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体育需要强调人们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内容。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习惯,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创立了“兴趣——带领——兴趣”教学理论。并根据这一思想,进行实验研究,设计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目的为了培养高校学生课外锻炼的习惯,推进体育文化传播,增强体质和提高身体素质,并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交接点。在体育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作用,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增强体育意识,当他们进入社会后,在校期间养成的锻炼习惯能潜移默化地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前,部分高职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方法,产生厌学体育倾向,对体育运动与锻炼兴趣不高,影响了学生的体质健康,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达到强身健体和终身体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如何提高高校女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校女生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注重培养她们学习体育的兴趣,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来调动高校女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让学生掌握动作技能、技术,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达到体育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运动技能与锻炼习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锻炼习惯的形成是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之一,锻炼习惯的成因是多方面的,而运动技能是诱发锻炼兴趣,产生需要,培养锻炼习惯的重要条件。浙江省12所高校1999年新生运动技能、身体素质、锻炼习惯的调查充分说明其间的高度相关关系。通过武术教学实验结果同样显示运动技能对产生运动兴趣、逐步培养锻炼习惯的重要作用,学校体育教学教会学生几种娴熟的运动技能必不可少,应该"渔"鱼"双收。  相似文献   

7.
“自控式”体育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控式”体育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和动机的研究、自控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自控与教师外控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在教学中较好地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充分发挥以“学”为主的主体作用。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自我锻炼的控制能力,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并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8.
快乐体育与高职体育教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快乐体育教学思想在体育教学中的不断渗透,要求体育教学中要采用学生更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激发体育动机、培养体育兴趣、养成体育习惯,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能够使学生受益终身.通过文献分析法、观察法和综合分析法对体育教师的素质高低、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学生热爱体育满足感的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教学手段的多元化、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必要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提出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传统体育教学有一定的弊端,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依据当代青少年心理特点,改变传统体育的教学模式,设计新颖有效的体育教学方法,是当代体育教师的责任。从学生兴趣出发,以体育锻炼为根本,结合音乐文学元素,以竞赛为载体,打造精彩体育课堂、趣味体育课堂,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锻炼的主动性,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相似文献   

11.
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苏北地区大学生的体育生活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苏北地区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程度较高,参与意识较强,大多数学生已经逐步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同时指出,缺少场地器材,缺乏组织指导等因素是影响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高职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经验的总结,重新审视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育目标,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学生身心健康为最终目的,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既有利于高职学生尽快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知识,掌握运动的基本技能,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高校篮球教学对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篮球课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高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一个重要的特殊阶段,这个阶段的体育教学对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兴趣、能力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尽快地掌握正确的篮球技、战术及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本文提出了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促进能力和智力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提高篮球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学生在课中做练习时身体所承受的生理负荷。课的运动负荷是否适宜,是评价一堂体育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在教学过程中,运动负荷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运动负荷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合理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的策略;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的运动负荷对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刍议当代大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图从转变教育观入手 ,构建富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指导体系 ,通过培养大学生体育兴趣 ,习惯和能力 ,来塑造终身体育观念 ,从而实现高校体育的价值超越校园 ,超越大学时代 ,而具终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关于体育素养与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中青年知识分子健康“危机”现象,提出现代高校体育教学必须向生活体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方向发展,现代人必须具有一定体育素养,拥有体育情商。体育素养与体育情商的关系是讨论的焦点。另一个隐含的焦点是关爱知识分子的健康问题,关注高等体育教育,确实提高国民素质,使社会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体育生活化是体育行为融入人的生活世界而形成体育生活习惯及其过程,是全民健身和终生体育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从"场"理论视角,借助对"大学生体育生活化场"的关系性解构,分析"场"中影响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的排斥力与吸引力。提出加快体育教育观念的转变,使高校体育回归学生生活世界;树立"场"思维意识,从关系角度统筹大学生体育生活化各因子协同发展;纠正高校体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偏差,增强体育生活化吸引力;实事求是,突出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的校本特色。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少年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158位少年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运动创伤材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较多发生在踝、膝、大腿后群等部位,并主要以肌肉拉伤和关节劳损的形式表现出来;2)运动损伤发生的时机主要在速度练习和技术练习中;3)我国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训练负荷过大,尤其技术练习和跳跃练习的负荷过大是产生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是高职院校体育改革的核心,根据2 1世纪高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结合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及当代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及问题,对高职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组织形式、评价体系等诸方面进行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建立较为完整的体育教学新模式,引导学生个性健康、和谐的发展,实现终生体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大学生如何欣赏体育比赛,明确了两个观点。第一,通过欣赏体育比赛,了解和学习体育知识,充实了大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开阔眼界,启迪思维。第二,通过欣赏体育比赛,来促使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逐步提高对体育比赛某项的兴趣性,这样就养成了自觉有趣地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这对于我们国家推行的全民健身计划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