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影响我国退役待安置运动员安置的因素,运用因素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并对影响我国退役待安置运动员安置难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退役待安置运动员的安置途径.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优秀运动员退役安置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湖北省优秀运动员退役安置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调查湖北省优秀运动员退役安置现状入手,剖析了湖北省优秀运动员退役安置难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湖北省优秀运动员的退役安置对策,旨在为湖北省制定优秀运动员退役安置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退役运动员安置政策的演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已经颁布实施的退役运动员安置政策为依据,结合退役运动员安置难这一社会现象,从历史演进路径入手对退役运动员安置政策进行了文本解读。研究认为,退役运动员安置经历了强调"妥善、得当",注重公平、注重效率,兼顾公平和注重效率与公平并重三个阶段。安置政策发展中存在着政策目标过于短视、政策措施的调整与政策环境变化不适应和政策的负效应逐渐凸显等问题。建议以社会公平为基点,调整安置政策,改革运动员培养体制,走"院校化"的运动员培养道路,从根本上解决退役运动员安置问题。  相似文献   

4.
退役运动员安置政策是运动员实现职业转换的根本制度保障。基于 J省退役运动员就业状况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嵌入性经典理论框架研究退役运动员安置政策的实践困境及其深层次原因。研究发现,退役运动员安置政策在实践中面临脱离竞技体育体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双重脱嵌”困局,导致退役运动员由训练单位至安置单位的职业转换过程中,在生计保障、文化教育、社会网络等 3个维度产生了结构性断裂。其成因在于退役运动员安置保障的制度设计、责任主体、组织实施、配套政策等存在缺陷。据此提出遵循“以人为本”的制度设计理念、健全多元责任主体体系、注重安置政策效果评价、加强配套政策有序衔接的退役运动员安置政策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随着近几年关于退役运动员安置问题的讨论逐渐激烈,以及河南省退役运动员安置现实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方法: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结果:从调查河南省退役排球运动员的发展现状入手,在结合现役和相关管理者基本认识与意见后,寻找影响河南省退役排球运动员发展的主客观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论:在当前退役运动员就业困难的现条件下,鼓励运动员继续求学,并坚持对运动员的政策性安置,能够较好的缓解当前退役排球运动员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6.
从建设和谐社会视角阐述了我国优秀退役运动员人才定位问题,对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对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和保障情况进行了简要回顾,同时分析了在不同时期安置保障政策所取得的成效,最后提出在当今形势下我国优秀运动员退役后就业安置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退役运动员再就业情况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结束,该如何应对奥运会、全运会后运动员的退役浪潮,已经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四川省是我国竞技体育的大省,其退役运动员就业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基本能反映我国目前退役运动员的安置现状.因此,对四川省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对策的研究,有助于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  相似文献   

8.
探析我国优秀运动员退役安置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退役运动员安置难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导致退役运动员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运动员培养机制的不合理,整体就业形势严峻,运动员自身素质匮乏和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等。为此,我国于2007年9月颁布了《运动员聘用暂行办法》,为解决运动员退役安置问题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考察退役运动员的生存现状,剖析了造成运动员退役后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的各种原因,论述了目前国家对退役运动员安置采取的政策,最后从和谐社会视角对健全退役运动员社会保障机制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专业运动员退役安置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经济格局的调整,我国运动员退役安置工作遇到了很大困难,针对运动员退役安置现状,提出相应对策:坚持政策性安置,鼓励继续教育,加快体教结合进程,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和运动员职业化发展等对策,以促进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以参加全国青年女排集训的全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析青年女排各位置后备力量的专项身体形态和专项身体素质发展特征。结果表明:目前青年女排各位置运动员基本身体形态条件优越,且具有明显的专位特征;接应位置专项身体素质现状优于其他几个位置,但各位置间队员各项身体素质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建议进一步加强青年阶段身体训练的比重,提高专位化的训练程度;借鉴现阶段青年接应位置队员的成功培养经验,重点加强副攻位置队员的灵活移动和弹跳素质,以及二传位置队员的快速、灵活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以参加2005年十运会武术套路比赛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就运动员在动作质量、演练水平和难度动作方面的得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十运会套路比赛反映出了运动员良好的竞技能力,运动员的得分能力普遍增强;(2)套路运动员在得分能力和得分手段上存在着较大的性别差异;(3)高水平男子套路运动员的竞争,已由新规则实施之初的难度动作的竞争转变为动作质量和演练水平的竞争,而女子运动员得分能力的差异则较为分散.但与男子运动员相比,难度动作对于女子运动员得分的影响则明显高于其对男子运动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依据足球运动的特点和规律,通过文献研究、德尔菲法,分析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指标构成和权重分配;采用数理统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评价模型,实现以不同位置为着眼点的球员竞技能力水平的定性与定量评价;并提出基于不同位置评价得分的六边形描述方法。旨在为足球运动的训练、比赛等提供球员竞技能力评价的参考,也为足球运动员科学选材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世界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身体形态、年龄、球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对比分析方法,对世界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5项基本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世界优秀女子网球单、双打运动员在身高、体重、年龄、克托莱指数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从统计的数据上看,女子单打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比双打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更合理、科学;双打运动员与单打运动员的年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均数上双打运动员的年龄大于单打运动员,球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即双打运动更加注重经验、配合。世界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除球龄、年龄、体重不具有正态分布效果外,其余2项结构特征正态分布效果均较好,说明世界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身高、克托莱指数都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显著特征。根据统计数据预测出95%可能性区间,此数据可以作为我国备战伦敦奥运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运用观察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参加第11届全运会男篮比赛前锋队员的进攻能力进行分析。认为前锋除国手和个别有经验的老队员外,普遍存在突破上篮技术动作单一、突破后应变能力差和利用配合进攻少等问题,提高我国前锋队员的进攻能力,应加强基本技术和基础配合的训练,提高突破后的应变能力和完成配合的质量,同时应加快对前锋后备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中外优秀女子网球单打选手常规技术统计对比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外优秀女子网球单打选手在2008—2009年举办的美网等五项公开赛的常规技术统计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我国女子网球单打选手技战术水平与国外优秀女子单打选手之间的差距以及存在的不足,为我国女子网球单打选手竞赛和技战术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数理统计法及对比分析法,对国内外优秀混双运动员的发球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中外混双运动员在2号区域发球变化率上存在显著差异,中外男运动员在2、5号区域发球变化率上存在显著差异,中国混双运动员发球得分率高于外国。可见,中国混双运动员发球以"稳"为主,而外国混双运动员以"我"为主,突出稳中求"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