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所以语文教学大纲把“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定位为教学目标之一。审美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教学的美育是一种以美化促优化的教育过程,即凭借语文学科自身的美和创造语文教学的美,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根据笔者的实践思考和总结,从多方面阐述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美、创造美。一、深钻教材。发掘美  相似文献   

2.
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指出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文质兼美,含有极为丰富的美育内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和审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各个环节不断地感受美、理解美、评价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从而让学生真正地喜爱语文,学好语文。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是有较为充分的条件,语文教师适时地、恰当地利用课文中丰富的审美材料,充分利用其形象性、可感性和趣味性寓教于愉悦,就能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增长知识,感受到美,欣赏到美,从而陶冶学生爱美的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对学生渗透美育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进行美的体验和感受,对学生进行美的陶冶,从而培养学生美的情操.在识字教学中,通过展示图画,播放汉字创造和演变过程,感受汉字之美.在古诗教学中,通过反复诵读古诗,动笔画画,想象画面等策略渗透美育教育.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文字描述和课文插图,通过默读,批注,分析感悟,品读好词好句,领悟语言美等策略渗透美育.在口语交际课中,通过创设良好的交际情境,主要通过教师的谈话描述,借助多媒体,模拟表演等策略营造交际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体验人与人交际中的情感美,能够更直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作文教学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用美的眼光去选材,培养学生去挖掘美的主题,培养学生用恰当而美好的语言去表达,用美丽工整的汉字去书写,渗透美育教育.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育的危机是立人的终极目标丧失,因为语文教育存在诸多审美缺陷.语文审美性具有本体意义;着眼于立人,必须以审美性导引工具性,以审美价值导引工具价值.语文教育的审美路径指向有三:一是建立语感,进入语文的审美天地;二是求真求美,引导学生欣赏、创造美;三是陶冶性情,在语文审美中完善人性.主张兼收并蓄,以审美实现语文教育的复归与扬弃.  相似文献   

7.
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密不可分,语文教学中,每一篇文字都展现了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所以,以美育手段完成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师应追求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聋校语文教材中呈现了多姿多彩的审美形态和审美范畴.在教学中要引领学生感受美,启迪学生鉴赏美,鼓励学生体现美.培养和提高聋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9.
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包括在阅读中欣赏作品的内容美和形式美。为了完成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目标,教师应提前研究课程,在课堂上开拓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点燃学生情感火苗,鼓励学生想象。  相似文献   

10.
审美经济架起了财经类专业教育与美育之间的联系,课程美育的实施是构建美的教育、实施以美育人和五育并举的重要路径。电商专业教学中以“美育+工匠精神”的核心理念,结合“岗、课、赛、证”新要求,按照“学生兴趣+数据分析导向”的教学设计,强化真实商业应用。引导学生向善向美,按照课前引入美、课中感受美、课后表达美的课程思路,将美育贯穿于课程中,提高学生的职业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11.
语文审美教育须与人生教育结合,方能显示其深层意义。即语文审美教育更应着眼于审美主体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精神旨趣,完美人格等的教育,以感悟生命、热爱生命为契机,融人生教育于审美活动之中,充分挖掘作品的生命意识,提高文学鉴赏力的层次。由品文而悟道,确立审美主体的审美人生观。  相似文献   

12.
美育是以美育人的一种教育活动。人类可以通过美育提升自身层次,实现自身美化。从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出发,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提出学校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语文课堂是实施美育的绝佳场所,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把美育浸透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师范院校是培养未来园丁的母机,师范生具有一定的审美层次和认知美的能力,意义重大。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更可以让学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提高精神境界。本文从美育教学的前提、特点、作用等方面,深入探讨高师语文的美育教学。  相似文献   

14.
关于儿童文学的定义有很多种解释,而儿童文学具有教育的功能已得到广泛认可。随着美育地位的提高,儿童文学的审美属性和美育功能经常被提到。从总体上看,儿童文学是一种具有多重属性和功能的复合体,包括审美属性和美育功能,而且审美属性和美育功能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析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体育教学中美育因素的分析,阐述体育教学中实施美育,对学生培养审美能力,提高鉴赏美的水平和表现美,创造美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健与美是相辅相成的,体育与美育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6.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语道出人们对美的需求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为美是一种精神享受,一种乐趣,一种陶醉。真正的美应当是纯洁的、真实的、善良的。他能使人的内心产生无比的兴奋,在欣喜中受到启迪,领悟生活的真谛,从而完善自己的道德,陶冶自己的情操。要达到此境界,必须具备审美能力。什么是审美能力呢?那就是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语文课承载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责任。作为语文教师,其本身就具有双重任务,不仅让学生从教材中领悟美,而且还得教会学生从课本中学到美,  相似文献   

17.
“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元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高尔基语)教师应该也必须将美带到教学中去,因为语文美育既是教学大纲的明确要求,也是课堂教学实践的需要,更是符合了素质教育的目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语文教学过程的审美化思考的几个问题,谈几点认识和体会。一、要创设教学需要的情境心理研究表明,美的事物往往能引起审美主体的“注意”,产生强烈的审美愉悦,作为“文质兼美”的课文,通常也能激发获得这种审美愉快的期望情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种期望情绪实施美育,将审美期望外化为审…  相似文献   

18.
非文学作品进行审美教育应遵循以美引真、以美育美的原则。这在教学中具体落实为:创设教学情景感知非文学作品的形象美;以美的原理挖掘非文学作品的科学美;在阅读和写作中,理解和运用非文学作品的措辞美。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现行语文教材文学作品占了百分之六七十,其中绝大多数是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名篇,充满着作家学者们的激情、睿智、美的心灵,使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都贯穿着美育因素.  相似文献   

20.
语言的美是个复杂的问题,从语言的个体风格、词彩和形式3个方面看,它们体现了创作主体的审美选择,这三者是语言美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