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谭明同》谈《崇高的理怒》《范爱农》讲《语言的演变》《庄慕见孟子》《教战宁策》《荆柯刺秦王》《壮士横戈》《包身工》《荷花沈》前赏《荷塘月色》《宁对奴》《鸿门宴,上谈《拿来主义》《梦澳笔谈》谈《简笔和带笔》《项奋杆志》记《文学与出汗》《猎户》《夜》问《祝福》《母亲》《灯》下《劝学》《荷花淀》上寻《绿》《威尼斯》中观《灯》《群英会蒋干中计》《不求甚解》《邹忌讽齐王纳谏》《当说必说》高中语文篇目趣对@李宝成$黑龙江林口林业局中学~~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飘流三部曲》——《歧路》、《炼狱》、《十字架》。茅盾:《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洪深:《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桥》。阳翰笙:《地泉三部曲》——《深入》、《转换》、《复兴》。  相似文献   

3.
茅盾的《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歧路》《炼狱》《十字架》。巴金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相似文献   

4.
三易:《连山》、《归藏》、《周易》。三礼:《周礼》、《仪礼》、《札记》。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十通:《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清续文献通考》。  相似文献   

5.
《中文自修》2005,(9):9-9
。.婆翻 《安徒生童话故事全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雾都孤,L)} 《高老头》 《欧也妮·葛朗台》 《大卫·科波菲尔》 《复活》 《白鲸》 《战争与和平》 《母亲》 《基督山伯爵》 《三个火枪手)) 《二十年后》 《泰戈尔诗选》 《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林语堂散文》 《香迅全集》 《老舍名作欣赏》 《巴金名作欣赏》 《茅盾散文》 《秦始皇》 《随想录》 《骆驼祥子》 《围城》 《中国历代文选》 《古文观止》 《静静的顿河》 《普希金文集—丈学论文》 《荷马史诗》 ((牛纭》 《雷雨》 《长恨歌》 《山居笔记》 《文化苦…  相似文献   

6.
你,《普通人家》的《黄花姑娘》,《家》住《芙蓉镇》《竹林街15号》的《旭日旅店》。《希望不是梦》:《十六岁花季》,你《选择》《女子师范》;《十九年华》,你从《师范学校》毕业,手捧《毕业证书》,怀着《火热的心》,《青春无悔》,毅然走上《育人之路》,做起《孩子王》。《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梦想成真》时,《星期天》,你放弃《今天我休息》,像《春蚕》那样《奉献》。白天,你在《远方的课堂》手执《金色教鞭》,给《寻常百姓家》的《红孩子》、《放荡的孩子》传授、解惑;晚上,你在《流泪的红烛下》,《探索》《宝贝》…  相似文献   

7.
经书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五经》、《九经》和《十三经》在我国封建社会里,古籍中地位最高,权威最大的是经书。当时的读书人要熟读所谓《四书》《五经》。五经即《诗》、《书》、《易》、《礼》和《春秋》。唐代分《礼》为《周礼》、《仪礼》和《礼记》,世称三礼。析《春秋》为《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世称三传。因而唐代称《九经》。后至宋代,又将《尔推》、《孝经》、《论语》和《孟子》,崇奉为经,合《九经》称为《十三经》。并汇刻了《十三经注疏》本。  相似文献   

8.
题目总题目:《尊师》。小题目五十二列举如下。议论文:《尊师琐议》《师非尊而道不行》《尊师新解》《匠与师》《尊师与师尊》《新师说》《“传道授业解惑”新解》《读报有感》《从几则消息所想到的》《谈“教师节”》记叙文:《烛颂》《烛光师影》《铺路石》《拜年》《师生情》《“严”是爱》《敬礼,老师》《我给老师唱只歌》《这朵花儿献给您》《老师的工作》《作业本上的批语》  相似文献   

9.
、溉知二二二 三易:《连山》、《归藏》、《周易》。 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三公奇案:《包公案》、《施公案》、《鹿洲公案》。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四梦:《南柯记》、《还魂记》、《紫钗记》、《邯郸记》。 四大千:《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全唐文》。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五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石 头记》。 十通:《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 口文献通考》、《…  相似文献   

10.
黄济 《中国教师》2006,(9):23-28
《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儒家经典著作。从汉代起,《论语》即被列为“七经”(即《诗》《书》《易》《礼》《春秋》“五经”,加《论语》《孝经》)之一。到唐代,《论语》即列为“十二经”(“十二经”包括《诗》《书》《易》《礼》《春秋》《周礼》《仪礼》《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九经”,《左传》包括在《春秋》之中;后又加《孝经》《论语》《尔雅》,合称“十二经”)之一。到宋代,又将《孟子》列入,成为“十三经”。可见,《论语》被尊为经书,其时间是比较早的。宋代,又将《礼记》中的《大学》和《中庸》两篇提…  相似文献   

11.
在隋唐至明清时期的笔记小说中,"茅山道士"的形象经历了一个从以正面角色为主到几乎完全成为负面角色的漫长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与历朝统治者对待道教的不同态度以及道教中各个派别的发展历史息息相关,尤其是与茅山上清派自身的兴衰起伏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任自垣是明初武当山的道士,他参加了明代《永乐大典》的编纂,是明代《道藏》的总纂官,是明代首部《武当山志》的作者。他是一位非同寻常的道士,他经历了明初的五个朝代,与三朝皇帝关系甚密。他幼入茅山修道二十余年,提调武当山十八年。从道录司右玄义到太常寺寺丞,他是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传奇儒学高道。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人写小说往往隐晦姓名,但常讲究在文本开头和结尾处以隐喻、暗示等方式留下自己真实身份的痕迹。本文在笔者公开发文已对《西游记》第一二回关于其最终定稿人为明代万历时期江苏茅山乾元观全真道士阎希言师徒的有关隐喻、暗示进行破译的基础上,进一步破译其第一、二回和第一百回的隐喻暗示,包括其对当时茅山正一道派的讽刺,对阎希言师徒所在茅山乾元观和定稿人姓“阎”的显示等,进一步证明今本《西游记》最终定稿人就是阎希言师徒。文末还针对有关疑问,说明《西游记》定稿时,文艺作品采用隐喻、暗示等方式非常普遍:阎希言师徒在《西游记》定稿时不署真实姓名.也是政治原因使然.  相似文献   

14.
“择主”是中国传统士人文化的产物。它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特殊内容,在《三国演义》中得到了集大成式的艺术再现和升华。从政治、君臣关系和功利三个方面探讨“三国”士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展示各集团士人择主的标准,以及对其人生价值观实现的影响,进而探讨三国士人的人生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语文"概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本意指中国言语,作为一门课程,语文是指导人们掌握和运用中国言语的一门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的活动课程。  相似文献   

16.
以宝华山为中心的茅山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本文对该区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作了分类评价,并对进一步开发提出主观意见。.  相似文献   

17.
浅议茅山道教旅游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山道教旅游资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表现形式多样,旅游资源丰富且有特色,对茅山景区的旅游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在其道教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阻碍其发展的因素.本文基于对茅山道教旅游资源特点的分析,进而总结其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泰州地区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盛行于民间的劳动号子是具有原生态特征的广大普通百姓的艺术创造。兴化茅山号子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深入研究这些形同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活化石"的劳动号子,既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中华传统优秀民间音乐的理解和认识,也有助于推进泰州形神兼备的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相似文献   

19.
记忆单词是小学生学英语的一个薄弱环节,如何帮助学生高效率地记住所学的词汇,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针对小学生学习方法上的问题,在英语单词教学上要让学生了解并运用一些记忆层面的策略:按照汉语拼音的正迁移规律,建立音形对应规律,进行“直呼式”音标教学法;充分利用单词的发音巩固单词记忆,用立体听觉刺激法来强化记忆单词;坚持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单词、句子促进学生牢固掌握词汇,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言语能力。  相似文献   

20.
《黄庭经》侧重述说了与人体之外的道教诸神体系相对应,在人体内部,包括在"黄庭"中,也存在着诸神体系,这就是"身神"。在宋元明时期内丹学越来越"火"的条件下,它逐步演变成了"丹书",并且逐渐演变成了茅山宗首要经典。《西游记》第一回中的有关描写,不仅是把《黄庭经》作为茅山宗首要经典看待的,而且也是把它作为茅山的独有标志来隐示的。这正是《西游记》第一回以之隐示最终定稿人居于茅山的关键原因。如果说,《西游记》所标"华阳洞天主人校",已经比较明显地暗示了《西游记》最终定稿人居于"华阳洞天"即江苏茅山,那么,《西游记》第一回对《黄庭经》的描写,则进一步暗示了它的最终定稿人居于江苏茅山。《西游记》第一回中的"菩提祖师"形象,也包含着"茅山宗"祖师陶弘景的若干"影像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