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迄今为止,在中国文化史上一共有过四次翻译高潮:第一次是东汉到唐宋的佛经翻译,第二次是明朝末年到鸦片战争前夕的科技翻译,第三次是鸦片战争到五四时期的西学翻译,第四次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翻译高潮.五四时期是我国文学翻译的重要发展阶段,在翻译作品数量、范围、质量上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晚清经世致用思想与翻译出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波 《编辑之友》2005,(6):76-78
晚清的翻译出版是我国出版翻译史上的第三次高潮,这次高潮与汉唐时期的佛经翻译出版、明清之际的科学翻译出版不同,它是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历史进程的写照.中国精英知识分子,在国家深陷危难之际,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突出表现为吸收西方文化经世致用思想,从而使晚清的翻译出版选题呈现出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赵冰  孙雪松 《出版参考》2015,(17):46-47
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即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文献翻译,“五四”运动前后的西学翻译.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出现了第四次翻译高潮.这次翻译高潮从规模到质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翻译与出版有着不解之缘,大部分翻译成果是通过出版发表的.近年来,翻译出版图书对中国出版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不但品种数量日益增长,且内容丰富新颖,弥补了国内原创市场的不足,并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中国原创畅销书类型.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发挥重要作用,科技翻译扮演着关键角色。我国科技翻译的第一次高潮在明末掀起,是一次里程碑式的事件,实现了中西方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明末时期,西方传教士、对科学感兴趣的中国士大夫从事科技翻译,翻译大量科技书籍,使我国当时的民众对科技有所认知,促进当时我国工业文明的发展。本文主要对明末时期科技翻译的背景、兴起原因、特点等进行阐述,分析科技翻译对我国工业文明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汪帅东 《兰台世界》2017,(3):106-109
作为中国翻译史上的第三次高潮,晚清翻译文学应以外国小说翻译最为繁荣,不仅规模庞大,而且影响深远。受晚清日语译才培养机制的影响,活跃于清末的日本文学译才在文本选择、译文体制、译语文体与翻译方法等方面既有沿袭,亦有突破,充分体现出中国翻译文学近代化过程中的诸种特性。  相似文献   

6.
<正>晚清时期,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得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其中一些忧国忧民的进步学者主动翻译及传播西方哲学、自然科学等,造就了一大批卓越的翻译人才,李善兰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不但是晚清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同时还是当时著名的科技翻译家,是中国近代科技翻译的先  相似文献   

7.
中国儿童文学翻译诞生于晚清,繁盛于“五四”时期,历经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政治转向,改革开放以后迎来高潮.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历练,中国儿童文学翻译完成了从成人主体观到儿童主体观的转变,也为我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奠定基础.我国儿童文学翻译史也是我国文学翻译的缩影,对百年来儿童文学翻译研究有助于我们纵观历史,了解我国文学翻译的得失,并为当代我国文学走出去提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近代的留学教育一般分为三种走向,其分别是日本、欧美、苏联。这些留学潮是在地主阶级改良派、洋务派的"师夷长技""、中体西用"等的主张中产生的,其推动了留学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为日后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以及整个中国社会的进步培养了大批的新型人才。一、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形成及其原因1.19世纪70年代近代留学运动的第一次高潮。清朝末年,由于经历了太平天国起义的内乱和两次鸦片战争的外来侵略,清政  相似文献   

9.
译著是中外图书馆学交流的桥梁,百年来我国图书馆学著作翻译历经1911-1949年、1949-1979年、1980-2010年三个阶段,三个时间段内图书馆学译著的出版呈现出三次转变和三次高潮.  相似文献   

10.
印度与中国同为古代文明古国,地域毗邻,在各自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的同时,也在各个领域的交流方面谱写了动人心魄、历史悠久的关系史.我国对印度文学的翻译出版经历了三个高峰:开现代中国思想解放之先河的“五四”时期;文化回暖的20世纪50至70年代;思想多元的20世纪80至90年代.印度文学翻译高潮与我国的现实语境和思想状况密切相关,反映了我国在接受外来文学方面的现实需求和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11.
《中国哲学史》肖萐父、李锦全主编 1982~198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中国哲学史教材。全书共六编,分上、下二卷。上卷包括;第一编夏殷周至战国初期,第二编战国中、晚期,第三编秦汉至隋唐时期;下卷包括:第四编北宋至明中叶时期,第五编明末清初时期,第六编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时期。书末还有附录:“中国哲学  相似文献   

12.
清末时期,国内掀起了学习西方法律的高潮,法律著作翻译取得了显著成就,这是我国近代法制建设中的重要历史现象。本文从设立官方翻译出版机构、统一中西之间法律词语的对应关系、培养法律翻译人才等方面考察分析了清末时期我国西方法律著作翻译的显著成就,并从促进新旧法制转型等方面指出了清末法律翻译成就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后,中国的译者对外国文学做了大量的译介,为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即使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译者和作家们仍然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翻译了大量的国外文学,产生了许多重要的成果.抗战时期的外国文学翻译分为占领区和非占领区两种.  相似文献   

14.
论20世纪的中国文献分类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20世纪中国文献分类学发展的四个时期,出现的三次高潮,取得的六项重大成就和十条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5.
京师同文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外语学校,是我国近代英语教育的开端,京师同文馆建立后聘请外籍教师,构建雄厚的师资资源,采用"语法—英语翻译"教学法,培育了大量的外语翻译人才,满足了清政府外交翻译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16.
40年来,少年儿童科学文艺创作的发展,可以说是经历了三次低潮和两次高潮(第三次低潮即目前这一次)。第一次高潮是在1956—1959年。当时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出现了初步繁荣的局面。高士其、郑文光、叶至善、迟叔昌等同志都写出了一些优秀的作品,王汶等同志还翻译了许多苏联的少儿科学文艺作品。第二次高潮是在1978—1985年,在“四人帮”倒台,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科学的春天”到来了,当时国家出版局在庐山召开全国少儿出版工作会议并组织10家出版社,每社选一本较好的少儿科普读物并立即印刷100万册供应市场。这一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7.
晚清的史学翻译始于鸦片战争,前后历时半个多世纪。初传时期的西方史学翻译,主要以传教士报刊为依托。尔后,维新派与革命派为各自诉求,也创办大量报刊杂志,介绍西方的史学知识,并最终促成了中国史学的近代转型。  相似文献   

18.
佛经翻译和圣经翻译均有悠久的历史,都对中国和西方社会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佛经翻译在唐朝达到巅峰,而西方圣经翻译则是在17世纪左右达到翻译高潮。两种翻译的繁荣与发展都与处于统治地位的政治权贵的支持密不可分,是他们权利操控下的产物。作为赞助者,他们可以操控译本的选取、翻译策略的主导以及译本的流通宣传。  相似文献   

19.
清末10年官报活动概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官报,是一种由清政府各级部门主办的近代形态的机关报刊。政治上,它服务于清王朝反动统治的需要,但是在新闻发展史上,它和其他类型报刊一起,成为我国第一次报业高潮的组成部分。它的问世提高了近代新型报刊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并且最终宣告了中国古代形态报刊的消亡。研究官报这一现象,对于揭示清末报业高潮的整体面貌,进而揭示我国报业发展在这一转型时期的规律,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英语在中国越来越受到重视.旅游作为一门学科,其本身具有综合性、复杂性、交叉性的特点,又融合了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众多因素,这也就决定了旅游英语翻译的复杂性,使旅游英语翻译成为一种比较艰巨的工作.旅游英语翻译的传播特点及受众的关注程度决定了旅游英语的翻译必须忠实原文,充分传达原文所蕴含的内容和文化含意.为了让旅游英语的汉译更好地向全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树立中国的国际形象,无论在文学翻译、诗歌翻译,还是科技文体翻译等不同领域中,都需要翻译达到一定的准确性和艺术性,并能被目标语读者或受众所接受.下面本文结合翻译实践,就旅游英语翻译传播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