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宝藏。古代人的诚信、明礼、勤俭、自强等等的道德原则,是我们现今社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我国,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就大力倡导实行“德治”,孔子提出“为政以德”,“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贫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等等,显示了中国古人重视道德教化的德治思想,是我们走向现代化所必须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2.
孔子的学说超越了旧的局限 ,做出了合乎时代需要的选择。在宗教观方面 ,他高扬理性和人文主义精神 ,表现出从主宰之天向自然之天过渡的时代特征。在政治观方面 ,他改革周礼 ,解放主体精神。他发现了中庸 ,试图为道德本位主义的儒学奠定本体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孔子注重道德教育,以"仁爱"、"复礼"、"君子"为他道德思想的三个支撑点,即以"仁"为道德情感和道德原则,以"礼"为道德行为规范,以"君子"为现实世界中的道德人格,形成了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体系。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深刻影响着我国道德教育的发展,是我国道德教育的重要历史资源。  相似文献   

4.
"思无邪"是孔子对于《诗经》诗品的总体概括。孔子的意见有其所本,他是站在读者的角度,在极为实用的现实动机基础上依据个人的经验对文本所进行的一种主体"误读"。在承袭孔子意见时,后世解读者对于"思无邪"往往进行了进一步的道德化处理,将其和"诗言志"或"文以载道"并置并确立为文学批评的基本标准,从而于批评的内部制约了中国文学可能的新变。传统文论进行现代转换,以今天的眼光观审,孔子的"思无邪"认知最起码有如下三点可作当下思想资源:一是宽容精神;二是节制要求;三是创造性强调。  相似文献   

5.
责任是人的根本,是一切道德的源泉。有关系就有责任,有责任就有道德责任。道德责任乃是当代社会衡量人的行为是否道德的标尺。要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教学生会做事,首先要教会学生负责。  相似文献   

6.
君子与小人是孔子在春秋晚期提出的一对评判道德善恶的人格原型。尽管这一原型被历代儒学家们赋予了不同的时代含义,但是孔子所赋予它的基本内涵,诸如性相近的人性设定、以义为上的义利观、外礼内仁的道德自觉性、士志于道的终极价值诉求等特征,却始终贯穿如一。若从现代道德权利与义务统一的视角予以审视,原始儒家关于君子—小人的传统人格内涵,在经过合理扬弃的基础上或许会转换为养成现代中民和公民德性的有利资源。  相似文献   

7.
人道新探     
所谓人道,作为人道主义道德原则,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就其广义来说,人道是基于人是最高价值的博爱行为,是视人本身为最高价值而善待一切人、爱一切人、把任何人都当人看待的行为,简言之,就是“把人当人看”的行为:“把人当人看”是衡量一切行为是否人道的广义的、浅层的、初级的总原则。就其狭义来说,人道是视人本身的完善为最高价值而使人成为可能成为的完善的人的行为,也就是视人的创造性潜能的实现为最高价值而使人实现自己的创造性潜能的行为,也就是视人的自我实现为最高价值而使人自我实现的行为,简言之,就是“使人成为人”的行为:“使人成为人”是衡量一切行为是否人道的狭义的、深层的、高级的总原则。人道固然是一种应该如何善待他人的最高道德原则;但就其实质来说,乃是统治者应该如何善待被统治者的最高道德原则,是统治者应该如何治理社会的最高道德原则,是社会治理的最高道德原则。相应地,人道主义固然是一种关于道德原则的理论;但就其实质来说,乃是一种关于理想社会的理论,是一种关于人道社会的理论,是一种将人道奉为社会治理最高原则的社会的理论,是一种关于社会治理最高道德原则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先秦时期,儒墨并称,墨家"非儒"色彩鲜明。第一,墨子针对"儒"群体中分化出的"小人儒"所宣扬的"礼"进行了批判,指出其所称之"礼"本质上是一种形式大于内容的繁文缛节。第二,墨子提出了"非命"思想,反对儒家所谓的"天命论",旨在破除人们对天命的迷信顺从,号召人们积极行动以改变不堪的命运。针对以上墨子"非儒"之议,本文经辨析后指出:在孔子那里,"礼"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内涵——"道德"。孔子的"礼"与道德教化密切相关,有别于小人儒赖以谋生的繁文缛节。其次,孔子的"天命论"并不等于"天的决定论",孔子是假借宣扬天命来自述肩负的社会使命,他还是主张同时顺天命和尽人事的。最后,本文提出,不要将孔子思想固定化,应注意到孔子本人与儒家学派的思想差异。同时,本文还提到了思想的"历史性"问题,指出应结合思想家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氛围及其经验来解读其思想。  相似文献   

9.
新伦理学所构建的道德目的—标准体系以社会存在发展和人类需要为原动力,其以人类道德本性为内在规定的道德终极目的的功能展开构成了道德终极标准。"为己利他"是伦理行为手段规律、伦理行为目的规律、伦理行为原动力规律得以生成的共同人性基石。人道原则的总体原则是"把人当人看"和"使人成为人"。抽象道德评价的作用在于确立和制定优良道德规范,而具体道德评价的作用则在于使人们遵守抽象道德评价所确立和制定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0.
中庸思想最早由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出,但其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尧舜禹三王相授相受之道以及夏商周三代的相关思想。从伦理学的角度看,孔子以“中庸”为最高的美德和人们所具有的一种内在的最高的德性。孔子之中庸与仁、礼内在联结。作为理想人格的中庸,表现为仁智勇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1.
道德与法律之间既有相互区别又有相互联系。道德主要靠自律,法律则具有国家的强制性即他律;道德所作用的范围和调节的对象几乎涉及到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而法律所调节的只是人们的某些特定行为;道德对人们行为的要求往往高于法律,道德和法律均起源于风俗习惯;法律中包含有道德的规范,道德规范中又有法律内容。道德与法律、德治与法治之间是一种互补的关系,每一方都必须将另一方有机地看作其本来的协同者而构成统一的秩序。以德治国不是对依法治国的否定、超越,而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和有力辅佐,同时依法治国又是以德治国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试论道德成本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其生存行为都涉及到以最小付出实现最大收益的经济学问题,因而,行为追求道德作为或放逐道德作为,都需要支付道德成本。行为支付道德成本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是边际效应原理,即行为持续追求道德作为,其所支付的道德边际成本和所实现的道德边际收益,分别遵循递减规律和递增规律;反之,行为持续放逐道德作为,其所支付的道德边际成本和所实现的道德边际收益,分别遵循递增规律和递减规律。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青少年礼仪修养严重缺失、道德水准偏低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建构青少年的健全人格已成为当今社会教育刻不容缓的问题。跆拳道运动倡导"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重德精神,不仅重视对跆拳道机能的锤炼和提高,更强调跆拳道礼仪精神修养的提高和升华。在培养和提高青少年道德自律、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人格精神方面有其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孔子在《论语》中建立的以"仁"为核心的道德伦理体系具有复杂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其本质是以"亲亲"为基础的"爱人"。以此内涵为外延,又有"礼"和"忠恕之道"这两种不同形式的表现。这体现了孔子"仁"这一思想体系的层次性和统一性,亦为人们成仁提供了理性认识和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5.
家庭道德观与每个生活在的社会上的人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行为,甚至社会的规范。与这一现实相适应,儒家在其社会思想推广中,将家庭的道德观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孔子看来,人和人性是道德之本,道德是绝对的,它是一切的基础。孔子的道德体现在家庭观上最显著的表现便是孝。其孝道思想适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去道德成本,即自觉地让道德以及道德成本远离自己的生存利害行为,它虽然是个体行为,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泛滥成为一种普遍性的社会行为现象。推动并激励去道德成本行为社会化的重要力量主要是社会行动教育的鼓动;经济中心论的惟经济增长模式及其由此所生成的实利主义价值导向的引导;以实利主义为价值导向的社会规则系统的激励。  相似文献   

17.
“仁”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基本内容,也是其道德教育的核心与基础。作为孔子所追求的道德的最高境界———“仁”是对人的价值的肯定,洋溢着对人的力量的自信,高扬着人的主体性精神,但封建的专制制度桎梏了其生命力的发展。在今天的德育改革实践中,我们应吸取其思想的精髓,在开放的、能动的实际生活中发扬人的主体性精神,培育道德生活的主体。  相似文献   

18.
张刚博士对《道德成本初论》展开批评的直接目的,是否定"道德成本"命题,其切入方法,是分别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否定"道德成本"概念。然而,张博士的批评却没有站在《道德成本论》所彰显的特定"论域"层面来展开,因而,其整个批评造成了对"道德成本"概念及其基本理念的根本误解和全面曲解。其实"道德成本"问题,不是宣扬实利主义的经济学计算,而是企图通过对"道德成本"这一普遍生存事实的全方位揭示,来探索一种社会道德疾病诊断与治疗的伦理学方法,来构建一种社会道德疾病诊断与治疗的社会学理论,为这个道德退隐的时代,启蒙道德,呼唤道德的生存行为到场,为这个时代提供一种重塑人性光辉的综合激励的社会动员方式。  相似文献   

19.
孔子提倡仁义,推行礼教,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人伦礼数与和谐思想。"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同时,为了实现社会整体的和谐和有序发展,孔子也认为,社会成员必须遵守"礼"。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传统人文价值体系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唯利是图、道德冷漠、诚信缺失、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等一些现代文明的衍生物像毒瘤一样,不断侵蚀着我们正常的社会秩序。对传统文化精华的传承和弘扬,对矫治当代社会的一些弊病,有着积极的意义。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有必要对孔子"仁"、"礼"思想中的积极价值加以总结和利用。  相似文献   

20.
在儒家伦理学说的发展中,曾子做出了巨大贡献。曾子对于儒家传统的“仁”“礼”学说进行了重新思考,旨在使孔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普及于社会各阶层,让尽量多的人能够理解和实行。他将孔子博大精深的仁学体系简单化、具体化;而对于“礼”,一方面固守维护等级名分的礼,但又使它呈现出内化的倾向,变为主观的道德情操。曾子关于道德修养的理论也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