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辑要在“走、转、改”中有所作为,一要做好策划与组稿,主导“走、转、改”;二要精选精编,立足岗位“走、转、改”;三要勤出“编门”走基层,示范“走、转、改”。  相似文献   

2.
“在”和“再”各有3个词性。“在”作介词、副词时,义项单一。作介词,其语法作用是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范围、条件;作副词,当“正在”讲。它作动词时,义项较多,不赘述。“再”作数词和动词时,义项单一,分别作“二、第二”和“重现、继续”讲;作副词时,义项较多,不赘述。下面4个例句中的这两个字都用错了。  相似文献   

3.
吕超荣 《大观周刊》2011,(21):93-94
甘肃静宁方言属于中原官话陇中片之渭河流域小片,静宁话里的“给”字在句中很少单用,一个“给”字句中一般都有两个,甚至三个“给”字组成。方言中“给”可用做动词、介词和助词。动词“给”表示“给予、使对方遭遇”等意;介词“给”主要用于引进动作的对象,还常和“着[t?ao^213]”连用,表示被动;助词“给”有表示尝试、加强语气以及行为动作已然或将然的语法作用。  相似文献   

4.
阅读报章,“通过……,使……”的句式屡有所见,如:“通过学习文件,使大家提高了认识。”“通过同志们的帮助,使他认识了错误。”等等。这是一种典型的主语残缺式病句. “通过……”系介词结构,在汉语里介词结构是不能充当主语的。“通过……,使……”句中,“通过……”是状语,“使”谓语,“使”之后是宾语部分,全句没有主语。句中发出“使令”行为的不是“通过……”,而是“通过”后边的介词结构的宾语部分,即上述例句中的“学习文件”、“同志们的帮助”。如果把状语部分  相似文献   

5.
介词“从”和“在”都可以表示时间,但意思不完全相同。“从”表示时间的起点,其后常常有“起、开始、以来、以后”等词相搭配。例如:  相似文献   

6.
目前,全国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在全面开展。鹰潭日报社积极行动起来,8月29日率先在江西省设区市党报中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一版推出“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栏目。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化全国地市州盟报社“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全面提升全国地市报的影响力,2012年12月8日,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在北京举行了“贯彻十八大精神、交流‘走、转、改’经验新闻宣传暨表彰会”。会上,中国记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领导对地市报在“走、转、改”中已经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新的一年提出了更高要求,数家报社在会上交流了“走、转、改”经验,本刊选取了南阳日报社、剖门日报传媒集团等单位的交流材料予以刊登,以飨读者?本栏编辑:秦明瑛  相似文献   

8.
如何壮大主流舆论,提高引导能力?我们在办报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必须正确把握三个原则,着力解决党报“党性”弱化、内容“虚化”、“宣传味”浓、“新闻度”低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胡洁 《大观周刊》2013,(1):11-11
阳新方言的“把”是个很常见的词,它既可以作动词表示“握、给予”,也可以作介词表处置、被动。汉语普通话没有主动与被动语态的形态变化,但可以用介词“把”、“被”等标记主动与被动。但阳新方言用同一个词“把”字既引出施事又引出受事,使这种句式呈现出不同于汉语普通话的句法结构。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从国外“拿来”不少于我们有利的东西,出了不少的“拿来”厂长,“拿来”经理,“拿来”企业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眼下,在“拿来”队伍中,又增加了“拿来”记者这个新成员。他们不是“拿”老外的,而是“拿”兄弟伙的。“拿来”新闻虽然也有用,但却“拿”出了忧思。笔者一篇拙文,在本人效力的“小报”上采用后,竟莫名其妙地在一“大报”上露面。本来是一篇农村劳动力分布状况的调查报告,而被“拿”去以后,却换上了  相似文献   

11.
最近参加完陕西省委办的“总编台长培训班”,认真地学习了1992-1999年间江泽民总书记有关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讲话,学习了省委领导有关宣传方面的要求,结合自己担任陕西农民报主编两年多的实践,我觉得当好农民报记者起码要做到“三不怕”(即不怕走、不怕狗、不怕丑)。先说不怕“走”。因为农民报记者大量的活动是在农村,就经常会遇到“走”的问题。为此.我们采取:一是教育号召大家“走”。这些年,由于种种原因.人常说的“三转”记者多了起来。所谓“三转”,实际上就是一天跟在领导夙子后边转,跟着会议发的贴于转,跟着一帮同伙…  相似文献   

12.
“把”字句是汉语中一种使用广泛、独具特点的句式。典型的“把”字句是指用介词“把”将宾语提到谓语之前,而且具有极强处置意义的句式。如: ①他把苹果树锯了。②我把旧窗纸撕了下来。③炊事班把饭送上了工地。④这孩子把我们给忘了。⑤妇女们把洗好的衣服放在太阳底下晒。以上五例是“把”字句几种常见常用的结构形式,从中可以看到“把”字句的一些主要特点:(1)句子原来的宾语用介词“把”提到了谓语之前,成为逻辑宾语,并与“把”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如例①的“苹果树”,例②的“旧窗纸”,例③  相似文献   

13.
今年8月中旬,中央五部委在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近一个月以来,“蹲点”、“一线”、“民情”、“体验”,这些“三贴近”特色鲜明的关键词频繁出现在新闻媒体开设的栏目中;一大批来源于基层的鲜活的“接地气”新闻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如何让“走、转、改”活动走得更好、更远,每一位编辑、记者心中都应有杆秤,深刻理解“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九个字的深刻内涵,并付诸于实际,肩负起时代赋予给新闻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4.
由中央宣传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等五部门组织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简称“走、转、改”,自2011年8月9日开展以来,一大批新闻工作者纷纷走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走进厂矿企业、百姓家中,拜人民为师,向群众求教,  相似文献   

15.
“贵在走,难在转,重在改”。这是最近中央一位领导同志在“走、转、改”理论研讨会上指出的。事实证明,这项活动是新时期我党新闻宣传工作的成功实践,坚持下去将意义深远。全国新闻战线从2011年8月起,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目前仍正如火如茶地进行着,并将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全国各级各...  相似文献   

16.
地市报在“走、转、改”活动中应该如何实现拓展提升?新闻界广泛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河南《天中晚报》坚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创新实践,多为群众办实事;采编互动,形成新型采编网;重点策划,强化舆论正能量,实现了媒体的拓展提升,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好评。  相似文献   

17.
全国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也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本文从新闻专业的角度阐述了新闻记者为什么要“走、转、改”,强调这是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新闻本义及媒体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并结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其他新闻媒体的实践,提出“走、转、改”建议。  相似文献   

18.
谢辉 《档案时空》2001,(5):45-46
“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 1984年8月1日,邓小平听取了国务委员谷牧关于宁波对外开放工作的情况汇报后,满怀激情地号召:“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消息传来,在海外“宁波帮”中引起强烈的反响。  相似文献   

19.
中央决定在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大局所需、群众所盼。《承德日报》扎实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报纸质量显著提高,得到当地党委和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党委、群众对报纸的满意度迅速提升。实践表明,坚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地市党报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的根本途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能否取得实效,关键不在形式,重在落实。《承德日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注重长效机制建立,努力做到三个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20.
走基层本是党的新闻战线坚持多年的优良传统,为什么中央五部门仍要大张旗鼓的再次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这样的活动?为什么要转作风、改文风?毫无疑问,随着环境条件逐渐变化,我们视为优良传统的“走基层”如今在文化、新闻宣传等方面走了点样、变了些形,文风、作风出了问题,这种问题必须通过走基层才能纠正扭转过来。“走、转、改”活动涉及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