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本设计以STC15W4K56S4单片机作为主控模块,以OpenMV4摄像头采集人脸数据,采用LBP算法及Haar-like算法对人脸数据进行特征点采集处理,实现人脸识别;以MLX90614ESF-DCI非接触红外测温传感器采集人体或物体的温度.经测试,本装置对人员的识别成功率达到99%,可以准确判断人员是否符合疫情防控要求;还可以准确测量0.5~100 cm范围内的人或液态水的温度,当测量温度超过设定的温度范围,系统将显示超标温度并报警,误差在0.1℃以内;同时系统具有人脸识别学习功能,能够在30秒内学习被测人员人脸特征并进行被测人员身份识别,识别率达到98.5%.系统操作简单、性能可靠、成本低,技术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具有精准的测量功能.  相似文献   

2.
方洁 《教育技术导刊》2015,14(12):69-71
人脸识别技术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一种,它根据人脸来识别人的身份。人脸识别技术具有准确、经济、可扩展性良好等特点,更重要的是,它比其它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更加简便、直观、可靠。现在应用于人脸识别的算法有3种:基于PCA的人脸识别算法、基于Fisher线性判别的人脸识别算法、基于LBP特征的人脸识别算法。对前两种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人脸数据库上进行识别,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保障信息安全,基于Matlab设计一个人脸识别系统。首先调用计算机摄像头采集人脸照片,检测并提取其中的人脸区域部分,并对提取出的人脸区域进行图像预处理,然后与事先建立好的人脸特征数据库进行对比与匹配,识别出检测到的人脸图像,输出识别结果,最后得出待测人的有效身份。运行结果表明,该人脸识别系统可有效实现人脸识别,且运行较为稳定。此外,研究发现Gabor算法在人脸特征提取方面具有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4.
人脸识别是公共安全领域的研究重点。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式终端人脸识别应用日益广泛。探讨人脸识别在Android系统中的实现以及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包括人脸检测、特征提取和特征识别。首先,通过分析比较,采用基于Adaboost的算法检测人脸,基于PCA的特征脸算法实现特征提取和特征识别。然后,分析相关研究现状以及技术可行性,选择OpenCV计算机视觉库来实现人脸检测和人脸识别。最后,通过JNI调用本地OpenCV代码实现个人信息保护。该系统具备手机人脸解锁、程序锁、偷窥者记录查询和远程查看偷窥者信息等功能。  相似文献   

5.
针对疲劳驾驶预警系统中人脸检测准确率低、误检率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肤色与 Haar-like 扩展集的驾驶员人脸检测算法。首先根据驾驶员人脸肤色在 YCbCr色彩空间的聚类性、脸部特征及驾驶环境,筛选人脸肤色作为候选区|然后在传统基于 Haar-like 特征的 AdaBoost 算法中,加入两组新的符合人脸特征分布的Haar-like 特征进行驾驶员人脸检测。以 MIT 人脸库和拍摄的驾驶员人脸图像作为训练与检测样本,与传统AdaBoost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正面人脸和侧面人脸(倾斜角度小于 45°)检测准确率分别提高 1.25%和 5.00%,误检率降低 2.81%和 4.50%,人脸检测准确率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彩色人脸鉴别特征抽取及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存在的彩色人脸识别方法大多是将彩色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后,采用基于灰度图像的特征抽取与识别算法进行分类识别.本文根据彩色人脸图像的构成特点,对彩色人脸图像的R、G、B三个分量色彩信息进行特征抽取与分析,进而找出适合对彩色人脸图像进行自动识别的鉴别特征.最后,在国际通用的AR标准彩色人脸库中进行了大量实验,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的迅猛发展,人脸检测算法准确度已有很大提升。模型越复杂,检测速度越慢,设计一种准确度与速度兼顾的人脸检测模型尤为必要。基于FaceBoxes人脸检测算法框架,提出一种基于深层卷积主干网络的改进方法,并在人脸检测基准数据集中进行测试实验。其在FDDB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显示,检测正确率达95%,比传统方法提高1.67%。该算法在保证实时性的同时提升了检测准确率,可应用于追求更高准确率的人脸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8.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采集人脸图像,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一系列相关技术处理,包括人脸图像采集、人脸定位、人脸识别,达到识别不同人身份的目的.在该项目实现过程中,本文首先调用了OPENCV自带关于人脸识别的函数facedetect 来进行初步人脸识别得到的初步效果,用肤色做出了静态人脸识别,在图片上显示了人脸,并用椭圆形框对其识别.  相似文献   

9.
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机器学习技术对学生课堂行为进行自动识别,是过程性评价的一种新方法,近年来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文章以监控设备拍摄的实际课堂教学视频为数据源,采集、标注了学生课堂行为数据,提取了学生的人体骨架信息。在此基础上,文章采用Boosting算法和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对基于这两类不同机器学习算法的5种模型进行了学生课堂行为自动识别准确率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学校教室这种识别比较困难的场景,基于人体骨架信息提取的学生课堂行为自动识别可以达到较高的精度,其中基于Boosting算法的XGBoost模型识别准确率最高。文章的研究推动了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机器学习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有助于解决学生课堂行为自动识别难题,并助力教师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在少量样本情况下,为了解决传统LBP算法对人脸特征提取分类鲁棒性不强问题,提高人脸特征选取的泛化能力,提出一种在人脸面部区域基于SIFT特征点检测的MTLBP人脸识别算法。从人脸五官区域选取尺度不变的关键点,并在其邻域选取MTLBP纹理特征,结合SIFT描述算子和MTLBP特征直方图形成一系列特征,对该人脸特征空间向量进行分类识别。在相同的少量训练样本下,该算法与原始LBP算法及其它改进型LBP算法相比,识别率提高了20%左右。  相似文献   

11.
多媒体学习理论是一个贯通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科学体系。作为学习理论的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基于双重编码理论、工作记忆模型以及生成加工理论,解释了学习者通过加工语词与画面所呈现的材料来建构知识的学习机制,属于解释性理论;作为教学理论的多媒体教学设计理论发展出一系列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为教育实践提供了具有处方性意义的行动指南,属于处方性理论。解释性的学习理论为处方性的教学理论提供了扎实可靠的科学基础。在多媒体学习研究从学习理论向教学理论转化的过程中,多媒体教学设计理论是实现跃迁的关键环节,而认知负荷理论则是理论跃迁成功的关键变量。基于认知负荷理论,梅耶提出多媒体学习认知负荷三元模型,包括必要认知加工、外来认知加工和生成性认知加工。围绕这三类认知加工,梅耶及其同事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最终确定了12项与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及其前提假设保持高度逻辑一贯性的多媒体教学设计原则。这些原则都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但教学设计人员在应用的过程中,应明确各项原则的问题情境、适用范围等边际条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体验式学习理论的视角,分析了澳大利亚Mathsquest教材的基于体验式学习的呈现方式特点:动态生成性设计,反思性实践特色,认知体验式呈现方式,强调概念的解释和预测功能。对我国教材编写的启示是:注重问题导向,适当关注内容的生成性和发散性,指导教师高处把握教材。  相似文献   

13.
远程教育解决了时间和空间障碍的教学问题,为人们提供了终身学习的机会。但是,有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认知障碍、肢体障碍的人却无法完全参与远程教育,即使是身心正常的参与者也存在更易用、更好用的问题。国外研究认为,基于通用设计的无障碍远程教育能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能学习的理想远程教育模式。通过大量文献阅读和分析,本文对国内外基于通用设计的无障碍远程教育的研究对象、研究视角和方法、研究内容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述评,并提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和研究方向,旨在给我国空白的无障碍远程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公用企业管制机制是以所谓的“公用企业合法垄断理论”为依据的。我国的公用企业管制机制也是建立在这种理论基础之上的。这种机制虽然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有其存在之合理性,但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推进,其理论上与实践上弊害逐渐显明。因此,对公用企业进行管制改革已势在必行,改革的途径是在借鉴西方国家公用企业管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重塑我国公用企业的管制结构及管制职能。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在学习者分析、学习目标、策略设计和教学评价等几方面存在着不足.难以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运用R·M·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可以改善现有的课堂教学设计,可以使错综复杂的课堂教学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16.
远程开放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必须一切从适应学生自主学习需要出发。进行课程导学,如何整合利用多种媒体资源为课程导学所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整体效益,是摆在辅导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整合多种媒体资源进行课程导学的关键是要进行教学一体化设计。  相似文献   

17.
教育生态学是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在英美等国家兴起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我国的教育生态学研究起步较晚,其实际运用于教学研究之中,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研究还很少。本文介绍了关于教育生态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结合中小学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几个教育生态问题,阐明了教育生态学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关于如何激发学习动机的相关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学习动机是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如何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我们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激发学习动机的心理学理论、动机设计模型及其实践研究、动机适应性的理论以及相关实验研究进行了描述和评价,以期对我国关于激发学习动机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9.
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移动计算技术和无线网技术为基础,整合建构主义各流派提出了一个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该模式以建构主义作为指导,是一种面向素质教育的教学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我国快速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教育新理念,也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积极化解大学生就业困难以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所主动进行的实践探索。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进程中,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动力因素、政府推动方面的主导因素、高校自身发展方面的关键因素和学生成才就业方面的主体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