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全球公民教育的理念解读与实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时代的合格公民要有广阔的全球意识和全球事务的参与能力。全球公民教育就是公民教育在全球化时代全球性维度的拓展,通过相应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教育,培养负责任的全球公民。通过分析加拿大、英国和巴基斯坦等国的全球公民教育实施现状,得出了重视并积极开展全球公民教育已成为全球化时代必然选择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2.
美国当代公民教育的基本理念:责任、参与、全球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人们的社会责任感缺失、道德水平下滑、公共自我与私人自我分离、对政治缺乏参与热情等社会状况,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公民教育理念发生了相对转型,从传统的强调权利而忽视责任的消极公民教育观向强调个人与社会并重、权利和责任平衡以及强调参与的积极公民教育观转变。同时,为了迎接全球化的挑战,把青少年一代培养成具有全球意识的公民也是时代所必需。为此,培养具有全球意识的、负责任的积极参与型公民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赋予公民教育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时代要求未来公民不仅要具有国际视野与全球意识,而且需要他们发展从社区到全球所有层次公民参与的能力。而世界公民教育就旨在将儿童塑造成具有全球思维且能负责任参与的世界公民。探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公民教育的理念内涵、实践中的具体实施策略及其未来发展取向,希望为推进我国世界公民教育的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共生时代学校公民意识教育内容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人类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与人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一种生死与共的生存结构正在逐步形成。在共生时代,公民意识教育需要培养公民的公德意识,责权意识,民族、国家和全球意识,民主、自由和平等意识等。  相似文献   

5.
略论"公民意识"、"公民教育"和外语教师的"全球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综述了国内外"公民意识"和"公民教育"的研究现状,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公民意识"的培养,也应包括世界公民意识的培养.外语教育是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世界公民的一个重要途径;外语教师肩负着培养"全球公民意识公民"的特殊使命,理应加强自身的"公民意识"培养,努力掌握全球化知识,提升全球化素质.  相似文献   

6.
翟艳芳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28(6):58-64,80,100
随着人类迈进全球化时代,世界主义的理想与国家主义的现实之间构成了一种矛盾和张力。在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与国家主义政治观相呼应,国家主义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公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为第一要义;而比国家主义发源更早的世界主义理念折射在教育中,体现为一种自由主义教育传统和对世界公民的诉求。全球化时代的公民教育要超越并整合国家主义和世界主义,致力于公民的全球化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培养,培养具有全球意识的公民。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相互依存度的增加,全球性问题的出现及解决,均需要具有全球意识并为之行动的全球公民,由此在原有民族国家公民教育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全球公民教育,且对这一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共识。当今发达国家的学者对全球公民教育的理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所体现。尽管对此教育的理念还存在争议,且实现这一理念的教育实践不尽一致,但其精神实质则是趋于相同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全球公民的概念与全球公民教育的进程,探讨了韩国全球公民教育的实施现状,以"北京韩国国际学校"小学部全球公民教育的实践为主要个案进行分析,探讨该学校的全球公民教育是如何与北京社会公民意识、韩国国家公民意识以及全球公民意识三个层面的教育相融合的。  相似文献   

9.
学生全球公民素养的培育关系到学生如何致力于未来生活和人类拥有怎样的未来,理应是历史价值观的要义所在。“全球意识、世界公民责任认同、世界和平与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全球公民素养培育的核心内容。全球公民素养培育要重视培养学生民族情怀和世界意识,弘扬时代精神,培养批判和理性思维,关注现实世界,让学生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增强现代公民责任意识,关注全球利益和人类未来。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对民族国家开展的传统公民教育提出了挑战。全球公民教育发展需要将教育和知识视为全球共同利益,超越短期利益,推进学习者成为2030年的"世界公民"。当前"世界公民"教育研究本着全球利益与国家利益的辩证逻辑,聚焦在"人权保护与共同发展""国家认同到世界认同""全球治理到世界政府""西方式普适思想与多元文明共生"四个方面。为此,我国公民教育要加强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教育中的国家认同;培养社会主义"世界公民",提升国际话语权;寻求人类共同利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伴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全球化的变革,历史地形成的具有地域性的国家与全球公民社会的关系正在不可逆转地发生变化。一是国家与全球公民社会的关系正在由相互对立转为相互调协,二是国家的局限性日益突显,三是国家的历史性也日益显露出来。全球公民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必将对任何违背人类共同利益而自行其是的国家施以有形或无形的约束,而全球公民社会中阶级斗争的发展或阶级关系的变化也终将使全球公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成为发展的唯一原则。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西方全球公民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梳理发现,西方全球公民教育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方面都不是一个单数概念,它是一个复杂、多元的话语,实践形式也不尽相同.根据其背后理念的不同,将西方全球公民教育可划分为能力导向的全球公民教育、意识导向的全球公民教育、政治导向的全球公民教育和批判导向的全球公民教育,并就其如何理解全球公民和全球公民教育及推行相应的全球公民教育实践作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3.
全球性问题的增多使得国家行为主体之间的国际合作理论与实践都遭遇着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全球公民社会,从合作主体、合作层次、合作形式、合作理念等方面展示了一种适应和体现着全球化时代权力多元化、价值多样化、权利民主化等发展需求的新国际合作观。纵使面临着相互关联的独立性、代表性、合法性困境,全球公民社会的国际影响已日渐增强。特别是公共外交理念的兴起和实践的发展,体现出一些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国家目标和利益的多元化策略调整。因此必须抛弃"国家中心"主义的藩篱,注重全球公民社会的发展在当今国际合作、全球治理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全球公民"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的世界公民。当前,世界各国逐渐确立了以"公平与正义"、"生存与发展"、"民主与理性"为核心的"全球公民"教育价值诉求,实施"全球公民"教育的立体化教育网络也正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悄然形成。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以来,民族国家受到全球化的影响从而凸现日益"衰弱"之迹象。哈贝马斯立足欧洲,用自己独特的分析视角,初步探讨了关于全球公民社会的构想。他的构想与民族国家及全球化相紧密联系,不仅努力描述现实政治,而且力图通过对全球秩序的重新定义来勾勒人类社会的未来,积极发展了全球化理论。然而,不少学者对他的构想的现实可靠性和立论基础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6.
国际文凭组织是一个国际教育与考试机构。它通过课程设置和科学评价体系践行着全人教育、批判性精神和思维能力、宽容和国际理解及终身学习等新理念,培养学生在全球化进程中所必需的语言、知识、能力和情怀,使其成为负责任的全球公民。国际文凭组织的项目课程和评价系统的很多理念和做法对我国课程改革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已成为影响、制约人们生存、活动和交往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一个业已处在全球化浪潮中的现代“全球公民社会”,做一个合格的世界公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中的蕴含的世界公民思想的揭示,联系现实的各种实际,提出了培养世界公民意识的可能性、必然性和必要性,并试着提出培养世界公民意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以及全球相互依存理论的兴起,原有的以民族国家为背景的现代公民教育理论不断受到挑战。全球公民教育思想在这样的背景下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一思想在发达国家的教育实践中已经有所体现,许多学者投入对其研究中,从而逐渐形成一股思潮。全球公民教育思潮的确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由最初的世界公民教育的思想因子逐渐地萌发和成长,经历了萌芽、确立和发展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19.
为了适应全球化的潮流,很多教育专家对全球公民教育作出了探讨,这一研究课题逐渐成为近年来公民教育中的一大热点。“全球公民”是由“global citizen”翻译而来,也有学者翻译为“世界公民”。香港学者李荣安与上海学者古人伏在合作研究全球公民教育时指出,要从小教导学生认识世界,  相似文献   

20.
何晓芳 《文教资料》2011,(33):134-135
民族国家一直是现代公民教育研究的基本单元。然而,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积极的践行者的身份参与民族国家界限之外的各种事务的“全球公民”的出现,既是对现代公民教育研究范式的有益补充,又是对民族国家公民教育体系的根本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