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前庭器官的解剖及功能,总结出航海眩晕主要是海浪刺激耳石器官系统引起;通过生理学分析,指出抗眩晕操确有刺激、锻炼耳石器官系统,使之逐渐适应海浪刺激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航海技术线性FMCW雷达在VTS及商船导航中的应用张正宏 (1- 42 )…………………………………………………基于知识的集装箱船自动配积载专家系统王鸿鹏 (1- 46 )………………………………………………………对海上安全系统工程的一点新思考———海上求生安全系统的事件树分析陈金辉 (1- 5 0 )……………………………………………………………中国近海主要天气系统影响下的海浪场的分布特点陈登俊 ,王长爱 (1- 5 7)…………………………………狭水道视景数据生成技术的研究胡甚平 ,施朝健 (2 - 6 )………………………………………………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将高空西风指数的预报值应用于气象导航的方法。首先利用北太平洋上空500Hpa历史天气图和对应时期的海浪实况数据,制作出不同高空天气型下的波浪分布模型,然后根据这些波浪模型计算出不同高空天气型下的初始推荐航线,并建立推荐航线数据库,以便在实际导航中从中选出适当的航线推荐给船舶。最后,利用波浪实况进行了55次模拟航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沙尘暴与黄沙夫气是呼和浩特区域常见的一种灾害性自然天气,严重污染了呼和浩特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文章通过对呼和浩特地区的地理位置、沙尘源地和路径、气候气象特征、植被情况、该地区沙尘暴时空变化特性及对其造成影响的季风和气旋进行研究,得出沙尘暴对呼和浩特地区大气的影响主要是增加了大气中的TSP与PM10,加剧了大气污染,并提出了对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航海模拟器的沉浸感和训练效果,提出一种对海浪仿真的逼真度进行改进的方法。利用改进的Gerstner模型基于海浪谱对JONSWAP谱和方向谱进行参数提取。利用提取的参数求得满足精度要求的足够数量的单元波模型后,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进行加速计算生成高度图。通过Perlin噪声叠加分形布朗运动(fractional Brownian motion, FBM)生成Perlin噪声扰动高度图。将两种方法计算出来的高度图进行叠加融合处理。采用二分逼近法进行海浪光线渲染,实现海浪场景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在保证实时性的情况下提高了海浪仿真的真实程度,克服了传统FFT算法仿真大规模海浪三维场景重复性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航海视景仿真的海浪生成算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以往海浪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海浪的实际形态,充分考虑各种随机参数,建立相应的海浪生成算法,其中正弦波算法是通过对大量正弦波叠加而成的海浪生成算法;统计法算法是在正弦波算法的基础上,利用快速傅立叶变换(FFTs)方法和空间频谱函数方程推导出来的海浪生成算法,它可以生成较真实的非线性波浪;最后给出两种仿真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1949~2003年南海热带气旋的发生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中国气象局编著的1949~1988年的<台风年鉴>和1989~2003年的<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对南海热带气旋的发生源地、发生数的季节变化及年际变化特征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南海热带气旋主要发生在14°N~18°N,113°E~120°E的南海中部洋面上,热带气旋越强,其高发地点越偏东;热带气旋越弱,其高发地点越偏北;南海热带气旋的发生数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5~9月是南海热带气旋的活跃期,其中9月份发生数最多,1~3月至今未发生过TS等级以上的热带气旋;南海热带气旋发生数的年际变化较大,发生数最少的年份只有1个,最多的年份为10个,平均每年为5个左右;厄尔尼诺、拉尼娜的出现对南海热带气旋的发生有一定影响,南海热带气旋发生数厄尔尼诺年有所减少,拉尼娜年有所增多.  相似文献   

8.
为给航行中船舶防避热带气旋提供参考,利用西北太平洋1977—2018年的热带气旋资料,分别统计分析了热带气旋近中心最大平均风速、10级和7级大风圈的半径、10级和7级大风圈最大半径的偏向以及10级和7级大风圈半径与热带气旋强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综合考虑大风范围和位置预报误差的船舶避离热带气旋的方法,并举实例加以说明,为船舶防避热带气旋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9.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一九三六年十二月的古城西安,经历着一场严峻的考验。这一月的十二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连日来,西安天气阴晦,寒风凛冽,十七日上午又下了一场漫天飞舞的大雪。下午天气稍晴,阳光显露。二时三十分左右,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共代表团乘着张学良派的“波音”号专机降落在白雪皑皑的西关机场。代表团成员叶剑英同志  相似文献   

10.
为给航行船舶及从事海洋气象预报和海洋环境预报的工作者正确使用传真天气图提供参考,利用美国和日本发布的逐日地面天气图,对两国冬季温带气旋的预报误差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日本 24 h温带气旋强度和位置的预报准确率分别为86.5%和41.9%,48 h温带气旋强度和位置的预报准确率分别为70.5%和25.5%;日本24 h温带气旋中心气压、纬度和经度的平均预报误差分别为1.3 hPa,0.8°和1.3°,48 h 温带气旋中心气压、纬度和经度的平均预报误差分别为2.0 hPa,1.2°和1.7°.美国 24 h温带气旋强度和位置的预报准确率分别为 70%和41.8%,48 h温带气旋强度和位置的预报准确率分别为45.7%和24.7%;美国 24 h温带气旋中心气压、纬度和经度的平均预报误差分别为2.4 hPa,1.0°和1.6°,48 h温带气旋中心气压、纬度和经度的平均预报误差分别为3.4 hPa,1.3°和2.1°.  相似文献   

11.
为给航行船舶有效避离热带气旋提供参考,利用日本发布的2011—2013年亚洲地面分析图和西北太平洋波浪分析图,对发生在西北太平洋上的61个热带气旋的大风和波浪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结论:热带气旋的近中心最大平均风速与中心气压存在较好的二次非线性关系;10级以上大风一般以热带气旋为中心呈对称分布,7级以上大风以热带气旋为中心呈不对称分布的居多,7级以上大风最大范围一般出现在热带气旋前进方向的右半圆;10级以上大风圈平均半径为73.5 n mile,7级以上大风圈平均半径为187.9 n mile;热带气旋中的最大波高中心与热带气旋中心一般不重合,最大波高中心和4 m浪最大范围主要出现在热带气旋前进方向的右半圆,特别是右后半圆;最大波高中心与热带气旋中心平均距离为93 n mile左右,4 m等波高线与热带气旋中心平均距离为235 n mile左右.  相似文献   

12.
基于MRF高斯混合模型的海浪纹理背景目标区域分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行海洋图像处理,根据海面背景的特点,提出1种基于马尔科夫随机场(Makov Random Field,MRF)高斯混合模型的海浪纹理背景目标区域分割方法.通过对海平面特征的分析,建立MRF先验模型;运用MRF和Gibbs分布理论,建立海浪纹理的MRF高斯混合模型;用期望极大化方法获取海浪纹理的参数;根据最小后验能量准则实现海浪纹理背景目标区域的分割.与采用经典分割方法进行对比表明,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3.
电力系统故障录波作为事故分析的重要手段,现在正向集中管理实时分析的专家系统发展。这一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故障录波的自动化水平,减轻了运行人员的工作强度,能够对故障和继电保护动作信息进行集中分析,能够进行文件的远方通讯、存储、输出。这一新技术在实际电力工程中具有很好使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液态金属偏滤器具有自修复和热负荷能力,因此成为偏滤器的重要设计方案。偏滤器上的液态金属膜流处于磁场和高强度热流下,且装置运行时产生的低频扰动会使薄膜流动发展为毛细孤立波。在毛细孤立波膜流中,波谷位置的毛细分离涡会显著增强该区域的对流换热。研究雷诺数为58的液态锡毛细孤立波膜流在底壁附近的换热现象。结果表明:无外加磁场和自由界面热流时,液态锡毛细孤立波薄膜流动复现了努塞尔数在波谷位置显著增强的现象;仅施加磁场时,由于洛伦兹力的阻尼效应,毛细分离涡处的换热增强效果被抑制;仅施加热流时,由于膜流被加热,总换热量增加,导致努塞尔数分布更均匀;同时施加磁场和热流时,两者的作用会叠加。  相似文献   

15.
基于可见光视频图像处理的水上弱小目标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基于可见光视频图像处理的水上弱小目标检测中存在的问题,综述目前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从动态背景建模、前景目标检测和跟踪等方面分析各种方法、算法的优势和不足,指出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展望该领域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6.
鉴于恶劣海况将引起船舶失速、剧烈横摇甚至倾覆,为避开恶劣海况区域,提出一种考虑复杂气象变化的智能船舶动态航线规划方法。通过改进A*算法的启发式函数,将风、浪对船舶失速的影响加入路径代价值的估算中,进而规划出一条避开恶劣海况的动态航线。跨北大西洋的航线规划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动态航线规划方法可以将船舶的跨洋航行时间缩短18.17%,并且能有效地避开风浪较大的危险海域。运用该动态航线规划方法能缩短船舶航行时间,节约航行成本,提高航运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眼动仪的开发现状及其在运动心理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眼动仪的开发主要采用电流记录法、电磁感应法和光学记录法(包括角膜反射法和虹膜—巩膜反射法)三种技术;高速、高精确度,与高新技术相结合,开发与应用更趋于自然,多样化是眼动仪的发展特点;在运动心理领域应用眼动仪呈现了研究生态学效度的提高,视觉信息的有效获得与反馈的特点;本领域先进仪器的应用比其他领域少,自然环境条件下仪器的使用受限,记录视觉纵深变化的功能不能较好地实现,现有头盔式眼动仪在数据采集和处理上还未达到记录阅读眼动状况仪器系统的水平,眼动仪与反应时测试仪等反映心理认知特点的仪器的结合还未能实现是当前运动心理领域应用眼动仪存在的主要局限。  相似文献   

18.
磁场中液态金属射流的流动行为研究对聚变装置强磁场环境下液态金属第一壁的实现极为重要。对处于横向水平磁场中的液态金属竖直射流进行三维的直接数值模拟,主要对小We数情形射流在不同磁场强度下的破碎行为进行研究。模拟发现,在磁流体动力学效应下,液态金属射流的稳定性得到明显的增强,其破碎长度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大而增长。同时,液态金属射流在磁场中破碎后形成的液滴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磁场强度越大,洛伦兹力使射流界面扰动波的波长变得越长。对于较大We数情形,磁场对射流的界面扰动影响更为明显。射流界面处的膨胀波及正弦波扰动由三维变为明显的二维状态,射流的稳定性也因此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9.
针对海上风浪环境对船舶航行的干扰,利用遗传神经网络优化算法设计船舶航向控制器。利用分布式遗传算法(distributed genetic algorithm,DGA)并结合模拟退火算法对常规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进行改进。利用改进的GA对径向基函数(radic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进行优化。利用优化的RBF神经网络对系统不确定项进行逼近,并对控制输入进行补偿实现抗饱和控制。利用三阶干扰观测器对外部扰动实时跟踪并反馈到滑模控制器(sliding mode controller,SMC)设计中。借助SMC设计并结合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推算出船舶运动控制律,实现船舶运动优化控制。通过实验验证了本文设计的控制器性能较现有的模糊PID控制器和神经网络SMC优越,系统达到稳定的时间短,平均超调量小。  相似文献   

20.
基于高速摄影系统,开展无磁场及水平磁场下液态金属三维自由射流实验,实现对无氧环境中最大We数为400、最大Ha数为30的液态镓铟锡(GaInSn)射流破碎形成液滴过程的观察。从射流形态、表面扰动和破碎长度3个方面分析射流破碎特性。无磁场时,射流呈现9种不同形态,表面扰动呈现膨胀波和正弦波两种形式,且随着We数的增大,扰动振幅先减小后增大,破碎长度先增大后减小。当施加水平磁场时,射流呈现4种典型形态,射流前缘在垂直磁场线方向呈扁平状,沿磁场线方向呈椭圆状,且随着Ha数的增大,射流破碎长度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但在部分工况下会出现减小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