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文运用知识管理相关理论,在分析图书馆学科服务与学科服务平台、知识整合与学科服务平台知识整合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知识整合的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研究框架.该研究框架以学科馆员与读者为自变量,学科服务知识整合能力和学科服务管理为中介变量,学科服务平台知识整合绩效的效果和学科服务平台知识成功转移效果为因变量,彼此相互依存与影响,共同作用于读者主动服务,达到合作交流与共享,满足读者的知识需要.  相似文献   

2.
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在文献传递工作中,以知识管理理论为指导,进行了一系列文献传递服务创新的尝试: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文献传递服务绩效;拓展多个联盟间的合作服务,方便读者利用;整合文献传递中产生的信息资源,优化馆藏建设;进行多种形式的读者培训,促进知识传播;树立主动服务的观念,推动知识服务。  相似文献   

3.
大数据时代带来了知识信息需求的转变,进而导致知识资源服务呈现出更加复杂和专业的特征.高校学术期刊对多学术信息资源多层次、多维度的深入关联,有助于实现学科领域知识网络的搭建;同时,借助学术期刊在整合学术信息资源方面的优势,可以有效发现学术共同体的共同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及其知识交流模式,从而提高对学术信息使用者的知识服务效率.未来高校学术期刊发展应改变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运营思路,将充分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作为扩大期刊影响力的“着力点”,并实现期刊出版流程的数字化,通过“多媒体出版”提高信息的发布速度和影响范围.  相似文献   

4.
李薇 《青年记者》2020,(5):103-104
学术期刊是知识传播和交流的重要载体。为实现信息技术新时代知识更高效、更广泛的传播以及提供更好的读者体验,学术期刊出版形式的探索和创新已成为近些年来学术出版界关注的热点。随着融媒体的不断发展,学术期刊的探索也在不断前进,以知识服务为基础,形成了更多样的产品与服务。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互联网+”背景下,尤其是在当前的知识服务浪潮中,学术期刊特别是高校学报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人才和平台等方面的优势,从知识生产者转变为知识服务者,才能在刊物如林的期刊阵营中求得生存。【方法】文章从学术期刊的知识服务现状入手,结合相关高校学报的个案分析,调查期刊编辑的职能转变、需要配备的能力,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结果】学术期刊需要针对作者、读者的需求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知识产品和服务,精准深入地为其解决问题。【结论】学术期刊要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期刊的品牌价值,改变之前的办刊观念,积极进行媒体融合,提高学术期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作为提供知识服务的特殊机构,知识服务能力是其生存的基础;图书馆只有与其他知识组织进行合作,才能满足读者不断变化的多种需求,才能给予读者超值服务;知识联盟是图书馆进行合作并提高服务能力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7.
利用知识服务与知识传播提升学术期刊品牌影响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斐 《编辑学报》2016,28(3):253-255
学术期刊要重视知识服务与知识传播.引领学科发展,为行业服务,是学术期刊的办刊宗旨;通过多种渠道,加大知识传播,是学术期刊的重要责任.文章以《航空学报》编辑部办刊为例,通过约、组综述稿件,策划出版专刊、专栏,引领学科发展;通过开展科技论文写作讲座,提供知识服务;通过开放存取(OA)、论文推送、搭建微信公众平台等多种渠道,加速知识传播,最终提升期刊的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媒介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传播策略上存在不足,影响了期刊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发挥。学术期刊应整合资源,加速多媒体融合,打造数字传播平台,强化编辑策划意识,改造运营平台,创新传播手段,为读者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大数据时代我国学术期刊精准化知识服务水平,本文将用户画像技术引入学术期刊知识服务,并构建了学术期刊用户画像流程:一是系统收集用户的真实原始数据并进行数据预处理,从中提取事实标签;二是对事实标签进行建模计算,获取模型标签;三是对模型标签进行算法挖掘,得到预测标签;四是在预测标签基础上构建作者画像、读者画像与专家画像.基于此,文章提出学术期刊精准化知识服务策略,即,要立足用户特征,把握用户需求,搭建用户网络,细分用户标签,实现服务模式精准化、内容多样化、方式社交化和推送个性化.  相似文献   

10.
学术期刊双向经营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根据我国学术期刊的经营状况,探讨学术期刊向读者提供产品(刊物)和向作者提供刊文服务的双向经营运行模式.作者刊文服务系根据学术期刊出版成本为核算基础的有偿服务,有利于缓解出版资源有限与日益增长的作者刊文需求之间的矛盾,调整作者与编辑的关系,改善学术期刊经营状况,更多更好地为作者服务.分析了作者服务经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FAQ服务方兴未艾,然而FAQ知识整合过程中存在着潜在的风险。文章在分析FAQ服务及其知识整合概念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图书馆FAQ服务中知识整合的风险如读者选择、新技术运用、读者需求的过度依赖、读者文档流失、归类与过滤错误等诸多风险,相应地提出从加强FAQ知识整合的风险过程管理,FAQ知识整合专有技术的泄密防范及知识产权分割,规范读者的知识产权信息使用行为及减少对读者知识的过度依赖,实施读者的分类管理及建立文档管理制度四方面强化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以实现FAQ知识整合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在移动出版、全媒体出版时代,学术期刊必须向互联网+知识服务产业转变,学术传播应强化知识服务,提高学术成果的传播效率。在知识服务领域,学术期刊的内容优势与技术劣势并存,学术期刊为学术圈提供的知识服务,旨在促进知识生产,如组织引导学术交流、协助培养学术梯队、主动提供个性化信息,也旨在推动知识的传播应用,既要引领产业发展,又要坚持实用导向,还要找准期刊定位,满足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抓住发展的机遇,顺应读者利用网络的习惯创新服务.一方面,建立多渠道与读者互动交流的空间,开展自我营销,创造图书馆品牌吸引读者,通过多维参考咨询服务网服务于各类读者;另一方面,创新机构知识库和学科馆员服务,提供资源保障和知识服务保障,方便读者获取信息,保障信息产品价值,为读者构建图书馆数字学术社区,提高图书馆形象.  相似文献   

14.
公共图书馆普遍均等化建设中知识管理是最终目的,以一种新的服务模式服务广大读者。具体的做法是:图书馆的服务链需要进行整合,运用高效的整合模式;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读者,有必要进行调查研究;以一种快速反应的方式服务读者。  相似文献   

15.
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进程中,不论是传统图书馆还是数字图书馆,服务都是其不变的宗旨和永恒的主题;笔者以为,公共图书馆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以创新的服务满足读者的需求.其有效途径是:高效整合图书馆服务链;研究公共图书馆读者市场;对读者需求作出快速反应.  相似文献   

16.
韩云惠 《编辑学报》2021,33(2):142-146
对学术期刊而言,其价值的实现有赖于用户.构建用户画像能够使学术期刊全方位了解自己的核心读者、作者和专家群体,掌握相关群体的信息,为用户提供精准服务.通过梳理学术期刊精准服务和用户画像理论等相关研究成果,分析基于用户画像理论的学术期刊精准服务的意义、理论内核和价值表征,并阐释其运行机制,最后提出基于用户画像的学术期刊精准...  相似文献   

17.
陈卓  蒋英州 《出版广角》2021,(19):26-29
价值链是价值创造的动态过程,知识服务是学术期刊价值链优化的重要路径.学术期刊价值链是由以论文投稿为内部物流、以全流程编辑出版为生产流通和重视学术场域位置与传播推广的营销服务等价值活动构建的过程.对此,可通过价值创造提升期刊知识服务水平,优化学术期刊价值链,推动高品质学术期刊的建设.具体来说,学术期刊可以借鉴价值链理论的成本领先、目标聚集、差异化三重策略,以用户思维着力构建可持续的学术组织力、引领专业发展的影响力、培育差异化的服务合力,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知识服务,满足用户的多重需求.  相似文献   

18.
基于信息流畅的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主要阐述了信息流畅、数字流畅、服务流畅的概念,并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进行了图书馆知识服务实践,从而创造性地通过提高读者的信息技术能力、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的整合配置,增强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互动,共同提高图书馆知识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我国学术期刊的读者定位基本为学术共同体.学术期刊与公众的交互现状不容乐观,相互认知度极低.文章通过比较国内外相关学术期刊的读者定位、内容设置和传播效果,证明学术期刊和公众建立关系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为此,提出社科学术期刊与公众交互的优化策略:建立公众意识,以智慧服务读者;对期刊内容进行精深加工,以贴合公众阅读;建立话语权,对公众形成向心力;改革语用方式,建立新型学术语言;建立基于公众立场的多维传播场域.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学术期刊编辑质量和竞争力,运用整合营销4C理论,对学术期刊编辑工作进行梳理分析.分析认为,结合整合营销理论,学术期刊应从四个方面对编辑工作进行优化:以读者为中心,传递最有价值的学术信息;制订合理价位,寻求受众认可;提供便利渠道,方便受众阅读;建立灵活有效的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