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这是世纪之交一部具有鲜明哲思特色的"启蒙小说"。金岱小说的启蒙思想具有鲜明丰富的"我"内涵与特色。从对《精神隧道》的解读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三个有关"我"的核心问题:1."自我"理性、主体意识如何得到认可和弘扬;2.个人合理的"本我"欲望如何得到满足;3.如何塑造符合时代要求的"超我"。《精神隧道》是对当代中国人与社会的双重批判。  相似文献   

2.
文学语言在具体的作品中作为文本而存在,它总是与社会文化形成一种互文性的对话关系.要揭示文学语言文本的文化意义,重要之点是进入语境,把文学语言文本放到语境中去把握.文学语言随时代的变迁而变迁,文学语言文本与社会文化之间互动与互构.揭示文学语言文本的意义,重要的是放到"文内语境"和"文外语境"中去把握.语境大体上可以分为语境1、语境2和语境3三个层级.文学语言文本受社会文化文本的制约,它同时又丰富了社会文化文本,形成新的社会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3.
秦腔,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一种传统戏剧,其唱词既涵盖了古典辞赋、民间歌谣、话本小说、说唱文学,又与西北乡土文化水乳交融,具有极强的互文性特征。从互文性角度出发,基于秦腔《杨门女将》译本之化用、音韵、意象、典故、方言等英译的互文性关照,尝试提出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目的的秦腔互文性翻译框架,为秦腔翻译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助力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4.
珍妮特·温特森的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互文性手法,使其小说文本呈现出明显的互文性特征。本文从互文性理论的视角出发,着重分析引用、戏拟、重写三种互文手法在温特森小说中的运用,探索其小说文本与众多文学文本构成的或隐或显的互文关系。本文对解读温特森的小说文本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化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作为帝国主义一种新的存在形式,它的实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自身的文化优势来同化落后国家和地区,最终控制这些国家的民众,实现对殖民地的"文化殖民"。《印度之行》是英国著名小说家E.M.福斯特的代表作品。在该部小说中,作者以犀利的笔锋无情地批判了英国殖民者的侵略行径,对其推行的文化殖民提出了质疑与否定,为我们理解"文化帝国主义"提供了优秀的范本。  相似文献   

6.
文化的市场化导致政治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双重边缘化,游走于政府一市场一大众之间的所谓“后知识分子”迅速崛起,并成为时代新宠。同时,一批具有传统知识分子美德的现代知识分子仍然坚守其独立的精神与品格,活跃在文学创作领域,探索、思考终极的、超越的意义与价值,广东学者兼作家金岱即是其中的一员,其创作与思想突显了当代文化视域中的知识分子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7.
创造教学模式以社会建构主义的认识论、社会心理学的社会互依性理论和人本主义自由学习的管理理念为理论基础,以提高公共教育教学效果为目的,构建了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的"提出问题或任务、学习准备、产生反应、反馈、学习结果"等五个环节的教学模式,期望达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改革目标,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创造个性,真正把公共教育学打造成教师教育的品牌课程。  相似文献   

8.
村上春树的小说受欢迎的根本原因是作品深刻揭示了人性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演绎了都市社会里的现代人性故事。在社会背景方面,村上的小说反映了处于相同或相似的社会进程中人们的精神状态,类似的生活体验带来的文化认同感是其小说赖以流行的基础。这种现象反映了资本主义文化扩张所具有的全球化倾向正不断消除着异文化间的差异而代之以一种普遍的跨国资本文化。  相似文献   

9.
徐坤小说语言的变异给文学语言注入了活力,扩大了文学语言的张力.这种文学语言的变异一方面受20世纪90年代社会文化语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因作家自身的女性、知识分子的双重身份.对徐坤小说语言的"文本外语境"和"文本语境"的解读,可以探析其小说语言变异产生的独特文学意蕴.  相似文献   

10.
琼瑶作为通俗文学中言情小说家的领军人物,其小说的审美特征是她在众多言情小说家中独树一帜的重要原因。对于琼瑶小说的研究,许多人只注意到了其畅销度与流行性,而对于审美性的挖掘却不够充分。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而言,有些"流行性"的作品只能闪耀一时,而琼瑶小说屹立通俗文坛几十年,其审美影响与魅力可见一斑。文章从琼瑶小说社会与人生价值的审美特征以及作品中的古典诗意美和传统文化韵味两个方面对琼瑶的创作在思想、艺术方面的价值给予了一定的研究,以期对她创作内涵的探讨更见深度。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将文化导入英语课堂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结构,提高学习兴趣。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的文化导向型教学模式与大学英语课堂融合可分为三个步骤:"话题引入"、"课堂展示"、"拓展练习",这种教学模式有很多优点,同时也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互文性"指的是一个文本与存在于此文本中其他文本之间的关系。本文试图通过对鲁迅和郭松棻小说作品中的互文现象进行分析,以此观照作家的精神世界。郭松棻的短篇小说《雪盲》与《孔乙己》及鲁迅存在互文现象。两部小说的不同文本相互参照、交互指涉,共同构成了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文学系统,这个独立的系统又与鲁迅的精神世界构成了一个大的互文关系。这种关系从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社会对个体的压抑以及个体生存的孤独哲学三方面来体现出来,共同演绎了一个伟大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13.
《刺杀小说家》不同于既往类型化的线性叙事,其从原著小说到改编电影,皆是在现世界与异世界互文的平行时空中展开反类型化的弥散性叙事.原著小说以文学语言构建的异世界及其情感系统,使其在文学性的堡垒中获得"电影小说"的画面感,然而电影改编所依循的镜头语言促使导演路阳在电影性的多重叙事空间中落实异世界及其情感系统的真实性与独立性...  相似文献   

14.
店名标牌是商业区语言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实践语言,具有语篇、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维度的意义。广州商业区的店名标牌包含多种互文,如语码互文、体裁互文和多模态互文等类型,这些互文通过文本的语境重构实现店名标牌的信息功能和象征功能;通过话语和社会实践的重构,体现经济文化意义,有效传递商铺的定位、商业文化和品牌形象等信息,折射出广州城市多元经济文化的特点,展现了广州商业区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开放和包容,其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了跨文化、跨区域融合阶段。  相似文献   

15.
周立波故乡生活小说显示了自己的独特价值,研究周立波故乡生活小说创作的当代意义,不仅在于揭示其以不同于现代文学时期乡土文学的社会主义时代特征所承载的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意义,而且应该引发对新中国农村发展的历史审视和今天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思考。进而探讨周立波的理想主义与新文学精神以及"茶子花派"文学传统的赓续与危机,提出再造周立波文学品牌和在湖湘文化大视野中宏扬"三周"文化的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莫言的"高密式"乡土小说使读者想到了哈代独有特色的"威塞克斯"乡土小说。虽是不同时代和不同国籍的作家,但他们的作品中都凝聚着浓浓的乡土情结。运用互文性这一理论工具,文章对莫言及哈代小说中的乡土情结从乡景、乡俗和乡民三个方面进行互文性解读,来探析两位小说家乡土情结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云溪友议·题红怨》和《青琐高议·流红记》大致体现了唐宋"红叶题诗"传奇小说的缘起与流变情况。从文化角度内蕴的角度看,小说反映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文化内容:唐宋宫女的命运悲剧、晚唐五代士子的苦痛和"红叶题诗"特有的媒妁文化意蕴。通过"红叶题诗"这一特有的文化现象,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得以窥探到一些属于晚唐五代游离于政治边缘人物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8.
明清长篇家族小说及其叙事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样态模塑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模式及叙事视角。中国社会以家族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社会结构,是中国文学特别是明清家庭家族类小说戏曲创作形成的历史基础。宋元时期的家庭戏对明代家族小说具有很大影响。明代家族小说的开山之作是被笼统称为"世情小说"的《金瓶梅》,以西门一家而及天下,以家庭交际圈来展现社会人生,呈现出家庭—社会半网络式叙事模式。《红楼梦》比《金瓶梅》有所发展,成为家族—社会立体网络式叙事模式的典范之作。《林兰香》、《醒世姻缘传》、《歧路灯》亦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以家族兴衰或衰兴反映社会人生。明清家族小说不是特意寻找一种网状结构来超越线性结构,而是这种叙事结构与中国社会结构、人们的交际方式相一致,与小说内容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互文性理论作为当代西方重要的一种文本理论,其基本内涵是每一个文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封闭体,不同文本之间相互引用吸纳,翻译得以在众多文本的互涉中完成。因此,互文性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模式。本文以美国"新诗运动"代表人洛威尔与艾柯斯合译的《松花笺》为研究对象,探讨该诗集翻译中的互文重构,考察其语言艺术特色和文化意象的传递。  相似文献   

20.
托妮·莫里森是美国20世纪70年代最负盛名的黑人女性作家,《所罗门之歌》是她的第三部作品,也是她的成名之作。本文认为,这部反映黑人社会的小说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与其"寻根"主线故事背后构建的民族文化传统及小说女性角色争取权力的形象诠释有重要的联系,文化传统与女性主义成为建构小说经典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