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少年行孝则家和,青少年尽责则国兴。当前青少年群体践行孝文化现状可总体概括为孝亲意识较强,孝敬行为较弱。青少年群体践行孝文化的内容体系与评价标准可分为个性品质指标、社会规范指标与新版践孝行动标准三个层面。构建青少年群体践行孝文化激励与约束机制,需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孝文化的精华;要把践行孝文化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内容;突出践行孝文化教育的实践性;强化青少年践行孝文化的社会责任感;为青少年践行孝文化营造氛围和提供保障等。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生父母观念的缺失日益引起教育界的关注,如何培养学生孝亲敬长观念也是教育的难点。把握小学生心理特征进行针对教育,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正确理解“孝”的本质,是培养小学生孝亲敬长观念的关键。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让其体验父母的不易;让孩子了解父母、尊重父母,学会感恩;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训练其自理能力等是“孝亲敬长”的主要内容。强调“无痕”教育,重视班队活动,关注目标、自我激励、推行新型“家校合作”等是有效的训练途径或方法。  相似文献   

3.
《论语》、《孟子》两者引《诗》内容的对比反映出孔、孟在引《诗》习惯、用《诗》内容与论《诗》观念上的差异。同宗儒学体系,孔孟《诗》学思想出现变迁,时代背景的变化以及《诗》自身的传播发展是两大重要原因,而孔、孟核心思想的差异则从根本上决定了两者《诗》学观念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教育转型是社会转型的必要内容和重要条件,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已被社会所认知。教育理念模糊、办学主体与生源结构特殊、法律法规文件失效、危机凸显、体育职业教育体系失衡是当前我国体育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而依据大的宏观背景,体育职业教育将朝着:教育体系从单一走向多元、供给与需求进一步走向市场化、教育形式从独立走向融合、人才培养走向人文化与高移化、师资队伍进一步"双师"化、法制保障走向系统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校体育功能的演进与拓展始终是围绕着人和社会来进行的,在培养学生健康意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云南自然灾害日益严重,针对中小学生群体的逃生避难教育势在必行,中小学体育教育功能正走向多元化,因此,把逃生避难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中小学体育功能进行拓展,其意义日趋凸显。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与谢灵运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但他们二人的诗歌创作却有着明显的区别.陶渊明的诗是写意的、含蓄的;而谢灵运的诗则是摹象的、写实的.他们诗歌风格的不同也体现着魏晋南北朝诗歌艺术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育个性健康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回顾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国内外的教育思想观点,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1、健康个性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2、体育教育是健康个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3、体育教育应重视文化建设,丰富体育教育内容,以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自进入阶级社会后的女子教育就是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严重束缚了中国女性独立健全人格的形成和能力的充分发挥。直到19世纪30年代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并创立教会女学,引入新的教育观点和新的教育方法,冲击和动摇了传统女子教育的宗旨、内容、方法,从而孕育了五四时期中国现代女子学校教育的萌芽,使得传统女子教育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儿童文学产生于儿童教育。"五四"时期在"人的发现"过程中开始重视儿童教育,儿童教育催生了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育又对儿童文学的发生、发展和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武术历来是体育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原始社会时期,武术教育是适应生产、生活的需要,以言传身教传授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学校中出现了以射、御为主要内容的武术教育。中华民国及国民政府时期,则正式置设了武术课程,并有了专业设置。新中国成立后,武术课程有了大发展,不仅成为体育院校的必修课,而且成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从1840年到1949年这百余年间,是中国教育大变动、大改革的时期,是由闭关自守走向主动应对、由封闭僵化走向开放创新、由病态可危走向制度规范、由城市中心走向落后农村、从模仿式的“拿来主义”走向理性的融通中西的时期。研究这段时期的变革特征,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先秦儒家孝亲思想的特征有三:其一是孝亲方式的养和敬的二重性;其二是孝亲义务的绝对性和至上性;其三是孝亲功能的逻辑推演性。可以预见的是,旨在强调家庭伦理之孝的先秦儒家孝论,必将对传统孝文化的当代转换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成吉思汗不仅有着高明的军事智谋和政治韬略 ,而且还有着丰富的伦理思想。他的伦理思想主要包括至诚、重义、守信、孝亲等内容。成吉思汗以身作则 ,身体力行 ,又借助于“长生天”的名义 ,从而使他的伦理思想深入人心 ,成为当时蒙古人民的道德准则 ,规范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成吉思汗的伦理思想对当时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的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孝德的养成看,先秦儒家认为是天经地义;颜之推则认为父母威严而慈爱是前提条件。从事亲的内容看,先秦儒家认为敬亲、顺亲更为重要,强调精神事亲;颜之推认为养亲最重要,强调物质事亲。从事君的内容看,先秦儒家重视以"心"忠君;颜之推更重视以"才"忠君。从事死的规定看,先秦儒家要求厚葬,并祭之以礼;颜之推反对厚葬之风,并且主张不必拘束于烦琐的祭祀之礼。  相似文献   

15.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而健康的心理形成需要精心周到的培养和教育,我们高校体育教师必须把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更加重要的教育内容。因此,现代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把他们培养成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全发展的人。我们要通过学校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平等参与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创新应变意识,培养竞争能力与拼博精神及应变能力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6.
李白的咏月诗内容十分广泛,如对光明与纯洁的追求,思乡念友之感,征人思妇之情以及对人民不幸遭遇的同情。另外,李白的咏月诗既有不同风格的美,又有诗人自己的高度个性。  相似文献   

17.
宗白华和郭沫若同为现代文坛的两大巨匠,两人因诗相识,因诗相交,共同开创了文学史上的一段文缘佳话。后来,两位大师因不同的个性追求、人生选择,走向了相异的人生道路。文章以宗白华和郭沫若后期的人生选择为视点,探讨两人的文缘。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诗教"一直在中国教育中占据重要位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关于传统文化,尤其是诗词学习的重要讲话已在全国学校掀起传统教育的新高潮,也带动了全国教育中关于古诗词教学的进一步深化与细化。强化传统文化教育已成为当下教育界的重要策略,古诗词教育作为传统教育中的最大亮点,是提高当代青年修养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习近平总书记的"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的指示,更是进行现代青年思想品德教育新颖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近代女子教育的兴起和发展,是救亡强国和社会变迁的必然结果.教会女学的建立有力地挑战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教育救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妇女从家庭走向社会,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但最初的女子学校并未得到官方的认可,女子在学校受教育权利获得的过程是非常艰难而缓慢的.直到新文化运动时期,人们才普遍接受男女平等的受教育权.女子也由传统社会的以"三从四德"为评价标准、维新时期以"强种保国"的贤妻良母为目标,发展为新文化运动时期"独立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教育观念决定教育行为。透视“徐力事件”,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认为 :徐力的母亲既导说了一场失败的家庭教育 ,又成为这场失败的家庭教育的牺牲品。徐力母亲之所以失败 ,之所以走向儿子的对立面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她没有正确的家教观 ,她没有把儿子作为“正常人”看待 ,而是作为“机器”、“容器”来看待。望子成龙心切而又不得其法。如果说徐力母亲所采取的家庭教育以“高压政策”为特征 ,那么安阳市那位小学生家长因为儿子未评上“三好学生”而带人殴打班主任的做法则是典型的“自我中心”或“惟我独尊”型的 ,是极端个人主义在家庭教育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