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试论对理工科大学生进行知识产权教育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力 《图书情报工作》2006,50(12):126-128
通过对合肥工业大学文献检索教研室开设的知识产权系列课程15年教学实践的回顾,对理工科大学生知识产权教育课程设置的目的、组成、内容、教学方式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指出其目的应当以培养大学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为基本点,侧重于技术性智力成果,并重在培养大学生的专利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理工科院校的视角,分析了图书馆在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方面的优势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对目前我国理工科院校图书馆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主要模式进行了归纳和提炼。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论述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也是现代高等教育的性质、任务所决定的 ;高校图书馆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和地位 ;大学生应具备的创新能力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图书馆有着无可替代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的方法,针对理工科大学生自由阅读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培养人文素养的途径等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新时代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面临的困境,提出从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优化通识课程设置、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升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素质教育中一项重要任务。文章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探讨了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优势,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应从网页设计、信息资源建设以及信息服务等方面来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6.
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是教育部设立的与理工科数学建摸和电子设计大赛同等规格和层次的文科类大赛,大赛在强调作品原创性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将指导2005年-2012年四届大广赛所取得的经验用于推动广告学专业本科教学方法改革,使得培养的学生在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两个方面趋于全面协调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科技创新能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创新的关键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引出了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问题,其中包含了社会发展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制约国内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问题以及调整和改善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当前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知识缺乏,人文素质较差的现状,论述了人文精神的内涵,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以及对理工科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和文学艺术在人文科学中的地位,进而阐述了理工科院校图书馆加强文学艺术导读工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及可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理工科院校图书馆强化人文素质教育职能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但由于受传统办学模式的影响,忽视了人文学科在高教中的地位与作用.现已发出呼吁:理工科院校对大学生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迫在眉睫.论述了理工科院校图书馆对大学生强化人文素质教育职能的必要性,并就如何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工作予以了重点思考,诸如教育形式与内容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特点及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结合工作实践找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信息服务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从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查找信息的能力出发,比较了高校“文献检索与利用”教材与信息管理专业信息检索教材中有关互联网信息检索方面内容的异同点,在总结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改进互联网信息检索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Students entering graduate degree programs in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 (STEM) fields or professional degree programs in the health sciences are expected to have adequate academic preparation in science process skills like the ability to read primary literature effectively. This column scrutinizes this assumption by examining how science is taught to undergraduates, finding that undergraduate STEM curricula rarely prepare students with the mastery of science process skills needed to succeed in graduate school. The column discusses some possible causes of this skill gap and suggests that academic and medical librarians are well-equipped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primary literature literacy skills. The column closes with a list of practical active reading strategies that librarians can share and model for students.  相似文献   

13.
结合样本馆的实症分析,讨论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对其在就业市场中的需求作以客观评价,据此提出图书情报专业教育结构性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结合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发展目标,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大力建设与推行“一核心二支撑三结合”工程,建立以《信息检索》系列课程为核心的信息素质教育平台,本着“基于资源的开放学习、提高普及效率、方便学生沟通”的原则,使图书馆成为信息素质教育基地,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16.
从普适技能到嵌入实践——国外信息素养理论与实践回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70年代,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信息资源日益重要的背景下,信息素养概念产生。随后,美国图书馆界率先将书目指导业务转型为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素养也成为图书馆情报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主要依据国外信息素养领域文献及其他相关文献,对信息素养概念、理论、实践的演进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总结,旨在为国内同仁从全局角度理解国外信息素养领域的各种变化,提供线索和洞见。研究发现:国外信息素养领域对早期信息素养概念进行了四种不同性质的修正及两次颠覆性改变,引进和发展了多种相关理论,包括各种流派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各种批判理论和实践理论,实施了不同路径的信息素养教育实践;这些相互影响的发展变化导致了三种信息素养范式的出现:普适技能范式、情境化能力范式和嵌入实践范式。通过对已有范式的反思,本文提出未来信息素养研究和实践应将培养持久的信息获取利用习惯纳入考量范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面向工程类专业综合课程设计的信息素养训练,是在我国即将成为"华盛顿协议"组织正式成员、建立与国际实质等效的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体系的大背景下,培养符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国际化工程类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方法/过程]分析面向工程类专业综合课程设计进行整合式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并建立面向工程类专业综合课程设计的信息素养能力训练体系,将信息素养能力训练分为数字资源检索训练、馆藏文献利用训练、搜索引擎使用训练、科技文献撰写训练4个阶段,依次融合到专业综合课程设计的全过程中,研究具体的实施方式和考察要点并进行实证。[结果/结论]所提出的训练体系能够有效地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到工程类专业综合课程设计中,促进工程类专业综合课程设计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整合式信息素养教育的深入和全面推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在分析大学生信息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以知识组织和个性化定制相结合的信息服务对策,提高大学生信息收集及综合利用的能力。[方法/过程]结合大学生信息获取能力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的信息服务需求,提出嵌入科研过程的信息发现、组织、跟踪与利用的服务模式,为提升大学生的信息敏感性及判断与利用能力提供帮助。[结果/结论]提出引导大学生早期步入专业领域知识学习的信息服务模式与对策,旨在解决大学生信息获取的盲目性和对互联网模式的依赖性问题,为高校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借鉴国内外诸多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和方法的基础上,遵循科学性、可操性等原则,建立和完善了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科学地确立相关指标权重,对广州地区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通过更为宏观、客观的定量及定性研究结果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改进、信息素养与其他领域交叉研究的开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调查了甘肃中医学院〈医学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建议,探讨了为非医学信息专业的医学生开设医学信息学相关课程的必要性,并就其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