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从广西等地暴发链球菌病的罗非鱼养殖场采集的病料分离的几株致病菌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方法:采用传统的常规方法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对病菌菌株进行了综合的分析鉴定。结果:根据分离菌株的形态特征、生化特性初步鉴定这三个分离菌株为无乳链球菌株,再进行PCR检测、克隆测序及Blast比对分析,以及动物致病性回归试验等进行综合的分析,最后将分离纯化的三个菌株鉴定为无乳链球菌株。结论:这些无乳链球菌菌株的分离纯化和鉴定,为进一步研究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的检测、监测方法和各种防控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延安野外采集的四种羊肚菌(Morchella spp)菌株进行孢子分离和组织分离对比试验,确定了最佳培养基配方,筛选出3株优良菌株M-so1、M-so2、M-so3制定了最佳试验工艺,且取得了培养羊肚菌菌丝的初步成功,为羊肚菌人工栽培奠定了基础.并讨论和展望今后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3.
黄瓜青枯病内生拮抗菌株HE-1的初步鉴定及培养优化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初步确定了HE-1菌株的分类地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菌体为杆状,革兰氏染色阳性,产芽孢。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各项试验均与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的标准菌株结果一致。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HE-1菌株的培养基添加成分最优组合为:(NH4)2SO44g/L,K2HPO4 KH2PO4(28 12)g/L,柠檬酸三钠0.5g/L。添加成分最优组合的细菌培养与基础培养基比较,产量增加约68.8%,能极显著地促进HE-1菌株的生长。研究了温度等主要理化因素对HE-1菌株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初始pH7的培养基中,培养温度为35℃、培养时间为36h时,HE-1菌株的生长量和抑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产碱性磷酸酶的菌株HB1,并且该菌株产生的碱性磷酸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根据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DNA中(G+C)mol%测定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该菌为Bacillus licheniformi(地衣芽孢杆菌).调节基础培养基起始pH为7.5,添加Mn2+100 mM/L,发酵24 h,可使HB1菌株细胞内外酶活分别达到5.3 U/mL和5.9 U/mL.  相似文献   

5.
从棕壤中分离出两株硅酸盐细菌,对其进行了生理生化特性的鉴定。结果表明,两菌株均为胶质芽孢杆菌属,具有硅酸盐细菌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选择性富集培养方法,从东北老工业区的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到能以高浓度荧蒽为唯一碳源和能源,并且生长良好的优势菌JU1。通过16s rDNA核苷酸序列分析以及生理生化鉴定此菌株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sp.)。土样混合菌和优势菌株JU1都有较强的降解荧蒽的能力,使用高效液相分析方法测定荧蒽的含量,经过6 d混合菌株的荧蒽降解率为94.12%,优势菌株JU1能够达到降解率为92.71%。不同荧蒽浓度条件下,菌株JU1对荧蒽的降解率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在50 mg.L-1具有最好的降解效能。降解菌JU1还能对其他多环芳烃起到降解作用,对菲的降解率为40.76%,对苯并[a]芘降解率为62.38%。菌株JU1对荧蒽和菲混合多环芳烃的降解率第5 d后,分别为荧蒽59.74%和菲55.36%。  相似文献   

7.
一株产纤维素酶的诺卡氏属菌株筛选及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秸秆和牛粪干的增殖培养,从中分离、纯化获得42株菌株。经滤纸条崩解实验、溶菌圈大小测定及CMCase(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测定,筛选得到1株代号为GNA120对纤维素降解具有优势的放线菌,初步鉴定为诺卡氏菌属(Nocardia spp.)。实验确定该菌株的最佳产酶条件为:温度28℃;pH值5.6;硫酸铵作氮源时产酶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8.
从曝气生物流化床(aerobic biological fluidized bedtechology,ABFT)中分离到1株有较高脱色能力的细菌,其脱色率在90%以上,根据对菌株的细胞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反应的观察,初步鉴定其为假单胞菌属。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区8种毒蘑菇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植物病理学及菌物学的研究方法对8个毒蘑菇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白霜伞、绒白乳菇、厚环鹅膏、珊瑚菌、冠状环柄菇、鳞柄白鹅膏6菌株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细鳞环柄菇和鹅膏菌2菌株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2)各菌株生长最适碳源,除珊瑚菌为麦芽糖,冠状环柄菇为木糖外,其它6菌株均为葡萄糖。(3)除白霜杯伞在无氮条件下生长最好外,其他7菌株生长最佳氮源均为蛋白胨。(4)各菌株生长最适pH值:鹅膏菌、厚环鹅膏、细鳞环柄菇、鳞柄白鹅膏、珊瑚菌为6.0。绒白乳菇和冠状环柄菇为7.0,白霜杯伞为7.5,均属于喜稍偏碱出坏境的菌株。  相似文献   

10.
目的西藏卷叶黄精研究从健康的西藏百合科黄精属植物卷叶黄精茎内分离得到的真菌,利用照片培养法进行菌株的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的实验研究。研究发现菌株在PDA培养基及KB培养基上菌落舒展,呈白色毡帽状,等径生长,边缘整齐,呈波状;菌落生长后期PDA培养基变为暗黑色,孢子黑色,基质呈黑色,气生茵丝茂密;KB培养基为白色毡帽状,边缘暗绿色,孢子黑色,基质呈黑色。孢子形态多样,为倒棒状、球形、倒梨形和椭圆形,具有纵、横或斜的真隔膜,呈砖格状分隔,喙多数为单细胞假喙,少数为短柱状假喙形态。所分离出的菌株分生孢子链从气生菌丝上伸出,并作合轴式延伸。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得知分离得到的菌株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孢科链格胞属真菌的一种。  相似文献   

11.
灿烂弧菌M-1菌株培养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梯度法比较了培养时间、温度、盐度、初始pH值、菌液起始浓度等对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M-1菌株生长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法对Zobell 2216 E培养基组分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M-1菌株产最大活菌数的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48 h、温度32℃、盐度40、初始pH值8.0、菌液起始浓度为1×105 CFU/mL;最佳培养基成分为:蛋白胨7.5 g/L、酵母浸出膏1.5 g/L、CuSO4 0.075 mg/L、CaCl2 0.04 g/L。  相似文献   

12.
从患病鲫、鲢、鳙、鳊等鱼体上分离出一菌株,经腹腔注射及浸泡感染,能引起鱼患典型的出血病症和死亡,其半数致死量(LD_(50))为1.48×10~5个菌/鱼.该菌发酵分解糖类,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实验为阳性,具极生单鞭毛,革兰氏阴性,对弧菌抑制剂不敏感,经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形态、培养特征观察,确认为嗜水气单胞菌(Aermonas hydrophila).并测定了该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及生长特性。  相似文献   

13.
杀菌纸帕     
励千里  杨连华 《科技通报》1990,6(3):178-178
在一些发达国家里,近年来杀菌纸帕的应用非常普遍。为适应旅游业的需要,浙江省化工研究所与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协作研制成功杀菌纸帕,并于1985年5月通过省级鉴定投产。 1.杀菌纸帕对常见致病菌的杀菌效果 1)菌种的选择选用致病性大肠杆菌(ETEC)、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沙门氏菌、霍乱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以及一株常见的皮肤寄生菌(白色葡萄球菌)和一株需氧芽胞杆菌(腊样芽胞杆菌),共8株细菌作为试验菌株。这些菌株是肠道传染、呼吸道传染和皮肤感染的代表菌株,它们包括了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和抵抗力强大的芽胞菌。 2)试验方法将上述8株细菌的37℃/8h肉汤培养物分别取一铂环先洗于1ml的肉汤管作活菌计数用,然后取一铂环细菌污染于含药纸帕上,37℃培养48h后观察结果。无药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达嘎乡青稞根系土壤酵母菌分布情况,于2019年8月通过随机采样法对四个村12个样点进行土样采集,采用传统培养法分离、纯化土壤酵母菌,并将获得的菌株进行分子鉴定。试验数据分析得出:青稞根系土壤酵母菌分属于11个属,18个种,其中Cryptococcus为优势属,重要值最高;酵母菌总丰度平均值为5208CFU/g,色达村酵母菌总丰度明显比其它村高;多样性指数显示:7号样点酵母菌多样性值最高,11号样点最低;Jaccard相似性系数显示:达嘎乡青稞土壤样点中酵母菌种群分布差异较大;Spearman相关性指数显示:全氮含量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酵母菌总丰度与全氮含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对番茄晚疫病有较好防效的拮抗细菌,从健康番茄根际采集8份土样,分离纯化得到54株菌株,经平板对峙法筛选出1株对番茄晚疫病病原菌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FT-1,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形态特征观察对其进行了种属初步鉴定,鉴定结果为菌株FT-1属于芽孢杆菌属。  相似文献   

16.
吴根福  彭晓国 《科技通报》1996,12(6):333-337
通过对窖泥、大曲、米曲、黑曲及红曲中微生物的分离、筛选,获得两株己酸乙酯合成能力较强的菌株,经初步鉴定,都归于曲霉属。两菌株均在30℃、pH为5的麸皮培养基中培养60h后产酶最高;Mm-4菌株的酯化酶在适宜条件下(2%乙醇和0.25%的己酸作底物,pH为4.0,30℃)酶活力可达220u/g。  相似文献   

17.
该实验从特殊生境中分离筛对冬枣轮纹病病原真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土壤放线菌,为进一步研发高效环保的农用抗生素、开发型生物农药提供基础材料。经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指标检测,对高效拮抗菌株进行初步鉴定,拮抗放线菌为进一步探讨利用特殊生境中的放线菌控制土传病害提供了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21,(3)
古生菌作为一种特殊的微生物类群,在人类皮肤微生物组中是一个恒定但高度可变的组成部分,目前研究发现:奇古菌可能通过硝化作用降低皮肤p H,造成皮肤屏障功能破坏;在土壤、海洋中的氨氧化古菌通过氨氧化作用调节生活环境中的氨氮平衡,与我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因此,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对其进行深入探索,但传统实训实验中存在着古生菌分离培养成功率低、周期较长、菌株鉴定成本高、遗传和生化操作技术平台要求高等问题,基于传统实验操作的连贯性、真实性、记忆性等特点,为模拟古生菌实验的细节以减少错误率而拟创建集科普、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皮肤古生菌虚拟实验科普互动学习平台——《异"菌"突起》。通过古生菌的发现历程、简介、应用前景等版块提供对极端微生物生活环境和生物学特性与功能角色的介绍,利于虚拟培养板块利用网页交互操作进行线上古生菌相关实验操作模拟(本文主要以氨氧化古菌为代表菌株,模拟其分离、培养与鉴定过程)。  相似文献   

19.
以一株纯化稳定螺旋霉素生产菌株(SPM16-92)为出发菌株,采用新型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进行诱变选育,经过大量诱变选育工作,筛选出四株突变菌株,相比出发菌株,突变株SPM16-303效价提高了21.7%,且性状相对稳定;以生产稳定菌株SPM16-92为实验菌株,在发酵瓶培养前期分别添加不同的前体,结果表明,在发酵开始20h左右时,添加0.5%的正丙醇发酵效价能提高10.3%;以突变菌株SPM16-303为出发菌株,验证添加前体工艺,在突变提高基础上还能提高6.7%,突变菌株以添加前体工艺验证,相比原工艺生产菌株效价提高了28.4%。  相似文献   

20.
海南红树林土壤真菌群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海南红树林土壤层中真菌的分布特征。方法对采集自红树林土壤中的真菌菌株进行分离及纯化培养,通过对菌株的形态和培养特征观察,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rDNA ITS序列的测定及同源性分析,通过BLAST比对以及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其种属分类地位。结果从海南红树林土壤中共分离出325株真菌,共14个属,其中青霉属97株(29.84%)、木霉属73株(22.46%)、曲霉属65株(20.00%)、拟青霉菌属(6.46%)、枝孢属(4.31%)。结论海南红树林土壤中真菌资源丰富,优势真菌种群为青霉属、木霉属和曲霉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