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钢琴教学中,有效地"慢练"是每个学琴者必须掌握的一种练琴方法.初练一首曲子或解决某一技术难题,应该慢练;即使在练熟之后,也必须常用这种练习方法,来保持和巩固完善这首乐曲的技巧部分,让它不断地趋于纯熟的地步.  相似文献   

2.
在长期的古筝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科学的练习方式有助于演奏技术的快速提高,而古筝慢速练习可帮助演奏者在古筝演奏技能、气息、韵律、技巧、视奏能力等多方面得到明显的调整、提高,进而完善演奏能力和提高音乐的表现力。本文就古筝慢速练习的几方面优势和特点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  相似文献   

3.
运用训练课跟踪统计、心率遥测等方法,分析国家女网后备选手中短期集训负荷特征,并与正式比赛的负荷强度相比较,结果表明:综合训练课比重过大,一堂课内容多、时间长、节奏慢、过程平淡,每课大中小负荷的节奏安排不明显;后备选手体能训练已由过去的天天练发展为课课练,但体能训练的负荷强度较小;技战术训练与比赛相比较,高强度负荷时间的比率都较低,但技战术训练中中等和中高强度的练习相对偏少,心率上下波动幅度过大,平均心率强度较低,组间休息时间太长,与实战不相符.  相似文献   

4.
水平方向上的躯干扭转力量是铁饼专项重要的基础力量 ,但提高它的练习方法很难与传统的重力性练习器械吻合。该练习是以废旧标枪和伴练者为基本练习条件 ,将伴练者施力作用于废旧标枪产生的杠杆效应作为练习负荷 ,进行各种肌肉收缩形式的躯干肌力练习。经实验和理论分析认为 ,该方法简单、有效、实用、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社会中,萨克斯演奏已不是新鲜的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一行列中。但这并不意味着萨克斯演奏是一项简单而又容易的工作,相反,它需要许多有效的练习才能有所收获。萨克斯演奏最为关键的是应该具备个人特色.这一层次的到达需要不断的练习和领悟。我们更应注意练习萨克斯的方法,这样,萨克斯演奏的技艺才能日渐提高,也才能达到更高的造诣。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男女各30名为研究对象,男、女各分为两组,每组15人安排每日练习四十八式太极拳或益气养肺功1小时,共练两个月.发现IgG、IgA、IgM、IgE四类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变化值,均在正常值之内,表明通过各自的练习,均有助于促使人体体液免疫水平的正常化.但练四十八式太极拳和练益气养肺功相比,后者效果略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7.
辅助训练是常规训练的前提和准备工作,主要功能是为正常训练和演奏提供与其相适应的生理和心理的环境。建立在辅助训练基础上的电子管风琴演奏的练习过程大体分为四个步骤:无键盘练习、有键盘无声练习、有键盘有声无意识练习、有键盘有声有意识练习。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扬琴新曲《落花·夜》的演奏分析,描摹和梳理了《落花·夜》意境美与音乐之声的创生及由来:意境之美由美好心灵创造,音乐之声由熟练手法而生。乐由心生,"乐"是人们对生活、情感的一种态度,随心境而变化,且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感性,而演奏技巧则是对这种感性的一种理性支撑。足够的理性练习(对节奏、节拍、音准、时值、音色控制能力的练习)是理性演奏的基础,没有理性演奏的支撑再美好的曲谱和情感也无法通过演奏表现出来;但是真正能打动人的音乐其实是人类最深刻的内心生活和人们的感性表达。在扬琴演奏中,要准确把握理性演奏与感性表达的平衡和适度原则。美好的感性表达与熟练的理性演奏融会贯通,就会营造出深邃的意境之美,流淌出感人肺腑的音乐之声。  相似文献   

9.
浅议体育教学过程的自练阶段教师“反馈”用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学的过程、学生都有转入以自练为主的练习阶段,此时教师辅导学生进行练习的“反馈”用语应能使学生产生自豪、增力的情感,给练习者一个努力有效的成就感,保护学生积极练习的“动机”;在学生自练为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切忌使用不良的“反馈”用语而使学生产生“沮丧”情绪、使学生产生“努力是费力而无效的”消极练习情感。  相似文献   

10.
二胡演奏中的运弓动作是贯穿整个演奏始终的。在二胡教学中,运弓方法的科学性一直是教学工作者探索、思考和研究的课题。就二胡运弓动作的统一协调性、运弓方法的正确性、运弓中的表情变化以及学生在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教学分析。  相似文献   

11.
多媒体组合优化体育保健实验技能教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在体育保健学实验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我们通过相关文献资料查阅,对体育保健学实验课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与创新,提出构建多媒体辅助、讲练结合、重点抽查的"循环"教学模式.在授课过程中,运用多媒体CAI课件、录像插播反复演示操作技术的重点和难点.在练习操作过程中,运用录像循环播放,及时为学生练习提供示范和指导;讲练结合,把握契机进行适当的引导、点评和归纳;重点抽查,了解和掌握教学反馈信息.教学实践表明: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精心设计,并进行优化组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高,达到了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2.
李涛  刘宏  董斌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2):201-202,206
运用临床实验法对肩周炎患者在进行"有氧舞蹈"锻炼一段时间后,将其三角肌和冈上肌运动点的基强度和时值进行实验研究.实验中大多数患者患侧较健侧时值均有不同程度增大,而练习一段时间"有氧舞蹈"后患侧时值明显缩短.结果表明经2~3个疗程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痛情均有明显好转.通过疗效的观察与分析,"有氧舞蹈"-这种简单易学的医疗练习,确是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文武合一”是武术传承的理想追求,近年来学校武术“淡化套路、突出应用”“优化套路、强调应用”“打练并进、术道融合”等教改理念都是在追求“文武合一”中对武术本质“击”与“舞”的改版性重论.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历史视角对武术本质进行分析认为:“击”“舞”一体是武术传承与创新的实质与依据,以“刻意练习”为语系的“击”与以“NLP教练技术”为语系的“舞”两套编码训练系统的合一形成武术技术传承与品质培养的教育指向.与以往重“技术教学”的教改理念不同,2013年学校武术教育联盟提出的“打练并进”教改理念是武术“击”“舞”一体、重“教育”传承的回归.学校武术只有实施散打兼顾套路、套路兼顾散打的教改模式、采取与时俱进的“刻意练习”与“NLP教练技术”教育技术策略,才能真正实现“打练并进”教学目标与“文武合一”的教育追求.  相似文献   

14.
运用运动学研究方法,通过对短跑与“跑格”练习的单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①“跑格”练习是强化提高“扒地”能力的有效手段;②“跑格”练习并不是有效的步频练习方法;③“跑格”练习将对大、小腿折紧程度及大腿前摆速度产生“负迁移”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观,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数学练习高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精讲多练"、"题海战术"未必能够提高效率,教师们必须反思现实问题,重视并探究高中数学练习低效率的原因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对乒乓球基础训练中的几个问题进行反思,为乒乓球基础训练提供参考。采用文献法等对中国乒乓球基础训练中几个问题进行反思,结论如下:打法单一与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指导思想之间存在悖论;对训练方法的肢解与科学训练之间存在悖论;忽视某些技术与遵从乒乓球每分得失分规律之间的悖论;练不为战与"三从一大原则"之间存在悖论。建议:坚持"百花齐放"的指导方针,基础训练中注重多种打法齐头并进;基层教练员要加强自身学习,训练中教授技术的顺序要得当、技术和身体训练要协调、适量增加身体爆发力运用的练习和防守技术练习;要理解乒乓球每一分特点和整体发展趋势并进行针对性训练;乒乓球整个训练过程要注重"练为战"。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所述是对篮球普修技术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它在每次课的组织结构,教学进度的步子等方向都与传统教学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此种方法,教师能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掌握和控制、调整教学进度.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篮球普修技术课教学的质量.同时,使学生在想,练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培养观察分析能力上都具有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焦虑现象对"技术练习"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排球技术与对不同练习氛围中的焦虑现象进行实验研究与探讨,表明练习者的状态焦虑水平对练习效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专家访问、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和谈话法,对享受传统体育养生练习过程的意义、科学性、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享受传统体育养生的过程是练习的主要目的,享受了过程,也会享受到其好的结果.2)传统体育养生练习提供了享受练习过程的物质基础.3)要达到享受练习过程的目的,必须注意科学练习."享受练习过程"观点的提出对传统体育养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利.  相似文献   

20.
直接在操场上讲与练,这是体育课的特点.怎样能精讲多练?这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开始,我们是将复杂的技术动作归纳出几个词,进行讲解.如,从俯卧式跳高的技术中,找出"助跑、蹬伸、上摆、俯卧、转动、下落"等六个词,再按此来讲.这虽是一个办法,但这六个词毕竟过于简单.为了让学生较具体地了解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我们把它编成了下面几句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