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拳击、散打、跆拳道等速肌力测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运用等速肌力测试的方法,对散打、拳击、跆拳道三项目32名男子散打运动员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散打运动员左肘伸肌绝对力量和速度力量明显大于拳击和跆拳道项目运动员,而左肘屈肌绝对力量和速度力量又明显小于拳击项目运动员; 右肘屈肌绝对力量拳击项目运动员明显大于散打项目运动员;右肘伸肌绝对力量有大于散打项目运动员的趋势;散打运动员右肘伸肌速度力量明显大于拳击和跆拳道项目运动员,而右肘屈肌速度力量又明显小其它两项目,但收缩速度优于其它两项目运动员;左膝屈肌速度力量跆拳道项目明显优于散打项目运动员.  相似文献   

2.
散打与相近项目运动员氧代谢能力和PWC170值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地研究了散打运动员上下肢氧代谢能力和PWCl70值的特征,并与相近项目如跆拳道、拳击、摔跤运动员进行比较分析,提示构建散打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量化的指标体系以及训练工作应注意相关指标的应用,为散打训练的科学化以及运动员“转型”,即改行练习跆拳道、拳击、摔跤等项目,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武术散打VS美国职业拳击争霸赛"技术与规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散打和美国职业拳击两种格斗项目的技术风格及其对规则的适应性进行比较,并结合1999年和2000年两次中美争霸赛的相关数据分析,探讨在公平竞争的原则下,散打技术与争霸赛规则改进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问:什么是拳击运动?答:拳击运动是一种由两位运动员以拳攻击对方的对抗运动。它不同于中国功夫中的拳击、散打,也不同于日本的柔道、泰国的泰拳等运动。拳击分职业拳击和业余拳击两种。业余拳击运动是一种有着由国际拳联从规则到器械统一规定的国际性拳击运动,是奥运会的运动项目之一。问:拳击赛有多少级别?  相似文献   

5.
将散打运动竞赛评判方式与同类格斗项目相比较,尤其是与奥运会项目相比较,可以不断按照奥运会的相关要求来改进散打的竞赛评判方式,为散打运动早日成为奥运会项目在技术上铺平道路。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散打运动与拳击和跆拳道的竞赛评判方式基本一致,但最大的不同是运动员获得有效分依据边裁判员的"多数原则"不同,它们各有合理性,但在示分方式上,其他格斗项目采用"明分制",而散打竞赛实行"暗分制",不符合体育竞赛公开、透明的原则。这是散打竞赛亟待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2):F0002-F0002
吉林体育学院武术系成立于2000年l2月,2005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武术系现设有武术、搏击、养生、防卫、摔跤5个教研室和1个武术理论研究室,开设武术、散打、跆拳道、拳击、中国式摔跤、传统养生、擒拿与格斗等专项课程。  相似文献   

7.
散打运动中的耐力和有氧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7场市级以上比赛和近500人次运动成绩的询问、调查、观察基础上,分析了耐力及有氧训练在散打运动中的作用和对运动成绩的影响,指出尽管散打运动以无氧供能为主,但有氧耐力和有氧训练的加强,不仅能提高散打运动水平,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而且还能有效防止运动伤害。因此应重视散打运动中的有氧耐力和有氧训练,并对此提出了具体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8.
孙子军事战略思想与当代散打战术之渊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当今散打技、战术水平的发展,对于散打战术理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拟从散打战术与孙子兵法之共同特征,即战略战术这一共性出发,对孙子兵法的部分精华思想进行探索,期望能对散打的战术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空手道运动在普通高校开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空手道的技术、精神魅力以及练习空手道对健全大学生人格的积极作用的论述,并将空手道与同类项目(跆拳道、散打、拳击等)进行比较分析后,提出空手道运动是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理想选择,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锻炼都会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武术散打的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散打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武术散打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散打的发展。散打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包括充分体现中国武术的传统技击特点、搞好国内的各级比赛、在青少年中大力普及散打运动、并对散打比赛装备进行必要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论明清时期少林寺拳法的发展与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中期以前,少林寺僧习拳是以实战技能的训练为主,明中期以后仍然保持这种传统,寺僧多攻拳法,逐使少林拳法有了相当的发展.清代,虽然严禁民间习武,但少林寺的习武活动并未中断,寺僧既习拳又兼习导引行气,同时不断向社会传播其拳法,清代前期和中期,少林寺僧所习拳法,仍主要是用于手搏的拳势,《拳经·拳法备要》二卷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清代后期,少林拳术套路才开始发展.  相似文献   

12.
岭南南拳运动风格及其技理技法形成的文化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北拳派风格迥异,其技理技法也各具特色,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从文化社会学角度加以深入研究,主要结论是:岭南人们生产劳动的条件和方式,促进了南拳技理技法的形成;水上居民的生活方式强化了南拳风格的形成;岭南民间舞蹈寓意深刻,对岭南南拳影响悠久而深远;岭南人们具备的身体、生理和心理特征,更适合从事南拳运动;岭南文化兼收包容和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风气,优化了传统岭南武术;岭南人既保守又创新的性格,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传统南拳的精髓,使其不失传统又富有现代发展和创新的气息.  相似文献   

13.
从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太极拳节目“行云流水”的舞台造型、拳术套路、场景布局、服装音乐等方面来看中国传统武术的思想观、处世观、和谐观以及古朴典雅的审美观等文化内涵,认为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播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杨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的评分标准及其分值比重的分配,结合武术专项班的教学,与常规评分和经验评定方法进行了对比。确定了新的评分标准及其分值比重,使杨式太极拳教学与竞赛的评分标准更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徽州武术分布现状及文化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得出,徽州区域内共有21种拳种流传,其中歙县和黄山市区分布拳种最多,歙县分布有18种拳种,占拳种总数30%,黄山市区分布有13种拳种,占总拳种数22%。从拳种分布范围来看,徽州地区内分布较广的是太极拳和徽派武术,其中,徽派武术以板凳花、腰带舞和楸担为代表。这些拳种都具有典型的徽州文化特征。徽派武术拳架低、起腿少、重防卫,以自卫为出发点,强调后发制人。习武者抱拳礼让,并相互退步以示尊敬。徽派武术具有徽州文化典型的"归"、"闭"思想。  相似文献   

16.
明清晋商在创造商业辉煌的同时,也推动了山西武术的繁荣与发展。形意拳于明清时期起源于山西并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四大拳种之一,是晋商文化的直接产物。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以体育学、社会学为基础,从形意拳的传承风格与特点、传承地域与传播效果、传承氛围与技术和理论的创新、传承制度与文化构建等方面探讨晋商对其产生与发展的影响,以期促进地域武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背景下重构中国武术文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长期发展形成的一种文化形式,它折射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然而,在全球化的驱使下,传统的武术也发生了一个时代的变化,尤其是在当代竞技武术的影响下,传统武术的技术、拳理被异化。我们将中华武术的发展命脉放在国家文化安全的视野下加以讨论,分析其如何在扬弃的基础上更新,与历史绵延的文化命脉保持一致,这有助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讨当代中华武术的文化迷失,以及如何来重构中国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的中国各方面都开始与世界接轨,武术也不例外.但是在武术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如比赛中作弊、暗箱操作、裁判不公等.这些都是武术发展中的巨大障碍,是极其背离武术精神的.武术教学中应着重加强武德教育,突出武德在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国武术的科学发展范式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明确了中国武术科学发展范式的构建逻辑:1)继承优秀人文传统,包括崇人尚物的和谐价值观、历久弥香的爱国主义情怀、大车以载的武德教育;2)削弱武术人文的传统障碍,包括挥之不去的玄幻色彩、口传身授的旧规陋习、消极保守的传播意识;3)把握武术现代发展范式的有利局面,包括"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各种比赛学术推动效应显现、新技术多学科干预机制形成、影视传媒业有效推动;4)遏制武术现代发展范式的不良势头,包括武术套路攻防技击特点的弱化、"工具理性、锦标主义"思潮泛滥等,进一步明确了构建中国武术科学发展范式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武术的弱连带是武术的社会网络拓展形式,以W表示武术,以O表示其他领域,武术弱连带可以用模式表述为U=f(W,O),是所有与武术有联系的现象的集合。武侠类网络游戏、武打影视剧等都属于武术的弱连带。研究武术弱连带可以清晰地呈现促进武术发展的来自社会其他领域的动力,里面蕴含着可以触发武术快速发展的蝴蝶效应因素,如电影《少林寺》,并不属于武术的本体范畴,却引发了武术的发展风暴,创造了武术巨大的发展空间。武术走跨学科发展的路径亦是武术弱连带发挥作用的反映,一方面保留了武术学科核心内容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则避免了社会性孤立,使武术学科始终能够适应时代的潮流,保持蓬勃的势头。开辟武术弱连带的过程,是一个发现与创新的过程。武术的未来发展需要广泛构建武术弱连带。武术的管理部门需要重视武术弱连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