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之晔  张品纯  李伟 《编辑学报》2021,33(3):237-241
科技期刊编辑是办好科技期刊的中坚力量.要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实现科技期刊强国梦,必须建设一支能够担负重任的科技期刊编辑队伍,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科技期刊编辑人才.新时代对科技期刊编辑核心素养的根本要求是又红又专.政治素养和职业情怀体现"红",科学素养和业务素质体现"专".科技期刊编辑应提升政治素养、修炼职业情怀,增强科学素养、提高业务素质,努力成长为又红又专的科技期刊编辑人才.  相似文献   

2.
朱本华  温优华 《编辑学报》2021,33(4):365-371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陈浩元的"科技期刊金字塔论"蕴含系统思维,有助于对科技期刊发展道路的整体把握.从系统思维来看中国特色科技期刊发展道路是一项复杂的、具有多层次结构的、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工程.办好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中国特色科技期刊强国要尊重科技期刊的发展规律,深化我国科技期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一流科技期刊与非一流科技期刊两手都要抓;并且要处理好中英文科技期刊分工;构建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学术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科技期刊研究是"科技期刊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维度,建立科技期刊理论则是我国突破科技期刊"西方话语"的重要手段和方式.目前,西方科技期刊理论研究也几乎处于空白,这就给我国期刊界一个"弯道超越"的机会.我国科技期刊界应该借助"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契机,推进科技期刊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校科技期刊发展战略的着眼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长贵 《编辑学报》2007,19(6):428-430
应该结合科技期刊的办刊实际,从战略的高度,用前瞻性的眼光,谋划我国高校科技期刊的发展战略.重新寻求高校科技期刊定位,重新构建高校科技期刊管理体制,重新考虑对高校科技期刊分类,重新制订各类高校科技期刊的评价标准,是我国高校科技期刊发展战略思考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5.
科研机构作为科技期刊的主要主办单位之一,与科技期刊是相互促进、互利共荣的关系.分析科研机构创办科技期刊的必要性以及依托科研机构发展的科技期刊的特点,为科技期刊与科研机构学科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提供建议.认为科研机构主办科技期刊可以为报道其学术成果提供便利,并可提高其影响力,科研机构应充分重视科技期刊的发展,把科技期刊作为其学科建设必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科技期刊国际化漫议   总被引:51,自引:10,他引:41  
蔡玉麟 《编辑学报》2002,14(1):49-51
对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内涵作了探讨,简要分析了作为科技期刊国际化支撑的计算机化、网络化与市场化.着重指出科技期刊国际化的核心是产业化.借鉴现行科技期刊质量评估标准,对科技期刊国际化的评价提出了原则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论科技期刊与科研活动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科技期刊和科研工作相互关系的角度研究科技期刊对科研活动的影响,分析科技期刊对科研工作和科研人员的影响以及科研活动对科技期刊的影响.论证科技期刊对科研活动的支撑作用主要体现在科研成果的发表对科研人员的发掘与培养,而科研活动对科技期刊的作用体现在对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提高以及对科技期刊编辑科学素质和学术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学习能力: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必备素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美群 《编辑学报》2010,22(6):547-548
针对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培养问题,指出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习能力--获取并掌握科技期刊编辑知识和技能的能力的重要性.从科技期刊的学术前沿性、导向性和学科的综合性出发,论述学习能力是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必备的素质.阐明了提高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习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是当前业界的讨论热点.目前的研究焦点更多地集中于"如何办刊"以及"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含义和标准.但是,如何提升中国科技期刊产业在国际科技期刊产业链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也是"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一个重要命题.本文将在梳理中国科技期刊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深入探索中国科技期刊产业如何能在国际产业链条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进而提升在国际科技期刊产业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
科技期刊生存与发展的生态学思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运用生态学理论,探讨科技期刊数量与质量、精品科技期刊发展战略、科技期刊竞争、科技期刊出版生态系统优化问题.认为提高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改革出版管理体制,引入竞争机制,遵循生态规律优化科技期刊出版生态系统,是提高我国科技期刊整体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分析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的发展现状,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面临的难题,发展趋势,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与印刷版科技期刊出版的关系,发展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的措施.数字化出版是未来出版工作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科技期刊是期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内科技期刊的数量已经有5 000多种,占我国期刊总数的一半以上.但国内科技期刊界.却鲜有像Science和Nature等的大牌国际名刊.实施品牌战略,是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由此可见,国内的科技期刊也应该重视品牌化经营,逐步塑造品牌期刊,为推动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助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13.
陈征  张昕 《编辑学报》2016,28(3):217-219
近年来,科技期刊界出现了对中文科技期刊和英文科技期刊不协同发展的质疑.文章分析了深层次原因,阐释了在”互联网+”时代两者协同发展对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对策:两者要结合各自定位做好长远规划:鼓励中文科技期刊出版机构创办英文科技期刊;建立双语科技期刊数据库,依托其探索中英文科技期刊共同评价的体系;进一步提高中文科技期刊在国际的显示度;提高英文科技期刊在国内的显示度;建立中文和英文科技期刊的沟通机制,组织高水平的交流、培训活动.  相似文献   

14.
何文义  曹渝 《出版科学》2015,23(3):38-41
科技期刊是科学知识与科技成果传播与分享的重要平台,是现代科学研究和社会建设的知识源泉.科技期刊编辑是实现科技期刊功能、价值的行为主体和责任主体.因此,履行并实现科技期刊责任伦理是科技期刊编辑的重要伦理内涵,科技期刊编辑应按照责任伦理原则的要求对读者、期刊和社会负责.  相似文献   

15.
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发展隐忧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数字出版迅猛发展并创造了惊人的产值效益,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未来科技期刊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当前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发展面临的一些难题,与业界共同探讨提升科技期刊整体实力和科技期刊的发展路径选择,以促进未来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科技期刊自主创新与编辑激情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陈银洲 《编辑学报》2006,18(6):404-406
分析科技期刊自主创新的内涵,包括科技期刊的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和运作创新等.提出了科技期刊人在我国创新的大环境下的应有的创新办刊思维、创新办刊模式.同时提出科技期刊人在当今创新的年代应具备编辑激情,从创新的角度、以创业的激情办好科技期刊.  相似文献   

17.
李锋  陈华  巩倩 《编辑学报》2013,25(1):60-63
在科技期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环境下,科技期刊属性的探讨尤为必要,这将影响科技期刊的经营和管理方式.从内容的角度来讲,科技期刊具有消费竞争性弱、受益排他性难的特点,是典型的准公共品.科技期刊的编辑过程有保持相对独立的必要性,而出版活动市场化则可以提高其竞争力,但政府应积极扶持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活动.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科技期刊管理政策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29,自引:9,他引:20  
科技期刊出版工作是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颁布了许多有利于科技期刊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使我国科技期刊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中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外出版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加之我国管理体制的变化,如何制订符合时代要求的管理政策,是科技期刊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在分析研究已颁布的有关科技期刊的政策法规的基础上,结合科技期刊现状及发展的需要,依据科技期刊属性特色,提出15条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郑晓梅 《编辑学报》2016,28(2):106-110
明确我国科技期刊可持续出版的定义和内涵,对科技期刊可持续出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研究.采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对科技期刊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同时阐明这些影响因素与科技期刊可持续出版的关系.提出期刊可持续出版的实施方案,为科技期刊编辑部制订可持续出版战略决策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0.
2009年10月27日~28日,第五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中国科协副主席杨福家、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副司长张泽青等出席论坛并讲话.本届论坛以科技期刊出版体制改革与数字化建设为主题,分设科技期刊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创新,科技期刊的评估体系与科技期刊发展,科技期刊的数字化、网络化和集团化发展,开放存取等新形式与科技期刊发展,大众期刊市场化、产业化与科技期刊发展等5个议题.来自全国各地的420余位嘉宾和30余位国外嘉宾参与了本届论坛,共同讨论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