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数字图书馆为视障读者提供足不出户使用图书馆资源的“便利”,然而这种“便利”与智慧图书馆的便利特点并不等同。智慧图书馆驱动下的视障读者服务强调对新技术的应用,但必然是以巩固图书馆基础属性为目标和前提,其内在逻辑可通过对公共图书馆的空间资源和文化资源两方面价值的体现进行阐述。可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出发点,探究智慧图书馆如何在视障读者服务创新中巩固图书馆的基础属性。参考文献18。  相似文献   

2.
公共图书馆在如何加强视障人士的阅读工作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我国视障人士的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对于视障读者来说阅读习惯的培养存在着内因、外因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读者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视障读者克服心理障碍感受阅读乐趣;发挥图书馆服务优势让视障读者感受便利阅读;让视障读者学会使用图书馆;提高全社会对视障人士的关注度,改变阅读现状,满足阅读需求。  相似文献   

3.
论公共图书馆为视障人士的服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胡靖华 《图书馆论坛》2006,26(1):183-185
从国内外公共图书馆对视障人士提供的图书馆服务谈起,论述了在新世纪公共图书馆如何在助残服务方面体现“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精神,让视障人士走进图书馆,并提出了公共图书馆为视障人士提供服务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全民阅读环境下视障读者群体的阅读障碍,分析了视障读者阅读的特点,对全民阅读环境下图书馆社会化进行了角色定位,并以广州图书馆为例阐述了图书馆为视障读者提供的社会化服务,最后提出了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5.
从公共图书馆开展视障读者阅读推广的意义出发,以佛山市图书馆为实证研究,探讨图书馆为视障读者开展服务的有效举措,在分析创新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视障读者阅读推广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1图书馆对视障读者的人文关怀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总则”指出,制定残疾人保障法的宗旨是为了“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为社会每一个成员,特别是弱势群体提供公平的参与和发展机会,是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宗旨。图书馆的视障读者同样有着人的尊严和权利,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和能力。视障残疾人因生理条件的局限,又属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所面临的就业压力比健康人更大,而社会对视障残疾人的职业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他们自我发展、更新知识的需求日趋强烈。视障残疾人希望象健全人一样进入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掌握更多、更新的信息,以满足求知的欲望、提高现有的职业技能。无疑图书馆成了他们接受教育的学校,成为他们了解外面世界的一个窗口。因而,视障读者是图书馆人文关怀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结合为视障读者服务的实践,分析视障读者的"悦"读现状及"悦"读特征,就图书馆如何最大限度满足视障读者"悦"读需求,提供多样化、人性化的文化帮扶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提出创建视障读者、志愿者、图书馆三者联合的服务模式及举措。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我国图书馆为视障读者服务的现状和视障读者阅读特征的基础上,就公共图书馆如何为视障读者提供人性化服务,提出建设性对策,以保障视障读者的基本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9.
调查发现,由于先天或后天的生理缺陷,视障少年对公共图书馆存在明显的隔阂。基于此,河南省图书馆将“爱心阅览室”定位于主要为视障读者服务,并施行适合视障少年的服务模式,为其开辟第二课堂,以彰显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价值,促成视障教育的社会参与,增长视障少年的社会自信,光大对残疾人事业的社会爱心。  相似文献   

10.
结合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的“悦”读服务实践,阐述“悦”读所需的基本条件,对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的悦”读服务实践进行较为深入地概括和分析,提出创建视障读者、志愿者、图书馆三者联合的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1.
如何使得视障读者充分、合理地利用图书馆,让他们接受最好的信息服务,是每个公共图书馆应尽的义务。本文初步探讨了一下公共图书馆如何更好地为视障读者服务,建立一个专门针对视障读者特点的阅览室,到社区建立视障读者读书点,上门为他们服务。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论坛》2023,(6):1-4+162
<正>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以下简称“广东省馆”)历来重视为残障读者提供服务,早在1986年就完成无障碍通道建设,2003年开放视障读者电脑专用座席,2012年成立视障读者服务中心,2020年启用“融·爱空间(视障阅览室)”。多年来,广东省馆在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正确领导和省残联的指导帮助下,积极践行作为省级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责任,履行为残疾人服务、保障残疾人群体文化权益的职责,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广州市10个区级图书馆的调查,发现图书馆视障阅览室普遍存在利用率低的“遇冷”现象。从无障碍意识、视障读者需求、图书馆服务和视障读者自身的因素等方面分析其成因,指出视障阅览室必须扭转“遇冷”的局面:强化无障碍意识,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以人为本,创新无障碍服务方式;尊重视障读者,打造无障碍的人文环境;加强合作,提升无障碍服务的整体效能;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无障碍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视障读者阅读为研究对象,在阐释视障读者群体特征、厘清智慧阅读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智能阅读设备的优点及存在的不足,探讨了视障读者的智慧阅读前景,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以期为图书馆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概述国外图书馆视障服务。以河南省为例,分析我国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的现状与主要问题,指出我国应在政策和经济上支持公共图书馆开展视障服务,图书馆应加强盲人文献资源建设,重视视障服务宣传,多开展视障读者活动,以提高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整体视障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是高校教育的第二课堂,融合教育可以应用两阶段服务学习创新模式,来优化视障大学生的高等融合教育体验。香港城市大学“灯塔古迹保育研习实践项目”践行融合教育理念,邀请视障和健视大学生以灯塔共同创作出4项典型项目成果。其中《西屿塔灯历险》案例具体展示了两阶段服务学习的开展方式,探究图书馆在高等融合教育支持服务体系下的视障读者服务创新。图3。表1。参考文献22。  相似文献   

17.
从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活动的意义着手,从以图书馆为阵地打造视障活动品牌、和社会相关机构合作做好特定视障节日活动、与平行文化机构合作及关注精神生活等方面分析了视障读者活动的模式,进而从创立活动品牌、建立个性化服务档案、主动推送文化活动和加强多方合作等方面对视障读者活动的延伸和拓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是公益性的社会文化事业机构,服务和帮助弱势群体是其神圣的使命,视障读者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图书馆提供特殊的关怀和服务,本文就如何做好为视障读者服务工作提出了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9.
为庆祝建馆40年,广州图书馆对参与本馆建设的各界人士进行了口述访谈,其中包括四位有着不同职业背景、兴趣爱好的读者:诗人黄礼孩、画家陈铿、视障公益事业人士张文东、公司员工何绮薇。他们见证了广州图书馆从“旧馆”到“新馆”的变迁,在图书馆中找到个人成长和前进的方向与道路。文章精选了四位读者与广州图书馆的结缘故事、在图书馆印象深刻的经历以及对图书馆的感受和期望,从读者视角展现一座城市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轨迹以及它给城市和市民带来的文化精神滋养。  相似文献   

20.
有声读物图书馆及其构建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淳姣  赵媛  薛小婕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23):106-110
通过界定有声读物图书馆,阐明其与盲文图书馆的区别,提出有声读物图书馆服务视障读者四点优势,即有利于消除视障读者的心理障碍,信源丰富,成本低;利用率高;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最后提出其构建模式--独立建制及管理体制--残联负责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