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意义] 信息评价能力是信息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国内的文献检索课中却往往缺失或体现不够。对国内外信息素质教育网站的信息评价标准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对信息评价的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对课堂教学也会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方法/过程]在对国内外比较有影响的开放式信息素质教育网站的信息评价内容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相关网站中信息评价标准的总体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结论]对国内信息素质教育网站中关于信息评价内容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议:信息评价能力应得到进一步重视;信息素质教育网站的引导、示范作用应得到进一步加强;评价标准的差异性的巧妙利用可提高实体教学的效果;国内信息素质教育网站信息评价内容在内容厚度、意识培养、解读力度、习题配备诸方面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2.
从学生具备的能力和教师传播、指导能力两个层面对国内高校信息素质教育进行评价,既评价学生的信息素质,又评价教师的信息素质教育和教学质量,建立信息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在创新型人才所需具备的诸多素质中,信息素养是其中的基本层面.培养人才信息素养的最佳途径就是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即进行培养学生了解信息知识、识别信息需求、检索信息资源、分析评价信息、有效利用信息、遵守信息道德规范的教育活动.信息素质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起着首当其冲的作用,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信息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可以使我们的信息素质教育更有针对性,取得更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关于在高校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信息素质是体现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一种综合素质,是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信息素质教育,要制定能镶嵌到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之中的信息素质评价模块和信息素质教育大纲。  相似文献   

5.
高校信息素质教育课程评价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素质教育课程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能力的主要途径,文章简要探讨了信息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并提出了信息获取能力、信息评价能力、信息利用能力、信息道德意识四方面的评价内容,以及笔试成绩、实践测试、综合测试三种课程评价方法.参考文献10.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信息素质问卷调查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调查分析,评价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方式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通过信息素质教育,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及对信息素质重要性的认识是否达到一定水平,提出信息素质教育需进行课程创新,教育目标要层次化、阶段化、可视化,教育的方式和评价的模式要转变.  相似文献   

7.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创新路径探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现代信息社会,注重信息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信息素质已成为大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必备素质.高校图书馆作为人才信息素质培养的重要基地,必须转变观念,加强信息素质教育的环境建设,对信息素质教育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信息素质教育平台及信息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中外信息素质教育研究(上)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分析信息素质、信息素质教育定义与内涵的基础上,对中外信息素质与信息素质教育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的概括与总结,对中小学信息素质教育、大学信息素质教育及课程体系设置作了初步的分析,认为信息素质应当成为人才评价的一项综合指标,提出加强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的几点建议,呼吁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中外信息素质教育研究(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在分析信息素质、信息素质教育定义与内涵的基础上,对中外信息素质与信息素质教育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的概括与总结,对中小学信息素质教育、大学信息素质教育及课程体系设置作了初步的分析,认为信息素质应当成为人才评价的一项综合指标,提出加强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的几点建议,呼吁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信息素质是现代社会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信息素质已成为综合素质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信息素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和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对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了地方性本科院校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就地方性本科院校如何深化信息素质教育阐明了个人观点。参考文献6。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通过对国际学生信息素养测评2013框架的解读,深入挖掘国际学生信息素养测评的必要性,分析导致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差异的各种影响因素,以期为我国学生信息素养测评提供有益借鉴,为我国信息素养教育指引正确方向。[方法/过程]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对学生信息素养测评的内容框架、背景框架、测评对象、测评工具、测评方法和测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结论]研究得出国际学生信息素养测评2013框架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可为国内外中学生信息素养标准的制定提供借鉴;更加关注信息素养背景信息,强调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学科领域而不仅是工具,推动了各国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医学领域信息素养的发展及其标准化评估实践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信息素养在医学领域的发展及信息素养标准化评估工具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阐述医学信息素养标准化评估工具研究的必要性,并通过对比得出国内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及评估研究中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指出应将中国特色的医学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和标准化评估工具的研究设计以及公众的健康信息素养干预作为未来研究的若干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探索如何在《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的指导下,开展面向学生成功的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估工作。[方法/过程]通过嵌入创新项目的信息素养课程开展实证研究,从信息素养思维观念和实践能力两个层面分3个角度在时间维度和质量维度上进行评估,采集创新项目过程信息素养思维观念变化、实践能力评估及创新项目过程后个人信息素养实践能力评估数据。[结果/结论]研究显示嵌入创新项目的信息素养评估起到了两方面作用:一是通过评估促进学生信息素养思维观念转变和实践能力提升,培养元认知能力;二是评估能有效分析面向学生成功的信息素养教育成效,展示图书馆对学生成功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14.
信息素养个性化自主学习平台基本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意义] 信息素养存在个体差异,当代大学生更倾向于“个性化、交互式、任务参与型甚至自主的学习”;信息素养个性化自主学习平台可为广大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和持续进步提供解决方案。[方法/过程] 从自主学习需要的要素出发,分析“分学科、分阶段、分等级”模块化知识组织、信息素养评估、自主学习过程行为模式、信息素养提升影响因素和依赖路径、学习资源的个性化推荐等6个要素,据此定义平台系统架构和运行规则,并提炼出信息素养自主学习平台需要突破的3个技术难点:信息素养评估、信息素养提升的依赖路径、个性化推荐算法。[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信息素养个性化自主学习平台不仅仅需要解决资源和用户行为相匹配问题,还需要具备“面向更高一级信息素养水平而推荐学习资源和学习策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国内高校信息素养教学效果评价研究系统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立伟  李磊  潘宏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23):146-152
[目的/意义] 分析国内高校信息素养教学效果评价取得的成效、经验与不足,为后续实证调研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基于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数据库,聚焦于信息素养教育与学生学习效果,利用系统综述方法对国内信息素养教学效果评价方法、评价类型、评价主体等进行研究。[结果/结论] 国内信息素养教学效果评价利用调查法、量表法、表现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评价方法的科学化、评价类型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专业化方面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6.
基于学科的信息素质评价标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敏  刘霞 《图书情报知识》2008,(6):110-113,122
考虑到不同学科的差异性以及评估的可操作性,基于学科的信息素质评价标准研究逐渐成为关注的热点。本文简要概述了制定学科信息素质评价标准的必要性,介绍了国外分学科的信息素质评价标准的研究进展及主要特点,提出我国应成立专门机构全面指导和规划我国信息素质评价标准的制定,应与各专业学会/协会或教育部专业学科指导委员会合作,在统一的通用信息素质评价标准基础上建立学科信息素质评价标准,并将其与大学生的培养目标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Through this study, a librarian and faculty team aimed to determine the extent to which a one-credit information literacy course deepened preservice teachers' understanding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We employed a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 design; treatment participants received 15 hour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instruction while control participants received no direct information literacy instruction. Data sources included a questionnaire and think-aloud cognitive tasks.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one-credit course was insufficient for deepening preservice teachers' information literacy skills, leading to recommendations to enhance and expand instruction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study. Preparing teachers with effective information literacy skills who are also equipped to instruct youth to navigate the challenges of 21st Century information literacy is an important endeavor that requires collaboration and continuous assessment.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高校信息素养MOOC关键成功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意义]研究高校信息素养MOOC的关键成功因素,旨在为国内高校信息素养MOOC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过程] 调研国内外主要MOOC平台上高校开设的27门信息素养MOOC,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法和基于专家访谈的关键成功因素分析法,根据教学设计包括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和教学效果5个主要环节,分析并总结高校信息素养MOOC的关键成功因素。[结果/结论]总结阐述6个关键成功因素,对国内高校信息素养MOOC建设与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There ar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when working with multiple stakeholders, as well as challenges and barriers to first-year student information literacy learning.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ways in which one regional university employed cyclical assessment to focus information literacy learning objectives, improve instruction methods, and advance methods of assessment across a four-year time span.  相似文献   

20.
《The Reference Librarian》2013,54(51-52):359-383
In April, 1994 Mercy College completed an extended self-study in preparation for a team visit from The Commission on Higher Education, Middle States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and School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impact of institutional evaluation on the library's bibliographic instruction program, and its evolution into an information literacy program responsive to changes in student demographics, curriculum content, assessment methods,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Three initiatives are described: (1) an effort to increase course-integrated information literacy instruction in the general education requirement; (2) development of an information literacy assessment plan; and (3) recruitment and training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peer tutors to assist public services librarians. Although still in a formative stage, eight future directions are recommended for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