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屈原<离骚>"周流求女"一节似有悖逆伦常之嫌:屈原欲求"有娀之佚女"(即帝喾(高辛氏)二夫人),按辈分当是其远房高远叔伯祖母.故屈原求"有娀之侠女"按文明社会的伦理道德标准衡量,是违背礼法、悖逆伦常的.  相似文献   

2.
1: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王安国《清平乐·春晚》这两句话写暮春纷飞的杨花,以杨花不肯飞入权贵人家的画堂朱户,隐喻自己不愿凭借兄长势力猎取高官。句中的"杨花"实际上是王安国高洁人格的象征。由于融进了自己的身世之感,写出了自己的高尚性情,王安国的这两句引人注目,广为传诵。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之"实然目标"较单纯地关注职业技能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之"应然目标"当是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兼顾,培养"人事相宜"的和谐职业人.  相似文献   

4.
苏轼的《教战守策》,是他一组策论中的《安万民》这个大题之下的一个小题。教战守,乃是教民战守;教民战守,乃是安万民之策。所以,欲安万民,必须教民战守,当是苏轼写《教战守策》这篇论文所要阐发的政治见解和主张,亦当是全篇之  相似文献   

5.
综观中国诗歌史。写花开的少,写花落的多。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已逝、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惆怅。缤纷的落花,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伤春主题的核心。而这片片落英中。杨花却有些特别。别的花只有盛开枝头,绿叶相扶,才会格外妖娆。杨花却是要离开枝头飞起来。才能给春天增添一种况味。古人把柳絮称作杨花。本身就有感情色彩。把这样一种絮状物叫做花。至少有一种喜爱的表示。  相似文献   

6.
<史记>中"倦游"之"倦"当是"勌"之假借,"倦游"为"勤力游学"之意.<汉书>中"乃抱其具狱"之"抱"当是"抛"之假借,为"抛弃"、"扔掉"之意.<世说新语>中"无限之身"当是"无赀之身"之讹误.  相似文献   

7.
晚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唐)韩愈写解说: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很快就要归去,万紫千红竞相比美。杨花和榆荚不会作诗,只会像冬天里的大雪一  相似文献   

8.
第五单元由三首宋词和两篇宋散文组成。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选自《东坡乐府》。这是一首和词,是和朋友章质夫杨花词而作的一首词。章质夫用《水龙吟》词调写了一首咏杨花的词,推想苏轼看着好,所以次他的韵(即用同样的韵字:坠、思、闭等)和一首。用诗词咏物,要能兼写出物的形态和人的感情。这不容易,和别人的尤其不容易,因为受既定韵字的拘束。可是苏轼这首词写得很好,咏杨花,既能肖其形,又能摄其神,同时表现人的感情也很深挚。语句自然流畅,所以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和韵而似原唱”。总之,诗人以强烈的夸张笔法,抒发浓挚的情感,写得既深沉  相似文献   

9.
"黄猫黑尾"是《金瓶梅词话》作者"表里不一"一语的同义趣巧变说;"黄"为相对于"黑"的"白","猫"是"貌"的谐音字,"尾"是"里"的谐音字.解作"表里不一",不仅词语语素在训诂上可找到依据,词义理据上也能讲清楚其相互之关系,所释之义且验之各句皆通,当是作者之本意.  相似文献   

10.
江琼 《文教资料》2006,(4):34-35
杨花即柳絮,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意象的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一种单纯柔和的自然物象到凝结着人们爱怨情思的情感意象,其内蕴随着文学的发展而逐渐丰富,随着历史的沉积而逐步深化。  相似文献   

11.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2.
这是在一所普通初中学校上的研讨课。该校一位教师上《社戏》第一课后 ,我承接她上第二课时———月下归航。这节课我安排了两个教学重点 :1、比喻的修辞手法 ;2、“偷”豆为何难忘。第一个教学重点 ,安排三个步骤实现教学 :步骤一 :让学生朗读这一部分 ,划出比喻句。学生很快找出比喻句“那航船 ,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本喻体、比喻词等名词术语学生似乎都懂 ,也就是说 ,若考试采用选择题形式 ,请他们选出是 (或非 )比喻句的一项 ,大部分同学能得分 ,若让他们造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句 ,恐怕十有八九就要失分了。为了让学生能…  相似文献   

13.
认为中学化学教材中关于元素周期表中"周期"和"族"的划分及定义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又容易造成教师和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和表达上的不准确,建议在中学教材中取消对"短周期"、"长周期"、"不完全周期"等概念的要求,将"零族"、"Ⅷ族"分别称为"ⅧA族"、"ⅧB族".  相似文献   

14.
“去行政化”与“纪宝成难题”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学行政化趋势由来已久,典型地表现在行政等级越来越具有支配性地位,但要想立即去掉或完全去掉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大学发展要求必须去行政化,这就构成了著名的"纪宝成难题"。通过对大学行政化形成过程分析后发现,大学去行政化就是要去掉行政特权,回归学术本位,而非简单地去掉行政级别。在去行政化过程中首先需要走行政与学术系统并立的过渡阶段,只有这样去行政化才是可能的,这说明纪宝成难题并非完全无解。  相似文献   

15.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6.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福柯探索"凝视"与哲思的关联,体认"知识-权力",洞察"知识"和"权力"的内在生成,并在哲学、文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生物学等多元学科的"凝视"之中关注微观问题的性质与机制。  相似文献   

18.
在继承前人对符号意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任何符号都有符号层、逻辑层、学科层、存在层这四个层面的意义。据此,从符号学与集合论这两个视角来看,空符号与空集合虽有着的不同意义,但其相互问存在既相异相通,又相互支撑的微妙关系。事实上,在逻辑层面、学科层面和存在层面上“任何符号系统都离不开空符号”。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拉美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债务危机。这场危机持续时问特别长,涉及范围特别广,债务数额特别大,对世界金融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作为西方金融中心和支柱的美国对这场危机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分别提出了解决债务危机的“贝克计划”和“布雷迪计划”。  相似文献   

20.
汉语句子主语是受体的句子中,以"被、受、挨"句最易混淆,本文分析了三句易混淆之因素,并对词性、词义、词语搭配以及动词的语法作用等方面对"被、受、挨"句加以分辨,以期在教学中帮助留学生准确应用三种句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