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水师范学院陇右文化研究中心雍际春教授主编、研究人员集体编写的《陇右文化概论》一书,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迅猛发展,陇右文化地域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目前取得的研究成果缺乏系统性,未能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为了发展陇右文化,推进陇右文化的研究,构建陇右文化的学科体系,天水师范学院陇右文化研究中心集体编写了《陇右文化概论》一书。《陇右文化概论》一书由雍际春教授设计篇目结构并统稿、定稿。第一章专门叙述了地域文化的内涵及研究意义,重点对陇右文化学科体系和基本研究方法等基本理…  相似文献   

2.
书讯     
维洞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1,(4):13+30+69+96+105
《滋兰树蕙立德育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探索与实践》一书出版0000000000天水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杜松奇研究员担任主编、学生工作处汪咏国、王跟田两同志担任副主编的《滋兰树蕙立德育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探索与实践》一书,2011年6月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3.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主编雍际春教授的新著《天水放马滩木板地图研究》一书 ,最近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天水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丛书》编委会主任陈保平作总序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环发中心主任朱士光教授作序 ,被列入天水师范学院《陇右文化研究丛书》的第一种于 2 0 0 2年 6月出版。天水放马滩木板地图自 1986年出土后 ,曾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轰动 ,不少学者对木板地图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但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争论激烈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木板地图学术价值和科学地位的定位。本书作者博采众家之长 ,充分利用在地…  相似文献   

4.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3,(3):F0002-F0002,F0003
5月11日,由甘肃省历史学会主办,天水师范学院陇右文化研究中心、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华夏文明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共同承办的甘肃远古文化与华夏文明高层论坛在我校召开。来自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简牍保护研究中心、甘肃省社会科学院、西北民族大学、陇东学院、大地湾文物保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报》编辑部、天水师范学院等高校与科研院所的4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论坛。  相似文献   

5.
天水师范学院体育系副教授蔡智忠的新著《天水武术》一书 ,最近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也是天水师范学院“陇右文化研究丛书”中出版的第二部学术专著。蔡智忠先生自幼喜好武术 ,常年支持不懈 ,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 ,并对地方武术及套路非常熟悉。 1977年考入西北师范大学体育系深造 ,从此走上了武术教学与武术研究的探索之路。多年来 ,在天水师范学院体育系从事武术教学的同时 ,他将习艺练武与教学研究相结合 ,曾多次作为武术选手参加甘肃武术比赛并获奖 ,亦多次作为天水师范学院和天水市武术教练率队参加全省比赛 ,屡获金奖。近年…  相似文献   

6.
天水师范学院教授雍际春主编的《陇右文化论丛》(第二辑)一书,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继2004年12月《陇右文化论丛》(第一辑)出版之后出版的《陇右文化论丛》(第二辑)作为展示陇右文化研究成果的学术园地,正式与2005年12月与读者见面。《陇右文化论丛》(第二辑)共收文章三十六篇,涉及秦文化、历史地理、文化艺术、风俗民情、民族宗教、文物考古、旅游开发七个领域,其中以秦文化、历史地############$理、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居多。秦文化方面,收入王子今等先生的文章,主题以早期秦文化为主。历史地理方面,收入赵逵夫等先生的文章,论题涉及西…  相似文献   

7.
由天水师范学院杜松奇研究员主编的《天水历代散文选注》一书新近由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的框架体例、内容安排及全稿的修订与审定等均由杜松奇研究员完成,校注由天水师范学院杜松奇、马建东、郭昭第、杨小敏、马格侠、陈于柱、强文学、王建弢、付乔、张文静、雍际春、熊政、孟永林、王正  相似文献   

8.
书讯     
穆尔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2,(4):82+90+103+129
汪聚应《唐人豪侠小说集》一书出版由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教授汪聚应博士辑校的《唐人豪侠小说集》一书新近由素享盛誉的中华书局出版发行。是书之成,始发于1999年作者于陕西师范大学师从霍松林先生攻读博士学位之时  相似文献   

9.
二 天水方言的韵母 n本文第一部分对天水方言声母的发音特点已作了描述.根据一般常识,声母的变化要影响到韵母,尤其是韵头.有关声母影响韵母的例子前一部分已列举到,这里不再重复.这部分仍采用比较分析法,归纳出天水话和北京话的韵母差别,共八条,排列顺序续接声母部分.文中除对天水话和北京话作共时的比较外,有几处还与中古音近古音作了历时的比较,以寻求天水话和北京话差别的根源.有些差别反映到古音中也是细微的,因此在对有差别的韵母归纳类型时少不了要用到古音的摄等开合声调概念,个别的还得指出声纽,有繁有简,以能区别为原则.其中摄等根据邵荣芬《切韵研究》一书中的“切韵音节表”对韵母的分类和术语,近古音采用宁继福《中原音韵表稿》一书对韵母音值的拟构.为了行文方便,我们把代表近古音的《中原音韵》音系简称为“中原音韵”,又由于该术语多出现在以下诸表格中故其上引号也省去.  相似文献   

10.
冯国瑞,教授,陇上学者,著述丰瞻,对弘扬陇上历史文化贡献极大。重要著作有四类:甘肃石窟艺术发掘有《麦积山石窟志》、《炳灵寺石窟勘察记;》金石考释有《天水出土秦器(秦公簋、秦车輨、秦公钟)汇考;》文献辑佚有刘宗郭仲产佚书《秦州记;》先贤表彰有《张介侯先生年谱》、《守雅堂稿辑佚》等,均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兹为辑考,以供地方史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天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杨皓副教授撰写的《杨皓作品精选集》一书,2011年4月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收录了杨皓副教授近两年书法创作作品四十余幅,风格多样,书体丰富,包括大篆、小篆、隶书、行书、草书等。该书由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12.
甘肃天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又是陇右文化区的中心和腹地。天水历史上亦农亦牧的自然经济方式、华戎错杂交汇的人文生态氛围,以及此起彼伏的争战攻伐造就了陇人的尚武之风。诞生在天水的鞭杆舞是说明这一特征的主要文化案例之一。研究表明,天水鞭杆舞既是民俗艺术文化,又是民间武艺文化;它既有观赏性,也具一定的学术性。对其进行历史性的考察与保存,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文化价值进行挖掘与开发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族群即是一种长期存在的文化现象,又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历史现象,族群的认同与建构受到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段颖博士的《泰国北部的云南人——族群的形成、文化适应与历史变迁》一书介绍,从社会、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角度描述了位于泰国北部的国民党"孤军"流落与生存、形成华人族群的认同与建构以及在泰国文化的适应与信仰等,对于族群的认同与建构研究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陇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自古文化繁荣.人才辈出。天水师范学院聂大受教授和霍志军博士在大量搜集材料、整理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陇右文学概论》一书,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两千多年来陇右文学的发展脉络.挖掘和探讨其中的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在地域文学的研究方面做了成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2009年6月,国务院《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甫一颁布,作为经济区西部和甘肃陇东南地区唯一一份本科院校学报,《天水师范学院学报》就开始发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研究方面的文章,并从2010年第4期开始正式开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研究”专栏,刊发了一批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的研究成果,产生了一定影响。该专栏旨在给有志于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新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关中-天水经济区内外学术界的交流乃至经济的互动,为本区域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服务。依托区域内高校及研究机构,与刚刚成立的天水师范学院“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研究院”密切合作,建设作者队伍,研究和关注区域内省市各级政府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及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挖掘最新科研成果,精心策划热点选题。定向约稿,增强交流,扩大“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研究”专栏在区域内各类组织机构中的影响力,培养定向读者群,争取学校办刊经费及政策支持,是《学报》继续办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研究”专栏的有效途径。同时,专栏运行模式的制度化、专栏文章的专题化、专栏参与区域经济理论建设的力度与深度不够等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6.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0,30(2):F0003-F0003
蔡智忠 1982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体育系,现为天水师范学院体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体育学院重点学科负责人、体育学科民族传统体育学方向负责人,西安体育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武术、民族体育学及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国家社会科学项目1项,先后在各类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主编《壳子棍研究》、《天水武术》、《壳子棍法研究》、《伏羲文化与传统武术》等学术专著、教材和讲义6部。  相似文献   

17.
秦人族出东夷,经夏末商初、商末和周公东征后三次西迁,终于由东方民族而定居于陇右天水一带.在商末至西周长达300多年的时间里,秦人完成了由边陲小族到重新兴起、崛起建国的历史进程.秦人的起源与发展经历了中原-天水-关中的运动轨迹,其文化也有一个华夏化-戎化-回归华夏文化的发展历程.秦人的早期文化产生和形成于天水地区,天水地区是秦人、秦族、秦文化的发祥地.这一"源于东而兴于西"的秦人早期文化就是天水秦文化,它具有强烈的兼容性和博大的开放性,具有鲜明的功利色彩和进取精神,也有典型的尚武精神和质朴无华的风格;它以华戎交汇、农牧并举为特征.天水秦文化既是秦人东向、一统天下的秦文化的活水源头和文化优势所在,也是天水地域文化形成的标志.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人们都对秦人在天水地区的早期发展及其文化持漠视态度,称秦人为"戎狄",将其文化与野蛮落后等同,实在是一种历史的偏见.因此,有必要提出"天水秦文化"这一学术概念,以期推动对秦人早期历史及其真实文化面貌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体育文化导刊》2004年第十期张新萍著文《是新论,还是谬论?——评张洪潭先生的(体育人口新论)》,对张洪潭《体育基本理论研究》一书《体育人口新论》篇进行批驳。本文认为张新萍的批驳缺乏足够理论支撑,并与原文一一对应予以批判。  相似文献   

19.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3,(4):F0002-F0002,F0003
2013年5月9日,“当代文艺理论与批评前沿论坛暨《当代文坛》学术年会”在天水师范学院召开。来自《当代文坛》编辑部、《人大复印资料中心》编辑部、南京大学、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十几所高校和杂志社的4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和《当代文坛》编辑部联合主办,大会开幕式南天水师范学院马超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20.
天水伏羲文化资源及旅游开发论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天水是“羲皇故里,”伏羲文化资源丰富,从大处着眼,主要由五个方面构成:“羲皇故里”、卦台山和伏羲庙、秦安和甘谷伏羲遗迹、女娲庙、伏羲女娲传说。就旅游角度而言,天水伏羲文化资源属人文旅游资源,既有伏羲庙等文物古迹,又有伏羲祭典等节庆习俗,还有大量的伏羲女娲传说,具备满足各种旅游需求的综合性特质,古远博大,神秘神圣,特色鲜明。对这样一种稀缺资源应该悉心保护、深入研究,抓住亮点着力开发,使之为天水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