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研究性学习”作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自开展以来,以其特有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了一场学习方式的革新,也引起了一场新的教学变革。这种变革不仅体现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也体现在教师对开展“研究性学习”重要意义的思想认识上,其中对“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与目标定位的认识,是“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教育科学论坛》2002,(3):26-29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首次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这被公认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面对这一“新生事物”,人们不禁要问:“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定位是什么?怎样理解“研究性学习”的时代特点?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的“研究性学习”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研究性学习”在现实的价值取向上存在哪些偏差?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直接关系到“研究性学习”能否实现预期的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3.
研究性学习是近几年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提出的新的研究课题。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研究性学习以其日益凸显的适应时代发展的价值而倍受人们关注。从研究性学习的视角分析和诠释研究性学习对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4.
研究性学习的人文价值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今年秋季开始,全国各省市高中统一使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类必修课程在高中阶段普遍开设起来。然而,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进行学科教学主要还是集中在科学学习领域。研究性学习能否在人文学习领域普遍适用?应给予其怎样的地位?这些困惑导源于人们对研究性学习人文价值认识上的模糊。从理论上澄清这一问题对研究性学习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研究性学习人文价值观的分歧人文与科学是课程价值取向的一个重要维度,在课程发展史上,“人文”和“科学”往往呈现此抑彼扬的态势。…  相似文献   

5.
龚雷  俞兆奇 《中学教研》2008,(10):27-28
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而“研究性学习”则被作为一种能很好贯彻这3个方面的学习类型推荐给一线教师.然而,实践的情况并不十分尽如人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人们对研究性学习在认识上的狭隘性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很多人认为教材上现有的大多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与考试相关性不大,而且比较难以在课堂上实施.因此,研究性学习要真正成为高中生的学习还有相当艰巨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6.
陈敏芳 《教育现代化》2005,(10):101-101
“研究性学习”传入中国大约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多大的注意,随着1997、1998年的那次有关语文大批判的展开,“研究性学习”引起了教育界的注意,并被当作一种教育思想模式推广到全国。引发了全国空前的研究热潮。由此也可见语文是研究性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在初中学生中有效地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7.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首次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这被公认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面对这一"新生事物",人们不禁要问:"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定位是什么?怎样理解"研究性学习"的时代特点?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的"研究性学习"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研究性学习"在现实的价值取向上存在哪些偏差?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直接关系到"研究性学习"能否实现预期的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8.
在深刻反思当下研究性学习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本认为,研究性学习不仅作为一种课程类型、教学组织形式、学习方式,更应从一种主体性教学理念来理解。作为一种课程类型、教学组织形式、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的价值是有一定限度的。承认并尊重学生的自由与自主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根本前提。提出了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切人点或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研究性学习”若干问题的辨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郭继东 《教育科学》2001,17(4):22-24
研究性学习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对其中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辨析。笔者认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不是一门独立课程,研究性学习既有历史的继承性有时代的发展性,研究性学习课程具有长久存在的价值,这门课程应当定位于国家宏观控制、学校具体开发、学生自主选择。  相似文献   

10.
在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今天,研究性学习作为课程改革的亮点,已引起越来越多的教育界人士的关注。就宏观而论,研究性学习涵盖研究性学习方式和研究性学习课程两个方面。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  相似文献   

11.
学习化社会背景下,学校职业指导呈现出诸多缺憾,如内涵辨析不清、理论研究不足、层级呼应不畅、主体意识不明等。适应学习化社会的学校职业指导功能取向主要在于由阶段、单一、分离的指导指向全过程、全面、有机结合的指导,由追求功利性指向追求人生发展,由教育灌输式指向彰显学习者主体地位,由适应性学习指向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2.
马恩价值理论并非劳动价值一元论,而是宏观的"效用/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只是其向"具体"上升中的抽象出发点。考茨基《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一书是在《资本论》第三卷未公开发表的条件下撰成的,存在对《资本论》第三卷的悖离和对第一卷的形式主义或绝对化理解。伯恩斯坦依据《资本论》第二、三卷,畅言劳动价值论与当时已兴起的效用价值论的互补,是比较符合马恩价值理论本相的,而考茨基等人以"反修"为名,用"劳动价值论一元论"批判伯氏,虽在政治上有一定合理性,但在理论上却是僵守误解,曲解马恩。这种"一元论"后来因"反修"而"正宗"化于列宁,独尊于前苏联,至今残喘于中国,乃是"阶级斗争为纲"在价值理论中的遗存物。  相似文献   

13.
陆机的《拟古诗》,虽然在内容上缺少创新,但在五言古诗的发展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它初步扭转了当时人重四言诗轻五言诗的倾向,为五言诗的进一步发展扫除了障碍。在艺术形式上,陆机的《拟古诗》更加精美,更讲究艺术技巧,体现了五言古诗由俗到雅的发展趋势。陆机的《拟古诗》对晋代及其以后的拟古诗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人们学习的标准和榜样,从而拟古成为一种学习前人,提高诗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学生的元认知学习策略,以帮助他们提高成绩,本研究以303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元认知学习策略量表为工具,探讨了不同年级、性别、文理科类学生元认知学习策略水平的特点及元认知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性别纬度及文理科纬度在元认知学习策略上没有显著差异,而不同年级在元认知学习策略上存在差异;不同科目与元认知策略的不同纬度具有不等水平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王国维一生治学领域几经转迁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而他的治学方向一转再转的动因何在 ,至今仍是一个众说纷纭 ,莫执一是的话题。文章通过梳理王国维的治学经历 ,发现其学术选向与其人生目的和文化理想的形成与实践过程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而在其人生目的和文化理想的形成过程中 ,传统意识———尤其是“忧世”观念和怀疑精神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Successful aging and lifelong learning are value-laden concepts that are culturally determined. To this effect, people with different value systems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may perceive and understand these two concepts differently, resulting in different definitions and conceptualizations by people in diverse cultural contexts. There have been studies of successful aging and lifelong learning that considered what role culture plays in these two constructs separately. However, there is a lack of research studying successful aging and lifelong learning alongside each other, using the same culturally relevant approach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culture on how these two constructs are understood and conceptualized.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herefore, two-fold. First, it will examine the concepts of successful aging and lifelong learning and consider the role that culture play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se two constructs. Second, it will present a culturally relevant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theorize and explain older people's own value systems and the predominant cultural values that have influenced their understandings and conceptualizations of what successful aging and lifelong learning mean to them in old age. Considering and examining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elders themselves is necessary if we are to understand the ways in which culture shapes the experiences of aging and learning in later life.  相似文献   

17.
American dream has always been a hot topic in the study and research of the American literature.And this topic has been researched deeply by many scholars and those who are interested in the field of literature.But the study or analysis of the disillusionment of American dream keeps updating from different angles by people from different fields,for the success of American dream isn't easy to achieve by people.While this paper is going to illustrate the disillusionment of American dream of Gatsby and explain the reason that Gatsby failed but made him Great.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目的的历史检视及其缺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教育目的是一个教育哲学范畴,也是确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价值基础。检视职业教育目的的历史演进,不难发现存在着严重的缺憾,即忽视了职业教育谋求人的自由与发展的价值取向。探究职业教育的终极目的,有助于实现以人为本职业教育目的的回归,以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主体教育研究面临着“过时论”、“抽象论”和“终结论”的挑战,需要认真审视主体教育的现实针对性、理论定位和发展方向。笔者认为,人的主体性的成长和主体教育的提出,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和人的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尚未过时;主体教育不是抽象的哲学理论,它为当代教育实践明确了新的价值取向,为科学的认识教育活动中人的特性、教育过程的性质以及科学地揭示人的发展机制提供了方法论的依据;立足信息网络和全球化带来的活动的交往性,以及文化的群体性对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可能和制约,将促动对主体性的内涵、生成发展的机制以及研究范式的根本转型。  相似文献   

20.
如今的手机短信文学反映出生活化、去中心、无深度、消解崇高、解构经典的后现代审美倾向,这是现代人处于文化速食时代并患上孤独焦虑症的必然选择.它有大众文化的价值取向,以俗文化为其本质内涵,但也不缺乏传统文学的主要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拓宽了人类对文学的审美设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