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北京市海淀区五所中学中1987年9月至1988年8月出生的男生457和三所小学中1989年9月至1990年8月出生的女生450人拍摄了X射线骨龄片,并请专家按CHN法对每张骨龄片进行了判别,从中筛选出了男、女生早发育组、正常发育组、晚发育组每组30人,共计180人作为实验对象,对实验对象的第二性征进行了测试并对其性知识和态度等进行了问卷调查,较好的了解了目前青春发育突增期三种发育类型学生的性发育状况及其对性知识和性教育的态度,较深入地分析了目前我国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更好的对青春发育期的学生进行性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北京市海淀区五所中学中1987年9月至1988年8月出生的男生457和三所小学中1989年9月至1990年8月出生的女生450人拍摄了X射线骨龄片,并请专家按CHN法对每张骨龄片进行了判别,从中筛选出了男、女生早发育组、正常发育组、晚发育组每组30人,共计180人作为实验对象,在充分肯定青春期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生理、心理、社会三个层面的研究,从而较深入的了解了青春期不同发育类型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规律及存在问题;在充分了解青春期不同发育类型学生体质特征、身心发育规律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较为科学、系统、有效的青春发育突增期不同发育类型学生健康促进模式;在对青春发育突增期不同发育类型学生发育中存在问题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几套应首先解决的健康问题的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3.
对北京市海淀区五所中学中1987年9月-1988年8月出生的男生457和三所小学中1989年9月至1990年8月出生的女生450人拍摄了X射线骨龄片,并请专家按CHN法对每张骨龄片进行了判别,从中筛选出了男、女生早发育组、正常发育组、晚发育组每组30人,共计180人作为实验对象.采用超声心动图从安静、极限运动即刻、储备情况等几个方面表述不同发育类型学生心血管系统的特征,并对如何促进不同发育类型学生的心血管系统健康发育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青春突增期不同发育类型男女生体型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处在青春发育期的男、女孩骨龄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生活年龄。同年龄、同性别、不同发育类型组间男、女生的身高、体重、皮下脂肪量、肱骨远端宽、股骨远端宽、上臂紧张围、小腿围、体脂% 和瘦体重等形态指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其变化规律与发育程度一致,均值依次为早发育> 正常发育> 晚发育。此外,三种不同发育类型男孩和女孩的体型特点为:早发育男孩和女孩的体型明显偏向内胚型、正常发育男孩和女孩的体型为中胚型、而晚发育男孩和女孩的体型则偏向外胚型  相似文献   

5.
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在中国拥有上亿的乒乓球人口,然而对于乒乓球运动对青春发育突增期学生身体发育的影响却没见报道.通过对北京市海淀区青春发育突增期女生以及北京市从事乒乓球系统训练5年左右的适龄运动员,进行了生理、心理的全方位的测试,从分析乒乓球运动员在身心发育方面与普通学生的差异入手,较全面深刻地了解了长期乒乓球训练对青春发育突增期学生身心的影响,并得出乒乓球运动是有氧运动,对青春发育突增期的学生身心发育具有良好的效果,应作为中小学体育锻炼的重要手段进行更广泛推广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目前青春期不同发育类型学生体质状况和身心发育需求的实际出发,针对当前学校健康教育的薄弱环境,把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紧密结合的发展趋势,提出了"青春发育突增期不同发育类型学生健康促进模式".它是开展学校健康教育的一种范式,是一种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在一定目标规定下、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对青春发育突增期的学生进行学校健康促进的一个操作程序.其干预活动的实施方案,主要是通过政策环境的改变、健康教育、青春期学生和家庭技能行为的改变、全校总动员及多方位服务等干预策略,改变学生本人、家长、教师和同伴的知识技能、信念态度和行为习惯,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学生遗传潜力的健康目标.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使用DHYSIO-DYNE max-1自动气体分析仪作气体分析,按Bruce等(1963)方案以不同的速度和坡度组成7个阶段,给予定量运动,测定了青春发育突增期不同发育类型学生的最大摄氧量.从开始运动、无氧阈、极限运动及储备等方面表述了青春发育突增期不同发育类型学生的有氧运动能力特征.  相似文献   

8.
青春发育突增期不同发育类型学生健康促进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目前青春期不同发育类型学生体质状况和身心发育需求的实际出发,针对当前学校健康教育的薄弱环境,把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紧密结合的发展趋势,提出了"青春发育突增期不同发育类型学生健康促进模式".它是开展学校健康教育的一种范式,是一种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在一定目标规定下、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对青春发育突增期的学生进行学校健康促进的一个操作程序.其干预活动的主要行为危险因子为: 缺乏体育锻炼、不平衡膳食、性知识贫乏、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心理压力过大、适应能力较差等.  相似文献   

9.
19~ 2 4岁到了青春发育后期 ,随着内脏器官的不断完善 ,两次身高增长的高峰期 (突增期 )已经过去 ,人体的发育处在最后阶段 ,一旦骨化中心和骨骺部位闭合、骨化 ,身高的增长就几乎停止。通过对 815名学生样本数据的正态分析和对中外多项增高实例研究、对比 ,得出青春发育后期群体中身材矮小及伴随相关心理问题的人 ,如果通过有针对性的体疗锻炼 ,能使其骨代谢、骨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BMD都发生变化 ,最终使形体和心理都得到有效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对青春期生长发育高峰年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北京市海淀城区男女7岁学生各200人连续追踪12年的测试数据的分析,选取7项身体主要形态指标(身高、体重、胸围、坐高、肩宽、上臂放松围、大腿围),找出每个儿童的高峰年龄,并进行的统计比较。研究认为:1)在追踪调查中,采用逐人计算高峰年龄的方法,发现生长高峰年龄的个体差异很大,研究的7项指标都没有出现非常集中的生长高峰年龄。2)7项指标的高峰年龄均比以往研究结果晚1~2年。3)男生生长高峰年龄出现在青春期中后期,女生生长高峰年龄出现在青春期中前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南京市儿童青少年自身肥胖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以了解其认知准确性及对行为的影响。方法:采取整群抽样调查2067人,男生1007人,女生1060人,年龄从6-18岁。分别对其身高、体重进行测量,发放问卷调查其对自身体重的认知情况及日常身体活动状况。结果:对身高体重的调查表明,营养不良的为5.4%,较低体重39.7%,正常体重40.1%,超重5.5%,肥胖9.3%。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间存在差异。对自身体重认知情况的调查表明:认知准确率为41.5%,过低评价自身体重占17.4%,过高评价自身体重占41.1%。其中13-15岁的男生和16-18岁的女生更倾向于高估自身体重。低于正常体重的更倾向于高估自身体重,正常体重的对自身体重的评估相对准确,高于正常体重的更倾向于低估自身体重。对不同认知状况的运动习惯的调查表明,16-18岁的男生有更多的日常活动。结论:南京市儿童青少年体重存在两极分化现象,整体对于自身体重的认知准确率较低1,6-18岁的女生更倾向于误以为自身出现肥胖情况,但是并未在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中增加活动来改善体重状况。目前体育课对于学生体重的改善和对提高自身体重的认识准确率作用不大。建议在体育课中加强对自身合理体重的健康教育,同时家庭、学校、社会和传媒等也应为儿童青少年更多提供准确的健康体重教育,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体重指数与体质健康指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吴新宇  付晓春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8):1087-1088,1093
分析研究河北理工大学2003级大学生体重指数(BMI)与大学生体质健康各项指标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多数学生的BMI分布于正常范围,但仍存在一定数量的超重或肥胖的学生,以及低体重学生.男生BMI较女生高;同时男生超重组及肥胖组所占百分数明显高于女生;2)女生肺活量体重指数低体重组高于正常组;超重组低于正常组;3)男生肺活量体重指数、握力指数低体重组高于正常组,而超重组和肥胖组低于正常组;台阶试验指数超重组和肥胖组低于正常组;立定跳远超重组也显著低于正常组.表明:1)男生超重及肥胖明显高于女生,需加强锻炼;2)BMI偏低组呼吸机能及握力较好;3)BMI升高至超重甚至肥胖时可影响生理功能及呼吸机能,肌肉爆发力及身体协调能力减低.  相似文献   

13.
对中学生不同群体(男生与女生、初中生高中生、普通中学生与重点中学学生、城市与农村中学生)之间体育学习兴趣的差异研究表明,中学男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明显高于女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学校级别的升高,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呈下降趋势;城市与农村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探讨北京市义务教育全年龄段学生有氧耐力发展趋势,同时建立相应评价标准。方法:以北京市4658名儿童与青少年为研究对象,以15 m渐进性有氧耐力跑为测试项目,采集其5次有氧耐力成绩,运用“LMS chartmaker”软件构建以15 m PACER为测试项目的北京市义务教育全年龄段学生有氧耐力百分位数曲线和评价常模。结果:运用LMS法拟合的北京市6~15岁学生有氧耐力发展曲线趋势均呈稳步上升-趋于平缓-再上升,男生曲线波动滞后女生1岁,且始终位于女生曲线上方,2条曲线呈“收腰喇叭状”形态;女生相较于男生,群体内部有氧耐力水平分化更为明显。基于上述研究,划定了6~15岁学生15 m PACER成绩的四级评价标准。结论:构建了北京市6~15岁儿童与青少年有氧耐力发展曲线,划定了区分性别和年龄的15 m PACER评价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儿童与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和体能的筛查、分析及监测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一、二年级的普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选测项目的得分和优良等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男女生在台阶实验与1 000m/800m二选一测试项目上,选测1 000m/800m跑项目在评优良等级上更有利;男女生在坐位体前屈与握力体重指数二选一测试项目上,男生选测握力体重指数更有利,而女生选测坐位体前屈更有利:男女生在立定跳远与50m二选一测试项目上,二者的评优良等级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