析方法识别引文内容中的名词词语;接着利用词语的类间分布熵计算词语术语度,确定引文内容中的学科术语;最后统计学科术语在其余5个学科的分布情况,探究其背后的学科交叉情况。[结果/结论]分析学科术语在其他学科的频次,得到6个学科之间的学科交叉性。引文内容术语能够探测学科的交叉融合现象,对改进传统的学科多样性测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技术之间的会聚是推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明晰技术会聚的内涵,探究其研究进展以及测度指标,以期能够为解读技术会聚的知识结构与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过程]应用文献调研和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在辨析技术会聚与技术融合内涵的基础上,从学科、主题分布方面对技术会聚的相关内容进行可视化分析,并从多样性和凝聚性视角对测度指标进行梳理与解读,最后进一步辨析了技术会聚与学科交叉的异同。[结果/结论]技术会聚与技术融合在多数情况下意义一致,二者之间的细微差异反映在融合模式上;技术会聚的测度一般基于多样性和凝聚性两个视角,前者是从丰富度、均匀度和差异度三个维度来进行测度,后者则主要衡量技术网络中节点的作用和关系;从一阶和二阶主题研究展开,技术会聚与学科交叉的科研活动具有相似性,相同视角和维度的学科交叉指标也为测度技术会聚的程度、多样性和衡量不同技术之间的融合关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利用引文内容进行主题级学科交叉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针对学科交叉宏观研究不能刻画学科交叉主题,以及学科交叉微观研究仍处于主题挖掘研究阶段的现状,从内容层面解决主题学科交叉度计算问题,并构建学科交叉分类的量化标准。[方法/过程]首先,采集学术论文并解析引文内容;利用术语集获取术语和术语主题。然后,统计引文内容中的主题术语重复率。接着,计算学科间的主题学科交叉度。最后,基于主题学科交叉度分布熵,进行分类并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①六个学科难以与医学在实践应用知识层面进行学科交叉;医学的理论基础与六个学科有明显的学科知识交叉。②学科交叉存在三种类型分别为:界内交叉、工具型交叉和界外交叉。综上,通过引文内容中的术语可以有效地计算主题学科交叉度,定量地研究学科交叉类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梳理运用科学计量学方法识别与预测学术论文临床影响力的相关文献,以期为推进科学研究临床影响力评价提供借鉴。[方法/过程]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界定学术论文的临床影响力评价相关概念,明确临床影响力评价问题的学科属性,并阐述学术论文临床影响力评价的动因。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临床影响力的量化特征、识别与预测方法进行细致梳理,并列举了获取“跨界引文”数据的工具。[结果/结论 ]在科学计量学视角下识别与预测论文临床影响力方面,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未来,需要多学科、跨团队专家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索;加快论文临床影响力评价的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学术论文临床影响力评价与大语言模型的深度结合,开创学术论文多维度影响力智能化检索与评价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针对学科对象研究集中在“共性”(即学科交叉)探讨而忽略了学科自身“特性”研究,本研究提出学科区分能力指标来探测学科的独特性和交叉性。[方法/过程]以我国人文社会学科为研究对象,采用题录数据来对其学科区分能力进行测度分析,并利用学科引用网络及有向C8度指标,分析学科区分能力与知识流动特征的相关性。同时构建基于出C8度的学科核心施引网络来探究核心施引广度、强度对其区分能力的影响。最后对学科个体区分能力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轨迹和规律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结论]经管类学科具有较强的区分能力,部分社会类学科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交叉特征;学科区分能力与知识流动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核心施引广度和强度共同作用于区分能力;学科区分能力在时间维度上呈现出显著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验证了学科区分能力指标的有效性,为学科的独特性和交叉性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曾粤亮  司莉 《图书情报工作》2021,65(10):127-140
[目的/意义] 跨学科科研合作是新时代学术研究的重要形式和趋势,对科学创新和社会进步都具有推动作用,剖析其发展背景、现有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将为跨学科科研合作领域的深入探究奠定基础。[方法/过程] 以跨学科研究的产生与发展引出跨学科科研合作问题,阐释其与跨学科研究的关联,剖析跨学科科研合作的发展背景,进而通过国内外文献梳理总结跨学科科研合作的研究主题,并结合网络调查分析其实践进展。[结果/结论] 国外研究主题聚焦于影响因素、合作环节与内容、促进策略;国内研究涉及合作现状与潜在合作、影响因素、跨学科团队知识交互、跨学科科研组织模式与管理机制;在实践方面,近年来科研资助机构大力资助跨学科科研合作项目、大型科研机构积极组织跨学科科研合作项目、世界一流高校建设跨学科科研合作平台与项目、重要国际会议倡导跨学科科研合作;未来的研究需强调跨学科科研合作的问题导向性和需求导向性,深入探究其运行保障体系、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合作行为与交互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总结跨学科信息查寻行为研究现状,提出跨学科信息查寻行为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过程]通过梳理国内外跨学科信息查寻行为的相关理论成果,在明确相关概念的基础之上,对跨学科信息需求、信息查寻渠道、信息查寻障碍、信息查寻行为模型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结论]研究认为,未来跨学科信息查寻行为研究可在以下4个方面开展:①结合已有研究,系统发掘跨学科信息查寻行为的影响因素;②在D.Ellis经典模型的基础上,构建跨学科信息查寻行为模型;③结合创造心理学,探讨跨学科信息查寻对跨学科知识创新的影响;④针对跨学科信息查寻行为特征,改进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研究学科交叉融合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应对策略,为高校图书馆抢抓历史机遇、应对现实挑战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过程] 探讨学科交叉融合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阐述高校图书馆支持跨学科研究和教育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高校图书馆在学科交叉融合环境下的角色定位和服务策略。[结果/结论] 学科交叉融合影响着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信息组织与检索以及学科服务的质量,支持跨学科研究和教育是图书馆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提升地位的有效途径。凭借跨学科服务基础和中立性质,高校图书馆应作为孕育者、连接者及主导者,做好系统谋划、推动资源建设、促进信息获取、发挥空间优势、深化学科服务,推动高校的跨学科研究和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在全球"开放数据"理念日渐流行的背景下,为满足校内科研团队的迫切需求,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校内单位创建并推出北京大学开放研究数据平台。[方法/过程] 调研北京大学学者对数据管理服务平台的需求,提出平台的综合定位,并从合作机制、系统选型、元数据方案、唯一标识符方案、本地化功能开发、应用效果方面介绍平台建设内容和应用效果。[结果/结论] 北京大学开放研究数据平台的构建,将促进研究数据的开放共享和出版,带动数据的广泛重用和规范引用,促进跨学科的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梳理信息查询与检索领域挫折相关的研究现状,为挫折应对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从挫折内涵、信息查询挫折、信息检索挫折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等角度分析国内外研究进展,归纳挫折成因。[结果/结论 ]已有文献结合问卷、访谈、实验、日志挖掘等多种研究方法,揭示了挫折产生原因以及用户、任务、信息结果与环境等因素对信息查询与检索挫折的影响。基于这些发现,从挫折理论模型构建、用户挫折感测量、信息素养教育以及信息服务提供等角度提出进一步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Data curation(DC)是当今图书情报领域的重要研究热点之一,系统梳理国内DC研究的现状,提出未来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可以为国内DC的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方法/过程]以CNKI为来源数据库,检索并整理国内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发表的全部论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研究主题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重点从DC内涵、图书馆服务创新、角色定位与策略、教育与职业发展、机构知识库建设和对国内图书馆的借鉴意义等6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评述。[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①国内DC研究具有对DC的兴起与发展敏感性低、研究不断深入、研究成果增长迅速和重视度不断提高、核心作者和核心团队初步形成以及研究主体集中等特点;②未来国内DC研究应加强其7个方面的研究工作:①内涵认识和概念界定;②服务创新;③角色定位与策略;④职业教育;⑤实践应用;⑥工作开展的信息伦理困境与对策;⑦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通过对国外儿童阅读相关文献的整理与分析,为我国儿童阅读的研究与推广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调研法,搜集、整理国外20世纪80年代以来相关领域对儿童阅读的主要研究成果,对各学科视野下儿童阅读的研究内容、方法和特点进行具体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①儿童阅读在国外受到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图书馆学等多学科的共同关注,且取得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②各学科在研究视角、对象、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存在分野,但在研究取向、研究主题上也存在相互交融和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老年人健康信息服务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一鸣  李露 《图书情报工作》2021,65(24):123-134
[目的/意义] 总结国内外图书馆老年人健康信息服务的研究现状,为我国图书馆老年人健康信息服务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采用关键词检索和引文追溯,提取与主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从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研究、老年人健康信息服务研究和技术赋能图书馆老年人健康信息服务研究三个角度进行文献分析。[结果/结论] 横向对比国内外研究进展,从服务主体、服务对象、服务方式三个方面总结当前研究成果、特点、困境与不足。未来应从重视服务主体多元协作研究、强调老龄化群体用户细分研究、加强理论构建和系统化实践研究、推进AI赋能图书馆老年人健康信息服务融合研究四个方面推进我国图书馆老年人健康信息服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国外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意义] 分析国外健康信息规避研究现状与趋势,为我国健康信息规避行为及相关用户行为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首先界定健康信息规避行为边界与特征,然后据此检索、回溯和筛选相关文献作为研究数据,详细分析既往研究所涉及的研究主题、研究结论和采用的研究方法,最后讨论不足与未来可能研究方向。[结果/结论] 规避动机、影响因素构成当前研究热点,有待形成权威理论模型;影响因素作用机理、规避过程、策略、结果与应对,是未来更具现实应用价值的选题;拓展健康信息规避情境,混合或引入现代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有望成为研究创新突破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 研究ODC协议对处理开放数据著作问题、降低数据利用侵权风险、预防数据权益纠纷发生、实现开放数据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以法律关系分析方法,厘清覆盖于数据之上的著作权法律关系;以字面解释等法律解释方法,对ODC协议及其重要条款进行解读;以案例调研、比较研究等方法,对ODC协议的适用问题进行归纳并提出解决方案。[结果/结论] ODC协议通过将数据的著作权法律关系解构为单个数据、数据内容、数据库、衍生数据库、集成数据库、数据产出等部分来设计授权使用条款,将开放数据的使用者扩展至所有主体,技巧性地回避了对事实数据进行授权的法理难题,同时从多个方面实现了协议的明确性、全球性和前瞻性。ODC协议是开放数据著作权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之一,适用时建议同时建立数据许可权限管理机制、科学发现权的承认与保护机制,并建议在未来的ODC协议更新版本中完善对被许可人恶意重复违约的规制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