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阳修是北宋文坛领袖。就词学研究领域而言,学者关于欧阳修词的思想艺术及其词史地位的评述甚多。其实,欧阳修对词体文学的贡献与其说在于题材的开拓与风格的嬗变,还不如说他更注重词的格调与审美情韵。"人生自是有情痴"的欧阳修合乐而歌的情怀和至情至性的人生,为词学注入了高雅的情韵美,而这正是欧词研究所不可忽略的。  相似文献   

2.
<正>好的作文开头如春云初展,鲜花含露,叫人一见钟情。欧阳修说:"文章看落笔,议论驰后先,破石出至宝,决高泻千川。"观赏文章的人最留意的是文章开头落笔之处,这个地方若能像石破天惊,那么全文就如高崖泻水,汹涌澎湃。可见作为文章落笔之处的开头确实需要精雕细刻,锤炼打造方能吸引读者。作为语文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方法去写...  相似文献   

3.
经过了一次政治运动,有人感叹说:"过去由于警惕性不高,看问题片面,听到一些错误言论就不加分析地信以为真,是个教训!"真正接受了这个教训,应当说是个进步.但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还非常不够,应该紧接着就自问几个"为什么":警惕性不高,为什么不高?接受了党这么长时间的教导,为什么会在错误言论面前解除武装?看问题片面,为什么会片面?如此等等.  相似文献   

4.
罗红 《职大学报》2007,(1):83-84
中国的牡丹艺术源源流长,留下大量关于牡丹的诗词歌赋及绘画,给当代中国牡丹绘画艺术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当代的中国牡丹画在历史积淀之上,不断地推陈出新。欣逢盛世,今天的中国牡丹画家经过不懈的努力把中国牡丹画推向高峰。  相似文献   

5.
可爱的莲蓬     
何少阳 《阅读》2014,(38):24-25
上课了,郑老师拿来了一袋看起来有点像漏斗的东西,这些东西大大的,圆圆的,露出一个个绿色的脑袋,每个脑袋上还有一个小黑点,好像一个调皮的小孩在用圆溜溜的大眼睛朝外张望着。小红小声地问:"这是什么东西啊?"小冯大声地说:"这个东西我在东关街见过!"我伸长脖子看了看,开心地说:"这是莲蓬!"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文艺发展史上,王维画的《袁安卧雪图》是有影响的作品之一。这幅画问世以后,即引起评论家的注意,有贬有褒,争论不休。但争论的焦点并不是整个作品的好坏,而是集中在对其中所画的“雪中芭蕉”应如何看待的问题上。诋之者谓其“不知寒暑”,辩之者称其“不拘四时”,誉之者美其为“得心应手”、“造理入神”,是“艺苑奇构”。争论热烈而持久,从对一幅具体作品的品评演进为对一种艺术表现手法的探索。“雪中芭蕉”因此成为讨论南宗画和神韵说的著名例证。历代关于“雪蕉”的争论的意见,可以归纳为两类:一是通过对雪中有无芭蕉的考证,推断这幅画的得失;二是对雪中芭蕉寓意的辨析。分别略述如次: 据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引唐张彦远《画评》谓:王维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  相似文献   

7.
陈立凤  李慧  蔡承恩 《阅读》2016,(Z1):12-17
1一只毛绒绒的小鸡正在啄食草籽,一只小猫跑了过来。2小鸡歪着脑袋用右眼盯着小猫看,好像在提防一个进犯者,嘴里咕咕咕地叫着:"这美食可没你的份儿。"小猫说:"我可不爱吃这些!"3小猫不高兴地问:"你怎么这样子看我啊?是不是瞧不起我?"小鸡说:"不,不是的。可是这样用眼睛看比较舒服呀。"  相似文献   

8.
王晨淳  陈红仙 《阅读》2007,(10):26-27
空竹,这明明是一个健身器具么,干吗要对它说谢谢呢?小作者新颖的题目首先就抢走了我们的眼球。一口气读完,这才明白:一个空竹、一对"师徒"、一个道理。从文中的描写,我们看  相似文献   

9.
张蓉 《阅读》2014,(Z6):1-1
<正>傍晚,我和爸爸在树林里散步。爸爸停下脚步,转过头来对我说:"仔细听!你听到什么声音?"我闭上眼睛,听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远处"哗啦啦"的流水声,还有蛐蛐"啾啾啾啾"的歌声,好像在开音乐会。我跟爸爸说:"原来只要仔细听,就能听到大自然美妙的声音。""不仅要耳朵听,还要眼睛看。"爸爸望着远山若有所思,"大自然就是一本神奇的诗集!"真的,那满天的彩霞,自由的飞鸟,葱郁的山林,还有岸边倒映在湖水中的花草,不正是一幅画,一首诗吗?  相似文献   

10.
一般研究认为《醉翁亭记》的主旨是"与民同乐",通过对欧阳修知滁及离滁之后的相关诗文考察,可以发现:《醉翁亭记》中的"太守之乐"不是儒家所倡导的一般意义上的"与民同乐",而是欧阳修被诬贬滁州之后复杂心情的外在表现,欧阳修践行儒家"与民同乐"的理想,更多体现在同年创作的《丰乐亭记》中。  相似文献   

11.
李芷伊 《阅读》2011,(Z2):44-45
<正>一个惊喜今天,爸爸兴冲冲地回家,手里拿着几张明信片,"伊伊,看爸爸带回什么来了?"我连忙"抢"过来一看——"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爷爷戴起老花镜,翻开明信片取出张磁卡,一看,笑眯眯地说:"伊伊啊,这是世博会门票呦。"听了这话,家里立刻热闹了,大家都围过来看世博会门票。  相似文献   

12.
<正>马家二号院的中堂两侧挂着一幅"原和千年富,信通万古昌"的对联,这幅对联不仅把马家的商号名字"原信昌"写了进去,还把他们的经商理念做了阐释。据说这是在上世纪20年代的时候,一个道人路过马家在昆明开设的原信昌商号时,看见商号的牌匾,便进门来大加赞赏,说商号名字起得好,随即用嘴叼着毛笔写下了这副对联。  相似文献   

13.
谢鑫 《阅读》2013,(30):9-10
同学们正在上图画课,孙老师认真地教他们画圆圈、画直线、画波浪……"老师,画这个太没意思了,"大伟举手站起来骄傲地说,"我会画大楼房呢,比这个好玩。""我画的大汽车跑得可快了,叭叭呜——"冬冬模拟着汽车喇叭声说。"同学们,老师也想让你们画呀,可是你们的基本功没有练扎实,画出来的图画不好看啊。"孙老师面有难色。"老师,您就让我们画吧,"大伟央求道,"画圆圈多没意思呀。"  相似文献   

14.
曾有这样的案例:在一堂美术课上,老师让学生对黑板上的人物画进行模仿练习,当他看到一名学生在画好的人后方添了一层淡淡的黑影,便问学生画的是什么,这名学生认真地回答:"这是他的影子……"没想到老师指着黑板,厉声训斥道:"你难道没看见我是怎么画的吗?他后面有影子  相似文献   

15.
欧阳修是公认的宋代文坛领袖,北宋古文运动的代表。他一生著述颇丰,文章涉及多个领域,作为杰出的应用文写作大家,其应用文占多数。欧阳修不仅从文体形式、文体应用等方面明确了应用文体的基本性质,还构筑了应用文理论的大体框架,主张应用文体应实用、言简、得体。欧阳修的应用文体恪守"明道"、"致用",开创一代文风,有独特的影响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有意突破以往欧阳修研究的框架,从士人主体与文化转型的关系来观照欧阳修的文化意义。欧阳修所处的北宋真宗到神宗时期可以说是宋代文化转型很关键的时期,作为一个处在转折期的重要人物,欧阳修自觉地进行了调整,以促进自身一种新型人格结构的生成。它们在他的各种文化活动中不断发生着作用,并且由于他的社会地位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于北宋文化转型和宋代以后士人人格结构的调整都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7.
《醉翁亭记》可以说是一篇散文诗,北宋政治家欧阳修以其细腻的笔触、深厚的情致、委婉的章法描写滁州山中四时景色的优美以及朝暮的变化,突出"山水之乐"。这既是作者寄情于山水闲适优雅情致的精彩浓缩,又是他遭贬后悠然自得并且仍然保持为人大节旷达情怀的无限放大。此文不仅具有千古不朽的美学价值,更重要的是,文中体现的"与民同乐"思想对今天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传统美术作品中,牡丹母题伴随着自上而下的赏花活动兴起,引发了皇家、文人、民间三个阶层的广泛兴趣,而三个阶层从社会地位与资源到文化心理和艺术观念上的差异,进一步导致了审美趣味的分野。在对艺术功能的认识上,文人牡丹以"美"为最高标准,而宫廷和民间则更重视其伦理价值;在对艺术之"真"的理解上,宫廷牡丹以"形似"即"物象之真"为最高追求,而文人和民间则更偏爱经由"神似"所折射出的"心灵之真"。从审美范畴上看,文人尚"清",宫廷主"雅",而民间则难以免"俗"。受此影响,皇家以富丽堂皇为美,尚工致,喜华贵;文人以气韵生动为美,好墨色,重机趣;民间以质朴健康为美,偏重彩,祈福佑。  相似文献   

19.
"不革新,不知道:一革新,吓一跳".看了体操系技术革新现场会后,有位老师这样说.的确是这样,体操系的技术革新看去很简单.有位老师就这样说:"当我们去中体操馆参观体操系的技术革新表演时,一进馆大家都有这样一个感觉,表面上看来并没有值得奇怪的东西,和平常没有什么两  相似文献   

20.
周易是最早讲出"天人合一"思想的一部经典。虽然它有形成、发展的过程,但是它的源头不是别的,就是伏羲画卦。在伏羲画卦的原始周易中蕴涵了深刻的哲学思想,这就是"天人"之学,更确切地说是"天人合一"之学。由"生殖崇拜"产生阴阳观念,再加以符号化,这便是伏羲画卦的基础。从"原始生殖崇拜"到"原始阴阳"观念,再到符号化,是一次抽象,是人类意识的的飞跃。从阴阳符号的组合到八卦的制造则是伏羲的一大创造;从原始八卦到周易系统的形成,是后圣的工作。从《周易》到《易传》是周易思想的发展和完善,整个过程是漫长的又是顺理成章的,由此决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即生命整体论和人与自然和谐的"天人合一"论。从源头上研究周易,就有这样的作用。安志宏先生这样做了,这是他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