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纷繁复杂的新媒体生态背景下,消费者生活在两大平行的空间维度中.品牌和他们有三大沟通层面和六类沟通场景,但回归消费者人性本身依然是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核心.本文提出的六维沟通(SDC)是品牌与消费者新型关系的理论模型,它是品牌在消费者生活的两大空间维度中,利用六类沟通场景在三大沟通层面上,与消费者进行感官的广度刺激、情感的宽度交流和灵魂的深度互通.它需要企业结合品牌价值和产品利益,利用知本的力量实现对营销传播活动的顶层规划(即沟通元的规划),并将其延展为包含品牌(产品)信息和消费者乐意接受信息的病原体,通过营销传播工具组合、多介质创意延展和多平台跨界传播, 实现对消费者感官的刺激、情感的共鸣,最终实现灵魂的深度沟通.  相似文献   

2.
多媒体组合传播,指的是在一种媒体同时使用多种传播符号,以多通道的方式同时刺激受众的多个感官,引起受众的多感官反应,从而使受众对信息的感知和记忆效果愈加明显.但是,使用多少通道能使受众感知效果最佳,目前传播学界存在着争论."信息过剩"和"双通道编码"是其中的两种主要理论.  相似文献   

3.
杨若文 《今传媒》2007,(11):17-19
受众群体与群体中的个体,均属于新闻情感信息的主动接受者.他们的情感反应,构成新闻情感信息传播的重要环节.新闻刺激,既可引发各类受众群体的共同性情感反应,又可引发不同受众群体、不同受众个体不同的情感反应.  相似文献   

4.
正气味延伸感官的知觉,它可以把品牌形象加以区隔、加以定位、加以强化。在品牌传播中植入嗅觉符号,比二元感官刺激更能激发消费兴趣。有助于建立品牌识别和品牌忠诚。芝加哥嗅觉研究基金的创始人,赫氏博士说过"如果你想寻找增加销量的方法,最好的方法是诉诸情感,而通往情感的高速公路是气味。"星巴克曾经在2008年宣布,他们将不再提供早餐,因为鸡蛋和奶酪三明治加热时的味道会干扰咖啡的香气。其实这便是一个重要的品牌识别的策略,是一种传播公式。  相似文献   

5.
周嘉琳 《新闻世界》2013,(1):100-102
本文分别以5W模式和AIDA模式对互联网时代品牌传播以及消费者反应阶段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互联网环境下基于AIDA模式的消费者反应阶段模式,强调互联网中消费者主动进行信息整合、信息获取以及信息传出的过程,同时在消费者行为产生之后,多了反馈这一环节,反馈内容会成为信息参与到其他消费者的反应过程中。除此之外,消费者还会根据接收的信息进行再判断,重新进入注意或兴趣阶段。在此基础之上,通过问卷调查,笔者进一步证实了模型的可靠性,并且分析了消费者对于互联网品牌信息的行为与态度,由此提出,互联网中品牌传播应注意整合营销、口碑营销以及精准营销,针对消费者反应的各个阶段进行互动、精准、整合营销的品牌传播。  相似文献   

6.
品牌传播的力度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取向,在当今社会品牌传播方式多元化及消费方式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要使企业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能够引起大量消费者的普遍关注,使品牌在传播中面临的关键问题。以耐克品牌的传播为例,通过资料收集和市场调研,从多维度设计理念在品牌传播中的应用分析,大致可分为识别维度、路径维度、感官维度及情感维度四个层面。耐克品牌就是成功应用这些设计理念,实现品牌传播的力度,从而提升该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进而获得全面深度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 针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信息平台消费者参与质量问题,建立品牌信息内容呈现影响消费者参与的理论模型,详细探讨其影响机理,为网络信息平台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借鉴环境心理学的S-O-R模型研究范式,引入品牌认知和品牌情感两种消费者内在状态作为影响中介,分析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品牌信息内容呈现对品牌认知、品牌情感以及消费者参与的影响模型和作用机理。[结果/结论] 初步构建不同种类品牌信息内容呈现影响消费者参与的理论模型,深入剖析相应影响机理,为品牌信息内容呈现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品牌传播创意作为研究对象,对IMC理论的传播创意进行思考,并从移动互联网的信息传播特性和消费者生活形态出发,提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品牌传播创意新特征。并提出品牌传播创意的全新内涵,认为品牌传播创意由接触创意点、沟通创意点和核心创意点三个层面的内涵组成,并针对这三个层面提出执行品牌传播创意的跨媒体整合方案。  相似文献   

9.
So Lo Mo模式对品牌价值的影响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从品牌情感视角来揭示其对品牌的创新价值具有重要意义。So Lo Mo模式促使品牌传播形成融合化传播发展、个性化互动优势、体验化内容传播的新特征,从而为品牌情感传播塑造了新价值,即创设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情感培育环境、品牌体验分享的个性化、优化情感安全保障的机制。品牌情感传播价值的实现策略包括:实施移动跨平台连接的聚合传播、以文化性话题自主传播提升情感发展、名人与品牌的整体融合。  相似文献   

10.
《声屏世界》2013,(3):26-27
在胡姬花古法小榨花生油的传香之道中,最具智慧、最具效力的无疑是其独到且精到的体验营销方式,因此也就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成功的,极具参鉴价值的体验营销经典范例。该案例是采用体验营销实施模式中的文化模式,即利用传统文化,使企业的品牌和产品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形成一种社会文化气氛,从而有效地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进而促使消费者自觉地接近与文化相关的商品或服务,促进消费行为的发生,甚至形成一种消费习惯和传统。在营销手段上,该案例选择的是知觉体验方式,即将知觉器官的感官体验应用在体验营销上,最终增加品牌和产品的附加价值,引发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值得一提的是,胡姬花在借力中华传统文化来为品牌加分的过程中,并不是只重视"形",而忽略了"神",而是通过1918年的那座古老的油坊、木槌撞击木楔的浑厚之音,以及卖油郎的古朴形象……将古法小榨所传承的中国传统花生油的深厚内功和历史流传下来的"香",有机地附加在产品之上,以实现品牌上的传统回归,以及与消费者缔结起来的印象与情感的关联。更值得一提的是,胡姬花将感官体验应用到了极致,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立体感知,面面俱到,全方位演绎体验营销的魔力,让消费者领略古法小榨花生油的工艺灵魂,成功地拉近了胡姬花品牌的文化感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这使古法小榨传承百年的魅力更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1.
认知传播接受主体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对信息具有接收、感知、识辨、判断、加工以及再传播功能的个体,其对信息具有能动认识与处理能力。在认知科学还未成为一门显学之前,人的大脑运行机制及心理机制对信息传播的影响还处于"暗箱"状态,传播学受众研究还仅停留在理论与思想层面,未能真正透视人类认知机制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本文以"认知"为切入点,对传播过程中的接受主体进行考察,探究在动态的传播活动中,接受主体的大脑、心理机制与信息的交互影响,信息的体内认知传播机制及体外社会环境对信息的认知影响机制等。经考察发现,在体内系统中,经过选择的信息经感官输入后,在体内会被知觉系统加工,这一加工过程伴随着信息的留存或舍弃,最后输出的是新质信息;考察媒介系统发现,新媒介会通过调动颜色、字体等结构性要素来建构思想;在社会系统中,个体认知受群体意识和规范的影响,在媒介影响的不同社会阶段,人们对信息认知的态度与行为也在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2.
多媒体组合传播,指的是在一种媒体同时使用多种传播符号,以多通道的方式同时刺激受众的多个感官,引起受众的多感官反应,从而使受众对信息的感知和记忆效果愈加明显。但是,使用多少通道能使受众感知效果最佳,目前传播学界存在着争论。“信息过剩”和“双通道编码”是其中的两种主要理论。  相似文献   

13.
品牌自创虚拟IP的传播说服路径具有行为经济学中典型的非理性要素的框架特点.本文通过对品牌自创虚拟IP的可塑性、人格性、适配性等核心特点的分析,认为其在形象的感官刺激、人格的情感渲染、适配的场景消费三个层面存在非理性说服现象,并存在着内容形象引擎不完备,情感传播叙事障碍以及场景化变现未成熟的说服困境.本文认为,品牌方应加...  相似文献   

14.
张玉 《东南传播》2021,(8):112-115
视觉中心主义下的媒介素养教育重视对媒介信息内容的批判,这是表征视域下视觉霸权的一种体现.而在当下的数字媒介实践中,个人的媒介接触行为不仅是通过视觉进行感知的过程,而且还是作为整体的人和媒介交互的过程.在既有的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中,通过视觉"看"到的内容在媒介素养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主体在传播实践中的其他感知体验处于被遮蔽的状态.媒介素养教育要与媒介环境相适应,在整全性感知方式逐渐复兴的媒介生态中,以视觉文本信息批判为中心媒介素养教育应寻求新的发展可能性.本文结合个体日常数字媒介实践中的情感、技术、身体等重要因素,探讨媒介素养教育超越视觉中心主义的新方向与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陈慧谦  薛可 《新闻世界》2014,(1):106-108
整合营销传播从战略和执行、评估的层面将不同的品牌接触点整合起来。但是之前的研究一般侧重于企业与消费者沟通所产生的品牌互动,而比较少关注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所产生的品牌接触。本文对是什么影响消费者信息的分享展开分析,试图将口碑营销纳入到整合营销传播的计划、执行与评估中。  相似文献   

16.
金韶  倪宁 《现代传播》2016,(4):113-117
社群是基于传播媒介聚合到一起,进行信息传播、情感交流、文化和价值共享的用户群体。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媒介技术的进步,推动社群的演变。互联网推动了粉丝社群和粉丝经济发展,而移动互联网使社群功能不断延伸,社群价值不断放大,催生了"社群经济"。移动互联网社群呈现全新的传播特征:聚合力和裂变性、情感价值的传播、自组织传播和协作。用户社群对生产、营销、消费各个环节都产生了变革性影响,即:用户参与的生产模式、品牌社群的营销模式、体验至上的消费模式,由此形成了自组织循环的社群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17.
基于传播学中的公众认知特征,公众参观科技馆展品时的认知可以分为注意过程、感知过程、记忆过程、思考过程以及情感塑造过程。对应公众认知过程的心理特征,科技馆通常通过强化感官刺激、强化公众自主探究和深化科技人文内涵等方式设计展品。广西科技馆在展品创新中尝试了三个方面的实践:一是增加刺激强度聚焦公众注意力,二是获取直接经验调动公众记忆和思维,三是弘扬科学精神引发公众情绪共鸣,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针对中文网络客户评论,从消费者真实购买体验的网络平台上抓取在线评论信息,构建基于在线评论情感隶属度模糊推理的网络口碑监测评估方法,有助于企业实时监控网络口碑舆情。[方法/过程]以美国消费者满意度模型(ACSI)为基础,从感知质量、感知价值、感知期望和感知情感4个属性方面构建在线评论网络口碑监测评估模型,结合情感隶属度模糊推理算法,从数据准备、情感分析和网络口碑舆情监测评估3个研究阶段,通过模糊推理系统设定计算规则,采用Mamdani方法对网络口碑舆情进行监测评估。[结果/结论]以亚马逊手机品牌在线评论为例进行实例验证,提出的基于情感隶属度模糊推理的网络口碑舆情监测评估方法得到较好的实验检验效果,可以为在线产品的网络口碑舆情监测评估提供信息决策。  相似文献   

19.
盛楠 《青年记者》2008,(14):127-128
时尚娱乐类广告不同于传统广告的硬性推销模式,而是注重针对受众情感和注意力的软性吸引,使他们在接受传播信息的同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情绪上的认同,在享受广告所带来的快乐与愉悦的同时,接受广告中蕴涵的信息.当受众融入到广告所展示的情景,体验其中所包含的趣味时,广告信息同时也潜移默化地输送到消费者心中.时尚娱乐类广告最主要的功能是引导个性和主张,创造流行和文化,并以此影响人们的生活形态、情绪和趣味,最终将品牌潜移默化带入消费者生活之中,并影响他们的消费行为,深化消费者的品牌体验.  相似文献   

20.
李荣 《东南传播》2012,(1):88-90
微博作为企业品牌传播媒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立足于品牌传播学的视角,首先厘清相关概念,初步得出微博可以作为企业品牌传播媒介的结论,接着站在网络传播的背景下归纳出微博个性化信息传播特点:传播内容微小随性、信息发布随时随地、"背对脸"的交互方式、一种裂变式的传播以及传播模式,基于信息传播特点和传播模式提出了企业应该如何利用微博进行品牌传播,最后从品牌关系的角度再思考微博品牌传播媒介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