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伏羲传说材料是研究伏羲文化的主要文献依据,也是中国古史传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伏羲传说是中华民族早期历史的开端,对中国古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伏羲传说包含着史实素材,其神话内容依附于传说,要注重区别伏羲传说和神话内容;伏羲文化是史前时期的早期文化,考古学是伏羲传说的重要源泉,要正确地应用史前考古学材料及其研究成果,为伏羲文化的研究提供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神话学至今仍维持着一个基本的假定,即中国上古时代像西方一样也曾创造过丰富多彩的神话,至商周之际大部分神话被历史学家改造为历史传说而发生了一次神话的历史化,因而神话学的首要任务便是将历史“还原”为神话。这个假定是20年代在茅盾的《神话研究ABC》中确定的,而茅盾的神话理论则主要是在英国古典进化论者郎格以及当时盛行的疑古思潮影响下形成的。中西神话在本质上是有重大差别的,西方神话是以自然神为核心的,中国神话的重心却在英雄崇拜上,根本不存在所谓“神话历史化”,因而21世纪中国神话学有必要重新建立自己的体系。  相似文献   

3.
作为海神,妈祖的传说同样有神话的色彩,但离不开最原始最核心的历史本事。通过分析,本文认为妈祖自身的素质和善行是最根本的历史本事;莆田当地的巫风使妈祖传说扩展开的同时,也使历史本事越来越模糊了;百姓以及统治者的精神需要使妈祖传说夸大化乃至神话化,但同时也使传说的历史本事越来越扑溯迷离乃至丧失。  相似文献   

4.
人祖神话是创世神话中较为古老的部分,它反映了人类对自身起源最朴素的思索和积极的探讨。通过对人祖神话的比较研究,可以得出有关人类远古时期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一个“大观园”似的概貌,且从比较中得出的共性或个性特征,可以给我们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某些具有观照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孔子与柏拉图都处于奴隶制衰落时期,为建构理想的社会秩序,他们都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治国之道.首先,孔子的"以德配天"与柏拉图的"建国神话"都是在为德治的必要性提供论证;在人性善恶问题上他们观点相异,不过都承认可以通过德治使人向善.其次,他们分别将"仁""善"视为德治的核心,前者是对亲亲爱爱的人际关系的阐释,后者是超越了现存秩序的最高理念.最后,他们将德治的实现寄托于德才兼备之人,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贤人政治,孔子的"圣人"是理想道德人格的化身,柏拉图的"哲学王"却掌握着超高的治国智慧.正是这些相似却又不同的政治智慧使得德治在东西方历史上有着不一样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满族是我国56个兄弟民族之一,世居白山、松水地域。溯源可追踪上古肃慎,中古的勿吉、靺鞨,近祖为女真,它是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民族,满族的神话更是神话中的瑰宝。满族神话中尤为重要的就是萨满创世神话,其中《天宫大战》被誉为重中之重。本文将采用结构主义和原型批评的方法对其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7.
九隆神话是叙述哀牢民族由来的传说故事,相对于理性的思维来说,其所讲显得荒诞陆离,让人"迷思"。但从历史研究来看,九隆神话产生于现实的社会生活基础,它不仅反映了哀牢夷初期的精神活动和思维特征,更传达了哀牢夷远古的历史文化演变信息,如氏族制度、经济生产方式、婚姻制度、社会风俗的发展变化,为我们了解哀牢文化的进程及其规律提供了一个最方便的透视角度。  相似文献   

8.
位●置     
如果一直向上看的话,那么就会觉得一直在下面;如果一直向下看的话,那么就会觉得一直在上面.如果一直觉得在后面,那么肯定是一直在向前看;如果一直觉得在前面,那么肯定是一直在向后看.目光决定不了位置,但位置却永远因为目光而存在;关键的是,即使我们处于一个确定的位置上,目光却仍然可以投往任何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9.
陈茜 《阅读》2023,(26):36-39
<正>如果说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那么希腊神话就一定是人类童年时代最弥足珍贵的记忆之一。那些波澜壮阔的故事与传说,孕育于爱琴海闪耀的星空。时至今日,当你抬头眺望深远的夜空,它们还依然在那高远的天空闪耀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打开《希腊古典神话》,回到那个众星璀璨的人类童年时代去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10.
弃逐神话广泛存在于东西方早期历史中,如果去除其中繁复多变的枝节,提取其不变的主干,按弃子之缘起、抛弃之地点、救助之过程、最终之结果加以展示,可以认为:施动者、受动者、救助者构成弃子故事的三大基本要素和重要支撑,抛弃——救助——回归是其所呈现的连续性很强的三个阶段,在其浓郁的神谕性质、怪诞特征和宿命色彩背后,深隐着某种历史的必然性。如果说,神话的本质在于对人类生存结构的模拟,那么,东西方弃逐神话的核心便在于反映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命运的对立;如果说,弃子故事的核心是关于人类命运的特殊展演,那么,作为故事的中心人物,弃子从始被抛弃,到他者救助和自救,再到最后的回归或对回归的渴盼,便形成了一条主线和母题。由此一主线和母题构成的编码信息,不仅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同类作品中反复出现,而且也在后世无数流放、贬谪作品中反复出现,从而极大地强化了它的集中度和深刻度,赋予它以超越时空的穿透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1.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是研究西南夷的重要史料,该书较为完整地记录了西南各少数民族的部族传说、生产劳动、社会发展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对其祖先传说进行研究是我们了解当时西南夷地区社会历史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对《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部族祖先传说进行分类整理,并透析西南夷祖先传说背后蕴藏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女娲氏走出神话长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我们中国人对自己的祖先留下的传说,不是迷信色彩很重,就是神话性质很浓,以致许多事物的真象模糊不清。为此,理应把人类始祖女娲氏的传说,用现代科学观点重新加以解释,使之从神话中解脱出来。譬如人群的繁衍生息,只能是人类才能繁衍人类,而不是由泥土捏造出来的;炼石补天,就是烧砖打瓦来盖房子或修补房子,而不是用炼石头而把天空补完全的;断鳌立极是砍伐林木建造房子,并不是用海中大龟足来重立天极。  相似文献   

13.
鬼话是与神话、传说平等的一种艺术品种 ,中国鬼话经历了原生态、衍生态、新生态三个阶段。我国鬼话的产生有着特殊的历史文化原因和现实因素 ,其内容特点对我们今天具有认识价值。在艺术上 ,鬼话形成了恐怖、恢谐、怪诞的风格 ,成为我国志怪小说的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14.
恩·卡西尔在论述宗教与神话的关系时曾写道:“在人类文化的发展中,我们不可能确定一个标明神话终止或宗教开端的点.宗教在它的整个历史过程中始终不可分解地与神话的成分相联系并且渗透了神话的内容.”同样,在希腊神话中,我们也毫无例外地看到了神话与宗教的某些渊源关系.一、希腊神话显示了宗教性的终极目的——关于人与天地万物关系的探索希腊神话是古希腊人认识世界最原始的思想表达方式,它蕴藏着古希腊人不朽的智慧和探索精神.希腊神话中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是经过古希腊人创造性的想像而生成的.在人类社会的童年时期,人的理性是自由的,不受任何观念拘束.他们面对着浩渺的宇宙与变化莫测的自然力,可以随意展开想像翅膀,本能地,也是艰难地理解着生老病死.风雨雷电,部落纷争等等.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水平的局限,古希腊人  相似文献   

15.
作为人文女祖的嫘祖,其传说事迹大多与纺织业有关,嫘祖的传说故里目前统计的有十多种说法之多,但是嫘祖传说与本地纺织业发展结合起来并促进本地纺织业发展的却主要是巴蜀地区。文章将巴蜀作为一个整体,主要论述分析了巴蜀魏晋南北朝以前这段时期纺织业发展的概况。为了使先秦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各个时段的论述更加明确,笔者将这个大时段分为先秦、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三个时期,分时期、较详细地叙述分析了这一时段巴蜀地区纺织业的发展及其与周边地区的交流。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国神话学研究存在两大弊病 :一是在进化论理论支配下视神话为人类早期历史的写影 ,视神话创作为野蛮人的专利品 ;二是神话解释上滥用清儒开创的音韵训诂之学。我们认为研究中国神话理应用中国文化来解释中国神话 ,而把域外文化仅作为启发和参考。语音文字不可不注意 ,但应禁绝无边无际的任意通转。只有这样 ,中国神话学研究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战国时期形成的“羿杀凿齿”、“羿射十日”神话及汉代出现的“嫦娥奔月”神话都是几个文化因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为综合而成的 ,根本不存在一个“神话历史化”的过程 ,支配 2 0世纪神话学者研究工作的理论和方法是值得认真反思的  相似文献   

17.
女娲与伏羲、神农并称"三皇",其事迹与传说反映了原始时代我国上古先民的真实生活与精神风貌。从文字学角度考察,女娲之名源自上古生殖崇拜基础上的杀母祭神和祖骨崇拜。从古文献考察,女娲与伏羲同为中华民族的创世英雄。女娲化育万物、抟黄土造人、与伏羲成婚繁衍人类等事迹,则证明她还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女娲正姓氏、置婚姻、通行媒,因而她又是中华民族的生育之神和高禖之神。由此可见,女娲事迹与神话传说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是尚待开发的文化宝藏。  相似文献   

18.
奥西里斯神话系统反映了古埃及人对世界的基本看法,是对古代埃及历史的最初反映和关于古代埃及社会生活的可靠描述.作为古代埃及最重要的神话体系之一,奥西里斯神话向我们展示了这个古老的国家对于当时世界若干基本问题的根本看法、真诚评判以及虔诚设想.文章以生与死、善与恶两个话题论析了奥西里斯神话系统中世界观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美丽的大地上,有一个肥沃、富饶的渔米之乡,这就是人们向来乐于称道的“天府之国”一四川盆地。当人们对这个“天府之国”啧啧称赞的时候,却忘记了这样一个事实:四川盆地并不是我国历史上获得这种褒赏的唯一地区。那么,还有什么地方曾被人们称为“天府之国”呢?这就是关中平原。探讨这两个“天府之国”的形成,总结历史上儒法斗争在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诸方面的经验,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是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20.
1 .佤族民间文学的基本内容解放前 ,佤族没有文字 ,佤族民间文学属于民间口头创作和传承文学 ,其作品的表现形式 ,大体可以分为散文体和韵文体两大类。散文体的文学作品如神话、传说、故事、童话、寓言、笑话等等 ;韵文体的文学作品如歌谣、史诗、抒情诗、叙事诗、劳动歌、风俗歌、情歌、儿歌等。其内容大体可分为 :(1)创世神话、传说 ,孤儿的故事 ,机智人物故事 ,动植物的故事创世神话、传说 :是佤族先民对天地万物的起因和不认识的自然现象所作的天真浪漫的解释 ,是人类最初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和利用自然造福于人类的艺术再现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