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基于整合理念的信息素质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首先介绍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三者的优势与不足。文章最后提出了基于整合理念的信息素质教育思想,即应当依据不同的学习任务,采用合适的学习理论予以指导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图书馆焦虑研究的源起与发展沿革,并从人格冲突理论、认知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状态——特质焦虑理论的视角对图书馆焦虑产生的心理机制进行剖析,以期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自主学习与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学习是一种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现代学习理论。它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为了对大学生提供优质服务,馆员的知识结构应合理,并不断更新、优化。  相似文献   

4.
作为学习科学持续关注的一个话题,学习投入的研究范畴越发广泛。“搜索即学习”让人们同时对交互式信息检索与学习活动产生了别样的认识。探究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提升信息搜索用户的认知灵活性与知识迁移、应用和创新能力,并为优化支持学习目标的信息检索系统的功能设计提供借鉴。本研究将信息搜索用户的学习投入划分为行为投入、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3个维度,运用信息检索实验探究学习风格与认知弹性对这3个维度的影响作用。数据分析与处理手段包括搜索日志分析、内容分析、自我报告以及方差分析、卡方检验。本研究发现,第一,学习风格对信息搜索用户的学习认知投入存在显著差异,而对学习行为投入、学习情感投入未产生影响;第二,认知弹性可以影响信息搜索用户的学习行为投入,并在用户的学习情感投入表现上有所不同,而对学习认知投入未产生显著影响;第三,学习风格与认知弹性仅单独作用于信息搜索用户学习投入的3个维度,并未对其产生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5.
李北陵 《天津档案》2006,(5):45-45,44
幸福是人生追求的一大目标,但“幸福”却是个既不可捉摸又难以名状的东西。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幸福来源于压抑的解除;行为认知学派认为幸福是对积极思维的现实奖励;人本主义则认为幸福是伴随自我实现而产生的一种满足的体验。  相似文献   

6.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的成长历程,强调要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启发其创造潜能,引导他们结合认知与经验,发展对世界的理解,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结合博物馆学习和教育的特殊性,笔者将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博物馆教育规划的启示意义总结如下:规划博物馆教育活动时必须遵循以人为本,以观众为中心的原则;要重视营造观众进行意义学习的环境;必须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博物馆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不是要教会观众某方面的知识,而是在于要激励和促进观众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7.
何可欣 《东南传播》2021,(10):127-130
我国老龄化趋势显著,60岁以上的银发群体由于个体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媒介接触经验等,成为数字反哺的主要对象.而银发群体自身的成长环境、认知能力、生理条件具有特殊性,给数字反哺加大难度.研究数字反哺现象可以借鉴社会学习理论,从自我效应、交互决定理论和观察学习三方面分析银发群体在使用智能技术时的不同困境:自我认知上出现无力和恐惧感、环境感知上出现被边缘化现象,这些认知和感知共同影响着银发群体的学习行为.此外,学习行为过程中的自身能力的限制和子辈的媒介素养的不足都可能会降低反哺效果.  相似文献   

8.
自主学习是一种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现代学习理论,它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为了对大学生提供优质服务,馆员的知识结构应合理,并不断进行更新、优化.  相似文献   

9.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简介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组织与再组织,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相对立,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比S-R(刺激-反应)联结要复杂得多的过程.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纽厄尔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广告优越意识的定义分析及在USP理论、品牌形象理论、定位理论、品牌个性理论、共鸣论五种广告理论中的表现。说明广告优越意识在广告中是必需的。但由于广告中优越意识在挖掘各产品品质、文化、定位的同时。陷入了一些误区,产生了一些变异。如“单面人现象”、不平等的性别学习、不平衡的社会分层的产生。因而我们需注意广告的这些社会意义,创造健康的广告社会。  相似文献   

11.
漆琪 《大观周刊》2011,(13):113-114
众所周知,在整个教育界中,死记硬背这种学习方法早已为世人唾弃,弄得声名狼藉,恶名昭著,特别是在一些英语教学理论的谩骂中,我们屡屡可以“观赏”到“死记硬背”的倩影。在这篇文章中,笔者首先阐述了英语教学理论普遍把死记硬背当成假想敌人的原因和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分歧,“力图”为死记硬背这种学习方法“平反”;然后分别讨论了心理学记忆系统以及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死记硬背作为的理论支撑;最后,笔者阐述了死记硬背的真谛所在。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的发展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告传播理论的起步、发展及走向成熟都集中于 2 0世纪的美国。随着社会的变迁、营销理论及传播理论的发展 ,广告传播理论亦实现了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飞跃。这一飞跃使现代广告逐渐脱离了单纯推销商品的特性 ,朝着人本主义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3.
刘锦红 《大观周刊》2011,(37):94-9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当前国内外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该理论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与整个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仅担任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通过利用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特点,结合当前军事院校任职教育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如何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效地提高军事院校任职教育课堂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认知是指个体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能力,即信息处理的过程和能力。认知负荷理论认为个体的认知是一种资源消耗,个体在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时需要进行认知加工从而消耗认知资源,影响认知负荷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体的先前经验、学习材料内部的本质特征、材料的组织和呈现方式。认知负荷理论已在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商业经济、图书情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以提出认知负荷理论的论文为种子论文,借助SSCI/SCI数据库,对引用了该论文的所有文献进行关键词词频统计,从施引文献视角展现认知负荷理论应用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然后,利用文献研究法,结合施引文献的内容抽取了四个主题:认知负荷的影响因素和表现形态、认知负荷对学习的影响、认知负荷对信息系统用户行为的影响、认知负荷对协同行为的影响,再针对这四个主题对认知负荷理论应用研究的发展动态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来自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领域的学者们都致力于媒介暴力与攻击行为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批有代表性的理论,如宣泄理论、涵化理论、攻击暗示与启动、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启  相似文献   

16.
袁静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21):22-29
[目的/意义]高校图书馆情景敏感服务模式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探讨解析该服务模式的理论基础,可为服务的进一步开展与实施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过程]以相关性理论、社会认知观理论、情境学习理论、人机交互理论等为理论基础,深入解析情景敏感服务模式蕴含的系统角度相关性、用户角度相关性和情境观的相关性理论;从用户需求的社会认知分析、"以人为本"的服务系统设计、对用户需求满足与知识构建的支持等方面阐释情报学社会认知观理论对开展情景敏感服务提供的指导意义;情境学习理论以及泛在学习范式的形成为该服务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撑;人机交互理论为情景敏感服务模式实现自然的人机交互和"以用户为中心"设计理念提供技术指导。[结果/结论]相关性理论、情境学习理论为情景敏感服务模式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社会认知观理论为情景敏感服务的实施提供思想指导,人机交互理论为情景敏感服务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先诗伟 《大观周刊》2011,(48):204-204
“学习方式”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虽然目前学术界对它的解释并不完全。但根据华东师大课程与教材研究所的孔企平博士回答: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策略与方法,而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不是指学习的具体小策略,而是指学习的大趋向。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报纸广告、电视广告,还是户外广告、电梯广告,都是单向的。广告受众对话语权占有的相对有限性、对广告效果反馈的无力性,使得广告商和受众之间不能形成很好的互动。由于广告的目的是为了让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广告的投放就更要在互动上做足功夫。本文从不同的互动理论来分析广告互动,认为广告互动是广告商和受众之间的纽带。  相似文献   

19.
广告效果的研究现状 对于广告效果的研究,我国在这20多年的成果比较丰富,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对于广告效果研究的系统性不强,即对于消费者产生认知、态度改变与行为改变之间联系的系统性研究还比较缺乏;另一方面,将广告与消费者心理学、行为学等作为交叉学科的经验性研究多,学术性研究少。因此,本文将独辟蹊径,以电视广告为例,基于行为学中的模特方式理论,来研究广告中的“模特”效应对消费者的信息认知、改变态度与最终采取行动的系统性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张惺 《新闻界》2011,(7):33-36
认知失谐理论在广告中的正确应用能极大提升其劝服效果,但该理论在广告应用中也要注意一些事项如失谐点和诉求点的一致、恐惧诉求中度的把握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