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人民服务,是一个需要随着社会发展变化的实际,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才能不断解决的历史性课题。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实践,经历了民主革命时期、改革开放前的时期和改革开放后时期的理论探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探索怎样代表人民的利益,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最新理论成果。“三个代表”在为人民服务上的理论创新,是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代表人民的利益,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以及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指出了一条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探索东方社会(古代中国、印度和俄罗斯)历史发展规律而提出的一种假说。马、恩认为,“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与农业生产相联系的独特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历史原生阶段(相当于广义的原始社会)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具有存在意义上的普遍性。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理解“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关键,因此,正是依据“亚细亚生产方式”不同历史形式的发展和特征,马、恩对“亚细亚生产方式”作了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理解。正确认识“亚细亚生产方式”在东方社会中的历史定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前资本主义时期的东方社会,尤其是古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性和特殊性,以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伦理思想是其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回答和解决在中国“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时代课题而进行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对鼓舞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为争取社会主义最终胜利的信心,推动我国胜利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挫败国际反动势力“和平演变”阴谋,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世纪之交,如何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深刻总结我党80年的历史经验,深入思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回答了我党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对发展毛泽东,邓小平的党建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在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邓小平重视历史总结,表现出卓越的“史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他“史识”的集中表现。他阐明了撰写《决议》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明确了撰写《决议》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正确评价毛泽东功过是非和毛泽东思想的方法论。他深谙党史,对党史上四次重要会议的比较,尤其反映了他在党史方面的真识灼见。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内在要求并推动着人格现代化,人格现代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又有着重要的保障和制约作用,邓小平科学地解决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人格理想之间既相矛盾又相统一的理论难题,创造性地将“四有”新人人格模式建立在市场经济与人格现代化互动统一的基础之上。同时,“四有”新人思想的产生是邓小平对中华民族人格传统,尤其是“五四”以后中国革命时期人格理想继承和转换的结果。“四有”新人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体系结构,它描绘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格的新模式,找到了通向社会主义人格现代化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7.
运用“延展性思维”审思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内关于“三点半难题”的破解方式。首先从延的视角考证“三点半难题”的现实境遇及“后三点半时间”的价值意蕴;其次从展的视角审思当前破解“三点半难题”的基本方式。从而提出组建专职从事校内课后服务队伍的建议。通过专职队伍建设更好地回应以延展性视角发掘的“三点半难题”的内在需求,回应以展性思维得出的当前应对“三点半难题”的人力资源队伍不够稳固等问题。阐释通过课后服务专职队伍建设来系统破解“三点半难题”,进而补全教育管理部门与学校所面临的专业人力资源不足等问题,彰显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特征。  相似文献   

8.
超越“自我”──邓小平与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杨志和陕西财经学院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史上是一个新课题,执政党领袖能否超越以“自我”为本位审视历史、主宰历史的绝对权威,则又是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中的一个特殊重要的问题。过去相当一个时期内各社会...  相似文献   

9.
“两课”教学与学生工作的主要任务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尽管二在工作的内容、方式、侧重点上有差异,但也有相同点和一致性。“两课”教学对学生工作有理论的指导作用,学生工作的实践反过来验证理论的正确与适用与否,并推动理论的发展。因此,如何在学生工作中发挥“两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如何在“两课”教学中加强针对性、实践性,使二相互促进、补充,这是“两课”教师和学生工作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东方特色的伦理思想。在古代其涵义很广,包括“善事父母”、“慎终追远”、甚而扩大到家庭以外的“移孝为忠”;今天,孝之观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移孝为忠”已成为历史,“慎终追远”的观念亦已淡化,作为其基本内核的“善事父母”之观念不仅得以继承而且发扬光大并赋予新的时代涵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今天提倡“孝”的思想,虽仍以“善事父母”为基点,但更为强调的是作为一个人、一个家庭成员,进而作为一个公民、一个社会成员,应明确自己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中国已走过60年的历程中,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推进,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也不断发生分化。原有的社会阶层结构正处于剧烈的重新分化和重新整合过程中,新的社会阶层结构正在形成,对于一个社会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因此科学分析现阶段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及各社会阶层地位变化。研究探讨我国在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的历史进程中保持社会的稳定,进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两极分化是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目前已成为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棘手问题。本文将从两极分化出现的原因和解决其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相信该现象是可以防止和避免的。  相似文献   

13.
军舰与商船之间发生碰撞容易引起一系列复杂的问题。本文试图对解决军舰与商船碰撞事故而引起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军舰旗国的法院具有管辖权,适用的准据法应为军舰旗国法;调整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关系的实体法应类推适用海商法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4.
腐败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和世界性问题 ,本质上是私有制和剥削阶级的产物。我国现阶段存在的腐败现象是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特有的历史现象 ,而不是根本制度性的腐败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不断完善和社会发展逐步加以解决。因此 ,要正确认识和看待腐败问题 ,坚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信念 ,进而坚定反腐必胜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15.
在构建和谐社会视阈下论新农村体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发展新农村体育的必要性、制约因素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十一五农民健身工程”,从政府服务、科学发展、经济发展、组织的建立等方面来探讨发展和谐社会下的新农村体育。明确新农村体育的发展方向,探索一条适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的发展之路,以促进新农村体育的发展。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下的农村体育是目前群众体育的重点,发展新农村体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塑造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概括和集中表达。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人才培养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担负着建设国家的重任。他们处于正确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通过把握当代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特点的基础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教育青年学生,不断培育大学生的公共意识,从而满足高校为社会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所揭示的宗教存在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社会大系统对宗教的必然要求与宗教子系统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银幕上的经典女性形象有很多,但是如果引入"社会主义的信仰表达"问题,那么我们就会看到,当电影艺术家在涉及"非现世的世界"的时候,怎样处理这个可被表述为"封建迷信的世界",不同的艺术家将会选择不同的态度;不同时代的艺术家也会选择不同的态度。本文选取《白毛女》《祝福》和《李双双》三个创作于新中国17年时期的影片,借助这些影片对喜儿、祥林嫂和李双双三个女性形象的塑造,试图证实以下判断:存在于不同艺术家个体和时代之间的关于信仰表达问题的差异,经过历史的流变,到1958年以后,那种被称之为封建迷信的"信仰",将会被另一种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或说是共产主义信仰完全代替。在我们看来,社会主义乌托邦,也是关乎"另一个世界"的想象,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共产主义运动的真实经验在现实生活和艺术创作中的双重显现。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体制,与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改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其价值观念也必然要发生重大转变。在市场经济的实施过程中,孕育生成了许多新生的价值观念,我们应当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完整地加以把握。同时,也深刻分析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要坚持以集体主义思想作为价值观念的思想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20.
德治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丰厚的历史传承,这些思想带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历史局限性,本质上是为维护少数统治者服务的,在实践过程中必然沦为封建君主以个人意志统治国家的人治政治的工具.社会主义以德治国强调的是以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的社会主义道德来治理国家,它的内涵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它在内容与性质上不同于以往任何道德规范,是时代先进性和利益广泛性的辩证统一.落实贯彻以德治国方略,要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的道德遗产,科学认识传统意义上的德治观,吸收消化具有生命力的人类道德精华,为社会主义以德治国服务要把依法治国作为以德治国的保障;要加强国家公务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政德建设,使广大公务员成为遵守社会主义法律和实践社会主义道德的表率,成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力推动者和实践者;还要完善建立一套激励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赏罚机制、使以德冶国方略的贯彻落实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