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数学教学在注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对数学的体验,通过充实、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感知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重视直观教学,丰富思维表象表象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中介,正确丰富的表象积累是创新思维得以发展的基础,丰富思维表象应重视直观教学。  相似文献   

2.
回顾了有关表象问题的一系列研究,以表象及表象演练的基本特征为基础,指出了表象演练与心理演练的区别,讨论了表象演练与运动表现的关系,阐述了应将表象作为一种工具或技能的观点,分析了部分研究结果互不一致的方法学原因,提出了今后研究应当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使用身体表象自评问卷、艾森克EPQ量表进行评定,发现大学生身体表象障碍与情绪稳定性、个性特征存在着一定相关性。改善身体表象障碍的效度与体育锻炼方式关系显著;以健身操运动的方式则更有利于改善身体表象障碍和培养健康的个性和稳定的情绪特征。  相似文献   

4.
利用Dirac符号法和有序算符内的积分技术,建立初等量子力学教科书中一些常见表象(坐标表象,动量表象,粒子数表象和相干态表象)的外积可以表示成Dirac函数的形式。发现量子力学表象不仅其内积(即:正交性)与Dirac函数有密切关系,而且其完备性也密切联系着Dirac函数。  相似文献   

5.
池莉的《云破处》通过不可靠叙述、叙述分层与反讽的运用,深刻地揭示了生活的表象与本质的分裂,表现了池莉的怀疑精神,使小说的修辞与意义得到了有机的统一。但是,作品本身呈现的意义却超出了作者的创作意图,提供了更多的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6.
运用表象训练与常规教学法进行对比,实践证明表象训练可加速投篮动作正确技术的形成,符合想与练结合运用多种器官参加学习的规律,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性的提高,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运用表象训练必遵循由易到难区别对待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拳击运动员进攻技术动作的表象训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运动训练实践的角度出发,将上海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育学校拳击队24名运动员随机分为三组,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表象训练,在试验前后分别对运动员的表象能力进行测试.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执教经验,并征求专家意见,将表象训练的内容确定为:针对提高时间知觉的表象训练;针对提高距离知觉的表象训练;针对提高击打准确性的表象训练;以及单拳进攻技术的表象训练.试验结果表明,对运动员实施系统的表象训练可提高运动员的表象能力;运动员的时间知觉能力和距离知觉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表象训练对运动员的单拳技术水平和击打准确性提高的效果不明显;心率可以作为监测和评价表象训练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
儿童乒乓球运动员表象训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表象训练的研究,以往均以成人和青少年为对象,那么儿童运动员能否进行表象训练呢?作者对40名7~10岁乒乓球运动员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他们能够掌握放松与表象训练的方法,并能通过这一方法提高念动能力和运动技能.研究未发现表象训练可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表象时积分肌电图表现出的肌张力水平.脑电图测试结果显示出儿童与成人存在差异,儿童表象时左右枕区和左右运动区2~7.9赫兹的功率比下降,左右运动区11.1~27赫兹的功率比也下降,各部位8~11赫兹的功率比则无变化.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实验、数理统计、逻辑归纳等方法,以滨州学院为例,分析了表象训练法运用于体育舞蹈专业课中的的作用,详细阐述了表象训练法的含义与作用。结果表明:运用表象训练法所得到的效果是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能有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学习过后,使用表象训练法的学生的动作较规范和准确且记忆非常牢固,不会出现短暂忘记动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在跨栏跑技术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与常规教学法进行对比,发现运用表象训练可加速跨栏跑正确技术的形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表象训练对脑血流速度(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 CBFV)的影响及性别对CBFV变化的影响.方法:在表象训练时及其先前的休息期,对20名正常大学生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其双侧大脑中动脉CBFV的变化.结果:与休息时相比,表象训练的相对变化值左侧为9.40±3.16,右侧为15.86±5.82,表象训练诱导出双侧大脑中动脉CBFV的非常显著增加(P<0.01).表象训练的偏侧指数(LI)为24.73±14.48(P<0.01),呈现出显著的右侧半球偏侧化,性别对CBFV偏侧化不产生显著影响,但表象训练诱导的CBFV的增加在两性间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表象训练能引起双侧大脑中动脉CBFV的非常显著性增加,且可诱导CBFV的右侧偏侧化.  相似文献   

12.
表象训练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运动心理学以及运动训练学的原理,研究表象训练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采用运动表象问卷(SIQ)评定高职院校学生的表象能力。与同类研究相比,旨在寻求符合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表象训练方法,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技术动作理解能力,从而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旨在通过回顾表象训练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对表象训练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方向.在扼要介绍表象训练效果的五个传统理论和新近出现的表象应用模型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各表象训练理论值得借鉴之处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作出评价,最后指出表象训练的未来研究应注意各理论的适用范围和借鉴其它学科的研究手段和成果.  相似文献   

14.
儿童数学学习是从实物和图形这些具体可感的直观教学上升到抽象思维的过程,即表象认识—抽象概括—回归生活—运用提升。文章通过对小学数学实物与图形的教学实践相关问题的表征和析因,并在数学直观教学中进一步探讨增强学生经验及实物与图形教学的方略。  相似文献   

15.
表象是指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概括性的感性形象,包括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前者指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脑中再现出来的该事物的形象,后者指对知觉形象或记忆表象进行一定的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形象。表象与知觉的主要区别在于:知觉只有当对象作用于感  相似文献   

16.
运动时间知觉的表象训练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表象训练的方法,研究其对运动时间的判断和控制能力的影响.通过三项运动时间控制的实验证明,表象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运动时间的判断和控制能力,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很明显;然而在暂时终止实际训练的消退时期的情况则明显地不同,这说明表象训练对防止已获得的时间判断、控制能力和技术技能消退的作用尤为突出.就此,对表象训练效果作了理论分析,认为表象训练主要是通过加强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改善注意的集中、加强记忆等知觉因素,使得对运动时间的判断和控制能力提高.同时,还对表象训练影响的特性进行了描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改革教学方法是当前教育改革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表象训练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已近百年的历史,随着其效果得到逐步确认,表象训练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训练手段已成为体育运动实践中较为广泛采用的心理训练方法之一,它对运动技术、学习动机的培养、激励和心理障碍的克服都起着重要作用。目的:将表象训练运用于乒乓球的教学中,探索出一种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心理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研究探讨内部表象与外部表象对初学者乒乓球技能学习的影响。结果和结论:乒乓球运动技能的初学者在学习运动技能时运用外部表象训练的学习效果优于内部表象训练;内部表象训练对初学者学习乒乓球技能作用不明显而易,因此,在初学者学习乒乓球运动技能时应该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教学的同时加强利用外部表象的辅助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8.
表象训练在撑杆跳高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实验法,对运用表象训练与运用常规的撑杆跳高技术教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运用表象训练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撑杆跳高技术动作表象,加速掌握撑杆跳高技术和提高运动技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总结两年来对少儿蛙泳教学的经验,剖析少儿蛙泳教学训练的关键在:表象训练(听觉表象、视觉表象、技术表象)。研究的对象:某游泳场80名7~9岁的初学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级应用表象训练教学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研究的方法: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实验研究法和测量统计法。结论:(1)表象训练法较容易被少儿接受和适应。(2)在少儿蛙泳教学中,适时地适当地应用表象训练,能尽快建立动作表象,掌握正确的技术。(3)表象训练能有效地纠正错误动作,提高动作实效,教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122名不同运动水平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进行了表象研究,以期探讨不同运动水平的表象使用和自信心、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业余水平还是专业水平的运动员使用表象,特别是激发控制动机功能表象,都可以提高或预测运动员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水平,同时激发唤醒水平表象和特殊动机表象使用,在某种程度上也能提高和预测业余水平运动员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