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苏联战后对巴勒斯坦问题的政策是苏联在1947年4-5 月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支持巴以分治的前奏.由于国内对苏联对巴勒斯坦问题政策的研究过于粗糙,所以导致了许多学者对苏联支持巴以分治这一政策的误读,这一政策普遍被认为"一向反对犹太复国主义的苏联的态度突然发生了变化".而战后苏联对巴勒斯坦问题的政策不仅是苏联从反对犹太复国主义到支持其在巴勒斯坦建国的一个重要转变阶段,而且还对以后的苏联对以色列政策和阿以冲突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对二战后苏联对巴勒斯坦问题政策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将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作为主要行动之一。文章认真梳理近年来公务员科学素质建设的基本情况,依托"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活动中的"科学思维与决策"课程平台,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调研了广东、湖北、新疆的公务员群体科学素质建设情况,总结公务员对科普活动、科普内容的态度认知及其科普需求,分析了当前面向公务员群体开展科普工作的问题与原因,并提出了提升公务员科学素质的目标路径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科技素养视域下公众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态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公众转基因食品认知态度的形成路径,从科技素养的研究视角出发选取科学网和天涯社区为研究样本来源展开实证分析。采用扎根理论的分析方法研究得到具有相对较高科技素养人群形成认知态度的中枢路径和具有相对较低科技素养人群形成认知态度的边缘路径,并将上述路径经过整合得到了完整的公众转基因食品认知态度形成过程理论模型。研究发现,中枢路径下对公众认知态度的管控核心关键在于提高内容质量,而边缘路径下公众认知态度受内容刺激与意见领袖的影响从而难以直接管控,可通过提高公众的科技素养将其认知态度形成的路径加以转换,并引导至中枢路径会有更好的管控效果。  相似文献   

4.
李鹏程 《科教文汇》2007,(1X):177-178
苏联战后对巴勒斯坦问题的政策是苏联在1947年4—5月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支持巴以分治的前奏。由于国内对苏联对巴勒斯坦问题政策的研究过于粗糙,所以导致了许多学者对苏联支持巴以分治这一政策的误读,这一政策普遍被认为“一向反对犹太复国主义的苏联的态度突然发生了变化”。而战后苏联对巴勒斯坦问题的政策不仅是苏联从反对犹太复国主义到支持其在巴勒斯坦建国的一个重要转变阶段,而且还对以后的苏联对以色列政策和阿以冲突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对二战后苏联对巴勒斯坦问题政策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网民政策评议焦点的形成是网民政策态度的集中呈现。依据网民政策态度呈现特性,结合网络媒体抽样,分析近3年的具有代表性网络公共政策议题分布于12个主要网络媒体的网民评议逾500万条数据,从政策议题的新闻原创跟帖量、级联跟帖量、发博客数量、发微博客数量、新闻转载量、网络媒体分布、评议时间跨度这6个维度构建"网民政策评议焦点识别模型"。进一步通过可获取数据集验证模型,提出网民政策评议议题焦点指数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系列化呈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梳理和归纳近年来网络舆情热点事件,发现某些热点事件由过去零碎化出现而转向系列化呈现.深入考察表明,媒介议程设置、网民共性偏好、自然异常现象、社会变迁压力等推动了事件系列化.而事件系列化呈现推动了政府政策介入和网民认知转变,也带来了网络舆情叠加、固化、危机化及社会恐慌心理等.因此,政府、媒体、网民等需通过行为改进或机制构建等减少或消除事件系列化及由此形成的网络呈现与舆情聚焦.  相似文献   

7.
在互联网社会,受众获取信息的机会和能力存在差别,出现了数字化社会中的信息分层。根据信息分层理论,以"全棉时代"网络舆情为例,探讨舆情中的情感极化现象,分析网民的信息认知、获取和再加工过程容易受同质性信息的影响,形成情绪合力,网络用户在情感、意识形态和态度方面出现极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英国公众理解科学专家约翰·杜兰特所建构的"民主模型"试图通过有效的科学传播来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以实现公众与政府、科学家之间平等地交流,从而使公众参与科学决策."民主模型"从社会生活的现实视角将科学传播的有效性和科学决策的合理性统一起来.这样,科学研究理论中"公共领域中的科学"(the science inthe public domain)这一概念在作为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合理性基础的同时也为科学传播提供了新的诠释.所以,笔者以公众参与科学决策为镜来反思"民主模型"的现实视角、理论前提、理论内涵和理论超越,以此来确认"民主模型"站在第三次科学研究浪潮的理论平台上对公众理解科学理论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透过"阳光工资"看我国的公务员薪金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小公务员地区、部门之间的收入差距,减少隐性收入对实际收入造成的差别,近两年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方推行透明收入的"阳光工资"政策.本文从产生这一政策的环境入手,透过这一政策的出台来思考我国的公务员薪金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信息经济学理论,从"腐败"的本质入手,分析了腐败形成的外因和内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即通过"显示原理"的激励机制引导公务员的价值取向多元化,来充分弥合公务员的"社会效用函数"和"自身效用函数"偏差,由此从根本上避免腐败动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网民在认知政府形象时存在将消极负面的特性赋予政府的倾向,即网民政府形象认知定势现象.通过统计和研究案例数据进行概念界定和说明,在此基础上指出网络在该现象的形成中起到关键作用,具体原因在于网络拟态环境促使信息碎片化、负面化,网民对政府的刻板印象被激活,以及网络事件沉淀的作用.分析网民政府形象认知定势现象的影响机理,指出其可能造成网民对政府形象的歪曲评价,或极端表现为网民评价懈怠的状态;随着网络事件的不断积淀,负面影响可能呈现上升和扩大的螺旋式动态趋势.  相似文献   

12.
以政策扩散理论为基础构建科技创新政策落实机制分析框架,形成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因素组态模型,选取109家典型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的方法对科技创新政策落实的影响因素及路径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科技创新政策的落实呈现多因素协同、多路径并存的特点。科技创新政策落实的路径一是强认知的科技创新政策供给推动型,分为弱环境、强认知和强响应、强认知两种;路径二是创新能力和创新协同环境驱动型,分为有利条件下和不利条件下两种。本文基于组态视角,探索了科技创新政策落实的影响因素和路径选择,揭开了科技创新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的“黑箱”,对于提高科技创新政策实施效果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科技工作者群体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如何非常重要.本文利用对北京、泉州、郑州、荆州和兰州等5个地区城乡居民的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公众对我国科技工作者群体的评价和态度,以及形成这些印象的认知基础.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改善科技工作者公众形象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以微博上热点"转基因"主题文章的关涉政府的评论观点为原始资料,全面解构公众对转基因农业技术态度形成中体制性信任的结构维度。研究发现,公众对转基因农业技术态度形成中的体制性信任结构表现为以政府能力、政府价值、公众参与、信息公开、官员表现、规制公正性和规制完善性为代表的7大主范畴,可归结为契约型信任、互动型信任和规制型信任三种核心范畴,这三种信任形式分别服从宏观—中观—微观的层次衔接,能敏感作用于转基因农业技术的公众态度。  相似文献   

15.
“公众理解科学”运动的内涵演变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以及民主进程的推进,西方"公众理解科学"运动的内涵与形式在20多年经历着不断的演变,从以科学共同体为主体的公众理解科学发展到科学共同体、政府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科学理解公众.本文通过回顾、总结"公众理解科学"的历史背景及发展历程,分析和研究了科学与社会、公众的关系的演变过程以及变化的原因、解决方案,并提出了其对我国科技政策领域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前,有关"社会政策"的定义已出现了多种解释版本,但结合国内外社会政策实践,"社会政策"应是指"某种'社会组织'基于一定社会价值为实现其特有的社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准则及其体系和由此而形成的知识系统"."社会政策"既不是"公共政策"的一部分,也不是一种"社会行动";政府并非社会政策的唯一主体,"非政府组织"也承担了部分"社会政策"的职能;社会政策不仅具有政治、社会救济和保障功能,还具有社会引导和整合、经济等功能;"政府(国家)与非政府组织"社会政策是正确理解、把握和实践社会政策的两条基本路径,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现代认知隐喻学理论的指导下,从隐喻形成类型和隐喻形成的不同引申含义两方面讨论了汉语中关于"花"的语言隐喻现象.  相似文献   

18.
从"认知"和"利用"两方面,对现有创业政策展开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估,并找出影响创业政策实施效果的具体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创业政策的"供给-需求"存在结构性失衡,创业者对创业政策的知晓度较高,利用度偏低,存在"认知-利用"落差;由创业经历、环境动荡性、竞争强度、信息对称度、政策预期收益和利用成本引发的供需匹配度失衡既是影响创业政策利用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造成创业者熟知创业政策却不愿利用的内在原因;政策的预期收益和利用成本影响创业者的决策行为,且差异较大.具体来说,在决定是否利用政策时,创业者首要考虑的是成本而不是预期收益,而在确定利用程度时,选择顺序正好相反.探讨创业理论和评估理论文献的同时,对优化创业政策的制定思路以及创业者的创业实践具有借鉴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知、态度、情绪、情感等心理反应是其参与气候变化减缓与适应的重要先决因素。追踪并监测公众的气候变化心理对气候变化教育、大众传媒宣传沟通、气候政策制定与实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系统论述气候变化与公众心理反应的相互影响,梳理影响气候变化心理的多维度因素,从气候变化心理对气候治理实践价值的角度提出发展建议,以期提高我国心理学、气候相关学科和政府有关部门对公众气候变化心理的关注和应用,助力全民参与的气候适应型社会构建。  相似文献   

20.
以武汉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研究"村官"政策在武汉在校大学生中的认知程度和影响程度,以及武汉在校大学生在毕业选择当"村官"的意愿倾向,并在此基础上向政府部门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