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9 毫秒
1.
康德认为人是教育的产物,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入,在于人的全面发展.席勒强调审美教育要培养完美的人性,造就审美的人.审美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思想的核心应该以人为本,以人的和谐发展为本.语文教学中施行审美教育,就是借助语文教材及教学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美的因素,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起到"以美引善,以美启真,以美怡情"的作用.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极其重要方面,对于培养和造就完整的、具有创造性的个性的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学科,其审美性能够唤起学生的美感,使其感受到优美的或壮丽的自然景观美、绚丽多彩的社会美、璀璨的艺术美,从而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能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敏锐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美育的过程中 ,语文教学和审美教育相互作用、相互渗透 ,具有明显的情感性特征。从审美对象看 ,语文美育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情感 ;从审美主体看 ,语文中所表现的形式美、形象美、意蕴美都必须直接诉之于主体的审美感官 ,才能转化为主体的内在意识结构 ,从而使主体获得一种畅神悦性的审美感受 ,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人格的提高和精神的升华  相似文献   

4.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所以语文教学大纲把“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定位为教学目标之一。审美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教学的美育是一种以美化促优化的教育过程,即凭借语文学科自身的美和创造语文教学的美,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根据笔者的实践思考和总结,从多方面阐述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美、创造美。一、深钻教材。发掘美  相似文献   

5.
唐绝句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少总多的包孕美;二是婉曲回环,腾挪翻转的结构美;三是借景抒情的境界美。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这就向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新任务。 美育,是指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树立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的教育;是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灵魂、美化人们生活的教育。在现代化教育中,以美去激发受教育者的心理情感、审美意识,并使之获得高尚的审美  相似文献   

7.
“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蔡元培先生的精辟论断,为我们明确了通过美的形态来达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目的.大纲所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亦向教师明确了美育的任务.所谓美育,是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树立、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的教育;是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灵魂、美化人们生活的德育.在现代化教育中,以美去激发受教育者的心理情感、审美意识,并使之获得高尚的审美情趣,已成为造就一代新人的重要手段.学校美育,除了发挥音乐、体育、美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外,还应通过各种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美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美存在于自然本身,社会美存于社会本身,人性美、人格美存在于人物自身.中学语文课本入选的篇目大多是文质兼美的范文,因此,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运用教学艺术,按美的规律设计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就成了语文教学的责无旁贷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体育审美教育理念的解读,将体育划归于审美教育轨迹之中。并分析了体育审美教育的本质、价值和功能等内蕴,认为体育审美教育的本质是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体育中的美,通过体育美的感受,从而体验到体育带来的乐趣,提高学习动机,最终,为健康身体带来精神自由活动,养成健全的体魄。体育审美教育价值是以美启真、以美扬善。通过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的双向对象化过程保证体育审美教育的功能实施。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语文的“人文性”地位,强调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罗丹说:“美的事物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对我们来讲,教材也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挖掘,语文是美学的载体,它是一个美学系统的存在,其中既有知识的美,也有文化的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感知美点,探寻美线,审视美的形态。”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一是激励…  相似文献   

10.
审美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不仅是教育的规律使然,也是改变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硬灌输弊端的必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审美化途径有三:通过寻求思想政治理论之真,实现真理的审美化普及;通过展示主体之善,实现教师主体形象之美的传播及学生主体思想建构的美化;通过彰显文化之美,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校其他教育活动以美的方式结合.在审美愉悦中,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密不可分,语文教学中,每一篇文字都展现了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所以,以美育手段完成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师应追求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 ,通过审美教育让学生感受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意境 ,培养审美意情趣 ,丰富审美经验 ,提高审美能力 ,陶冶优美的个性 ,可以达到“以美引真 ,以美启善 ,以美导情 ,以美明理”的效能 ,为学生的成才创造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和审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各个环节不断地感受美、理解美、评价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从而让学生真正地喜爱语文,学好语文。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新理念,开始强调语文人文性的特点,强调语文熏陶感染,潜移转化的作用,强调语文的价值取向对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所接触到的一篇篇文章都是精挑细选、文质兼美、具有人文内涵、科学精神的美文,所以让“精讲”环节关起来,让学生在美中感悟美、欣赏美,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显得很重要。  相似文献   

15.
音乐教学价在高校教育中价值的主要体现是教育性和审美性。其审美性的主要目的用音乐来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进一步让他们从身体层次和精神层次上获得满足,让他们拥有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而教育性的目的则在于提升大学生们的精神素养,完善他们的人格个性。高校音乐教育价值的审美性和教育性并非是单独存在的,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我国高校舞蹈教育实际出发,针对审美价值教育相关概述进行探析,分析舞蹈教学在审美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最后提出提升高校舞蹈审美教育新路径,包括:确立正确审美观,培养学生鉴赏美能力;加大舞蹈课堂设计,实施审美教育渗透;加大多媒体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展实践活动,培育学生发现美的心灵。  相似文献   

17.
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包括在阅读中欣赏作品的内容美和形式美。为了完成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目标,教师应提前研究课程,在课堂上开拓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点燃学生情感火苗,鼓励学生想象。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中国的语文教育缺乏终极目标--精神世界的教育,在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基础上,应找回语文教育的精神价值:人文品格,创造品格和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思想政治教育美育价值的发现与渗透,有利于非遗之美实现传播与共享,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研究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非遗美育价值,需要思政教育工作者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含义为基础,发现非遗在思政教育中的丰富审美知识、提升审美能力、发挥育人功能等美育价值。而通过非遗之美走进课堂、非遗之美融入活动、非遗之美结合科研等途径,非遗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可以实现美育价值的渗透。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戏曲优秀作品,品味其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在高中阶段认真搞好中国古代戏曲的审美教育,不仅体现了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可以使高中学生获得必备的审美素养,继承并发扬文化遗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在进行戏曲审美教育时,要遵循一些必要的理论原则;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对戏曲作品的美进行鉴赏,提高课堂审美教育的效率;要引导学生走向课外,积极开展课外综合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关的能力。另外,加强教师的戏曲审美素养,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