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和《国际体力问卷》调查和分析了大学生的体力活动状况和心理应激、心理健康、心理适应及人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体力活动有助于降低心理应激水平,减轻心理压力,减少抑郁、自卑、依赖等心理困扰,提高大学生人际关系适应、校园生活适应、情绪适应等适应能力.同时优化人格品质,大强度活动与中等强度活动对于心理各主要因素的作用效果不一。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向成年期过渡的阶段,对新生事物较为敏感,心理尚未完全发展成熟,受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以及社会身份的转变,大学生容易产生情绪波动、叛逆等问题。因此,大学生须了解常见的情绪困扰,及时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小X的案例,梳理其现状及遇到的情绪困扰,并从学院、父母及室友等多角度出发提出解决对策,旨在帮助小X及同类大学生提高情绪调节能力,帮助他们积极面对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3.
残疾不仅给大学生带来生活、学习中的不便,而且严重困扰着残疾大学生的心理,残疾大学生存在最大问题就是由于生理残疾而带来的心理问题,心理上的问题使他们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做好残疾大学生心理工作对于帮助残疾大学生建立自尊、自主、自强意识,最终回归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有抑郁倾向的女大学生这一群体初步探讨以中、小强度健美操和跑步锻炼为干预手段对缓解女大学生抑郁情绪和身体自尊水平的效果,实验结果显示:中、小强度的跑步与健美操锻炼对抑郁女大学生的抑郁情绪和身体自尊水平具有干预作用,对抑郁情绪状况的改善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5.
采用社会性创伤问卷、社会交往焦虑量表、情绪调节问卷中的认知重评分量表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对1 20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大学生社会性创伤与抑郁情绪关系以及社交焦虑和认知重评在两者间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社会性创伤、社交焦虑和抑郁情绪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性创伤、社交焦虑和抑郁情绪与认知重评呈显著的负相关。(2)社交焦虑在社会性创伤与抑郁情绪之间起中介作用。(3)认知重评能够调节“社会性创伤→社交焦虑→抑郁情绪”关系的后半段路径。结论:大学生社会性创伤会增加社交焦虑,进而增强抑郁情绪,而认知重评可调节社交焦虑对抑郁情绪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体育生活拓展训练培养大学生社会心理能力的实验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剑  常波  田宝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2):1630-1632
探讨体育生活拓展训练培养大学生社会心理适应能力、促进心理素质发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1)体育生活拓展训练课程新颖独到、教学设计合理,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2)体育生活拓展训练课程对促进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有明显的作用;3)体育生活拓展训练课程有效促进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缓解压力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控制情绪能力、自我监控能力、自我效能等社会心理能力的变化,有利于大学生社会健康的发展;4)体育生活拓展训练课程有效调节紧张情绪紧张,缓解心理上的压力,形成合理的心理应付机制,在集体性的运动应激情景中使大学生在人际敏感、抑郁、恐怖、偏执等心理上的资源耗竭得到合理解决,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体育锻炼与大学生抑郁水平、身体自我概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抑郁水平、身体自我概念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104名抑郁情绪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实验法、问卷测量等方法。结果与结论:每周3次,每次60 min的中等强度,持续12周的对抗性运动或非对抗性运动能有效降低抑郁水平。同时发现,运动干预后抑郁情绪大学生运动组自我概念量表得分显著性提高,而抑郁情绪大学生对照组自我概念量表得分无明显变化,逐步回归统计分析显示,自我概念对大学生抑郁水平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类积极的力量与美德,倡导积极的心理价值取向。在大学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中,教师应尝试将积极心理学中积极情绪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相关理论引入情绪管理团体辅导中,并注意结合学生的情绪特点,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进而提升大学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活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存在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生心理发展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正是他们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情绪的不稳定性,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的发生,若得不到合理解决,久而久之必将造成心理障碍。因此,如何预防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缓解大学生心理的压力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高校辅导员应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是学生的贴心朋友、首席责任人和学生身边的榜样.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有效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采取以下举措:研究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确立个性教育思想、重视"情绪智力"的特殊效应.重视做好有心理困惑、经济困难和学业困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心理素质拓展活动、科学分析心理测试的结果、重视大学生的发展咨询.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不能合理应对内外部应激因素时会产生心理失衡状态,即心理危机。心理危机常伴随如焦虑、苦闷、沮丧、烦躁、愤怒、行为冲动等情绪和行为问题,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着重培养其情绪与压力管理能力。高校应积极开展情绪训练、建立健全情绪与压力管理体系,预防并有效处理大学生心理危机,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肖计划等编制的应对方式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内蒙古某本科院校621名蒙、汉大学生进行心理问卷调查。以期探讨蒙古族、汉族大学生心理症状对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的回归效应,筛选对心理症状有预测作用的因素。结果表明,人格特征中的神经质维度对蒙、汉大学生心理症状均有正向预测作用,其中对汉族男大学生心理症状的正向预测作用最为突出。应对方式对蒙、汉大学生心理症状的预测作用均不显著。从而说明影响蒙、汉大学生心理症状的因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塑造蒙、汉大学生健康人格,尤其是重视情绪稳定性的培养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广西某高校430名一、二年级本科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自我概念问卷”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研究了大学生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自我概念较积极,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全国青年组常模;(2)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预测作用,其中,大学生自我概念变量中的情绪自我、一般自我、人际自我和生理自我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大学生心理健康变量中的抑郁、自卑、人际关系敏感和焦虑对自我概念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情绪stroop范式探讨大学生心理弹性和性别因素对信息注意偏向中情绪加工自动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性别对大学生情绪信息注意偏向的主效应显著,女性对情绪信息的加工多于男性。心理弹性对大学生情绪信息注意偏向的主效应显著,高弹性被试相对于低弹性被试总体上拥有较快的反应时。这说明,大学生对信息注意偏向中情绪的自动化加工受到心理弹性和性别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抑郁心理的矫治及调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抑郁心理是大学生群体中一种比较普遍的不良情绪表现。其诱发原因主要是大学环境不适应、人际关系矛盾、家庭贫困及失恋等。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治疗和心理调适等手段进行矫治和积极的自我情绪调理。这是防止有抑郁倾向的人发展成心理异常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了解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的基本情况,探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人际关系与总体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采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及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22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大学生总体幸福感接近常模水平,女生的幸福感高于男生;总体幸福感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人际关系困扰存在显著负相关;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人际关系困扰对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良好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人际关系能改善提升总体幸福感。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 ,在生理和心理上逐步走向成熟阶段 ,但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形势下 ,使他们在心理和行为上产生了一系列的困扰和障碍 ,严重影响着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了解他们 ,分析成因 ,找准对策 ,及时纠正 ,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如今,抑郁情绪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并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这对大学生的成长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研究抑郁情绪、自我效能感和未来时间洞察力三者的关系,通过自我效能感量表、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华东师范大学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抑郁程度在年级和成长环境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未来时间洞察力是自我效能感与抑郁情绪的完全中介变量.这为缓解大学生的抑郁情绪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一例因适应压力引发心理问题的个案报告,学生李某离开原来熟悉的环境来到陌生大学,面对不熟悉的人群和学业压力,导致内心冲突,并出现了焦虑、抑郁等消极症状。本文从实际案例出发,运用有关心理辅导理论和技术,对个案的心理困扰进行分析和辅导,探讨解决高校大学生心理困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高校体育文化的特征、功能、结构和大学生社会化的内容、任务、特点以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教育学、社会学、体育学、文化学等方面,对高校体育文化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影响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充分发挥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生理、心理、社会性三位一体的作用,对大学生由"校园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