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醉驾虽已入刑,但关于其是否一律入刑的争论却仍未停止。从刑法第13条但书的规定来看,醉驾入刑应符合《刑法》总则第13条规定,即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定为犯罪。作为一种抽象危险犯,关于醉驾危险状态的判断必须坚持在行为实施的时间、地点、环境等客观基础上,从一般人的立场判断危险状态是否存在。此外,从犯罪主客观要件相统一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来看,醉驾亦不应一律如刑。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史记》与《左传》关于“重耳之亡”的比较,发现司马迁对于史料摒弃了原有的“礼”的形式,批判了以“礼”为掩饰而行私利的政治的虚伪本质,表现了他卓越的历史洞察力和对仁政的向往.  相似文献   

3.
西周的“射礼”是上古中国人体运动制度化的集中体现,故分析中国人体运动制度化要从“射礼”入手;而要了解西周“射礼”的组织机理,又须从“射礼”中的官制入手。西周的“射礼”是竞技运动“举国体制”的萌芽,这一萌芽的分析研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技运动“举国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对“科技兴体”战略的实施,对人体运动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罚金刑是刑罚附加刑之一种,新刑法关于罚金刑制度的规定,相比较旧刑法的规定,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在诸如罚金刑的地位、罚金数额的确定、罚金刑的执行等方面存在不尽人意之处,刑法应当就上述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张载关学包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张载在《西铭》中所提出的物吾与也的命题,既是对古代生态智慧的继承和综合,又是对现实环境问题的深刻体察。张载把天地万物作为道德关怀的对象,体现了对自然秩序的维护和对其他生命物种的尊重,以及对非生命存在的关爱。从天地之礼的价值肯定,敬畏之心的伦理自觉到物与之道的合内外贯通,体现了张载生态哲学的理论建构,而其内在的生态伦理意蕴,恰恰与现代生态哲学有异曲同工之趣。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普遍化,"人肉搜索"这一现象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人肉搜索"作为网络信息时代的产物,在宣扬惩恶扬善的社会正义的同时,也屡屡出现对公民权利的侵犯。网络世界虽然是虚拟的,但产生的影响却是现实的,因此对产生危害的"人肉搜索"进行规制已成为必要。本文通过对"人肉搜索"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对"人肉搜索"的痛恨并不能成为其入刑的理由,"人肉搜索"入刑涉及到价值判断、合理性、可行性等众多问题,笔者认为目前"人肉搜索"入刑仍欠缺合理性,应通过其他方式对其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7.
存与废--对短期自由刑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待短期自由刑应有一个科学态度 ,发扬它的优势 ,克服其弊端 ,在限制和变通执行短期自由刑的方式上完善短期自由刑 ,发挥其教育和改造犯罪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探讨法治时代下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法律含义及其历史演变历程,以及在新形势下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司法实践意义,深刻剖析在宏观的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下,如何做到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尤其是对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标准和目前在我国适用的现状。同时,针对适用中存在的令人担忧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构思。  相似文献   

9.
射箭活动在西周社会的盛况是罕见的,且与西周统治者的精神统治工具“礼”相结合,形成对社会各阶层均有一定影响的射礼活动。作为当时特有的社会现象,“射”与“礼”结合形成射礼必有深刻的原因。本文试图对此作一些肤浅的探讨,以就教于各位老师和同行。中国古称礼仪之邦,最重视礼。礼作为阶级社会的产物,随着奴隶社会的发展,愈加体现出对阶级统治的重要性。以周公旦为代表的周代统治者制礼作乐的结果,促成了礼在周  相似文献   

10.
汉语字辞典应有“○”“□”的地位“○”“□”在中国的古籍中,始见于《礼记·投壶第四十》,是鲁国和薛国举行射礼及投壶礼时作为鼓乐谱出现的。行射礼时全用,行投壶礼时半用。严格地说,“○”和“□”不是汉字,它不具有汉字的形音义的特点,也不符合六书的造字规律...  相似文献   

11.
宋代东莱吕氏家族,自北宋吕蒙正至南宋吕祖谦,凡历八世。在为官从政和学术文化上,均取得了很大成就,成为有宋一代士人家族的杰出代表。吕氏家族的辉煌成就,与重视知识、读书,注重教育有很大关系,又与其家族母教密不可分。吕氏家族注重母教,母教兴盛并卓有成效,对传承吕氏家学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东莱吕氏家族母教也不可避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春秋时期,谥法制度大为流行。其与这一时期人物品评活动的兴盛有密切关系。春秋谥法是一种特殊的人物品评方式。谥号是对人的一生进行盖棺论定的总结性评价。谥法的产生有两个原因,一是对于死者的禁忌;二是祖先崇拜和祖先祭祀。谥法在西周已经产生。周公制礼作乐应当已包括制谥,但周公制谥只涉及美谥。成熟的谥法制度的确立应该是在厉王之后。谥法制度由周公首创,经过从“美谥”到“恶谥”的发展,最终经受住政治权力的影响而被推行,在春秋时期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文化制度。  相似文献   

13.
春秋时期,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大夫执政乃至"陪臣执国命"等因素,共同造成了中国古代社会典型的"失范"状态。周王室的衰微是其根源,私家的兴起只是加速器,而时人对周礼背后之"义"丧失,应是此时"礼坏乐崩"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4.
我国以社区矫正和管制刑为代表,在行刑社区化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应当在制度立法、评估机制以及监督机制等方面加以完善。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还应包括对刑罚文化观念、人员素质、配套设施和经费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张益群  王绍东 《职大学报》2013,(3):95-98,107
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一直以来由于“小人哉,樊须也”这一句话背负了轻视劳动和劳动者的罪名.然而一直将自己看做西周礼制的继承人的孔子,不可能轻视西周国民经济的根本之业——农业。就孔子本人来说也不仅参与过农业畜产的工作,而且经营的十分成功。但是孔子一直以来以正名为务,樊迟不顾自身名分,理解错了自己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反而询问孔子关于农事的问题,孔子自然要对他进行批判,因此说“小人哉,樊须也”。  相似文献   

16.
周代文化是礼乐文化,是孔子及其儒家思想体系的基石。周代的礼乐文化与《诗》有着很紧密的联系,《诗》既是礼乐文化的产物,也是礼乐文化的载体。因此礼乐文化显性或隐性地观照着孔子的《诗》学观念,影响了孔子《诗》学观念的走向和特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特殊妇女人群贩毒问题日益突出。运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特殊妇女人群贩毒问题,预防、控制和打击、处理特殊妇女人群犯罪,是司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云南省临沧市边境缉毒工作的实际情况,从运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视角,通过对临沧市一段时期特殊妇女人群贩毒问题的特点及原因的分析,提出处理特殊妇女人群贩毒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地制度是社会形态的一种反映,是一个人族属、身份、等级在另一个世界的表现形式。在宗法等级极为森严的西周,墓地制度被看作是礼制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得以加强,族葬制盛行。然而,到了东周时期,随着新兴地主的崛起,宗法等级逐渐松弛,尤其到了战国时期,这种变化更为明显,反映在墓葬制度上就是族葬制的瓦解,新的墓葬形式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仓颉造字的传说影响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仓颉崇拜。从文字学视角看,汉代许慎的说法较为理性,他认为汉字是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这接近于文字产生发展的实际。从文化学视角看,仓颉造字说的文化势力在于它以神话传说的形式感召了后代世人的心灵,从而形成根深蒂固、旷世不渝的汉字崇拜情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