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与年龄有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全世界约15%的65岁以上人群和30%的80岁以上老人患有AD。AD的病因仍未明确,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随着人类社会的老龄化,本病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重大医学和社会难题。 许多证据显示β-淀粉样肽在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因学和/或病程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很多研究提示β-淀粉样肽的神经毒性与氧的负荷和自由基损伤密切相关。最近的研究表明,NF-κB在神经元存活和突触的可塑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CREB是长时程记忆(LTM)和长时程增强效应(LTP)的必要基因开关。 本研究观察了科研新药ECH-931对β-淀粉样肽1-40,β-淀粉样肽25-35和H2O2所诱导的B104中枢神经系神经元细胞株神经毒性的预防和治疗作用。ECH-931的低,中,高实验浓度分别为50μg/ml,100μg/ml和150/200μg/ml,用ECH-931处理的方案如下:细胞经ECH-931预处理3天后,用ECH-931和H2O2(100-200μM)共同处理3—12小时,以观察ECH-931对H2O2神经毒性的防治效果;细胞经ECH-931预处理3天后,用ECH-931和Abeta 1-40(10μM)处理48小时来预防性治疗Abetal-40的神经毒性;在细胞暴露于Abeta25-35(25μM)8小时后再用ECH-931处理48小时(经ECH-931和Abeta 25-35共同处理48小时)以观察ECH-931对Abeta神经毒性的治疗作用:在NF-κB和CREB基因转染后以ECH-931处理5天,以观察ECH-931对NF-κB和CREB基因表达的影响;在NF-κB基因转染并加Abeta 1-40(5uM)后以ECH-931处理3天,以观察ECH-931拮抗Abeta 1-40对NF-κB基因表达影响的效果。 结果表明:经ECH-931(50-200μg/ml)预处理和共同处理B104神经元能完全拮抗β-淀粉样肽1-40(10μM)诱导的神经毒性(P〈0.05-0.01);用ECH-931(50-200μg/ml)治疗性处理能显著阻止由β-淀粉样肽25-35(25μM)诱导的B104神经元细胞死亡/凋亡(P〈0.05—0.01);用ECH-931(50—200μg/ml)预处理和共同处理能显著保护由H2O2(100—200μM)诱导的B104神经元细胞死亡/凋亡;用ECH-931(50-150μg/ml)治疗性处理能显著上调在B104CNS神经元细胞中转染基因NF-κB和CREB的表达(P〈0.05-0.01);ECH-93150-150μg/ml能拮抗由β-淀粉样肽1-40诱导的NF-κB表达抑制(P〈0.01)。并且,所有ECH-931的处理效应都呈现剂量依赖性(P〈0.05-0.01)。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我们认为ECH-931能保护(预防和治疗)神经元免受由β-淀粉样肽诱导的神经毒性。其机制与拮抗活性氧/氢氧根自由基损伤和激活NF-κB细胞存活信号通路有关。ECH-931治疗AD的另一个重要机理可能是它能调节CREB的表达,而CREB是长期记忆的基因开关。ECH-931的神经元保护效应尤其是其阻止β-淀粉样肽诱导的毒性和细胞死亡的效力显示出它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如AD)的潜力,具有重要的研究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李兴军  胡东维  李三玉  吕均良 《科技通报》2002,18(2):137-141,146
采用胶体金标记法研究了杨梅大小年结果树花芽发端期间芽体和叶肉细胞内钙调素(CaM)的分布。结果表明,CaM主要存在于芽体和叶肉细胞的液泡、细胞核、细胞质间质和内含物以及叶肉细胞间隙和叶绿体中。在花芽发端初期,芽体细胞核、液泡和细胞质间质的CaM和叶肉细胞间隙、液泡、细胞质间质和叶绿体的CaM均呈现相对含量最大值,芽体细胞核、液泡和细胞质间质的CaM相对含量均高于叶肉细胞,说明CaM参与调节花芽孕育过程。在花芽发端期间,杨梅小年结果树芽体和叶肉细胞核、细胞质间质和液泡的CaM相对含量都高于大年结果树,可能是小年结果树花芽发端数过多而大年结果树太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纳米氧化锌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纳米氧化锌(ZnO)对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生物学效应。使用原子力显微镜(AF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纳米ZnO颗粒物的理化性质。然后,使用0mmol/L、0.1mmol/L、0.5mmol/L、1mmol/L、5mmol/L、10mmol/L的纳米ZnO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MTT 法测定细胞生长活性。并且测定1mmol/L 纳米ZnO染毒24h后细胞培养液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胞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的含量。使用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的情况。荧光染色检测细胞产生活性氧(ROS)的生成。实验所用的ZnO纳米颗粒为长75 nm、直径20nm的针状纤锌矿晶体。细胞实验结果表明,纳米ZnO颗粒对A549细胞的生长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培养液上清中LDH活性显著升高(P < 0.05),胞内CAT活性显著下降、MDA含量显著升高(P < 0.01),但SOD活性下降不明显。荧光染色检测发现染毒后A549细胞出现细胞凋亡,而且细胞内ROS的生成与纳米ZnO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结论是纳米氧化锌诱导人肺腺癌A549细胞产生活性氧,引发细胞凋亡,并产生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4.
设X1,X2,…,Xn是一列iid随机变量,其分布为Fα(t)=(1-α)F1t) αF2(t),其中:α∈[0,1],F1(t),F2(t)都是定义在R^1上的分布函数,在下列条件下:(1)上述污染数据又被另一iid的随机变量序列u1,u2,… ,u3截断;(2)F2(x)分布已知;(3)存在某个可测函数M(x),使μ1=∫M(s)dF1(x)已知,构造出了α和F1(x)的估计。并证明了其强相合性。  相似文献   

5.
对何文用文献密度差△M值表示核心效应强度的统计方法提出质疑,认为应该用文献密度率(或文献聚散度,△Mn)表示较为恰当。当M2-(趋向于)M1时,则△Mn→0(集聚区趋向消失,文献呈均匀分布);当M2→(趋向于)0时,则△Mn→1(离散区趋向消失,文献呈集聚分布),△Mn的值在0~1之间。依此分别计算出12个学科的各△Mn值和12个学科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的总△Mn值与△M值和总△M值比较以说明问题。并认为核心期刊评价指标权重值的赋予受多因素的影响,核心效应强度可以作为一项补充。  相似文献   

6.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监测水体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对南通市郊区主要河流水体的污染状况进行了检测,测定各采样点水样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千分率(MCN‰)及污染指数(PI),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采样点MCN‰有显著性差异,7个采样点中有5个采样点的PI在2以上,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南通市郊区的水质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分析了水体污染程度与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密切关系,对被污染水体的治理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聚-β-羟基丁酸(polyhydroxybutyric acid,PHB)是发现最早且研究最透彻的一种生物可降解塑料。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素有“光合酵母”之称,是理想的转基因受体生物。通过转基因技术将PHB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基因导入莱茵衣藻,利用光合作用合成PHB,降低PHB的生产成本。从真养产碱杆菌(Alcaligenes eutmphus)分离出phbB和phbC基因,然后构建phbB和phbC基因的衣藻表达载体p1058124和pH105C124。通过“珠磨法”遗传转化技术共转化p1058124和pH105C124,获得了二价转基因衣藻。分子检测结果表明phbB和phbC基因均已整合到莱茵衣藻基因组中。随后进行结晶紫染色和显微镜观察转基因藻,发现二价转化子的核区和细胞膜附近分布有白色空泡;进一步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白色空泡是由细胞中合成的PHB聚集而成,电镜下观察到由PHB形成的明亮的圆形颗粒。光照(90μE/m^2/s)条件下培养转基因藻,出现生长受抑制现象,这可能是由于PHB颗粒在藻细胞内随机分布,干扰了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厚朴酚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44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XO-RB44细胞,用终浓度为5~40μM的厚朴酚处理24~72h,用MTT法检测厚朴酚对细胞生长抑制情况,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处理后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 5~40μM的厚朴酚能抑制HXO-RB44细胞的生长,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效应逐渐增强。同时,厚朴酚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抑制效应更加显著。流式细胞术证实厚朴酚能将HXO-RB44细胞抑制在S期。结论厚朴酚能体外抑制HXO-RB44细胞的增殖,是通过将细胞阻滞在S期而发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指数法的陕西省耕地和粮食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红霞  李锐  任志远  薛亮 《资源科学》2007,29(3):170-176
本文尝试性地提出了相对粮食承载指数并结合李晓文等人提出的耕地变化强度指数,计算了陕西省101个县(区)2000年~2004年的耕地变化强度指数和相对粮食承载指数,分析了陕西省近年耕地和粮食生产时空差异:①陕西省近年人口增加,耕地减少,而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占有量波动较大;②全省耕地变化空间差异显著,大部分县(区)耕地减少,少部分县(区)耕地有所增加或保持数量平衡;③以小康水平粮食标准400kg/人·年为参照,全省整体处于不足状态,101个研究县(区)中,有66个县(区)处于不足状态,1个县(区)处于临界状态,34个县(区)处于富余状态。针对陕西省耕地和粮食生产现状,应充分考虑区域差异,通过保护和合理利用现有的耕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良品种、加强利用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调整大农业结构等措施来提高粮食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2):189-190
纺锤体是主要由微管形成的纺锤形的动态结构,负责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染色体)的均等分离。因此,纺锤体的异常会引起遗传不稳定,从而导致细胞死亡或肿瘤、癌症等疾病的发生。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所朱学良研究员和美国华盛顿卡耐基所郑诣先教授的合作研究得出以下结果:Nudel和胞质动力蛋白在纺锤体基质组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进而调控有丝分裂纺锤体的正确形成。  相似文献   

11.
就改性淀粉的种类及其特点与富含改性淀粉稻米产品改良及改性淀粉的应用趋势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综述,以期为开发与研制新型功能食品及新领域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水稻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完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世界约一半以上人口的主要口粮。水稻作为禾本科植物基因组研究的模式作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率先完成了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的第4号染色体全长序列的精确测序,该成果已在英国的《自然》杂志发表。本文简要报告水稻基因组测序的意义和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已取得的进展,并着重介绍水稻基因组4号染色体精确测序和分析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喷施铁肥对铁蛋白转基因水稻的稻米增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豌豆铁蛋白转基因富铁水稻纯系(Fer34)及其原始对照(秀水11)为试材,开展有关转基因富铁系稻米铁含量积累和变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CK相比,转基因富铁稻(Fer34)确有更强的稻米积累铁含量功能,但这种富铁程度与所处土壤、气候等生态环境有关;对其灌浆期进行叶面喷施铁肥处理,可以明显增加其稻米的铁含量,且不改变稻米主要外观和蒸煮食用品质,对淀粉特性和结构的RVA谱参数也无明显影响.这表明选用铁蛋白转基因富铁稻,并结合灌浆期喷施铁肥的栽培技术,来生产高效富铁大米,解决人类铁营养缺乏症的技术路线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稻品种改良以及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中国25个水稻主产省主要种植的水稻品种,探讨我国水稻品种改良进程和水稻品种性状的变化,并采用水稻成本数据研究品种改良对水稻生产的贡献。结果表明我国品种改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对水稻生产贡献份额达30%。与20年前相比,水稻审定的品种个数增加了1.5倍。抗病虫害品种的种植面积提高了10%;优质品种的种植面积增加了50%。然而,从90年代中后期品种改良对水稻生产的贡献逐渐下降。鉴于此,政府应鼓励育种人员进一步发掘优异种质,提高水稻育种水平,突破目前单产停滞不前的现象,从而更好的为水稻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5.
水稻对锗元素的吸收特性及其在体内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液培条件下研究了晚籼杂交组合汕优63苗期吸收锗元素的某些特性,测定了该试材抽穗期锗元素在各器官间分布特征,并对Ge—Si互作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溶解在营养液中的锗元素能迅速地为稻苗吸收并运往地上部,地上部(尤其是叶片和叶鞘)具有更强的锗元素富集能力,锗与硅两元素在吸收机制上存在竞争拮抗效应  相似文献   

16.
黄酒米浆水的混凝澄清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卫华  钱俊青 《科技通报》2002,18(3):197-199,204
采用硫酸亚铁为混凝剂混凝澄清黄酒米浆水,通过条件试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混凝工艺条件,在PH值为8.0,混凝剂FeSO4,加量为1.4mg/L,搅拌速度为60r/min,搅拌时间为5min时,澄清后透光率可达90.0%,可作为工业用水再利用。  相似文献   

17.
植物叶色变异是自然界普遍的现象,叶色突变体已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和生产实践。利用拉曼光谱测定了水稻叶色黄化突变体叶片的叶绿紊含量。研究结果显示:在拉曼光谱图中,叶绿紊的特征峰(1155,1527cm^-1)在突变体中强度较野生型有很大的下降,表明突变体中总的叶绿紊含量较低;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测定结果表明该突变体的叶绿紊含量比野生型降低,且叶绿紊b的含量极低,证实了拉曼光谱所反应的信息;拉曼光谱法可以用来快速鉴定植物活体的叶绿紊含量。本研究尝试利用拉受光谱测定活体生物的叶绿紊含量的可行性,为今后发展便携式、快速、准确、无损伤鉴定叶绿紊含量及其他生物质含量的方法和开发相关仪器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8.
水稻分蘖的分子机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蘖是水稻等禾谷类作物最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它直接决定着水稻穗数的多少并进而影响水稻单位面积的产量;分蘖又是单子叶植物一种特殊的分枝现象,具有重要的发育生物学意义。我们与合作者共同努力,克隆了控制水稻分蘖的关键基因MOC1,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部分研究结果已发表在2003年4月10日出版的Nature上[1]。  相似文献   

19.
"技术的社会形成"(SST)理论主要是通过大量的案例来分析具体的技术或技术制品在社会因素作用下的形成过程.考察作为中国原创技术的杂交水稻技术发明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动力,理解中国的技术国情对中国本土技术形成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朝旭  刘黎明  彭倩 《资源科学》2012,34(12):2234-2241
我国南方双季稻区农户的水稻种植决策行为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极为重要。本文选择典型双季稻区湖南省长沙县作为研究样区,以312个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构建了包括土地因素、农户因素、经济因素、区位因素、政策因素在内的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户水稻种植决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农户选择种植双季稻的比例较低,仅占被调查农户的55%,农户的水稻种植意愿存在着不断下降的趋势;②在农户的双季稻决策过程中,灌溉条件、人均农业补贴、户主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土地经营规模是显著性最高的影响因素;③经过综合分析,比较效益低、劳动力缺乏、农地规模限制、灌溉条件制约是研究区农户双季稻种植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因此,粮食收购价格保护政策、农地流转政策、农资价格调控政策和农田水利建设相关政策是今后主要的政策调控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