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经多次使用“体”字进行论文。“体”字的含义有很多种,归纳起来,主要可以分成普通含义和文学批评术语两类。而作为文学批评的“体”字,在《文心雕龙》中主要有“体式”和“风格”两种含义。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这两种含义的使用也体现了其论文、作文的思想:文章的体式决定文章的风格。  相似文献   

2.
(一) “奇正”,本是兵家术语。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把“奇正”应用到文学理论批评领域,赋予它以丰富的内涵,使它成为《文心雕龙》以及我国传统美学中的一组重要概念。在《文心雕龙》中,刘勰虽没有辟专章论述“奇正”,但这一组概念的应用是贯串全书的。他常常用“奇正”来说明文章的某种总的特点和要求,或对文章作总的评价。例如,《正纬》篇概括儒家六经和纬书的根本区别是“经正纬奇”,《辨骚》篇说屈原的诗歌中存在着“奇”和“正”两种因素,要求人们学习屈原时要“酌奇而不失其真  相似文献   

3.
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篇中并没有确切地给出"风骨"的定义,而是从"风骨"与"风"、"骨"的关系,以及"风骨"与"气"、"力"、"采"的关系中阐明了"风骨"的特质。对"风骨"这样有鲜活生命力的古文论术语,不能简单地以逻辑归纳的方式去定义,只能对其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4.
中医是中国的文化精髓,中医术语源于生活,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跨文化交际理论可以有效解决中医术语英译中的许多障碍,从而更好地传播中医知识及中国文化。《红楼梦》中存在大量中医术语,这些案例对研究中医术语的英译具有重要意义。霍克斯的《红楼梦》英译本为中医术语翻译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其翻译方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博见而贯一剀切而厚重——评寇效信先生遗著《文心雕龙美学范畴研究》并兼及其他郭德茂寇效信先生是陕西师范大学知名教授,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领域的重镇之一,在学术界有着广泛的重要的影响。他集多年心血而成的研究成果《文心雕龙美学范畴研究》,在他辞世7年后由...  相似文献   

6.
《文心雕龙》是一部重要的中国文论著作,其英译也有多个版本,然而少有学者对其英译作系统性地研究。文章采取语料库的视角,对《文心雕龙》两个译本风格差异作了词汇和句法层面上对比研究,造成两个译本差异的原因是译者翻译立场和翻译策略综合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神思》是刘勰《文心雕龙》中创作论的总结性篇目,其内容涵盖面广,涉及了具体创作时的很多方面,作者结合其创作经验为我们阐述了构思作文的理路和方法。本文研究和探讨《神思》所编排的逻辑程序,从而澄清其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8.
《文心雕龙》是南北朝时一部文论巨著,至今有着深刻的影响。文章所论述的"情采"是《文心雕龙》中最重要的美学范畴之一。"情采"一词,一是情,一是采,情在采先。笔者分别从"情""采"及其互相关系方面简析刘勰的文艺思想。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文心雕龙》置于时代哲学思潮发展的动态背景上加以探讨,认为刘勰用以评判“有无之辨”的思想武器是般若学中观方法,佛教是刘勰哲学观的重要根源之一。《文心雕龙》中的“道”不是儒家、道家或佛家的一家之道,而是建立在三家自然观契点上的宇宙原理。《原道》中表现出强烈的宇宙意识,对文学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勰是我国中古时代杰出的文艺理论家,他在《文心雕龙》一书中不止一次地提到过屈原,并有论屈赋的专章。为了加深对屈原和刘勰的认识,为了更好地理解《楚辞》和《文心雕龙》这两部宏篇巨制,我们有必要就刘勰对屈原及其辞赋的态度作一认真地探讨。一、刘勰对屈原是褒还是贬? 刘勰在《知音》篇中说过:“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  相似文献   

11.
黄侃先生《文心雕龙札记》揭示了"章句"的几个不同涵义。章句既是阅读古书时、离章断句的符号,又是汉代学者注释文本的一种体例,也是作为语言单位的章句,《文心雕龙.章句》中的章句乃语言单位。章句在汉语学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是从事学术研究的基础,又是阅读古书的基础,还在布局谋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在数以百计的研究刘勰《文心雕龙》的论文中,专门阐述“奇正”这一组重要美学概念深刻含义的文章却稀如凤毛麟角。因此,当读到《释“奇正”》这样的专题论文(寇效信著,刊《陕西师大学报》八○年第二期,下简称为《释》),就倍觉难能可贵。诚如《释》所指出的:“奇正”一词是“《文心雕龙》以及我国传统美学中的一组重要概念”,“刘勰虽没有辟专章论述‘奇正’,但这一组概念的应用是贯串全书的”。刘勰把“观奇正”视为品评文章“优劣”的“六观”之一(见《知音》)就是明证。显然,对“奇正”这一组美学概念作深入地探讨以求得正确的认识是极为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通变》释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心雕龙》研究中,相对地说,人们对《通变》篇重视不够,下的功夫不深。对这一篇许多问题的理解,包括对“通变”这个概念的解释,虽为大家熟知和袭用,但仔细推求,就会发现它们实际上并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刘勰的原意。本文拟就《通变》篇若干重要疑难问题,在大家研究的基础上,试作进一步的探讨和阐释。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翻译转喻理论的视角出发,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分析,探究该译本中名词性时政术语与动词性时政术语英译中隐藏的转喻现象。研究表明,时政术语的英译是在同一认知领域内,通过创造心理通道将喻体与喻标进行转换实现的。翻译转喻理论与时政术语结合,能够丰富该理论在外宣文本中的应用,提高我国外宣文本译本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探索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及其与抒情传统的关系,不能不关注古代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对文学史的论述。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更是必须取资、必须认真钻研的重要对象。《文心雕龙》研究虽已汗牛充栋,却鲜见对刘勰文学叙事观点的发掘和论析者。从叙述学角度看《文心雕龙》,其前半部即文体论对各种文体规范、代表作品和发展演变轨迹之描述评论,实包含着不少与叙事和叙事传统有关的内容,可以见出这位严格立足于文学史实际、力图对文学写作实践作出抽象概括的理论家对叙事的基本态度和基本观点。其书后半部即所谓创作论论述了一系列文学理论问题,却没有集中阐论叙事问题的篇章,其所论以传统诗文理论为主。这也并非偶然,实际上反映了截至南朝齐梁时代文人们的主流文学观,也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深厚和强大。《文心雕龙》所表述的文学叙事观虽然相当朦胧粗浅,但联系整个中国文学史,特别是叙事文学和叙事理论的发展轨迹,则应该看到,以刘勰为代表的这种文学叙事观,不能不说是根深而流远。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有比喻意义的海事术语,以西方语言学中的比喻理论为分类方法,以《标准航海通信用语》,《航海科技名词》,中英文两种版本的航海、轮机、海事法规等专业书籍为语库,从中提取出有比喻含义的英语、汉语术语并进行归类.对典型术语的明喻与隐喻特征进行剖析, 特别是将一些相同术语从英语到汉语的比喻保留或转变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与分析得出海事英语术语和海事汉语术语的明喻和隐喻规律及其从英语传播到汉语中的变化规律.该研究可为从事海事英语研究、海事文献翻译、VTS和搜救等工作的人员提供理解这类比喻类词汇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钟嵘《诗品》是现存我国最早一部诗论专著,清人章学诚将其与刘勰《文心雕龙》相提并论。结合《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及相关史籍,对钟嵘作《诗品》之年代、《诗品》之本名及其品第违失等方面稍作考证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夫商徵响高,宫羽声下"是《文心雕龙·声律》中的两句原文。而今人注本对此却存有争议,一种以黄侃在《文心雕龙札记》里校注为"宫商响高,徵羽声下"的观点为代表,另一种以刘永济在《文心雕龙校释》里校注为"徵羽响高,宫商声下"为代表。两者都认为是宫和商、徵和羽之间的单音绝对音高关系。但笔者从音乐乐学的原理分析得出结论:原文"夫商徵响高,宫羽声下"即是刘勰的本意,指的商到徵、宫到羽这样一个音与音组合的音响效果。  相似文献   

19.
诗歌鉴赏理论研究刍议李善奎一中国传统诗学重创作,重批评,而轻鉴赏,古人谈创作、谈批评的著作比比皆是,而谈鉴赏理论的专著却非常之少。刘勰的《文心雕龙》是谈鉴赏谈得比较全面的,其《体性》、《丽辞》、《声律》、《情采》、《物色》等篇,都涉及鉴赏问题,但真正...  相似文献   

20.
刘勰的《文心雕龙》与布瓦洛的《诗的艺术》是中西古典诗学中两部代表性强、影响力深远的诗学论著。两本论著的共同点之一是均辟出专门章节讨论了作家修养论问题。梳理与比较两部诗论的作家修养论,将有助于从创作主体的角度阐明中西古典诗学在艺术思想价值论与艺术审美价值论层面的异同,从而为弥补相关研究的不足作出初步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