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工业文明造成的发展悖论与发展困境,催生了人类文明范式的转型与生态文明新发展观的形成。生态文明既是对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共同建构,也是对社会文明与人本身双向发展要求的内在契合。作为生态文明承担主体的人,其自身的生态化发展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体现,也是实现生态文明发展的现实要求和重要支撑。通过文化创新,以确立生态价值观和生态伦理新规范,形成合理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利益机制,进而促进生存方式的变革和生态社会力的建构,是实现人的生态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高校企业不仅要加强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而且要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的自然观和价值观,因而高校企业与一般企业不同,其技术创新具有更强的社会责任。随着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生态教育的日益强化,高校企业技术创新的生态化转向尤显重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人的生存和发展效益的“四效合一”,是高校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和发展战略的必然追求。高校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的主要途径包括:选择生态化技术创新的生态位;实现对生态化创新环境的适应与协同;构建基于生态化技术创新的战略联盟;实现内部及高校企业间的耦合;进行内部组织结构与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而区域生态创新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突破口。"一带一路"是新常态下中国发展中的大战略,有"中国梦"的新时代内涵,可以有效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下,基于生态位视角,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三生"承载力,结合京津冀区域三地发展情况,提出了京津冀区域生态创新发展策略:加强区域产业协作,扩大环境容量生态保护空间,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资源环境保护,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困境的根源在于对生态文明核心理念认识不到位。生态文明发展观是当代发展观的重大进步,是对"增长—发展—可持续发展观—生态文明发展观"这样一条关于发展观理论主线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应从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发展观念变革、协同推进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在科学发展的主基调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三个层面,全方位推进全社会的生态化变革和绿色转型,全面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新生态化转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现代化社会,人们产生活动非常复杂,且具备迫切性、间接性等特征。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通过科技创新,有利于促进民族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环境资源与经济发展关系如此紧张的情况下,科技创新已经演变为经济发展的源泉与内驱动力。目前,生态文明的建设为循环经济技术、清洁生产技术、能源再生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以往的生态技术创新体系变为现阶段的生态技术创新体系。科技创新生态化转型具备复杂、系统性强等特征,需经过文化创新,促进生态文化氛围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伴随智能时代数字与智能技术进一步的深度耦合,传统的以硬件和技术为核心的建设思路已不适应智慧教育区域融合贯通的发展需要,智慧教育亟待转型。目前,智慧教育转型主要面临急需实现多维度跨界的融合渠道、保障数据智慧化无缝流转的内驱力系统、构建各要素链接的生态体系三大现实诉求。基于生态视域可以实现智慧教育转型的四个层次,即智慧环境从平面支撑化向沉浸生态化转型、智慧素养从“人—机”协同化到“物—人”协同化转型、智慧融合从数字化驱动向数智化驱动转型、智慧人才从知识智力化向知识智慧化转型,可以通过打造沉浸生态化的智慧环境、提升物人协同化的智慧素养、创设服务教育全生态的智慧融合、构建生态化智慧人才生长模型等实践路径满足三大诉求,最终促成智慧教育转型。  相似文献   

7.
远程教育的协同发展是助推京津冀区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人才保障,而地域文化生态又对京津冀区域远程教育协同发展的文化软实力形成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本文采用文化学中常用的民族志和知识考古方法进行研究后认为,地域文化生态对京津冀远程教育协同发展软实力形成的社会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地域地理文化生态对京津冀区域远程教育协同发展凝聚力的形成产生了非常重要的社会影响;二是地域创新文化生态对京津冀区域远程教育协同发展感召力的形成产生了非常重要的社会影响;三是地域共享文化生态对京津冀区域远程教育协同发展行动力的形成产生了非常重要的社会影响。文章最后指出,软实力正是京津冀开放大学远程教育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客观上要求实现人格的生态化整体转型.从心理人格和道德人格的角度来看,人格的生态化意味着这些非生态人格要在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历史转型过程中获得生态内涵;从法权人格的角度来看,人格的生态化意味着法权人格应该在越来越普遍的意义上成为生态环境的权利主体,且使这个权利主体同时担当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人格生态化同时包含心理人格、道德人格和法权人格的生态化,是人格的整体的、历史性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应致力于“一个构建”和“六个推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生态文明是时代的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在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应致力于生态文明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并淮进科学技术的生态化、思维方式的生态化、人格的生态化.经济发展方式的生态化、消费方式的生态化和城乡建设的生态化。  相似文献   

10.
从学术界、京津冀地方政府、国家三个层面回顾京津冀协同发展历程,从市场、行政、生态和文化四个角度进行困境分析,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视为一项多主体互动的系统工程,提出建立健全京津冀协同发展主体协调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化建设是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从生态资源、文化市政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农业、文化教育科技和社会保障服务6个方面构建京津冀生态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京津冀生态文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北京、天津和河北的生态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值为53.22、48.51、48.27.河北处于京津冀地区生态文化发展水平的末端,有待于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缩小与京津地区的差距,促进京津冀生态文化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贵华  岳伟 《教育研究》2013,(12):10-17
无论是生态文明理念的树立,经济结构的调整,还是生活方式的变革,或是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都离不开教育的参与和贡献。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作用体现为:提高认识,增进人们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复杂性的理解;促进观念转变,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增强创新驱动力,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培育生态人格,转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公正,为生态文明建设创建良性的竞争机制;营造文化氛围,提升人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实现自身的生态化、与其他手段间的协同配合、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借鉴国外生态文明教育经验等是走好生态文明建设教育之路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首先需要京津冀教师协同发展,也就是建构“京津冀教师共同体”。京津冀教师共同体既包含基于大学与学校建立的U-S教师教育共同体,也包括学校之间形成的S-S教师学习共同体。建构京津冀教师共同体,既需要关注成员价值观和愿景的共享性,又要容忍和尊重成员的异质和差异性,其目标是为了谋求教师进步和共同的发展,其保障机制是合作实践的有效性。根据京津冀教师共同体各维度发展的实际状况,可以把京津冀教师共同体分为教师形式共同体、教师实践共同体、教师精神共同体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构建学校体育生态化课程范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生态化课程的内涵 1.生态化课程理念 课程生态观是在生态主义的影响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诞生。生态化课程,是说课程也是一种生命,始终处在变化发展中。也就是将课程视为和谐的生态体系,系统内每一事物均环环相扣并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15.
教师生态化发展是从教师发展的专业自我中心向更加广阔的个体——群体——教育社会系统发展进化的历史超越;教师生态化管理是对传统"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下教师管理的扬弃。当前,以追求单纯经济利益、人与环境分离为原则的教师管理,不仅成为教师生命有机体、教育价值观、专业知识结构发展极度失衡的直接原因,而且更成为了危及教育——社会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恶性毒素。因此,教师以反求诸己的思维方式,建构生态化内生发展机制;管理者创新管理理念,实现教师管理制度的生态化变革;学校扩大有机体的生态域,促进教师通业性与专业性的全质发展,才能够有效实现教师个体——群体——教育社会生态系统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三地共处于一个地理单元,山水相依、地域相连,其生态环境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生态共同体建设是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因此,要准确进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整体定位,确定生态建设的整体目标和重点,强化京津冀生态建设区域性合作共建,制定区域生态共同体建设总规划和子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建立生态执法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环境协同治理应急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7.
治理雾霾,保护环境,既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之一,也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河北省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石家庄、唐山、邢台与邯郸等地,污染行业亟待转型升级。产业布局面临突出问题,必须加强产业转型升级、科学规划区域产业、合理布局承接产业、实施严格的工业园区环保监督。  相似文献   

18.
在循环经济技术范式下构建生态型企业,无论对企业自身的持续发展,还是对我国社会的整体持续发展进程都有着深远的意义。企业的生态化转型要以生态化的企业发展战略为方向,以生态型文化为企业的价值取向,并需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支撑技术体系、管理对象系统进行生态化机制的集成和创新。  相似文献   

19.
廊坊是京津之廊,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廊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进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廊坊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要想把握和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现快速发展,需要坚持和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20.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协同创新是突破京津冀发展瓶颈、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与引擎。从创新主体、创新环境、网络资源(社会资本)三方面分析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的驱动因素,并相应提出"明确定位,强化主体功能""聚焦生态,完善创新环境""丰富网络,增殖社会资本"对策建议,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的进程,最终形成一个创新主体更广泛、创新网络更紧密、创新环境更优化的开放性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